新时代背景下中俄贸易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2021中俄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中俄贸易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中俄贸易的发展态势及建议

2023-07-01 1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 要:2019年中俄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紧密合作,但贸易领域的合作却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极不相称。中俄贸易呈现出规模壮大但占比较低、贸易结构低级化的情况。在“一带一盟”对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中俄贸易出现了新时代下的机遇与挑战。为此,中俄两国可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政策措施来解决中俄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推进中俄贸易向更紧密、深入的方向发展,包括加强文化交流,拓宽合作领域,加快贸易结构转型及创新贸易合作模式,加强双边贸易制度建设。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转型;贸易制度建设

1991年苏联解体后,由俄罗斯继承苏联与中国的外交关系,两国各方面合作不断加强,从1996年中俄两国通过《中俄联合声明》确立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到2013年中俄两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再到2019年中俄两国元首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在过去的二十几年内,中俄两国在各领域紧密合作,但在贸易领域的合作却与两国政府的期望有不小差距。

从贸易总额上看,无论是1996年,叶利钦总统提出20世纪末双边贸易总额达200亿美元的目标,还是2012年中俄两国政府在《中俄联合声明》中商定“在2015年前将中俄两国贸易额提高到1000亿美元、2020年前提高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从目标制定后的实行情况看,均有不小差距。1999年,中俄贸易总额为57.2亿美元,与200亿美元有较大差距。2014年,中俄贸易总额952.7亿美元,距离目标一步之遥。但随后的2015年,由于俄罗斯经济危机和卢布贬值,中俄贸易总额下滑至680.15亿美元,呈现较大波动。2019年,中俄贸易总额1107.57亿美元,虽然创出中俄贸易总额新高,但与2000亿美元目标差距较大。2020年全球经济受新冠疫情影响,中俄贸易总额1077.7亿美元,较2019年微降2.9%。从贸易结构上看,自2012年中俄两国元首签订《中俄联合声明》后,由政府主导的战略性大项目方面有所突破,但从双边贸易结构来看,仍然表现为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原材料,而出口纺织品及附加值较低的日用消费品和机械设备为主,中俄两国贸易合作质量仍有待提升。由此来看,中俄两国贸易发展与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极不相称。

一、中俄贸易关系发展现状

1.中俄贸易规模逐渐壮大但占比较低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中俄贸易规模逐渐壮大,中俄贸易规模由1992年的58.6亿美元发展壮大至2019年的 1107.57亿美元,但中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比重仍较低。从1997年到2020年的二十四年中,中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均值仅为1.99%,虽然近两年该比例不断提升,但最大值也仅为2019年的2.42%,较小的占比显示出俄罗斯在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及经济开放中参与度较低。反观俄罗斯,对华贸易占俄对外贸易总额比重逐年上升,从1997年的3.85%上升至2020年的18.84%,中国自2010年起,已连续10年蝉联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成为俄罗斯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力量。

出口方面,从1997年到2020年的24年中,中国向俄罗斯出口额占中俄贸易总额比重的平均值为44.52%,中国向俄罗斯出口额波动率明显大于中俄贸易总额波动率,表现出较高的不稳定性。

进口方面,俄罗斯向中国出口额占中俄贸易总额的比重由1997年的4.7%上升至2019年的14.37%。近几年来,俄罗斯对各大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均有所增加,但对中国的出口增幅最大,中国已于2017年超越荷兰,成为俄罗斯第一大出口国。

2.中俄贸易结构低级化

中国主要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原材料,而出口附加值较低的日用消费品和机械设备为主,两国贸易结构低级化。

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能源资源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矿产品是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主要产品,2018年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矿产品占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总额的77%,矿产品主要为石油,2016年至2018年,俄罗斯一直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国。2019年由于沙特显著提高了对中国的原油销售,四年来首次超越俄罗斯成为中国最大的原油供应商,同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达到7792万吨,较2018年增长9%,占2019年俄罗斯石油出口总量的29%,2020年俄罗斯位列沙特之后,为中国第二大原油供应国,出口量达到了创纪录的8357万吨。

中国出口至俄罗斯的主要产品是机电、服装等产品,2018年中国出口至俄罗斯的机电产品占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总额的50.7%。近年来,中国对俄出口的机电产品增长较快,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中国对俄出口商品结构。

3.中俄贸易依存度呈不均衡态势

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能源等原材料产业出口来支撑,导致俄罗斯对外贸易依存度较高,2001年至2020年的20年间,俄罗斯对外贸易依存度基本维持在30%以上,均值为35.96%,在这期间俄羅斯对华外贸依存度持续攀升,由2000年的3.48%升至2020年的7.31%,俄罗斯经济对中俄贸易的依赖性逐渐增加,中俄贸易对俄罗斯经济的重要性不断提升。

相较而言,中国对俄贸易依存度呈现出先增后降的格局,由2000年的0.66%最高升至2007年的1.36%,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020年中国对俄贸易依存度仅为0.73%,这在一定程度上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依存度趋势相同,这与中国经济由出口拉动向国内消费拉动转型具有一定关系。整体来看,中俄贸易发展对俄罗斯经济发展显然更为重要。

二、中俄贸易的机遇与挑战

1.中俄面临的机遇

(1) 中俄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新高度

近年来,中俄两国关系升温,两国在国际舞台上持有诸多相似甚至一致的立场,中俄两国在各方面均保持着紧密、高效的合作。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发展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将两国关系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赋予了双边关系新的定位。

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意味着中俄两国关系达到历史新高度。近年来,中俄两国在贸易合作上滞后于高水平的双边关系,中俄良好的双边关系有利于强化双边贸易关系的改善,而贸易合作的加强也将对双边关系的巩固起到积极作用。

(2) “一带一盟”加强双边贸易关系

中俄两国领导人高度重视“一带一路”倡议和欧亚经济联盟的相互对接。

2015年5月,习近平主席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签署《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自2016年10月首轮谈判以来,双方通过五轮谈判、三次工作组会议和两次部长级磋商,于2017年10月顺利实质性结束谈判,2018年5月,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协定》(下称《协定》),《协定》签署当年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额增长23.1%,中国对联盟各成员国贸易额均呈现增长,且双方进出口更趋均衡,2019年后中国同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继续呈现良好态势。

《协定》范围涵盖海关合作和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部门合作以及政府采购等13个章节,双方同意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降低货物贸易成本,进一步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该《协定》标志着中国与俄罗斯经贸合作从项目带动进入制度引领的新阶段,将促进中俄贸易良性发展。

(3) 中俄两国地方合作驶入“快车道”

根据中俄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2018年和2019年是“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将两国地方合作提升至国家级,促进两国地方合作驶入“快车道”。

无论是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的合作,还是中国长江中上游地区与俄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的合作,近年来都呈现积极发展势头。中国已连续多年保持俄远东地区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长江-伏尔加河地区合作规模和质量稳步提升,2018年长江中上游6个省市对俄贸易达到近50亿美元,增幅达30%,部分省份对俄贸易增速甚至超过80%。

日趋完善的地方合作机制为中俄贸易的活跃提供了有力支撑,在中俄务实合作中的作用日益提升。

2.中俄面临的挑战

(1) 两国民间互信水平仍有待加强

中俄两国在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及社会经济等国情上有明显不同,而两国交流主要局限在官方和半官方,俄罗斯民间对中国了解不足,导致俄罗斯民间出现“中国移民威胁论”、“俄是中资源附属国”等危害两国关系的言论。

“中国威胁论”会导致部分俄罗斯消费者对中国商品的抵触,俄罗斯民众对中国在俄罗斯直接投资产生疑虑,不利于两国贸易的良性发展。

(2) 贸易秩序有待规范

中俄两国在双边贸易政策、制度及法规上没有成熟的体制,导致贸易秩序混乱。一些中国商人出口至俄罗斯市场大量假冒伪劣商品,严重损害了中国商品在俄信誉。部分俄罗斯商人为逃避高额关税,通过“灰色清关”方式进口中国商品,扰乱正常的贸易秩序,侵害正规进出口企业权益,进而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两国企业贸易纠纷时有发生,由于缺少对贸易纠纷的调解及仲裁机构,出现问题时难以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参与两国贸易的企业信心不足,对深化双边贸易合作产生不利影响。

(3) 贸易结构有待优化

近年来,中俄两国贸易商品结构低级化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我国向俄罗斯出口商品依然以纺织品、低附加值机电产品为主,而我国在劳动力资源上的优势逐渐减弱,高附加值产品及高新技术的优势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导致目前纺织品出口面临东南亚国家的激烈竞争,机电产品与德国等欧洲国家相比又不具备优势,已无法依靠这些产品加深与俄贸易合作。

俄罗斯向我国石油出口量已达创纪录水平,接近俄石油出口量的30%,虽然仍有提升空间,但考虑到近年来俄罗斯石油产量达历史峰值后小幅回落,石油出口量无明显增长,未来俄罗斯对中国石油出口量难以大幅提升。

中俄两国要深化贸易合作水平则需从根本上解决贸易结构低级化的问题。

三、深化中俄贸易关系的相关建议

1.加强文化交流,增强民间互信

中俄两国应加强文化交流,进行超越地域的跨文化对话,利用文化认同增强民间互信水平,加强两国传统文化在贸易往来间的作用。中俄两国应将政府互信传导至民间互信,减少文化交流壁垒,如签署个人游客及五人以下团队游客免签证协议等;引导民间文化交流,如举办“中俄传统文化交流年”等;加强教育合作,鼓励中俄两国大学生进行留学交流,发挥孔子学院文化交流的作用。

传统文化及价值理念的不同容易引起两国企业间的不信任,中国企业在与俄方企业进行贸易往来时,应了解俄罗斯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价值理念,减少观念上的偏差,以便促进两国企业贸易发展。同时中方企业在俄罗斯投资时要考虑俄相关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及相关政策,同时要处理好与当地企业及民众的关系,树立正面形象,增强与俄民间相互信任的关系。

2.拓宽合作领域,加快贸易结构转型

中俄两国不仅要继续保持在能源、制造业等传统领域的合作,更要加强在轨道交通、电子商务等新兴领域的合作,实现优势产业对接。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政府鼓励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中国可通过国内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国际贸易结构的转型,加强中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提高出口商品竞争力。

3.创新贸易合作模式,加强双边贸易制度建设

在能源、航天及核能等领域,中俄两国通过政府主导,国企参与,自上而下地推动项目合作,落地不少大项目,这种合作模式在垄断领域有很强的操作性。但在制造业、农业等民间市场化贸易领域,上述合作模式难以推行,中俄两国政府应调整思路,由项目主导者变为规则主导者,为双边贸易建设合理制度,以地区合作为平台,为两国企业构建新型合作模式,即“合理制度为根基、地区合作为枝干、企业合作为果实”。

促进中俄贸易的发展,要从整体的贸易环境上进行优化,比如建立统一的海关标准,进一步优化通关手续,认可对方的产品技术标准等。中俄两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双边贸易制度建设,完善贸易服务体系,推进贸易便利化进程,为两国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参考文献:

[1]班泽晋.“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俄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建议[J].中国商论,2017(01):72-73.

[2]沈影.“一带一盟”背景下中俄“長江—伏尔加河”合作的战略分析[J].国际贸易,2018(12):38-43.

[3]赵萍,段秀芳.反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经贸现状与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8(11):63-67.

[4]于宁宁.改革开放40年来中俄经贸关系发展研究[J].价格月刊,2018(12):76-79.

[5]徐坡岭,那振芳.贸易潜力与中俄经贸合作的天花板及成长空间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04):1-16.

[6]刘华芹.开启中俄经贸合作新时代——中俄(苏)经贸合作七十年回顾与展望[J].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9(04):59-75+156-157.

作者简介:华默然(1991- ),男,汉族,江苏南通人,经济学硕士,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国际金融

商场现代化2021年23期

商场现代化的其它文章3V模型视角下顾客价值的迭代思维面向未来行为的卷烟零售客户分类指标体系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食用菌特色产业发展研究基于满族传统文化传承的轻食产品推广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阳江特色农产品包装设计策略基于需求时间满意度自提点覆盖选址应用研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