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在朝鲜构筑钢铁运输线,从此告别雪水炒面,喝豆浆吃油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51年安东被炸 志愿军在朝鲜构筑钢铁运输线,从此告别雪水炒面,喝豆浆吃油条

志愿军在朝鲜构筑钢铁运输线,从此告别雪水炒面,喝豆浆吃油条

#志愿军在朝鲜构筑钢铁运输线,从此告别雪水炒面,喝豆浆吃油条|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1951年7月起,美军在发起夏秋攻势的同时,也对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线发起大规模“绞杀战”,目的则是断绝中国军队的补给,在空前规模的轰炸后,美国人惊讶地发现:

“北朝鲜仍一直有火车在行驶!”

美国空军发言人曾公开声称:

“坦率地说,我认为他们是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就连狂妄的范弗里特,也把中国军队捍卫运输线的壮举,称为“惊人的奇迹”。

来自敌人的评价更为真实和客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联合国军共出动战机104万架次,投下各种炸弹69万多吨,我方运输部队要在1000公里的运输线上,保证前线的粮食和弹药,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尽管条件如此恶劣,我军仍顽强地保障了运输线路的畅通,并将一车车、一列列物资运输到前线将士手中,志愿军战士常吃的雪水拌炒面,也逐步变成了豆浆油条。

困难重重,炒面就雪,缺吃少穿

古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论多大的英雄,一旦没了饭吃,其战斗力都会大幅减弱,所以说,战争除了真刀真枪的厮杀,还有后勤这条重要的战线。

在入朝初期,我们对现代化战争缺乏经验,沿用了“小米加步枪,仓库在前方”的策略,而事实上,朝鲜地域狭窄,不同于国内,国内有无数百姓帮助中国军队,而在朝鲜,我们的一切后勤工作都要自己解决,粮食和弹药都要从国内运来。

1950年,中国刚刚建国一年,百废待兴,在百年的战乱后,却要再度和世界最强的美国开战。天空是美国人的,海洋是美国人的,而我们最早入朝的运输车辆仅有700辆,而其保障的是20多万志愿军战士的饮食和弹药。

由于没有防空力量,大量汽车被美军炸毁,以至于在前5次战役中,志愿军打得十分艰难。某种意义上说,战争的残酷性不是在于美军有多强,而是我军缺乏后勤保障。

第二次战役的东线战场,是最为残酷的一次较量,由于后勤系统的疲弱,和准备不足,第九兵团的志愿军战士们常常没有饭吃,缺少弹药,没有棉衣,甚至没有鞋穿,而当时可是朝鲜50年来最冷的冬天,温度低至零下45摄氏度。

我们最可爱的战士们,仅凭着钢铁般的意志和敌人苦战,虽说我们取得了胜利,其伤亡也是惨重的,东线15万志愿军战士,冻伤冻死的就有三万人,冻伤减员超过20%。

反观美军,穿着厚厚的防寒服,晚上有温暖的睡袋,还有分量十足的C口粮,就算卧倒在地上射击,他们还会铺上一层垫子。

在砥平里战役中,敌人只有6000多人,为何我军选择后退?那是因为我军缺乏重武器,我们需要靠步兵,去冲击敌人用坦克、火炮构造的坚固工事,如果我们有足够的火炮,踏平砥平里只是分分钟的事,因为砥平里仅是个村庄,太小了。

在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在我军撤退之时,美军发起大规模反攻,令志愿军十分被动,很多部队被美军穿插包围,60军的180师因此损失惨重。为何我军在优势状态下选择撤退,那是我们的粮食和弹药没有了,换言之,我们没有进一步追击敌人的能力,这还是因为后勤。

在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战士的主要口粮,就是炒面,这种野战食品是把面粉炒熟,再装入袋中,战士们用水泼开,就可以直接食用。事实上,战场上经常没有热水,反而到处都是积雪,所以战士们只能吃一把炒面,再就一口雪水,如此这般,坚持战斗。

炒面的营养成分单一,缺乏维生素,由于战士们长时间吃炒面,甚至出现了夜盲症。然而,在很长时间内,炒面的供给也是十分困难的,以第五次战役为例,我军日消耗550吨物资,而我们的供应能力仅能达到1/2。

美军的绞杀战

受制于窘迫的后勤系统,志愿军一次攻势只能维持7天,超过7天,粮食弹药耗尽,就不得不撤退。

除了我们后勤本身十分脆弱以外,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面对美军的轰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志愿军的物资都囤积在东北的安东、辑安等地,并非是我们物资不足,而是这些物资运不到前线。

供给几十万志愿军的物资是巨大,仅仅靠马车和人力是根本无法保证的。彭德怀曾经回国汇报工作,路过安东,见到转运站内成堆的猪肉腐烂变质,而离这里不到一天车程的前线,志愿军战士却因冻饿大量减员。

转运站的干部说道:

“彭总啊,没有法子呀!肉放在这送不出去,全烂了。昨天发车30辆车过江,刚过新义全都被炸了,只有三辆跑过封锁线,到现在还没有消息,站里连一部车都没有了。”

这些问题的缘由,主要来自美军战机的轰炸。1951年,夏秋时分,北朝鲜爆发几十年未遇的大洪水,志愿军大量物资被洪水冲走,与此同时,美军也开始针对中国军队补给线发起大规模“绞杀战”,也称“阻隔战”或“窒息战”。

从1951年8月到1952年6月,美军出动约80%的航空兵,昼夜不停地轰炸我军后方道路、桥梁、铁路等运输线,对我军的补给线造成严重威胁。

志愿军打造钢铁运输线

虽然志愿军的战士们常常缺吃少弹,但我们最不缺的就是智慧。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即便美军占据空中优势,我军也并非没有办法,在广大志愿军指战员的努力下,我们不仅抗住了美军轰炸,还让志愿军的物资保障水平越来越高,甚至让志愿军战士们吃上了豆浆油条。

面对敌人疯狂的绞杀战,中央决定,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并由洪学智将军担任司令员。从此,我军真正的现代化后勤系统才逐步组建起来。

到1951年10月,志愿军后勤司令部的直属部队就超过22万人,其中包括4个警卫团,13个汽车团,27个辎重团,3个公路工程大队、39个兵站医院、3个通讯营、8个运输营,以及公安18师、步兵149师、6个工兵团和11个高炮营。

后勤保障部队不同于战斗部队,其兵种更多,工作复杂多变,运输需要保障,炸毁的公路、铁路需要维修,伤员需要救治,而防空更是重中之重。

铁路的运输量更大,但也更容易被敌人轰炸,为了保障运输,我军动员大量人力保护铁路,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出很多行车经验和技巧。

美军战机轰炸个不停,所以我们的铁路部队就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运输最多的东西。比如“片面运输法”,就是在一个区段内,列车只向一个方向行驶,不进行交汇行车,最大限度提高速度。

针对月圆时间敌机活动频繁的现状,为避免损失,我军运输人员,都尽可能在月圆之前完成运输。夜间运输比白天安全许多,这是因为美军飞机在夜晚也是看不清目标的,可月圆之夜不同,所以我军运输部队,要在22点前和2点后进行周密的运输计划,比如缩小目标,比如发现敌机后,及时指挥列车进入洞内躲避。

说起来简单,事实上同样困难重重,铁路不同于公路,铁路线相对固定,很容易被轰炸,而一旦被炸毁,我军则要抓紧时间修复,在不停的毁坏和修复中,完成物资供给。除此之外,我军也会经常采取铁路、公路、水运配合运输的办法,如此这般,将运输量大大提高,当然了,这都是被敌人逼出来的。

除了铁路,主要的运输渠道就是公路了,到1951年10月,我军增加到了13个汽车团,其公路运输能力也大大增强。

如果仅仅增加汽车数量是不够的,美军飞机太多了,而如果还按照之前的运输办法,大多数汽车都会被击毁,为了应对美军的轰炸,我军建立了对空监视哨卡,两万名官兵在漫长的运输线上,每隔1.5到2.5公里就设置一个哨所。

汽车在运输途中,一旦听到哨所的枪声,则说明敌机临空,汽车司机马上关闭车灯,并躲入遍地都是的汽车掩蔽所。与此同时,公路被扩宽,并开辟了大量新公路。在后勤部队的努力下,汽车每夜从行驶120公里,被逐步提升到200公里以上,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在哨所制度设立后,志愿军汽车损失率也大幅度下降,战争开启第一年,每100辆车就会被炸毁40辆,到了第三年,降低到了0.5辆。这个办法不仅让彭德怀兴奋不已,就连毛主席对也是大加赞扬。所谓的联合国军,不仅是和百万志愿军作战,他们面对的还包括全部中国百姓,在中国空前团结的情况下,侵略者只有失败一条路可走。

保障铁路、公路运输另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我军防空火力的增强,志愿军将70%的高炮部队安排在铁路沿线、兵站仓库、重点桥梁,极大了保证了我军运输线的安全。

到了1951年底,志愿军战士们吃得饱、穿得暖,士气空前高涨,而美军则在一次次失败中愈发不振。

在开战初期,志愿军的战士们吃雪水拌炒面,而粮弹也只能维持一个星期的攻势,到了1953年3月,志愿军弹药储备达12.38万余吨,粮食储备达24.8万多吨,可供志愿军吃八个月。

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我军指战员舍死忘生,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战略任务,将联合国军打退了500多公里,并最终逼迫美军在停战协议上签了字,在这其中,我军的后勤部队功不可没。

从古至今,和平从来不是谈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而是依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倘若没有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也或将不复存在。所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那些先烈早已为我们负重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