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法自行车赛的“爱国史”:源自对德仇恨,三名冠军曾被德国打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940年的事件 环法自行车赛的“爱国史”:源自对德仇恨,三名冠军曾被德国打死

环法自行车赛的“爱国史”:源自对德仇恨,三名冠军曾被德国打死

2023-08-28 02: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环法自行车赛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自行车赛事之一,每年夏天举办,赛期持续23天,平均赛程超过3500公里,其行车路线基本环绕法国一周,故有环法之名。环法自行车赛创办于1903年,已有116年历史,至今举办了106届,而空缺的10届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5-1918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940-1946年)而停办。然而,环法自行车赛与战争的联系并不仅限于此,这一知名赛事的起源还要追溯到更早的普法战争。

报业竞争

1870年普法战争的战败是法国历史上最屈辱的时刻之一,被迫将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新兴的德意志帝国,法德由此结下世仇。在此后四十多年间,法国国内民族主义思潮盛行,社会上弥漫着强烈的复仇情绪,在这种氛围下于1894年发生的德雷福斯事件成为环法自行车赛诞生的历史契机。德雷福斯是一位法国炮兵军官,因为是犹太人,又来自德占阿尔萨斯,因此被怀疑是德国间谍。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德雷福斯被判叛国罪,锒铛入狱,直到1906年才被洗刷罪名,得到平反。这次事件引发了法国社会的巨大争议,以至于形成了立场对立的两大派别,相互攻讦多年。

■德雷福斯事件的主角,法国犹太裔炮兵军官阿尔弗雷德·德雷福斯。

政治上的裂痕也影响到法国传媒界。当时法国最大的体育报纸《自行车报》的主编皮埃尔·吉法尔支持德雷福斯是蒙冤入狱,在报纸上为其鸣不平。而吉法尔的好友汽车大亨儒勒-阿贝尔·德·迪翁却是坚定的反德雷福斯派,他不满《自行车报》的政治立场,与吉法尔反目,进而于1900年出资创办了《汽车-自行车报》,与《自行车报》针锋相对。然而,在两家媒体的最初交锋中,《汽车-自行车报》处于下风,还输掉了报名的侵权官司,在1903年被迫改名《汽车报》。

■环法自行车赛的创始人昂利·德格朗日。

为了挽回颓势继续竞争,当时担任《汽车报》总编的昂利·德格朗日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举办一次大型自行车比赛,以扩大影响提高销量,因为当时自行车是法国最流行的运动项目。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德格朗日为这一赛事设计了为期19天,全长2428公里,却只分为六个赛段的赛程。这意味着参赛选手平均每个赛段要夜以继日地骑行400公里,无疑是对身体极限的挑战,如此苛酷的赛程让很多人望而却步,以至于德格朗日通过降低报名费和提高奖金的方法勉强凑足了60人参赛。1903年7月1日下午,首届环法自行车赛从巴黎南郊开始,最后只有26人完成全程,莫里斯·盖利成为第一位环法冠军,但他没有丝毫夺冠的喜悦,并声称这项比赛是“能想象得到的最令人厌恶的艰难”。但是,《汽车报》获得了预想的效果,发行量翻倍,一举击垮了《自行车报》,后者于次年停刊。

■1903年7月《汽车报》对首届环法自行车赛的头版报道,刊登了比赛路线图。

环法自行车赛不仅是成功的商业运作,更具有深刻的政治意图。德格朗日也是一位民族主义者,他在设计比赛路线时有意在法国境内环绕一圈,很多路线紧贴着边境,完成比赛的同时也意味着对法国国土进行了一次巡旅。他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激发公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牢记国土沦丧的耻辱,因此环法自行车赛从创办之初就具有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德格朗日赋予这项赛事的政治意义在1907年显露无遗,当年主办方通过交涉将德占洛林的梅斯列入赛点城市,表露出收复失地的强烈诉求。比赛期间,梅斯当地民众举行了游行集会,以示支持,这无疑引起了德国方面的警觉,从1911年起拒绝环法自行车赛进入德国境内。

■1907年环法自行车赛的比赛场面,本届赛事首次将洛林的梅斯列入赛点城市。

一战烽火

20世纪初叶,正是欧洲新老列强矛盾加剧,危机频发的时代,形成了协约国与同盟国两大军事集团,军备竞赛愈演愈烈,狂热的沙文主义宣传遍及欧陆,战争危机与日俱增。到1914年时,整个欧洲都已经坐在了火药桶上。

在如此紧张的国际局势下,第12届环法自行车赛于1914年6月28日如期举行,而这一天恰好也是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身亡的日子,这次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战争迫在眉睫的情况下,环法自行车赛依然完成了全部赛程,于7月26日落幕。六天后,法国政府宣布总动员,又过了两天,德国入侵比利时,并向法国宣战,一战全面爆发。

■表现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画作,同日第12届环法自行车赛开幕。

战争伊始,德格朗日立即通过《汽车报》向法国全国发出呼吁,号召民众奔赴战场,为祖国复仇!然而,这场大战的残酷和漫长超出所有人的预料。法国北部成为一战的主战场,化为堑壕纵横、弹坑密布的死亡地带,吞噬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其中包括3位环法自行车赛冠军:1907年和1908年两届冠军卢西恩·皮蒂特-布里多尼,1909年度冠军弗朗西斯·费伯,1910年度冠军奥克塔维·拉皮兹,此外还有众多参加过环法比赛的自行车手葬身沙场。

■一战时期的法军士兵,在上百万法军阵亡官兵中包括三位环法冠军。

在付出惊人的生命和物质代价后,法国终于实现了对德国的复仇,通过1919年签订的《凡尔赛和约》彻底发泄了自普法战争以来积蓄的民族仇恨——将阿尔萨斯和洛林重新归入版图,同时向德国索取巨额赔款,对其政治、经济、军事加以全面的限制,还在中东欧地区积极构建“小协约国”,形成对德国的包围。而这一切不过是将复仇的种子和下一次战争的隐患埋藏在德国人的心中。

■1919年环法自行车赛的选手们在观众的注视下奋力骑行。

一战的胜利成果随即在战后恢复举办的环法自行车赛中得到体现。1919年第13届环法自行车赛的比赛路线经过洛林的梅斯和阿尔萨斯的斯特拉斯堡,成为法国重归完整的象征。在两次大战之间,环法自行车赛依然充满了民族主义情绪,特别是1930年将国家队的竞争引入赛制后更为明显,甚至发生了袭击外国参赛选手的恶劣事件。

二战污点

1933年希特勒纳粹党上台后,德国在英法绥靖政策的纵容下,摆脱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重整军备,积极扩张,出兵莱茵兰,合并奥地利,制造了慕尼黑危机,还伙同意大利干涉西班牙内战,欧洲再一次被推向战争的边缘。受到紧张的国际政治局势的影响,来自德国、意大利和西班牙的选手缺席了1939年举办的环法自行车赛。

■在1939年环法自行车赛中,参赛选手在通过山地赛段。

1940年5月,德国发动西欧战役,以闪电攻势在六周内就迫使法国屈膝投降。根据法德停战协定,法国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区被德国占领,而法国南部归以贝当为首的维希傀儡政权管理。同年,环法自行车赛的创始人兼《汽车报》的掌门人德格朗日在亡国的悲愤中去世,报纸的管理权被一个由德国人支持的委员会把持,沦为占领当局的宣传工具。

■在1940年5月的法国战役中被德国俘获的法军战俘。

为了在占领区粉饰太平,缓和反抗情绪,德国当局允许包括《汽车报》在内多家法国报纸继续出版发行,同时希望继续举办环法自行车赛,以便向外界显示占领下的法国社会和公众生活“一切正常”。但是,作为德格朗日的继承者,《汽车报》首席记者雅克·戈德在1940年和1941年两度拒绝了德国人的要求,算是守住了底线。但是,不肯罢休的德国人在1942年9月自行组织了所谓“法国巡回自行车赛”,但是大部分选手并非自愿参赛,而是在盖世太保的威胁下被迫参加。这场闹剧也受到法国人无声的抵制,草草收场。

■德军占领下的巴黎,除了街头建筑物上飘扬的卐字旗外,似乎一切如常。

除了在沦陷期间继续发行外,《汽车报》在二战时期最大的污点是涉嫌与纳粹合作,参与针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行动。1942年7月16、17日,德国盖世太保在法国警察的配合下,在巴黎展开大搜捕,逮捕了13152名犹太人,其中包括4000名儿童。在被押上火车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前,被捕的犹太人被临时关押在巴黎最大的自行车馆内,而这座场馆的钥匙正是由《汽车报》负责人戈德掌管。尽管缺乏证据证明他与此事有直接关系,但不可避免地为环法自行车赛的主办方蒙上了一层难以消除的阴影。值得一提的是,德雷福斯的孙女也在二战期间不幸遇害。

■今日在巴黎市内设立的二战犹太遇难者纪念碑。

1944年8月,巴黎解放,法国也随着盟军的胜利进军而得到光复,跻身四大战胜国之列。战后,《汽车报》因为在占领期间继续发行,被指控与纳粹合作而遭到取缔。戈德只能另起炉灶,创办了《队报》,基本继承了《汽车报》的衣钵,至今仍是法国最大的体育报刊。1947年,环法自行车赛重新举办,并在战后逐渐褪去了民族主义色彩,变得更加开放、包容,更具国际性。在二战之前,环法自行车赛的路线除了曾经刻意经过尚属德国的梅斯外,从未离开过法国境内。而从20世纪50年代起,环法路线开始经过周边邻国,释放出睦邻友好和欧洲团结的良性信号,其国际号召力得到扩大。时至今日,环法自行车赛早已成为世界知名的自行车运动赛事,同时也是最具影响力的体育赛事之一,吸引着全球各界的目光。

■2019年环法自行车赛的选手们从凯旋门前经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