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同悲!3天4位巨星陨落!袁隆平、吴孟超的传奇一生,让人泪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7606号小行星 举国同悲!3天4位巨星陨落!袁隆平、吴孟超的传奇一生,让人泪目

举国同悲!3天4位巨星陨落!袁隆平、吴孟超的传奇一生,让人泪目

2023-09-15 11: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三天痛失四位国之栋梁。

5月22日下午,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相隔五分钟相继离开人世。

13:02分,“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

13:07分,“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

此前两天,已有两位国之栋梁先后逝世:

5月20日:中国眼科医学界泰斗夏德昭逝世,享年104岁。

5月21日:故宫原副院长文博泰斗杨伯达逝世,享年94岁。

左:夏德昭教授 右:杨伯达教授

22日晚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李梓萌:

两位年过九旬的国士,一位让中国人“填饱肚子”,另一位的一生写满了“拯救”二字,他们用一生的奋斗和坚守让我们过上“医食无忧”的日子,诠释了国士的责任和担当!谢谢你们曾经来过,愿这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

毕生梦想,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应家属要求

运送袁隆平遗体的灵车

在离开湘雅医院后

驶向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

让他最后再“看看”毕生钟爱的杂交稻

一路上,经过之处

市民夹道送别,自发高喊

“袁爷爷一路走好!”

不少市民追车跑了一程又一程

过往车辆纷纷鸣笛送别

01:21

在网络上

袁隆平逝世消息一出

万千网友涌入评论区

不少留言令人泪奔

惊悉袁隆平院士逝世后

作为挚友

钟南山院士送上了

简洁而深情的缅怀之辞

隆平大哥:

我的挚友!

天堂里好好休息。你已经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有空就指导一下学生继续“三系”攻关。

你是一个真正的、最值得我敬佩的学者!

钟南山

据现场人士回忆

“袁老最后走得非常安详

面带微笑离去的

好像非常慈祥的一个老人

睡了一个午觉似的就离去了”

而在病重住院期间

袁隆平还念念不忘稻子的长势

入院之初,他每天都要问医务人员

“今天多少度?”

有一次,护士说28℃

他立马着急了

“这对第三季杂交稻成熟有影响!”

杂交水稻

是袁隆平一辈子的挂念

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

袁隆平对很多人讲过

他有两个梦想

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

正是为了这两个“梦”

袁隆平一直没有停下脚步

年轻时

袁隆平决意报考大学的农学专业

父母都不同意

袁隆平说,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没有农民种田,就不能生存

最终说服了父母

上世纪50年代

袁隆平最初从事的是

红薯育种研究教学

但当时国家粮食非常短缺

于是他转而从事

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

60年代

他开始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

1964年,袁隆平团队

发现了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

1970年,他们在海南

发现了雄性败育的野生稻“野败”

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

袁隆平宣布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

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

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

在此后的岁月里

袁隆平成就斐然,表彰无数

但他一直惦记的,仍是“下田”

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

安排了一块试验田

尽管已经90高龄

袁隆平每天起床

第一件事就是到田边“打卡”

获“共和国勋章”那天

他只知道衡阳12亩试验田

正处于对花时期

他立即赶过去

在现场,袁隆平拿着水稻说

“开花开得好好”

年轻人亲切地称他为

“90后梗王”

上班不打卡,下田最快乐

爱好——自由,特长——散漫

修改学生论文大倒苦水

不爱出名有“偶像包袱”

他也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

“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相信你们

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躬行实践、厚积薄发

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袁隆平走了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致敬袁隆平院士!

袁老一路走好!

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吴孟超

我国肝脏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

从医70余年

他先后完成16000多台手术

成功救治了近20000多名患者

“我不过是吴孟超

治病救人是我的天职”

出生在福建的吴孟超

5岁时随家人到马来西亚

1940年正值国内抗战紧张时期

年仅18岁的他主动放弃国外优越物质条件

毅然回国参加抗日活动

后因战乱无法赴延安

遂决心“读书救国”

1956年,他参军入伍投身到

军医大学的创业实践

同年,吴孟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就像当年入党誓词里说的那样

他用实际行动捍卫自己的信仰

他研究出符合中国人体质的

肝脏外科手术技术体系

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

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

震惊国际医学界

“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吴孟超

曾在手术台上站了整整12个小时

为患者切除长达63厘米的巨大肿瘤

将其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他也曾用5个小时的时间

为一名4个月大的女婴

摘除了体内的肿瘤

面对高风险,他毅然拿起手术刀

为这个孩子与死神一搏

而当年那个婴儿

如今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

每次给病人做检查前

吴孟超总会先把手搓热

为病人检查完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查房时,他最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说:

“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

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

还有康复的信心”

“一个好医生,应该眼里看的是病

心里想的是病人

我就想当这样的好医生”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

缺的是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2011年,我国将第17606号小行星

命名为“吴孟超星”

这位中国肝脏外科之父的右手

握过众多奖杯,但却最契合止血钳的形状

右手食指指尖微微向内侧弯

但又超乎寻常的柔软细腻

食指畸变,是因成千上万台肝脏手术

细腻灵活是为了能再多帮助一个生命

吴孟超用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

告诉所有人:

这世界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

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致敬医者仁心!

送别吴孟超院士!

国士无双

愿世间如你们所愿,医食无忧

沉痛送别两位院士!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人民日报微博、央视新闻、新华社、中国青年报、@果子狸爬大树 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小编:路路通 责编:林刚 审核:晓文

致敬!国之脊梁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