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残酷!129师新编9个旅,4位旅长牺牲,仅1位大器晚成授上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29团政委 抗战残酷!129师新编9个旅,4位旅长牺牲,仅1位大器晚成授上将

抗战残酷!129师新编9个旅,4位旅长牺牲,仅1位大器晚成授上将

2024-04-15 02: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40年5月,八路军129师进行了整军,新编番号有9个旅。

之所以要进行统一整编,有几个原因:第一,红军改编时只有3个师的编制,随着人员飞速增加编制成为制约八路军发展的瓶颈;第二,抗日武装鱼龙混杂,统一编制有利于和杂牌势力相区别;第三,抗战相持阶段,各级武装急需提升游击战水平。

全面抗战开始后,改编后的八路军129师只有385旅、386旅1.3万人,而385旅旅部和770团留守,所以开赴前线的3个团9100余人。1940年初,129师旗下部队已超过10万人,整编势在必行。

129师新编9个旅的旅长,有4位在解放之前就牺牲了;1955年,2位被授予开国中将,2位屈居开国大校,只有1位“编外旅长”授上将。这位旅长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新1旅旅长韦杰(右二)

首先来看一下,1940年129师新编的9个旅,旅长都是谁?

1940年2月,首先整编的是八路军新编第1旅,这个旅是由115师688团和129师晋豫边游击支队合编而成,旅长是来自广西东兰的688团团长韦杰。政委是来自湖南安仁的唐天际,是黄埔四期林总的同学,曾任游击支队司令员。

新编第2旅旅长是来自安徽六安的田守尧,红军时期曾任红78师师长,全面抗战开始后任八路军687团副团长、团长,1943年赴延安途中遭遇日军巡逻艇溺水牺牲,年仅27岁。政委是来自湖南平江的吴信泉,曾任红75师政治部主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主任。

新3旅旅长韩先楚来自115师,曾任红78师师长、八路军688团副团长、689团团长,由于多次被配属129师作战,也可以看作129师的“编外旅长”。而政委谭甫仁因为保卫黄洋界,还被主席写进了《西江月﹒井冈山》。

易良品

新4旅旅长徐深吉,曾任红91师师长、八路军771团团长。政委吴富善是江西吉安人,曾任红1师宣传科科长、八路军771团政委。

新7旅旅长易良品,曾任冀南6分区司令员,1943年3月25日,牺牲于反“扫荡”战斗中,时年33岁。

政委文建武,湖北罗田人,曾任红30军参谋长、129师作战科科长、东进纵队参谋长,后任新四军5师参谋长、刘邓大军12纵政委、21兵团副司令员,1951年1月病逝,年仅40岁。

新编第8旅,前身是筑先抗日游击纵队和129师抗日先遣纵队。

旅长张维翰是邯郸人,1915年与彭雪枫相识,曾任牟平县代理县长、范筑先抗日纵队10支队司令员。

政委萧永智曾任772团政委。副旅长则是著名战将王近山,曾任红93师师长、129师772团副团长。

桂干生

新9旅旅长桂干生,曾任红军团政委、129师游击支队支队长、晋冀豫2分区司令员、冀南4分区和1分区司令员,1945年7月9日,率新四军5师干部队重返大别山途中牺牲。

政委李定灼,湖北红安人,曾任红四方面军10师30团政委、冀南2分区司令员、桐柏3分区司令员、四野173师师长、武汉军区副参谋长,1955年授大校,1961年晋升少将。

师新10旅旅长范子侠,江苏丰县人,曾任东北军团长、冀察游击第二师师长。1939年6月,加入八路军129师,任129师平汉游击纵队司令员。1942年2月12日,在沙河牺牲,时年34岁。

政委赖际发,福建永定人,师范学校毕业,曾任红军团政委、师供给部长和民运部长。解放战争期间从事军工工作,曾任太原军管会总军代表。解放后离开军队,没有授衔。

新11旅旅长尹先炳,曾任红军团参谋长、八路军特务团团长、1纵2旅旅长、二野和志愿军16军军长。政委黄振堂是江西上犹人,曾任129师769团政委、一野6军17师政委。副旅长秦基伟,曾任红四补充师师长、129师游击支队司令员。

范子侠

由于抗日战争的残酷性,9位旅长4位英年早逝,如新2旅旅长田守尧、新7旅旅长易良品、新9旅旅长桂干生、新10旅旅长范子侠,都是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壮烈牺牲。

新1旅旅长韦杰、新4旅旅长徐深吉,55年授中将。而新8旅旅长张维翰资历很深、战功卓著,但是在1952年的“三反五反”运动中,受到比较富裕的二哥影响,错划了成分,以至于评定的中将被降为大校。尽管后来摘了帽,但军衔却已成事实,无法更改。

副旅长中,最有名的是战将王近山,55年授中将。

与张维翰类似的是新11旅旅长尹先炳,是“军神”刘伯承的爱将,却因“生活作风问题”降为大校,他也是二野10个军长中唯一的开国大校。

副旅长秦基伟,55年授中将,88年授上将。

韩先楚

新编9个旅的旅长,解放后只有新3旅韩先楚一人授上将。

大器晚成的韩先楚,红军时期默默无闻,甚至不如同在红25军的老战友刘震上升得快,抗战时期也没有惊人之举,为什么能在9个新编旅的旅长中脱颖而出,成为57位开国上将之一呢?

这还要归功于韩先楚永不服输的个性、善于学习的品质和善于抓住机会的能力。

韩先楚出身放牛娃,不识几个字,但非常要强。红军时期长期担任连、营一级干部,但是从不抱怨,终于在长征到达陕北后一战成名,出任红78师副师长、师长。

抗战前期,韩先楚受到刘伯承、徐向前的赞誉。1942年4月,韩先楚回延安学习。当时很多将领把进学校看作被贬,但韩先楚在党校、抗大学到了很多知识本领。

抗战胜利后,韩先楚一到东北很快脱颖而出。东野缺少的就这种能打仗、敢打仗、会打仗的指挥员,“旋风司令”韩先楚每一次机会都抓住了,在朝战中被美军誉为“最好的一线指挥官”。

1975年,从右至左:粟裕,韩先楚,董其武

1955年授衔,很多人认为,除了皮定均“少晋中”,韩先楚也是被主席“中进上”的。凭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出色表现,韩先楚还被很多人称作“最能打的五位开国上将之一”。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