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军西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126团团长 进军西藏

进军西藏

2024-03-01 06: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进军西藏途中》1951年 东达 蓝志贵摄

《十八军为甘孜民众背水》1951年 甘孜 袁伯平摄(首次发表)

1951年5月25日,由毛主席批准,军委发布关于进军西藏的训令:

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已于本月23日在北京签字,我人民解放军为了保证该协议的实现与巩固国防的需要,决定派必要的兵力进驻西藏。

先遣支队进驻拉萨

1951年7月25日,十八军先遣支队由王其梅率领从昌都出发,途经边坝向拉萨进军。8月13日抵达边坝以西的恩朱格,154团8连进入先遣支队序列,先遣支队于8月20日抵达嘉黎,25日抵达太昭,此前,阿沛⋅阿旺晋美已派人将阿沛庄园储存的1万余斤粮食磨成糌粑粉运抵太昭等候先遣支队。队伍到达后,粮食得到了补充,王其梅非常感动。随先遣支队的文工团员在这一地区表演了节目,电影组放了电影,山上山下数十里外的各族群众都来观看。

十八军先遣支队向拉萨进军中,翻越了海拔5000多米的夏贡拉山、鲁贡拉山,穿越了“穷八站”,所经之地,人烟稀少,空气稀薄,道路崎岖,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十八军先遣支队克服重重困难,用了45天的时间,跋涉2000多华里的山路,于1951年9月7日渡过拉萨河,进入拉萨东郊。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派乐于泓前来迎接,9月8日,张经武亲自到东郊看望先遣支队全体官兵。

十八军前方部队进驻拉萨和西藏边防地区

1951年8月21日,十八军正式发出向拉萨等地进军的命令,规定了十八军军直、154团、52师师直、155团进军梯队的编成,出发时间,进驻地区及各部任务。8月28日,张国华、谭冠三、李觉、刘振国率军指和西藏工委机关、入藏地方干部及军直各分队共2500余人,由昌都出发,取道“小北路”,经丁青、沙丁、桑达本贡、墨竹工卡向拉萨进军。154团与军直同为第一梯队,由洛隆、边坝地区出发,取道“中路”,经嘉黎、太昭、墨竹工卡向拉萨挺进。52师师部率155团为第二梯队,拟10月初自昌都经边坝、沙丁向桑达本贡、太昭一线前进。

9月7日,十八军军部工委机关第一梯队进驻丁青宣传共产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讲《十七条协议》,召开了39族第一办事处成立大会。9月15日,军直由丁青向西南行进,25日到达怒江北岸。部队使用牛皮船3天时间渡过怒江,到达沙丁宗。10月8日,十八军军直、工委机关翻越念青唐古拉山脉的海拔6000多米的冷拉山口。冷拉山口海拔6000多米,张国华早有高血压、心脏病,翻越这座大山时,高血压发作,但他与谭冠三将军一同与大家坚持步行,并号召全体官兵共渡难关。翻越这座大山时,部队先后有4名官兵失去了生命。1951年9月7日,十八军进藏第一梯队由154团团长郄晋武、政委杨军率领,由边坝出发向拉萨进军,团主力于10月6日进驻墨竹工卡,与第三营汇合,10月7日,该团主力抵德庆。10月16日,第三营渡过拉萨河,进入市区。

第二梯队52师师直及155团、军炮兵营,由副师长陈子植、副政委阴法唐率领,于10月2日、5日分别由昌都出发,经洛隆、边坝、沙丁、嘉黎,于11月7日前后到达预定地区:师直进驻太昭,155团进驻沙丁、嘉黎间的嘉雪奔噶(现比如县白噶区)、桑达本贡一线,军炮兵营进驻太昭以西的金达,就地开展地方工作。

10月19日,十八军军部、西藏工委机关到达墨竹工卡进入拉萨河谷地带。10月21日,到达德庆,与先期到达的154团汇合。10月24日,十八军和工委机关等部队乘牛皮船渡过拉萨河,进驻拉萨市东郊。

十八军前方部队向拉萨进军,翻越4000米以上的雪山12座,6000米以上的雪山4座,横渡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小河流数十条,在高山缺氧,半饥饿的行军状态下,历时110多天,跋涉3000多华里的山路,终于到达拉萨。之后,十八军遵照中共中央、西南军区的指示,各部队实行战略展开,155团一营于1951年秋进军则拉宗,1952年1月1进驻山南隆子宗;154团除三营留拉萨负责警卫任务外,其余两营分别于11月15日进驻江孜、日喀则。1952年4月,52师师直和155团主力进驻墨竹工卡、太昭一线。1952年7月,154团进驻亚东。至此,十八军胜利完成和平进军西藏的历史使命。

《十八军战士向藏族同胞宣传我军政策》1951年 进军途中 袁克忠摄

十八军独立支队进军拉萨

1951年8月14日,范明率西北西藏工委机关由西宁出发,翻越日月山,于17日晚到达香日德,到达香日德后,部队进行了整编,分为马大队、骡子大队、骆驼大队和牦牛大队。22日,召开十八军独立支队成立暨进军西藏誓师大会,范明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会后,第一梯队出发。马大队作为先导,骡子大队、骆驼大队和牦牛大队运送物资跟在马大队后面,部队行军时尘土飞扬,蜿蜒数十里,景象蔚为壮观。8月28日,十八军独立支队后梯队由香日德出发向西藏进军。第一梯队于9月2日抵达诺木岗山脚下。9月20日,独立支队进入长江源头通天河畔。10月4日,部队找到一处水流较为平稳的河面,经过15个昼夜,大部队终于涉水渡过通天河。10月19日,部队行进到海拔4800多米的唐古拉山口,全体官兵冒着零下20度的严寒,克服高山缺氧,用3天时间全力攀越唐古拉山。10月27日,进抵西藏北部聂荣宗。

11月4日,独立支队进抵藏北重镇黑河(那曲),西藏地方政府黑河总管和藏军第四代本率藏军300多人及藏族群众400多人,前来欢迎十八军独立支队。独立支队在黑河休整了10日,召开上层人士会议,宣传《十七条协议》,补充粮草。11月15日,独立支队继续南行,11月18日,部队遇到强烈地震,由于居住的是帐篷,无人员伤亡。11月26日,十八军独立支队到达拉萨近郊,张经武、张国华派参谋长李觉出城20里前去迎接。11月27日,十八军独立支队进抵距拉萨市区7公里处。中央驻藏代表张经武、十八军军长张国华、政委谭冠三前来欢迎和慰问。12月1日,十八军独立支队举行入城式。

十八军独立支队自8月22日由香日德出发,12月1日进驻拉萨,历时102天,行程2800余华里,历经无数艰难困苦,胜利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

云南十四军126团进军察隅

昌都战役后,十四军42师126团就留守在察瓦龙地区的扎那、门工一带。1951年6月初,126团一营副教导员张达德率一连的一个排和医务人员及藏语翻译共60多人组成先遣队向竹瓦根方向前进,并驻守竹瓦根。在此,为后方向察隅进军的部队购买粮食,并做先期准备工作。8月22日,团长高建兴率第一营、团机炮连、团机关部分人员和一个工作队共600多人从扎那出发向察隅进军。于9月20日抵达竹瓦根,同先遣队汇合。

之后,高建兴率团机关部分人员、工作队和三连进军察隅,沿途搭建人梯、拴绳索、登峭壁、攀悬崖、走独木桥、过溜索,历尽艰辛,于10月1日胜利进驻察隅。1951年底,按上级指示,派一个排进驻印方非法绘制的“麦克马洪线”北侧的沙马,一个排进驻竹瓦根以南的中缅边境中国一侧,建立起国防前哨阵地。

新疆军区骑兵支队进驻阿里

由新疆进军西藏阿里的部队在独立骑兵师第二团副团长安志明带领下,于1951年5月6日自南疆的于田出发,踏着先遣连的足迹,艰难跋涉千佘公里,于28日到达阿里改则的扎麻芒保,同先遣连胜利会师。扎麻芒保环境异常恶劣。先遣连干部战士想方设法在1.5米的冻土层下挖地窖过冬。没有粮食吃就打猎物为食,生活极为艰难困苦。在海拔4500米的雪原上拼搏了270多天,奇迹般地坚持到后续部队到达。由于高原严重缺氧,常年见不到新鲜蔬菜,营养极度缺乏,加之缺医少药,先遣连有63名干部战士因病殉职,长眠在阿里高原上。

6月5日,安志明率部从扎麻芒保出发,于6月19日越过海拔6000多米的岗底斯山东君拉大坂雪山,10日抵进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麓,8月3日到达阿里首府噶大克(现噶尔县)。在副团长安志明率部进藏的同时,该团营长贺景福率一个连追击从新疆、青海等地逃窜到阿里地区的乌斯满土匪。7月,经扎麻芒保进驻日土宗。1952年2月组成阿里骑兵支队,安志明任支队长兼政委,贺景福为参谋长,西藏军区派高峰任该骑兵支队政治处主任。10月组成以安志明为书记的阿里分工委,担负起驻守阿里边境和经营阿里地区的任务。

至此,人民解放军驻藏各部队遵照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进驻昌都、太昭、江孜、日喀则、亚东、黑河、倾多、隆子、察隅、噶大克等重要城镇和边防要地,历时两年,历经千辛万苦,战胜重重困难完成了进军西藏的任务,实现了中国大陆领土的完全统一。

《宣誓长期建设西藏》1953年 拉萨 佚名摄(首次发表)

(责编: 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