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四季花开黄陂美,乡村旅游气质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陂一中全名 东湖评论:四季花开黄陂美,乡村旅游气质新

东湖评论:四季花开黄陂美,乡村旅游气质新

2023-03-16 05: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3月13日晚八点,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北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承制的4K超高清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九季之《黄陂—木兰故里 四季花开》,精彩亮相CCTV-4中文国际频道。该纪录片展现了武汉黄陂区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串联起乡村振兴的新图景,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旅游已成为假日消费的新亮点、农民致富的“聚宝盆”,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动机”。近年来,武汉黄陂区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深耕“木兰文化”,保护文化遗址,整合文化资源,把全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整体规划布局。2019年被评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20年被评为“全国全域旅游最优区”,2021年成功创建“荆楚文旅名县”。如今,黄陂区围绕“木兰文化”,打造全域乡村旅游,源源不断的客流,让当地36万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处处皆风景,时时可旅游。乡村是旅游不可或缺的“阵地”,旅游是乡村“蝶变”的新引擎。黄陂区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韵味独具的乡土文化,持续擦亮全域旅游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形成全域生态、全域景观、全域旅游、景城融合、村景融合、产业融合的乡村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了张家榨村、胜天村、双泉村、杜堂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让乡村美景“走出深闺天下知”,成为游客慕名“打卡”的康养休闲度假胜地。

共建共享,方能行稳致远。发展乡村旅游,赋能乡村振兴,要坚持“群众至上”原则,既要富民,也要为民,让广大农民共享乡村旅游发展成果。自2018年开始,黄陂区全域景区向本地群众免费开放,同时,大力实施“为游客购买意外险、开放武汉旅游一卡通、节假日向全省居民赠送景区门票”等旅游惠民措施。通过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三乡工程”示范品牌,直接撬动农民增收9亿元,让1.2万农民长期受益。涉旅农户户均收入18万元以上,是全区农户平均收入的3倍以上,旅游就业贡献率22%。乡村旅游已成为黄陂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以文化为载体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黄陂区拥有盘龙文化、木兰文化、“二程”文化、红色文化四张文化名片,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发展理念,把握乡村旅游发展区位优越、资源富集、机遇难得、潜力巨大的坚实基础和良好条件,利用农村住房为游客提供住宿服务,并综合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内容,打造乡村旅游服务新场景,达到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实现共生共融,留住了“美丽乡愁”,为更好实现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增加路径。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乡村旅游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引进、留住人才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力量之源。黄陂区挖掘和培养一批优秀农村本土文化人才,面向社会招贤纳才一批文旅专业人才,鼓励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青年留在乡村。借助其年龄优势以及对文旅产业的了解,发挥人才创意和新媒体优势,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直播APP等载体为乡村文旅插上互联网的翅膀,降低发展成本、更加吸引消费着,提升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实现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双赢”。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不能操之过急,必须久久为功,循序渐进。实干笃行,奋楫争先,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潜力无限、大有可为,要乘势而上,坚持绿色发展,走好乡村旅游路,让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焕发新风采。

稿源:荆楚网

作者:宁宜潮(武汉黄陂区)

摄影:简安然、孟飞飞、张隽(摄于黄陂花乡茶谷)

责编:袁莉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