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成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黄埔军校英文缩写 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成立

1924年11月20日,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成立

2024-05-09 01: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24年11月20日   农历10月24日   星期四

 

 

  黄埔军校教导团第一团成立。   黄埔军校酝酿成立教导团,最早应始于1924年7月为保卫广东革命政府不被推翻。7月1日,军校成立革命军事研究会,凡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生都是会员,每月开会一次,会纲中就有革命军成立之计划和革命军成立的编制之研究等内容。关于革命军的规模,孙中山接受了苏联顾问的建议,决定在军校先建立两个团的联军,然后再逐步扩大。革命军改名为教导团源于9月,孙中山把大本营由广州移至韶关,意在韶关建军练兵,后在蒋介石的建议下改为在黄埔建军练兵,练好后再调入韶关。但2个月后,当教导团编练完成时,孙中山应冯玉祥等之邀北上,没能北调韶关,即留在军校教导毕业生练习带兵技术,故称“教导团”。教导团是军校的附属部队,直接受军校领导,因而亦称之为校军。校军是按照孙中山的指示与意志建立起来的第一支名副其实的劲旅,标志着新的革命军队的正式诞生。   1924年7月底,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命令陈果夫在上海设立招募机关,招募教导团士兵。招募机关设在法租界内新开的河泰新旅馆,为免引起上海的军阀和各方势力的注意,招兵的工作是以募工的名义暗中进行的。9月3日,蒋介石正式委派军校战术总教官何应钦筹备教导团,组织和训练都采用苏俄新制。9月18日,教导团开始招收学兵,其中68名由湘军选送,多人曾任军官。后又从投考学生中选取27人。同年11月11日,校军教导团成立第一营,20日,校军教导团第一团正式成立。   教导团的组织和训练采用苏联红军制度,强调政治领导,实行党代表制。教导团的编制采取“三三制”的原则,即每团3营,每营3连,每连3排,另外,教导团还设有侦探队、机关枪连、辎重队、通信队、卫生队、炮兵营和暂编独立营等机构,每团1000多人。武器一部分缴自商团,一部分由苏联运来。长短枪、轻重机枪、山炮、野炮、弹药无不齐备。教导团中、高级干部由军校教官和少数一期毕业生担任,下级干部由军校毕业生和少部分通过社会招考的学兵担任。12月,军校开始组建教导第二团,原教导团改称为教导第一团。12月2日,蒋介石任命军校教练部主任王柏龄为教导第二团团长。   教导团从筹备到创立的过程中,蒋介石对其倾注了极大的心血,凡是与教导团相关的各种规章、条文,大到连坐法、革命军暂行恤赏简章、革命军编制草案,小到革命军格言、立志歌、放枪歌等等,蒋介石几乎都亲手拟订。   校军教导团在第一次东征的各个战役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黄埔军校打出了军威,自身力量也不断扩大。1925年4月13日,在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77次会议上,廖仲恺提议:“请以陆军军官学校教导第一二两团成立党军第一旅,任第一团团长何应钦兼充旅长,沈应时为第二团团长,全旅归校长蒋中正节制调遣。”廖仲恺于14日被任命为党军党代表。21日,廖仲恺组建校军教导团第三团的提议又得以通过,钱大钧任第三团团长。5月平定杨希闵和刘震寰后,党军扩充成师,何应钦为第一师师长,随后又陆续成立第四第五两团。   1926年1月,军校教导团改编为教导师,王柏龄任师长。教导师直属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1926年12月,何应钦任第一军军长,第一军已发展为6个师,兵力达5万余人。以黄埔军校教导团为基础,以军校师生为核心和骨干建立的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一直是国民革命军的主力部队,为革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本刊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