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突破DNA检测方法 鸽子性别鉴定不再困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鸟类性别鉴定技术 持续突破DNA检测方法 鸽子性别鉴定不再困难

持续突破DNA检测方法 鸽子性别鉴定不再困难

2024-03-02 2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仪器网 行业要闻】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与乳鸽有关的料理被摆上餐桌。乳鸽其实也就是肉鸽,指4周龄内的幼鸽,因其体型大、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并且肉质细嫩味美,而备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统计,2021年乳鸽的销售量已经达到15亿只。肉鸽养殖业同样发展迅速,但由于肉鸽养殖技术落后于其他家禽,以致其中种鸽生产上的性别鉴定难题仍待解决。

 

  家禽性别决定的掌握性控制一直以来都是一项能够显著提高家禽繁育效率的生物技术,并且控制好家禽性别,也能够有效提高母禽的比例,从而加快家禽遗传改良及促进优良家禽的扩张步伐。由于畜牧生产中许多重要的经济性状都与性别有关,家畜动物各种产品的生产、产品质量的提高都需要特定性别的动物进行生产,所以对家禽育种、畜牧业生产中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鸽子的性别之所以难以辨别,其主要原因是鸽子是晚成鸟,出生雏不能像鸡、鸭、鹅的等一般家禽通过翻肛的方式进行性别鉴定,只能在配对上笼时通过体型外貌以及行为特征来鉴别公母,但这样的准确率却不高。而且鸽子还是典型的“一夫一妻”制,在性成熟后就会有选择性地寻找配偶,配对成功后就不再接受其他异性,这一特征对于产业化的饲养管理及繁殖育种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并且若是出现非雌雄配时,两只鸽子之间就会开始打架,影响鸽舍的安宁、产蛋以及受精。 

  在以往,养殖人们通常要等到鸽子生长到4.5-5个月龄成为青年鸽时,才能够根据鸽子的生活状态,从而进行人工性格鉴定,但是其准确率也仅有70%-80%,且费时费工,严重制约了种鸽配对、蛋鸽生产以及鸽的早期选种,造成生产的极大浪费。 

  从遗传学来说,鸽子的性格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并且雌性鸟类具有一对异源染色体,与哺乳动物完全不同,在DNA检测的性别分析鉴定中,雌鸽的CHD基因型为W/Z,雄鸽的CHD基因型为Z/Z。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利用基因识别技术,在实验室对鸽子性别鉴别的正确率可以达到100%。然而该方法还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例如分裂中期的高质量的细胞难以取材;染色体数量较大,分散难度高;该方法采集样本的要求对鸟类的伤害性较大,并且成本较高,是制约鸽子性别鉴定技术推广的关键障碍。 

  如果能尽早鉴别出肉鸽的性别,多余的雄鸽就可以作为乳鸽上市,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约饲养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南京大学模式动物研究所赵庆顺教授团队与南京尧顺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投入技术力量对鸽子性别鉴定技术进行研究。他们通过对样本处理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大量验证,经过近10年的研究开发,突破了传统的采集血液、羽髓等损伤性方案,采用口腔脱落细胞的无损采样方法对鸽子进行性别鉴定。 

  检验人员用棉签在鸽子口腔内刮3-4下,加入检测试剂,放入离心机旋转5秒,再将样品放入性别鉴定仪,稍等片刻就能在电脑端查看鉴定结果。这种方法不仅有效降低了采样难度,提升了采样效率,即使文化水平不高、没有专业背景的养殖户,也能够快速自行检测。同时有效避免了样本串扰及对鸽子的损伤,且易于进行产业化的大规模检测、样品鉴定结果重复性好、实验室准确率可达100%。经测算,鉴定1只鸽子的性别只需1.5元,在60分钟内一次性高效检测32~96份样本。 

  这种专用鉴定试剂盒,有效解决了乳鸽性别鉴定技术的瓶颈,有助于蛋鸽生产中的公乳鸽的淘汰及品种更新、(性成熟前)青年种鸽的分群饲养(笼养)或分群放飞、性成熟后种鸽适时的即时准确配对、商品父母代种鸽的性别鉴定、种鸽的早期选育(育种)等。 

  乳鸽性别鉴定技术的产业化开发,不仅快速、准确、便捷,大大缩短了鉴别时间,降低了鉴定成本,同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鸽业养殖模式,并且也为基因快速经济检测提供了一种新途径,更进一步促进禽类性别划分理论、性染色体进化、性染色体文库等研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