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7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雾霾的危害性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7篇)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7篇)

2023-12-03 13: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柴静的《看见》里的经典句子 推荐度: 静的诗句 推荐度: 夕阳之下的句子 推荐度: 双减之下如何优化教学设计 推荐度: 双减政策之下的家庭教育演讲稿 推荐度: 相关推荐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7篇)

  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观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选7篇)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1

  人在世时,有许多事情是无法抗拒的,其中的一件事就是呼吸。

  推开门,迈开步,这“仙气缭绕”般的景幕映入眼幕,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重雾霾!这洁白散漫的霾并不像它看起来那么干净,里面掺杂着许多有毒物质,侵蚀我们的生命。

  柴静是一位记者,一位母亲也是一位能够站出来呐喊自己心声的人,她是一位勇者。

  作为一位记者,她深入调查污染新闻事件,这其间的艰难险阻也无法想像,她渴望真像与治理,她的探索之心值得肯定。

  作为一名母亲,那蕴含着她对女儿的爱。我不是一位母亲,我无法完全从一位母亲的角度去体会柴静对女儿的感受,但是,我是一位女儿,作为女儿,我不想让我的父母受到伤害,这也是血缘之爱。

  作为一位勇于站出来的人,首先必须敬佩她的勇气,她不是一个人的努力,而是代表所有内心有所不安于现状人的呐喊,我们及我们的儿女后代需要生活在蓝天白云下,呼吸干净新鲜的空气!

  雾霾仅仅是个开始,是自然对人类的警告,人们若只是单方面追求经济,天灾是无法预计的,物极必反。人们看看自己身边,恐怕早已不是儿时的记忆了吧。我怀念,怀念小时候的那条小青沟,那里的水又透彻又清凉,我脱掉鞋子轻轻踏下去,却不小心滑倒坐在了水中,溅起了水花,涟漪一层层扩散,岸上的小伙伴也打趣地调侃着,青葱的年华……

  我在回忆中沉醉,也在期盼中展望未来!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2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知道了很多我们应该知道而不知道的知识,知道后为自己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非常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通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内容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一团一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该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一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现在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己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一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一性一,我想政一府应该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希望看到政一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后,还是感谢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希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进步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美好环境,人人有责!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3

  星期三下午,我们一同观看了柴静关于雾霾调查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演讲,也是一次沉重的演讲。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一颗星球上。

  眼下,重度污染,雾霾侵袭,生态环境遭到人类无知的破坏,而这一切却和人类赖以生存的重工业工厂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工厂出于各种原因,省去了对原料的清洗与提纯,使得天空中经常飘起颜色让人望而生畏的污染气团。这一切在中国,却缺乏相关部门的有效管理。现在的我们何去何从?我们在眼下的每一次抉择都会在以后像蝴蝶效应一样,影响我们子孙后代的生活。

  因此,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小事做起,为我们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出行时,我们时是不是可以选择更多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让父母减少开车的次数?购物时,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有绿色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发现生活中的不环保行为,是不是可以上前进行善意的提醒?面对无良企业的污染行为,是不是可以形式我们的监督权、拨打12369向环保部门进行举报?

  也许我们所做的,不足以彻底改变环境的现状,但至少可以一点点剥去黑暗、重见蓝天。或许,可以减少一个因环境罹患肺癌的受害者。没有人愿意被黑暗永久包裹,这些不忍直视的、难以置信的事实,我宁愿它们只是历史。

  只要敢于创新、积极实践,我们终会迎来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日子!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4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400字其实我现在看到一个人做了件很了不起的事后都会有些眼红,而柴静的纪录片却只让我感到敬佩与感激,可能当某个人做的事与社会的公益乃至我自己休戚相关的时候就真的会让人不再忍心去狭隘地看待他的成功了。

  一个个机智一针见血的发问,一个个荒谬而又合理以致显得无奈的回答,那些多环环相扣的推导与反思,把雾霾的本质、成因,执法的真相,法律的漏洞探究得既深入又明白。

  还有那种能为环保这种公益而非私利的问题劳神费力四处奔波博弈的社会责任感与公益心,我相信不可能全部装得出来的.。

  不管这纪录片怎么拍的以及那些数据影像资料哪来的,至少我觉得它真的成功地影响了一大批人,让许多像我这样过去对雾霾只是讲几句哀叹的人真正开始忧患空气污染的问题。

  比如我,自从看了柴静的纪录片后,晚上都不敢出去跑步了。

  另外,貌似好久没见着柴静了,这回才知道她已经从央视辞职了,我以前了解到她其实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不知道她今后有什么打算,不过希望还是能够看到她做的调查采访吧,每回看到她的调查都是能把问题刨根究底揭示得透彻淋漓,感觉很是痛快,其实我很少有耐心看完100分钟的纪录片,而柴静的穹顶之下真的让我回味良久。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5

  今天晚上我看了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它深深震撼了我,使我难以入眠。对于中国环境问题,我感触很深,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就像柴静说的:同呼吸,同命运。

  《穹顶之下》是一部由柴静自费拍摄的雾霾深度调查纪录片。部时长达103分钟55秒的视频聚焦雾霾问题。这部纪录片通过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等共同的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再次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并且形象化的对雾霾的构成做了解读,让人们开始关注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引发人们对环境污染的热议。

  在身边,我就感受到了环境发生的变化。比如说以前的北江,那时水还没有被污染,有很多人去那里玩,有人划船,有人钓鱼,还有些人玩水上摩托艇。那时有蓝天,有白云,晚上可以看星星。几年后,北江的水变黑了,沙滩上有很多腐烂的死鱼散发着臭味,再也没有人来这里玩。向远处看时,就像蒙着一面轻纱,而且有蓝天白云的日子变少了。

  我非常感谢她,她让我认识到雾霾污染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呼吁中国人关注环境问题。她使我们引发思考:如果环境继续恶化,工业污水乱排放,无限制地排放燃料废气,河水被污染,森林无限制砍伐,天空永远阴森森的,酸雨泛滥,人类有什么未来?带给我们的就是疾病,癌症,毫无生气的生活环境。如果我们的后代问:书本上说的蓝色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春天的小鸟呢?我们该怎么回答?也许我们只能说:那只是曾经,再也回不去了。我们怎么对得起子孙后代?

  为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要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不要让后代生活在穹顶之下,让天空重新出现蓝天白云,让河水依然清澈,让春天还有小鸟。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6

  《穹顶之下》可以说是柴静历时一年几乎走遍中国全国各地的有关环境污染中雾霾的调查报告,开篇由她女儿的病引入话题,分析深入浅出,一条条数据触目惊心,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雾霾”是什么?“雾霾”是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看不见”的敌人由此而来。雾霾对人的身体深海极大,那些细颗粒物会影响呼吸系统,增加气道炎性效应,还会进一步影响心血管系统,与心脏供血能力的降低有关。人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无形中就吸入的细微颗粒物,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心血管病。

  “雾霾”从哪里来?雾霾主要来源于煤油的燃烧。2013年全中国煤的燃烧多达36亿吨,超过全世界加起来的总量。中国又是汽车使用大国,石油,柴油标准不高,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污染。令人可怕的是煤和油燃烧后的产物还可以相互进行化学反应,产生更加有毒的物质。

  我们怎么办?治理雾霾就要加快能源结构调整。一是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借鉴英国的血泪史,集中燃烧煤,降低煤的燃烧量,使用清洁的气体燃料。二是洗煤洁油,降低煤、油燃烧的污染程度。随着好煤的减少,劣质煤的使用越来越多,因此,将劣质煤洗干净使用,会减少很多污染。三是能源引入市场调控机制。有竞争才有进步,垄断只会滋生腐败,国家要加大对新兴产业技术的扶持,将能源交给市场。

  十年前山西环保局长的说“孝义是山西的缩影,山西是中国的缩影”,今天这句话得到了验证。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美丽的蓝天白云行动起来。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 篇7

  昨天我们的班主任朱老师带领我们看完了这部视频《穹顶之下》。看完这部片子后,我相信全班同学肯定都会很震惊。从那一条条就算决定了要管理好雾霾,但一次都没执行过的、透明的法律、从那些影片中展示出来的恶劣天气、从那些顶着官职,却从没有对雾霾所行动的空头官员来看,中国就算外表再强盛又怎样,中心也是腐败的,单单从治理雾霾这方面来看,中国就不行。

  近年来,“雾霾”已经成为一个令中国人都绝望的名词,它不单单是在伤害着我们的身体,也威胁着那些即将出生的孩子们。在“雾霾穹顶”下,柴静作为一个母亲是恐惧而绝望的,世上没有一个母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柴静在片子自述,她制作这部视频的初始动机是为了给自己出生即患肿瘤的女儿追求一个健康安全的生存环境。但是,她以个人身份,自己花费约100万元,并耗时一年多制作这部专题片,完成的一是个对关系中国亿万孩子生存安全的环境问题调查和思考。“同呼吸,共患难”,母亲柴静在片中表达的焦虑和渴求,是为天下孩子,当然也是为所有生存在这个“雾霾穹顶”下的全体中国人发出的。

  《穹顶之下》让我们看到,柴静作为一个非雾霾研究的专业人员,为了帮助观众解答“雾霾是什么,它从哪儿来,我们怎么办”,不仅竭力收集相关资料、积极向国内外专家求教,而且不惜冒险充当在对人一体伤害极大的Pm2.5里的实验对象。这是柴静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了全国人们的安危所付出的努力,但现实中呢,劣质石油、煤炭、废弃烟……这些被列为中国成长的标杆,正在把大自然的清新空气污染着,正如纪录片里的英国能源大臣所说,节能减排会让很多传统企业倒闭工人失业,但也能让更多的新企业成长,我想这里边一定会有很多的投资机会,在中国大部分实体经济行业和企业不景气的长期趋势下,这个机会显得更加珍贵。

  只要我们认知雾霾对人类的危害,放弃我们的私心和懒惰,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减轻雾霾做贡献。这就是母亲柴静真正要告诉我们的。

【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相关文章:

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07-05

观看柴静的演讲《穹顶之下》有感作文05-02

2016柴静穹顶之下观后感精彩3篇03-03

2016柴静纪录片穹顶之下观后感600字03-03

《穹顶之下》的观后感01-18

《穹顶之下》观后感09-03

关于穹顶之下的观后感02-15

《穹顶之下》观后感范文02-16

关于穹顶之下的观后感悟02-16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