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专业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集体朗诵要注意什么 播音主持专业

播音主持专业

2024-06-03 10: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朗读、朗诵的基本技巧

这里着重以朗诵为主,但只要区分开朗读与朗诵的不同点,部分朗诵技巧也是适用于朗读的。

1.停顿

停顿是指朗读、朗诵时声音的顿歇。

朗诵时,有时是生理需要,有时是句子结构需要,有时是感情表达的需要,恰当的停顿可以给考官理解文章、加深印象的余地,使语意表达清楚,语言富有生命力,并传达出丰富细腻的感情。值得注意的是朗读、朗诵时忌读破句,破坏句子的结构,容易使考官产生误解。

2.重音

重音是指在朗读、朗诵时对某个字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有强调重音、语法重音两

种。

(1)强调重音没有固定的位置,要根据考生表达的思想感情的需要来确定。

(2)语法重音则相对比较固定些,可以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句子中的主语、动词和形容词前的状语,以及名词前面的定语等都是需要重读的。值得注意的是,一句话中有多处需要考生重读时,按定语、状语、补语的顺序来依次稍微降低重读的语调。

3.语气

语气是人们用以表达感情和态度的声音。考生在朗读、朗诵时,如果能注意语调升降的变化,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更能够更加细致。

4.节奏

节奏是在朗读、朗诵传达一定的感情时所显示的快慢、抑扬的声音形式。节奏使朗读、朗诵富有生机,更具魅力,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节奏主要有紧张的、舒缓的、低沉的、轻快的等几种类型,朗读、朗诵时要与情境和体裁相联系,节奏在一篇作品中不是一成不变的,考生在把握了具体作品中的基调后便容易判断了。在具体朗读、朗诵时,节奏要鲜明,并根据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该轻快则用轻快的节奏,该沉重则用沉稳、稍慢的节奏。

5.吐字

吐字是朗读、朗诵时按照标准的普通话的标准来发音。考生要克服发音不准、吐字不清的弱点,注意吐字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这一点可以在平常的绕口令练习中得到锻炼。

6.呼吸

呼吸是朗读、朗诵的关键。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呼吸要均匀,既能使朗读、朗诵的声音有力、洪亮,也能使紧张、怯场的情绪得到缓解。考生可通过考试前深呼吸作自我心理暗示,给自己增加自信。

二、朗读、朗诵的注意问题

1.选材选取

(1)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感人的,但又不是太大的作品,这样易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进而感染考官。

(2)选择语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适于上口的作品,干瘪、枯燥的书面语言难以构成形象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自己难于找到朗读、朗诵的感情基调,选择自己有过一定生活经验的题材,便于自己领悟、理解和产生共鸣。

(3)针对朗读,事先应选一篇500 600字的作品(根据具体的文体具体选择),

有限,不宜太长,太短则难以淋漓尽致地传达感情。

(4)针对朗诵,则应最起码做到脱稿,背诵一篇3~5分钟的作品。熟练的背诵可以让自己更好地领悟所选择作品的情感更有自信地表现自己,灵活自如地用自己的声音征服考官的耳朵;相反,朗诵时不熟甚至照本宣科,可想而知在考官心目中的印象。

考生在作品题材的选取上应尽量需选择一些人物性格表述比较强的作品材料,和古诗词相比,更应该偏重于选择故事、散文和小说,因为这样考官可以从考生的朗诵中发现他对人物、时代的理解,也可以发现考生对人物塑造的能力。朗诵时考生不要选寓言故事,因为寓言故事的情感考生比较难掌握、理解和表现,不利于考官鉴别考生的真实素质,但是,如果寓言故事作品题材选取得当,考生又把握得很好的话,可能会取得更佳效果。

2.主旨把握

(1)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背景和情感基调,透彻理解其内涵进而进入情境,把作品的思想内涵准确地表达出来,以至于不歪曲作品的创作本意。考生要通过丰富的想象,使己动情,感染考官。

(2)找到所选作品的情感亢、激昂的部分,并加以细心琢磨和感受,争取把高潮重点用恰当的语调强调出来,给考官以震撼力。

3.语言表达

(1)使用标准普通话。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普通话与方言的差别,要注意清除生字、生词等障碍,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要正确,做到“不结巴、不重复”,掌握咬准字音等普通话基本常识,使自己的朗读、朗诵优美动听。

(2)声音要抑扬顿挫,不做作。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根据所选作品的情感表达需要加重地读某些词、句,舒缓地读某些词、句,更不能一直像“呐喊”一样地喊出来。

(3)读出感情、诵出形象。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对作品本身感情色彩的深入和形象的把握,切忌“平铺直叙”,语言“干巴呆板”,而要善于“绘声绘色”地描绘和抒情。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心中有形象、心中有波澜,富于想象、联想,并且敢于强调、敢于表现。

(4)控制感情、把握高潮。

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要注意作品本身表达出来的感情和高潮的把握,并注意防止感情传达用声过高、过强,以及高潮把握过高、过浓。考生要注意在“读”或者“诵”中调整气息、节奏,防止无感情依托的高声、喊叫。高潮的把握要注意生动之处。要善于挖掘设计和感受制高点,这样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魅力。

除此之外,考生在进行朗读、朗诵时还要注意身态语言,即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等表达手段的运用,这些表达手段也叫“副语言表情手段”。副语言表情手段运用得当,可以对言语表达起到补充、辅助、强化作用,但要注意运用的原则,要有协调性、自然性与一致性,切忌语言过少而进行大幅度的动作表现。

4.练习方面

在平常的练习过程中,根据不同文体、风格设计方案,如高潮在何时,何时重读、轻读等。勤于实践,多做练习,有条件的可以向前辈请教,给予直接纠正和建议。

朗读、朗诵主要考查的是考生的声音条件和语言规范程度、清晰度,即语言面貌、发声和基本的朗读能力、作品的理解力、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也间接地考查了考生的心理素质。在考试时,朗读者要忠于原文,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改字、不读错字,对于朗诵者则要尽力通过自己的声情并茂的朗诵,营造某种意境,给人以启迪,最终打动考官,引起考官的共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