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的南庄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阳泉南庄村庙会 红红火火的南庄情

红红火火的南庄情

2024-06-02 14: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黄河新闻网阳泉讯(通讯员苏玲玲 翟秀凤)这是一个偏僻的小山村。

村里有一群火热的老中青。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反映村人村事的晚会,诉衷情,颂党恩。

因这台晚会,分散的村民聚到一起,离散的人心凝到一起,藏匿的才情被充分展现,蕴含的激情被热烈点燃。

他们出钱出力,操心费神,一遍遍排练,晚会取得了莫大成功。

晚会结束,人未散,心更紧。

他们持续发力,心手相牵,继续锻造,只为南庄振兴,只为——红红火火的南庄情。

6月5日晚,夜幕降临,有着晋察冀“小延安”美誉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阳泉市巨城镇南庄村,比过大年还红火热闹。

“今晚咱南庄人自编自导自演,歌颂南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晚会就要开演了,咱们可得好好瞧瞧去!”天刚擦黑,村民吃过晚饭,便迫不及待,扶老携幼,扛椅子搬凳子,往古色古香的老戏台前赶。

平日内敛沉稳的老戏台,当晚是如此璀璨耀眼。铺着大红地毯,架着巨大电子屏,彩灯高高闪烁,摄像机架设到位。台下的村民翘首期待,“快点,咱快看看这一届有哪些 ‘大明星’!”台下乌泱泱一大片,比传统戏剧晚会的人还多四五倍。

村民兴奋,村负责人兴奋,筹备组成员和演职人员更兴奋。

南庄村:历史文化底蕴深 文艺人才数不尽

要知道,这已是南庄村村民连续第七届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节文艺晚会”了。

温河峡谷畔、两山合抱间的南庄村“红绿”相间,有迷人的自然景观,有古朴的古建风貌,有动人的革命故事,更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山清水秀中蕴育的南庄村,好文化、好艺术蔚然成风,有着良好的文艺基础。

村里剧团曾红极一时,在那缺少文娱活动的年代,剧团不仅在自村演出,更应邀赴周边十里八乡甚至县城乃至昔阳等地演出,备受欢迎。剧团刘晋招、马香兰夫妻俩不仅自个儿痴迷戏剧,而且七个女儿也都能歌善舞,有“晋韵名兰”“七朵金花”之誉。许多村民热爱读书看报,以至出现村民竞相纷抢、收藏、阅读《平定》报之盛景。村民的艺术细胞更是繁盛。刺绣、布艺、泥塑、剪纸、绘画等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唱歌、跳舞、器乐等艺术人才数不胜数。在村里,至今还流传着“‘七朵金花’一个家庭便能唱一台戏”、“‘中九班’一个班能搞一台晚会”之类的美谈。

这不,近年来,南庄村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已连续七年举办红色旅游文化艺术节。不过,今年,与前六届不同的是,新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萍将信任的目光投向了史云章——

“此次晚会,咱村党支部、村委会、南庄村晚组委会牵头主办,但从资金到演出内容到演职人员等,全权由你来负责,怎么样?”

戴顶草帽、风尘仆仆刚从谷子地回来的史云章点点头:“行!”

史云章:故乡情怀系心间 反哺桑梓意志坚

史云章何许人也?其乃大名鼎鼎的“禾九香”小米酒坊有限公司老总是也。

今年57岁的史云章,南庄生,南庄长,对南庄有深厚感情。他忘不了自己当年和小伙伴们在村里玩耍嬉戏的情景,更忘不了十多岁时便和大人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的艰辛。

所以,尽管他14岁从南庄考入平定一中,16岁考入长春邮电学院,此后在外打拼创业,电子大屏产业经营得红红火火,一度做到山西省数一数二的地步,但自幼在南庄学习、生活、劳作的经历已深深刻入他的心田,对农村的热爱和对农民疾苦的关心已深深融入他的血脉。

“再富不能忘家乡,只有懂得反哺家乡、回馈桑梓的人,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值得敬重的人。”在这样的人生观、价值观指引下,当了老总的史云章毅然决然回乡建厂,矢志将家乡优质的富硒小米及其副产品推广出去,带动家乡人民共同走向富裕。

看到村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在经营企业的同时,多年来,他也一直在默默思考:“南庄村文化旅游发展的步伐怎样才能迈得更大一些?我能为家乡的文旅产业发展做点什么?”

“平遥等地都有情景剧,能吸引游客留得下来,也能提升当地文旅附加值,提高当地群众收入。咱南庄村红色旅游资源很多,其中南庄地道已然名声在外,是一个品牌,那我们何不在文化产业上动动脑筋、做做文章,也打造一个类似情景剧的文艺演出版块呢?”一个打造抗战文化精品、提升文艺演出档次的想法,在史云章脑中沉积多年。

既然此番晚会授权给他,史云章毫不含糊。他说干就干,很快联络了一批村里热爱文艺的骨干人员组成筹备组,商讨晚会事宜。在第一次筹备会上,他抛砖引玉,讲述了他的策划思路——

“前六届晚会,基本都是有啥就演啥,主题不够突出。这次,庆祝建党100周年,助力文化旅游,我看,咱就以‘红色文化’为主线,围绕它设计至少五六个文艺节目,形成一个固定版块,以类似情景剧的形式来展现南庄‘红’,将舞台上的‘南庄红’与现实中的‘南庄红’相结合,进一步增强南庄红色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南庄关注度和影响力,从而歌颂党恩,唱响南庄,大家看怎么样?”

“好!”大伙儿一致赞成。

“不过咱先说好,这台晚会,咱可是自编自导自演,凡是南庄人,不管是演职员还是咱筹备组的,可一分钱报酬都没有啊!你们干不干?”

“都是为咱村发展呢,要啥钱?再苦再累,俺也干!”大家异口同声。

就这样,“五一”长假开始,很多群众都休息、游玩时,南庄人自加压力,心连心、手挽手,为办好“颂党恩、跟党走、唱响南庄”晚会而拼搏奉献的大剧,已悄然拉开了帷幕。

众乡亲:男女老少齐参与 磨拳擦掌共拼搏

南庄村人自掏腰包自办晚会的消息,很快传遍南庄人的朋友圈,就像水珠滴入油锅,很快噼里啪啦炸开来。

不管在村的,还是在外的;不管是南庄的媳妇,还是南庄的闺女;不管是老的,还是小的……只要是南庄人,只要是和南庄有关系的人,都一个个兴奋起来了。

一个个群建起来,平时因工作生活原因,四散开来的南庄人,因此被重新紧紧凝聚到一起。

这些爱好文艺的南庄人,有政府部门的,有学校教书的,有开车跑运输的,有开店做买卖的,有家里当“煮”妇的……不论身份如何,年龄大小,一个个像打了鸡血似的,白天晚上,一有空就在群里热烈讨论,建言献策。这个主动报节目,那个积极做道具;这个四处找视频,那个紧张编台词。没有推诿扯皮,没有叫苦叫累。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家各尽所能,为着同一个目标,拼命!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萍和支村两委领导尽管村务繁忙,仍惦记着晚会筹备的事,时不时过问、关注,对筹备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给大伙儿加油、鼓劲。

史云章身先士卒,劳心费神,出钱又出力。100多名演职员五六千元的饭,他管了;100多份价值一万五千多元的纪念品,他提供。尽管公司一大摊事,他忙得团团转,可他依然每天挤时间,事无巨细操心晚会的事。找摄像、撰台词、做视频、购服装、做道具……一个多月来,中午顾不上睡,半夜一两点钟还在群里讨论。

史云章对故乡南庄的热爱深深影响着他的侄儿侄女。身为阳泉亿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侄儿史彦佼和身为皇冠婚礼文化传媒公司负责人的侄女史彦婷,别看只有30岁左右,可面对乡情,毫不含糊。侄儿毅然无偿提供舞台LED大屏服务。演出前一天,他一大早便带人进村安装,一直干到次日凌晨四点。侄女也说:“叔,音响、灯光我来想办法!”她一口气无偿提供了三套优质音响和全部舞台灯。其中40盏灯,居然是她为保证照明效果,千辛万苦从朋友公司“淘”来的。

史云章也深深感染着他的两位老师。他的初中班主任刘智鸿,年过七旬,年年为村义务编快板儿,把南庄村村人村事编进去,广为传唱。今年他身体抱恙,依然积极出任艺术总导演,积极为本台晚会出谋划策,在网上热情指导,拖着病体到彩排和演出现场“助战”。

史云章的初中文艺老师刘贵孩,67岁,热爱文艺,两次脑梗,身体欠佳,但作为艺术总监的他,也积极为晚会出“点子”。为制作情景剧《绣红旗》的背景视频,他自家红薯旱死了、谷子枯萎了,顾不着管,一人顶着骄阳,挤公交、打出租,跑阳泉甚至石家庄,找南庄英烈家属在红旗上签名,以至于被村里人心疼地唤作:“机器人”。

有“七朵金花”之称的刘瑞莲姐妹七个,此次便有六个姐妹同台演出。她们最大的66岁,最小的50岁,大都是当了奶奶外婆的人,身体多病,孙孩缠身。为了不负重望,姐妹们克服你东我西难以聚齐的困难,想尽办法一起排练。老大刘瑞莲患糖尿病、高血压、脚跟疼,每天还得打一针。老二眼睛看不清,带着哭天嚎地的小孙儿参加排练;老三刘润莲远嫁河北石家庄,不顾舟车劳顿也赶回来,为了赶车,竟然把腿筋拉伤,急得姐妹们赶紧帮她按摩,生怕耽误了上台。她们的老公也心甘情愿当起了“后勤”。开车,买服装,买道具,拉运,搬腾,来来回回,没个闲。

史云章“中九班”同学十有八九都是文艺“好家”,一听晚会由史云章牵头,个个踊跃报名,都说“一切听你的,贴人贴钱也愿意,你说咋干,咱就咋干!”为演好节目,同学们买服装,亲自动手制作麦穗、酒坛、大刀等道具,有的工作排练连轴转,有的孙子外孙顾不上看。刘贵军是开大车的司机,为了演出,那两天干脆停了车,一门心思排练。刘桂娥身体抱恙,也坚持上场挥舞大刀;刘秀弟甚至累得靠喝安眠药才能勉强入睡。

为做好大屏背景真实的南庄影像,史云章的朋友、阳泉真实印象电影工作室负责人逯友青带领团队成员,先后两次,前往南庄拍摄素材,编辑视频,全程三个机位摄录;为做好沙画背景,史云章的朋友、阳泉舞风筝沙画艺术有限公司的武丰珍不满足于看照片作画,连续两次,不辞辛劳,赶赴南庄,实地拍摄素材;为编好台词,在阳泉市宣传部门任职的南庄人任志强与刘智鸿、张增弟、杨瑞红、史云章等一起,绞尽脑汁,反复推敲;为给晚会提供最真实的历史史料,已退休的原县志办主任、南庄人刘春生和刘贵孩、刘所银、刘智鸿、刘富娥等集思广议,当起历史顾问;为提供合适的服装,史云章“中九班”同学、南庄村的闺女史巧英和任志强及节目组成员们动手制作,四处奔波购买;为给晚会营造热烈气氛,擅长锣鼓表演的村民刘贵平主动请缨,喊来家中七八口人齐上场,与其他村民一起在开场时敲起威风锣鼓……

晚会筹备的日子里,南庄人的朋友圈被晚会的事充溢着。说闲话道是非的少了,搓麻将玩手机的少了,村风民风积极向上,父老乡亲的心空前凝聚与团结。

晚会景:抗战节目成经典 热浪空前众人赞

6月5日,终于等到这一天。

当晚8时,“咚咚咚,锵锵锵”,威风锣鼓敲起来,火辣辣的秧歌扭起来,平时在村里爱跳广场舞的婆娘们“红彤彤”跑上场,唱啊,跳啊,预示着南庄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南庄村的帅哥、靓妹任志强、白如雪、刘秀智和刘素珍与来自平定融媒体中心的主持人陈涛涛一起闪亮登场,大声宣布“南庄村第七届红色旅游文化节文艺晚会现在开始!”

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萍意气风发上台致词。全体党员身着红T恤,共同高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台上高歌,台下喝彩,群情振奋。

忽然,“叭”的一声巨响,紧接着,“哒,哒,哒哒哒哒……”舞台大屏上阴云密布,硝烟弥漫,枪炮声、呐喊声、哭声混作一团,南庄村处在了日本鬼子三个据点的包围之中。挖地道,救伤员,南庄人拿出自家珍藏的老酒,为伤病员疗伤,为上战场打鬼子的男儿壮行;南庄人把自家祖传做酒的“酒窑”和房子挖通,改造成抗击日军侵略的地道……

配着旁白,大屏上用沙画演绎的南庄抗战情景徐徐展现,刘瑞莲六姐妹等人联袂,激情上演歌伴舞《禾九香·九儿》,逼真的声、光、电,动人的音乐,优美的舞姿,将观众思绪瞬间拉回到过去的峥嵘岁月。

“咱这好光景真是来之不易啊!”“咱南庄村值得大力宣传!”台下观众瞪大眼睛看着,议论纷纷。

“在抗日战争中,解放战争中,我们南庄人有22人致残致伤,17位烈士英勇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共和国的国旗上,有我们南庄儿女的鲜血……”伴着主持人深情的旁白,刘瑞莲姐妹六个身着蓝色长衫,手捧鲜红的国旗,开始一针一线——《绣红旗》。大屏上,一块块烈士纪念碑缓缓滑过,一位位烈士的家属在红旗上郑重签名,一位年迈的烈士家属颤微微地捧着红旗,深情地说:“我把这面红旗,敬献给英雄的南庄人民……”

台下响起热烈掌声。

接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我爱我的家乡》……一个个“红色”节目像火炬,点燃全场。

观众也按捺不住了,他们手举小红旗,三三两两走上舞台,和全体演员,一起高歌《我爱我的祖国》,一时间,台上台下红旗翻飞,歌声震天!

“红色南庄,名不虚传!”“革命南庄,斗志永存!”台下的观众们拍照,录相,晚会视频刷爆朋友圈。

看看那晚,歌伴舞、情景剧、哑剧、小品、朗诵、三句半、架子鼓演奏、豫剧和晋剧演唱、摇滚、独唱……全都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热爱文艺的南庄人,一个个盛装上场,大展风采。

这些演员中,有的是夫妻,有的是同学,有的是姐妹,有的是亲戚,有的一家七、八口人同台表演。他们年龄最大的66岁,最小的只有四岁。

尽管许多演员年纪已大,脸上写满风霜,腰身不再婀娜,嗓子不再洪亮,表演不够专业,“但这有啥关系啊,不重要!”村里人说。

重要的是,村人自编、自导、自演自村的人与事,传颂自村的革命事迹,展现自村的文化,自村人瞪大眼睛看,“嘿,这可比掏大价钱外请演出团队更亲切,更接地气,更有意义!”“这一届晚会演出了咱南庄的‘魂’,有质量,上档次,好!”村民异口同声。

原定三个小时的晚会,由于观众的火热抢答而延时整整一小时,直到深夜12时,待支村两委成员为演职人员颁发完荣誉证书,晚会才在全村人《歌唱祖国》的嘹亮歌声中,落下帷幕。

再发力:爱心接力募捐忙 打造团队兴南庄

奋战一个多月,倾注南庄人无数心血的晚会,结束了。但其凝聚的力量,激发起的斗志,如水中的涟漪。曲虽终,人未散,心未散。

那晚,沉浸在兴奋与愉悦中的南庄老少爷们,久久难以入睡;那晚,总导演刘智鸿兴奋地总结出晚会12大亮点并且盛赞:“老中青齐上场,一百多人力量强。藏龙卧虎南庄村,歌颂党恩美名扬!”;那晚,一直台下幕后忙着查漏补缺的“救火队员”史云章,也辗转反侧,难以安眠。

南庄乡亲们身上蕴藏的无限才能,胸中孕藏的无限激情,对南庄发展的无私奉献,对南庄振兴的无限渴望,从这台晚会的筹备和演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令他震撼,令他动容。

“村民们都夸这台晚会不错。如果他们给这台晚会打80分的话,我只给它打60分。我觉得,它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不过,只要南庄人永葆这份昂扬劲,永葆这股精气神,我想,打造精品节目,不成问题!南庄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连续一个多月的紧张忙碌,史云章和乡亲们都累坏了。可他们没有停下脚步。连日来,他们依然在讨论,在思考:“如果,咱南庄村能有一套基本的音响设备;如果,咱南庄村能在此基础上,打造一批小而精的类似情景剧的抗战经典节目;如果,咱南庄村能有一支固定的文艺演出团队;如果,在旅游旺季,南庄村的舞台上每天能有咱固定团队固定演出这些反映南庄抗战的经典节目……那么,是不是能使游客在赏风景、钻地道、看古建、听故事之余,还能再多停留一下,看一看咱的剧,品一品咱的酒,了解了解咱的革命历史呢?那样,咱南庄文化旅游的附加值是不是会更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是会更好?咱南庄的乡村振兴之梦,是不是能够早日实现?”

火热的南庄村人不等不靠,说干就干。晚会结束后,他们又成立了地道战情景剧组,开始自发募捐,短短三四天时间已募集资金1万余元,准备购买音响设备。同时,史云章又在积极与各专业“大咖”接洽联系,准备对晚会中有关南庄的五个红色节目进行再加工、再打造,誓将其打造成文艺精品节目。

就是这样,共同奉献,互相感动。南庄,这个偏远的“红绿”相间的小山村,这个有着革命传统和深厚底蕴的古村落,朴实的父老乡亲,怀抱激情与梦想,在新一届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团结带领下,又携手踏上了乡村振兴的漫漫征途。

[编辑:杜颖杰]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