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钱钟书的创作阶段 人物故事

人物故事

2024-06-02 15: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 | 麦家陪你读书

109年前的11月21日,江苏无锡的钱家诞生了一个男婴。恰逢有人送来一部《常州先哲丛书》,伯父便给他取名为“仰先”,字“哲良”。

一年后的抓周宴上,男孩在众多玩具中出人意料地抓了一本书。父亲想孩子喜欢读书是好事,便正式给他取了名叫“钟书”,意为“钟爱读书”。

这个男孩,就是钱钟书,未来中国的“文化昆仑”“博学鸿儒”。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但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我们一大半作者只能算是书评家。但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他们看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写书评或介绍。他们有一种业余消遣者的随便和从容,他们不慌不忙地浏览。每到有什么意见,他们随手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钱钟书就属于后者。他爱书,痴迷读书,大半生时间都与书为伴。

因此他随随便便在书边空白处挥下零星几笔,都能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每个爱书的人,都拥有闪闪发光的灵魂

钱钟书出身于书香门第,幼承家学,天资过人。他从小就是个书痴,喜欢读各种古经典籍,在书摊上看到了《说唐》之类的书目,回家便手舞足蹈地向弟弟们“演说”一遍。

据说,他在清华读书四年,连玉泉山、八大处都没去过,却“横扫了整个清华图书馆”。在他心里,有书的地方,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地方。

钱钟书说自己看书就像猪八戒吃东西,“食肠甚大,粗细不择”,不分雅俗,照看不误。留英期间,每次专业书读累了,就会抽出一本侦探小说来换换脑子。

他还有个癖好是看字典,在去蓝田师范学院任教途中,漫长的行程、恶劣的环境让同行的老师个个心浮气躁,唯有他捧着本英文字典看得津津有味,怡然自得。

同样爱读字典的岳父杨荫杭见了钱钟书之后,十分欣喜,拽着女儿杨绛喜滋滋地说:“阿季你看,这里也有个读一个字一个字的书的人!”

钱钟书不仅无书不读,每读完一本还要做笔记。每次搬家,一箱箱的书和笔记就成了一道夺目的风景。良好的阅读习惯练就了钱钟书“过目不忘”的超凡记忆力,他也因此被誉为“活百科全书”。

据黄永玉讲,有次他要写一个有关“凤凰涅槃”的文字根据,但手头一点材料也没有。翻了《辞源》《辞海》等大本词典,跑遍北京的民族学院、佛教协会和《人民日报》资料室,通通找不到答案。

忽然他灵光一闪想起了钱先生,就连忙打了个电话过去,钱先生的回答惊得他目瞪口呆:“凤凰跳进火里再生的故事那是有的,古罗马钱币上有过浮雕纹样,也不是罗马的发明,可能是从希腊传过去的故事,说不定和埃及、中国都有点关系……这样吧!你去翻一翻大英百科……啊不!你去翻翻中文本的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第三本里可以找得到。”

黄永玉第一时间照做,结果马上就找到了,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钱钟书不仅爱读书,还倾尽了毕生的心血来写书。提起他,毫不例外就会想起《围城》。但《围城》只是钱老的游戏之作,他本人是不怎么满意的。

他毕生最伟大的研究成果,是被“企鹅经典”文库收录的《管锥编》,该文库收录门槛极高,在2000年之前只收录了两位中国作家的书,一个是鲁迅,一个是钱钟书。

钱钟书先生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吴宓曾评价说,学者中只有陈寅恪和钱钟书堪称“人中之龙”,其他的人包括他自己在内,“都不过尔尔”。

同被“企鹅经典”文库收录作品的当代作家麦家曾说过:“爱读书的人是会发光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是传播文明的人,是建立秩序的人。”

钱钟书就是这样的人,他不是爱掉书袋的学究,不是自命清高的大师,而是可爱的、自律的、坚定的读书人。他的人格魅力,藏在每一本读过的书里,绽放在闪闪发光的灵魂里。

我们总说,最好的爱情不是一个向前跑,一个拼命追,而是势均力敌。但比势均力敌的爱情更了不起的,是强强联合。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就是这般。

钱钟书很优秀,杨绛也不差。她是众人敬仰的“女先生”,是优秀的作家和翻译家,但她最引以为豪的身份,是钱钟书的妻子,是“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

1932年早春,清华大学古月堂门口,钱钟书和杨绛相遇了。钱钟书穿着一件青布大褂,蹬着一双毛布底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目光灼灼,侃侃而谈,周身散发着儒雅的气质。

就这样,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牵引着他们走到了一起,门当户对,珠联璧合,天高海阔,与子成说。

胡河清对二人的结合赞叹道:“钱钟书、杨绛伉俪,可说是当代文学中的一双名剑。钱钟书如英气流动之雄剑,常常出匣自鸣,语惊天下;杨绛则如青光含藏之雌剑,大智若愚,不显刀刃。”

婚后,二人琴瑟和鸣,举案齐眉。世人皆知杨绛为了钱钟书付出良多,从娇生惯养的富家小姐修炼成任劳任怨的贤内助。

杨绛陪钱钟书去英国留学时,水土不服,乡愁频生。钱钟书就早起下厨,笨手笨脚地为她操持早饭。

甚至在床上支了一张小桌子,让她不用下床就可随意享用。对此,杨绛感动地说,“这是我吃过的最香的早饭”。

《围城》问世后,钱钟书在序中特别感谢了妻子:“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而那句著名的评论“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就出自杨绛之手,她可谓是除了钱钟书之外最懂《围城》的人。

某次,杨绛读书看到这样一句话:“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

把它念给钱钟书听,钱钟书当即回答说:“我和他一样”。

文革期间,二人饱受迫害,却依然相互扶持,乐观面对。他写他的书,她翻她的文,静静地不说话,一切就很好。

文革结束后,钱钟书写成了文艺史上著名的《管锥编》,杨绛翻就了《堂吉诃德》最好的中译本,这个中译本后来还被邓小平当作国礼,送给了西班牙国王和王后。

这世间最好的爱,不是我拼命追逐你的脚步,而是你好我也不差。我能陪你显赫人前,功成名就,也能伴你粗茶淡饭,细水长流。

钱钟书曾用一句话概括他与杨绛的爱情:“绝无仅有的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他们是举案齐眉的夫妻,是甜蜜携手的情人,是惺惺相惜的挚友,因为遇见的是彼此,所以他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人世间最合适的尺度

钱钟书的清高可谓人尽皆知,但这种清高并非故意为之,而是天性使然。他天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特别在电视剧《围城》热播后,更是闭门谢客,不见外人。

电视台在《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录》中要拍钱钟书,被他婉拒。别人劝说会有很多酬金和曝光率。

钱钟书却淡淡一笑:“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淡泊名利,不慕虚荣。

杨绛说:“钱钟书绝对不敢以大师自居,他从不把自己侧身大师之列,他只是想安安心心,低调的做学问。”

他用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花看半开,酒饮微醺”是人世间最合适的尺度,多一分少一分都不是那个滋味。

面对名利,他不进一分;面对苦难,他也不退一毫。

面对诽谤,他不争一时,面对真情,他亦不落一世。

来源:麦家陪你读书,(ID:mai1964)。著名作家麦家带领100个专业书评人精读1000本好书。每天早晨7:30分,麦家陪你读书15分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