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钢、王存川、王勇、梁辉:怀念阿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郑成竹教授 刘金钢、王存川、王勇、梁辉:怀念阿郑

刘金钢、王存川、王勇、梁辉:怀念阿郑

2024-06-17 11: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又想起了你,老郑!

王存川

(王存川教授,暨南大学华侨医院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肥胖与糖尿病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转眼间,你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你的音容笑貌时常出现在脑海里,有时想,你可能并没有离开,只是出去开会或者去会诊手术去了,下次学术会议在会场又会遇到你!

想着想着常常翻开电脑的相册,今天又停留在这张3年前的照片上,这是在2015年4月17日的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姚琪远教授主办的上海华山减重外科论坛上。其实,20余年来,我们在国内国外一起开会的次数非常多,但是因为都比较忙,大家到达会场和离开会场的时间都不一样,开完会再在一起完整吃个饭的时候并不多。这一次,因为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复旦大学华山医院领导答谢各位专家,最主要的是,中国大陆减重外科的引路人,来自中国台湾的李威杰教授也参加晚餐,所以我们都留下来参加晚餐。你豪爽善饮,酒过三巡,我们聊了很多,你还记得吗?聊上海减重外科的发展与规范,聊两岸减重外科的差异与合作,聊中国减重外科的发展与未来,聊中国减重外科的国际化与困难……我用手机拍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老郑,好兄长,好想能有机会再在一起开会,再在一起喝酒聊天,再在一起为中国的减重外科多做几件事!

写于2018年2月24日,广州

阿郑,好老师,好兄弟!

梁辉

(梁辉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谢外科主任。中国医师协会肥胖和糖尿病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9年5月我从美国克利夫兰回国,决心开展减重手术,终于预约第一例腹腔镜下可调节胃束带手术,心中没有底,于是和郑成竹教授联系,希望他能来指导这第一例手术。之前虽然也和他交流过腹腔镜技术以及减重外科的问题,但是这是第一次求助,心中不免忐忑,没想到当天下午他就回电,爽快的答应了。

手术那一天,我坐在手术室里等他,经同事提醒才想起没有给他安排车子接送,心中顿时觉得愧疚焦灼起来。见到他的那一刻刚表达了歉意,他就笑着说:这有什么关系,只要是能做减重手术,刀山火海也无所谓。说完他露出了招牌笑容。

此后在无数次的场合和他交流心得,得到他的指点和帮助,他热情如火,坚定刚强的性格给我很大感染,让我在减重代谢外科上不断前进。

2016年1月,他倡导成立华东六省一市的减重代谢外科协作组,主要关注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启动会在南京召开,此后每个季度都会有碰面会,在他的带领下上海糖尿病手术质控标准发布,在此基础上我们一起商议制定华东区域内的代谢外科质控标准,以及核查制度,并且付诸实施。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他生病后2017年元旦前在上海长海医院的病房里。他那天精神特别好,有时吃力沙哑的交谈,主要的还是通过笔谈,他写下了嘱托:要坚持把代谢外科做出中国特色。看到我的担忧,他还拍着我的头沙哑地说:没事的。

减重事业是全新的工作,不被理解甚至误解也是很常见的事,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想起郑成竹教授常说的一句话:不要在乎这些,只要是对的,自己就去做,就好了。

今天中国的减重代谢外科事业蓬勃发展得益于郑成竹教授的不懈努力,大多数的减重外科医生都和我一样得到过他的指导和帮助。

有时还是会常常想起你——阿郑, 无论大小年纪都这样亲切的称呼你,好老师,好兄弟 。

点击

阅读原文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