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久久为功 “小花朵”激活千亿产业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遂宁花卉交易市场多久关门 40年久久为功 “小花朵”激活千亿产业链

40年久久为功 “小花朵”激活千亿产业链

2023-11-06 1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花卉种植面积13.1万亩,花卉年交易额120亿元,以现代农业第一名位次入选“山东省十强雁阵产业集群”,入选“好品山东”品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40年久久为功,青州花卉由“小花朵”长成千亿级“大产业”。

说起花卉产业发展的秘诀,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郑栋鹏这样总结:“40年品牌引领,30年市场带动,20年展会推介,10年全链开发,5年科技电商助力,造就了响当当的‘青州花卉’品牌。青州市委、市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一棒接着一棒传,青州花儿越开越艳,越走越远。”

久久为功 一张蓝图绘到底

40年一束花,孕育出千亿级花卉产业集群。

在中国青州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的展板上有一幅花卉产业蓝图。“从传统单一的花卉种植到现在的千亿产业链,这张蓝图青州描绘了40年。”郑栋鹏说。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该市深化顶层设计,先后出台《青州市花卉集群发展工作意见》《关于建立花卉高科技园及招商的意见》《花卉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花卉产业高端规划(2018-2035)》等全局性、系统性发展规划,从产业规模、科技研发、管理服务、品牌竞争力等16个方面作出全面规划,为花卉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进入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各色鲜花争奇斗艳,不少电商主播正在花丛中卖力地直播卖货。“我们把4万平方米的中国青州花卉中心打造成了中国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可容纳120家业户,目前已经入住了业户50多家,预计年交易额能达到20亿元。”郑栋鹏说。

力促花卉上档升级,该市用足用活相关政策,相继提升中国青州花卉直播电商产业园、中国青州花卉大数据平台、中国青州花卉交易中心三大平台,扩大各类电商经营主体培育,进一步完善延伸线上选花、电商直播、视频制作、打包配送、宣传培训等全产业链条,构筑电商产业发展矩阵。如今,85%以上生产经销业户已开通直播电商,电商年交易额达36亿元。

在刚刚建好的增福寺盆景艺术园,各种造型的盆景千姿百态、应有尽有,让人大饱眼福。“项目主要以盆景艺术为主元素,规划建设盆景艺术研发、苗木培育、展示展览、精品园艺等七大板块,全力打造‘国内领先、亚洲先进、国际闻名’的一流盆景艺术展示交流平台。”盆景艺术园经理赵同州介绍。

该市以花卉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谋划建设花卉产业核心发展区,先后落户省高档花卉育繁推产业园、台湾美青蝴蝶兰、增福寺盆景园等13个项目,搭建起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

除了在大方向指导引领,青州还与多家银行合作,为花企和花农提供利率低、发放快的专项金融服务,协调农村商业银行青州分行、建设银行青州支行建立政银企对接服务,开通“花卉贷”绿色金融通道,搭建融资服务平台,目前“花卉贷”授信金额达4690余万元。

“目前,青州有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生产品种3000多个,多肉植物种苗和成品分别占到全国市场的80%、60%,草花产量居全国第一位,蝴蝶兰等高档盆花产量占全国半壁江山。”郑栋鹏说,青州已成为全国品种最丰富的盆花生产中心、交易规模最大的盆花交易中心和最高效便捷的花木物流中心,先后荣获“中国花木之乡”“国家花卉标准示范基地”等20多项国家荣誉称号。

精准发力 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

青州花卉产业发展40年,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能够始终站在产业潮头,正是得益于一次次对产业发展痛点的精准应对和创新驱动。

40年前,以家庭为单位的花卉种植经营模式在青州迅速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专业的花卉交易市场,巨大的体量,让青州花卉在市场博弈中掌握了主动权,也成为市场规则的一部分。

“从1992年到2000年,青州先后建成3处花卉交易市场,其中市花卉苗木交易中心总占地达65万平方米,已成为江北地区最大的花卉交易中心。”黄楼街道花卉产业办主任严隽说。

随着全国花卉市场竞争激烈,2001年青州开始举办花卉产业博览会,精心打造“青州花博”展会品牌。“已经成功举办了21届专业展会,实现由县级到国家级的飞跃,现场交易额达到11.47亿元。”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生产处副主任李青春说。

2012年后,占据销售六成以上的集体采购几乎消失,这成为加速青州花卉转型的催化剂。不少花卉企业不再拘泥于当下的生产,以市场需求为生产要求,关注技术创新与品质提升,实现了从“种花人”到“育种人”的转变。

在山东绿圣兰业花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花卉培育基地蝴蝶兰花棚里,300多个蝴蝶兰品种长势喜人,工作人员正将兰花苗移出组培瓶并进行栽植。“这是我们的种质资源库,定期选出部分进行杂交,通过优选,培育新品种。”绿圣兰业公司经理封国安说。

多年来,公司专注兰花新品种的培育、繁殖、推广,先后与华南农大、青岛农大等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共建关系,共同探索新品再造技术,为产业发展植入“科技芯”,通过审定的新品种达到7个。

绿圣兰业公司是青州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该市聚力实施“科技兴花”工程,持续加大花卉创新研发投入,扶持发展科技研发型花卉龙头企业。相继研发了“青州仙子兰”“青州雪峰”等15个花卉新品种,实现了山东省兰科花卉育种的突破。年产花卉种苗突破4000万株,建成亚泰花卉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10余家,科隆园艺、奥斯特生物科技等6家企业通过科技攻关,实现了由单纯种植向种苗研发转型的跨越。

转型成果显而易见。如今,青州高端花卉产品不断增加,低档次产品逐步被淘汰,花卉整体价格有了明显增长。“去年年宵花市场花卉价格整体同比上涨30%,其中蝴蝶兰涨幅40%至80%,仙客来涨幅125%。未来,我们还将加快淘汰低质、低档花卉,加大高质高效品种的引种力度。”李青春表示。

资源整合 聚力打造花卉全产业链

每一座城市的街道都有自己的命名方式,在青州,很多道路的名字都与花有关:花都大道、仙客来路、万红大道、樱花路、海棠路……花卉,已经与青州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不断探索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青州持续做好花卉与文旅、“互联网+”等融合文章,推动花卉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加周边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种花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管理用工多,产业链条长。“只要能拿起手机,做做生意,都能在花卉产业链条上致富。”严隽说。数据显示,青州从事花卉生产、经营、运输、中介和三产服务的,常年约有3万人,多时可达5万人,相当于青州农村劳动力的20%左右。

围绕着花卉,衍生出众多的产品、行业。“与我们配套合作的企业四五十家,涉及温室建造、水帘风机、物流、包装、纸箱、水草、铁丝、穴盘、玻璃瓶、棉被、遮阳网、组合盆、支架等。”绿圣兰业董事长王珉芝说。

温室产业与花卉产业相辅相成,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因为市里一直很支持花卉的发展,还统一规划建设了花卉园区,我们承揽了3个温室工程,从一个卖卡槽的门头发展成了科技公司。”青州市金鑫温室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解荣吉说。除了供给本地的花卉企业,青州的温室设施还输出到埃及等56个国家和地区,营业额占全国市场的62.3%,温控设施产业全国第一,占市场份额70%。

补齐花卉交易流通服务链条,青州还整合成立专业化花卉物流企业,与“四通一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不断提升流通服务水平,目前花卉专业物流车辆达2000多辆,开通15条全国花卉重点市场直供专线,直达全国80%以上县(市),青州已跻身全国重点花卉物流节点城市。

“我们着力打通花卉产业全产业链,在前端的种子研发、种苗繁育、大棚建造,后端的人才培训、物流配送、电商销售、大数据平台等领域全面发力,在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让更多的花卉及相关产业产值留在青州。”郑栋鹏说。

目前,该市已创新“十家亿级领军企业,百家产业龙头企业,千家农业合作社,万户农民增收致富”的雁阵型发展模式,形成盆花、草花、多肉等多领域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格局,涵盖花卉生产、电商物流、温室建设、资材产销等12个领域、有关企业200多家,年可创造产值超200亿元。

40年的蜕变和新生,青州花卉未来可期。

供稿|青州市委宣传部

通讯员|郑秀宝

原标题:《40年久久为功 “小花朵”激活千亿产业链》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