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通信行程卡退场”:收集了哪些信息?如何确保隐私?健康码是否调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通信行程卡轨迹图 四问“通信行程卡退场”:收集了哪些信息?如何确保隐私?健康码是否调整……

四问“通信行程卡退场”:收集了哪些信息?如何确保隐私?健康码是否调整……

2024-05-28 08: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通信行程卡。图源:通信行程卡小程序截图

【二问】

行程卡收集了哪些信息?

专家:包括敏感个人信息

作为疫情期间公民出行必备的通行证,行程卡汇聚了大量个人信息。王锡锌将其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手机号及关联姓名等个人身份信息,另一部分则是个人的行程轨迹信息,属于《个人信息保护法》中所说的敏感个人信息,主要通过手机的发射基站来测量和获得。

“手机用户信号通过基站发射,当一个人不断移动,手机信号会在不同基站之间切换。若干个基站和手机用户就构成了一条轨迹。通过这个原理,就可判断你和确诊病人的轨迹是否构成密接或时空交集。”王锡锌解释。

据悉,行程卡分析的是手机信令数据,通过用户手机所处的基站位置获取,信令数据的采集、传输和处理过程高度自动化,且有极其严苛的安全隐私保护机制。

不过,王锡锌也指出,面对海量信令数据,通过手机基站测量行程轨迹精确度不够,以致有时会出现误判,曾有人提议用GPS等来定位描述轨迹,但因成本提升及侵害隐私等问题被很多专家反对。

记者注意到,在2020年3月25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时任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的韩夏表示,行程卡不收集用户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严格落实隐私保护的要求。

2020年5月,行程卡APP2.0在推出时也强调,服务不收集用户的身份信息和位置数据,仅用于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需求,仅防疫部门有权限使用数据,且手机里的数据保留21天后会定期清除。

中国移动官微于12日晚发文称,将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

【三问】

行程卡数据是否销毁?

三大运营商表态:将同步删除

三年多运行时间,十几亿用户,行程卡取消后,积累的海量用户数据如何处置?

在王锡锌看来,行程卡研发和维护的相关专业机构,应该对公众比较关心的个人信息问题,如何存储和处理数据适时作出说明。

他分析称,个人手机号等行程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都在运营商,即使没有行程卡,相关数据也是本来就存在的,不必太过担心。关键要弄清是如何存储和处理这些数据的,是新的数据会定期动态覆盖掉之前的数据,还是所有的身份信息和位置数据都会被存储下来。“如果的确存储了大量的数据,那我觉得无论是从法律上来说,还是从逻辑上来说,这些数据都应该彻底删除。”

“采集这些数据的目的就是分析个人的行程轨迹用以抗疫。如今我国防疫政策已发生重大调整,继续保留敏感信息已缺乏正当目的基础,应该依法删除。”据王锡锌介绍,《个人信息保护法》第47条第1款规定,“处理目的已实现、无法实现或者为实现处理目的不再必要”情形,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处理者未删除的,个人有权请求删除。

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官微均12日晚发文称,将自12月13日0时行程卡服务下线后,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依法保障个人信息安全。中国电信也公开表示,将同步删除用户行程相关数据。

12月13日0时起,“通信行程卡”服务正式下线。

【四问】

健康码将来会如何调整?

专家:完成防疫目的后退出是必然

同为“数字抗疫”时代产物,行程卡取消后,健康码何去何从?

王锡锌指出,健康码是以个人信息处理为基础,结合大数据对个人疫情传播风险的评级和画像,实际上是数据权力与抗疫过程中行政管理权力的结合,其唯一正当化的使用目的就是进行疫情的风险管理。

“新十条”发布后,多省市明确除特殊场合外,不要求提供核酸阴性证明和查验健康码,健康码防疫功能正被弱化。“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重大调整,许多地方已不再查验健康码和核酸阴性证明,它的功能已明显弱化,所承载的抗疫功能和使命基本已宣告完成。”王锡锌说。此外,随着行程卡取消,行程轨迹数据没有了数据源,健康码的部分功能也会随之消失,比如弹窗3。

此前,有地方把健康码与医疗、公共交通、政务服务等功能融合,拓展了更多应用场景,如电子健康卡等。对此王锡锌并不认同。

他指出,健康码唯一正当化的使用目的就是防疫,如果将其拓展到其他方面,首先违背了其本身目的的正当性。其次,健康码采集敏感个人信息,依据的是《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擅自变更有违背法律的风险。

“健康码数据用于防疫之外的目的不仅违背法律,也违背科技伦理。”王锡锌说,非常手段只能用于非常目的,如果不能坚持这个原则,擅自将健康码移作他用,也会对健康码系统的公信力造成影响。

记者注意到,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曾在2021年1月印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健康码管理与服务暂行办法》,第二十四条明确,加强个人隐私保护,为疫情防控、疾病防治收集的个人信息,不得用于其他用途。

王锡锌强调,健康码退出后,其所对应的各类敏感个人数据也应得到妥善处理,避免被用于其他目的而导致个人隐私泄露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