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3.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和评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这里面有鬼吗 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3.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和评课

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3.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和评课

#苏教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3.8《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设计及反思和评课|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这里面有空气吗》教学设计 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8课 教材版本 苏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8课。 单元主题 空气覆盖在地球表面,是一种常见而重要的混合物质,也是地球圈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识空气这种特殊的物质,是认识地球环境的重要内容。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学生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空气的包裹之中而不自知。一年级学生虽然朦胧的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于空气是一种物质,尤其是空气的基本特征还缺少明确的认识。本单元的设计,从简单易行又生动有趣的“找空气”出发,带领学生充分感知空气的存在,在初步认识空气的特征,体会空气的重要性。本单元力求让学生在充分的直接经验基础上,初步建立空气是一种物质的概念。 本单元在探究技能的培养方面继续强调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如空气的颜色、状态、气味等特征。此外还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进行验证或证明。 教授课题 这里面有空气吗 所在单位及教师姓名 辽阳市辽阳县唐马寨镇鱼窖小学 高楠 五、教材分析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并寻找到了空气。但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瓶子、粉笔、石块中是否有空气,学生的认识并不清晰。所以,本课围绕“空瓶和孔隙中是否有空气”这一话题展开,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猜测敞口的和盖上盖子的空瓶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第二个活动,猜测粉笔、火山石、卵石、砖块、弹珠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并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这两个活动的猜测和验证过程是颠覆学生原有认知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不断完善我们周围有空气这一认知的过程。第三个活动是拓展活动,想办法检测空桶里是否有空气。 六、学情分析 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科学探究过程,但还没有掌握科学探究能力。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但是,遇到一些具体的情况,如空瓶中、物品中是否有空气,学生仍然比较困惑。 七、学习目标 1.通过猜测和验证空瓶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里有空气。 2.通过猜测和验证粉笔、石块等物品中是否有空气,知道一些物品的孔隙中有空气。 3.通过拓展活动,能够尝试用多种方法检测空桶中是否有空气,进一步感知空气的存在。 八、重点与难点 重点:知道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难点:认识到一些物品的内部空间和孔隙中有空气。 九、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水桶 学生分组材料: (1)水槽、空瓶。 (2)粉笔、火山石、卵石、砖块、弹珠、放大镜、海绵、托盘。 十、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找空气,你都在哪些地方找到了空气呢? 生1:操场上。 生2:教室里。 生3:树林里。 师: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你们用什么办法找到空气的呢? 生1:在塑料袋上戳一个小洞。将洞口对着自己的脸。我感觉到了风。 师:风就是流动的空气形成的。 生2:在塑料袋口装一个小哨子,挤压袋子,我能听到有哨声。 生:空气流动产生发出的声音。 生3:在压入水中的塑料袋上扎一个孔,我看见有气泡冒出。 师:气泡是从哪里跑出来的? 生:塑料袋里。 师:气泡是什么呢? 生:气泡就是空气。 师:我们用这么多的办法找到了空气,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找空气。(板书课题) (二)科学探究,学习新知 活动一:探究敞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 1. 探究敞口的空瓶里面有空气。 师:老师这有一个敞口的空瓶,这里面有空气吗? 生1:有空气 生2:没有空气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呢? 生:小组讨论 生1:可以把空瓶压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有空气。如果没有气泡冒出,说明没有空气。 师:同学们想的真好啊,那就让我们来做做这个小实验吧。实验时注意不要弄湿衣服呦! 生:分组实验。 师:教师巡视。 师:哪组同学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把空瓶压入水中,看到有气泡冒出,瓶子里有空气。 师:气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生:瓶子里。 师:冒出来气泡是什么呢? 生:是空气。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在哪里找到了空气? 生:在敞口的空瓶中找到了空气。 2.探究盖上盖子的空瓶里面是否有空气。 师:同学们猜一猜盖上瓶盖的空瓶里有空气吗? 生1:有空气。 生2:没有空气。 师:为什么没有空气呢? 生:盖上瓶盖后空气就进不去了。 师:你们想用什么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 生:小组讨论 生1:在瓶子上扎个小眼,将小眼对着脸挤压瓶子,感觉到风就是有空气,没感觉到风就是没有空气。 师:这个办法很好。同学们还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了。 生2:把瓶子压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冒出。 师:这个瓶子盖着瓶盖,什么时候打开呢?这样打开可以吗(水槽外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 生1:如果在外面打开就是和第一个敞口的空瓶一样了。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如果瓶子里面有空气,就可能跑出来了。 生3:如果瓶子里面没有空气,外面的空气就可能进到瓶子里面了。 生4:如果像你这样打开瓶盖,就不能证明瓶子的空气是以前就在瓶子的,还是打开瓶盖以后进去的。 师:你们说的非常有道理,那我们应该在什么时候打开瓶盖? 生:把瓶子压入水中后再打开瓶盖。 师: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在水中打开瓶盖,瓶子外面的空气就进不来了。如果瓶子里面有空气,就会有气泡冒出来,如果没有空气,就不会有气泡冒出来。 师:你真像科学家一样,老师为你点赞! 师:那同学们就开始实验吧。 生:分组实验。 师: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把瓶子压入水中。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呢?你能用“我看到......,这说明......”的句式来表达吗? 生:我看到瓶口有气泡冒出,这说明瓶子里面有空气。 生2:我们小组在瓶子上扎个小眼,将小眼对着脸挤压瓶子,感觉到有风,说明瓶子里有空气。 师:说的真好!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发现在哪有空气呢? 生1:敞口的空瓶里有空气。 生2:盖上瓶盖的空瓶里有空气。(板书) 【意图解析】开门见山,让学生猜测敞口的空瓶和盖上盖子的空瓶中是否有空气唤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发现些物品的内部空间中有空气。 活动二:探究粉笔、火山石、卵石、砖块、弹珠、海绵等物品里面是否有空气 1. 探究粉笔、火山石、卵石、砖块、弹珠、海绵等物品里面是否有空气 师:请同学们拿出托盘,看看里面都有哪些物品? 生:有粉笔、火山石、卵石、砖块、弹珠、海绵。 师:猜一猜,这些物品里面有空气吗? 生:小组讨论并填写实验记录单。有空气的打√,没有空气的打×。 师:哪个小组来说一说? 生:我们小组认为...... 师: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想法,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这些物品中有没有空气呢? 生:可以把这些物品放入水中,看有没有气泡。如果看到有气泡,就有空气;如果没有看到气泡,说明里面没有空气。 师:这个方法太好了!我们应该怎样放才能观察得更清楚呢? 生:要一个一个地放。 师:为什么呢? 生1:一下子放太多就看不到是谁冒的气泡了。 生2:太多了,就看不过来了,这样就不准确了。 师: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慢慢地放,轻轻地放。 生:放进水里观察一会再放下一个。 师:说的太好了!注意每个物品只能放入水中一次。让我们开始实验吧。实验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有气泡冒出的物品,气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生:学生分组活动,记录。 师:与你们的猜想一致吗?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看到弹珠、卵石没有气泡冒出,没有空气。粉笔、火山石、砖头、海绵有气泡冒出,里面有空气。 师:气泡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生:气泡是从小洞洞里冒出来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啊。 【意图解析】学生已有的认知已经形成,而其他物品的出现让学生更加好奇,其实方法却是一个放水中看气泡。 2.将这些物品按照里面有没有空气进行分类。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物品里面有没有空气,将它们分为两类,分别放在两个材料盒中。 生:分组活动 生:弹珠、卵石里面没有空气。粉笔、火山石、砖头、海绵里面有空气。 师:请同学们借助放大镜来观察里面有空气的物品与里面没有空气的物品表面有什么不同? 生:分组活动 生:有空气的表面都有小洞洞。没有空气的没有小洞洞。 师:小洞洞也叫孔隙。也就是说,表面没有孔隙的物品里面就没有空气。表面有孔隙的物品里面就有空气,空气就藏在这些孔隙中。同学们也可以用这种办法来判断其它物品里面有没有空气。 【意图解析】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而查找原因更能培养孩子的科学精神。 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都在哪些物品中找到了空气? 生:粉笔、火山石、砖头、海绵的孔隙中找到了空气。 (三)拓展:猜测空桶里面是否有空气并思考检测方法 师:这个空桶里面有空气吗?同学们想到了什么检测的办法呢。 生1:...... 生2:...... 师:演示实验。 师:检测空桶中有没有空气的办法还有很多呢,课后请同学们在找一找吧! 【意图解析】由于空桶是大敞口,所以仍有部分学生会认为它里面没有里空气。又由于空桶体积比较大,检测难度大于前两个活动中的物品,所以将本活动作为本课的拓展活动。 (四)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我们发现了,不管是在空瓶的内部空间里还是在物体的孔隙中都有空气,是不是很神奇呀?关于空气还有很多有趣的问题,我们下节课继续研究,同学们再见! 十一、板书设计 8.这里面有空气吗 空瓶的内部空间里 都有空气 物品的孔隙中 十二、教学反思 科学课程是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的,那科学探究要以科学思维的培养为核心,因此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一项重要任务。这节课中学生并没有急着开展实验,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探究问题进行分析,学生不但学会做中学,还在思中学。 评课意见: 高楠老师的《这里面有空气》设计体现了以新课标为准绳,以实验教学为重点,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全课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学会利用已有的前概念去解决新的知识。整堂课线索清晰,能重点突出,突破难点。课件制作使用恰当合理,板书清晰明了,的确为一节好的教学设计。 8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