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耕:​《币章组合》系列之中国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辛丑字篆书书法大典 泉耕:​《币章组合》系列之中国篇

泉耕:​《币章组合》系列之中国篇

2023-12-18 21: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何为“币章同源” ?顾名思义,就是纪念章和钱币出自同一源头。最早提出“币章同源”理论的学者,当为世界硬币评审委员会(中国)委员李铁生先生。先生于2018年11月26日在笔者朋友圈文章的读者留言处批语:“币章同源,章出自币,币章互补,币亡章兴”。短短十六个字,道明了钱币与纪念章的渊源、身世、相互关系和未来。随着数字货币和网络银行的发展及电子交易平台的完善,与人类相伴四千年的钱币即将寿终正寝而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网络交易和电子支付。如果国家不再发行钱币,流通货币将离开人们的生活,各大造币厂将转形生产纪念章或其它产品。而退出流通领域的钱币将与纪念章殊途同归,一同被藏家或博物馆收藏。让我们有缘回望千百年以前的足迹。

由于笔者主藏各国早期君王币章,因此本文所呈现给读者的也多以君王币章为主题,其中包括中国汉末王莽时期发行的“货布”钱和“货布”双凤花钱共十六个国家的一百多组硬币和金属纪念章。一币一章,成双成对,相得益彰,相映成趣,为币章收藏平添了一种特有的乐趣!也为“币章同源”的理论提供了实物佐证。文中用图均为实物电脑扫描或数码拍照所获得的高清晰图片,其实物均为笔者多年藏品。在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分享给读者。希望阅后能获得艺术享受和知识的积累,缓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工作上的压力或退休后的寂寞。

中国钱币

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位于亚洲东南部。与朝鲜、俄罗斯、蒙古、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为邻。隔黄海、东海、南海与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相望。大陆海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迄北仓河,长约18,000多公里。广阔的大陆架上有5,500多个岛屿。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4亿。中国为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四千多年。两千多年前开始修建的万里长城,其工程规模举世无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即火药、指南针、造纸和印刷术传入欧洲后,对地理大发现和其它产业革命,提供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促进了人类进步。

中国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和大量出土文物考证,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当贝币还在流行的时候,在中国的不同地区,基于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条件,依据不同实物演变体系,分别出现了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等不同形态的金属铸币。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除六国复杂的币制,统一铸用外圆内方的“半两”钱;汉五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改铸“五铢”钱,大小轻重适宜,制作精美,深受人们欢迎,通行长达七百余年;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铸“开元通宝”钱。从此,不再以重量单位作名称,而改称“通宝”“重宝”或“元宝”。宋、元、明、清一一相袭,从未大变。两千多年,方孔钱一直是中国历代最主要的货币形态。为中国经济作出巨大贡献。到光绪以后,机制币才逐步取代方孔圆钱。

中国金属纪念章

中国金属纪念章,古称压胜钱,又称厌胜钱、俗称花钱,今称民俗钱亦称纪念章。起源于西汉文景二帝时期(公元前180至前141年间)的“富昌长·乐未央·半两”压胜钱(见刘春声老师主编的《中国钱币大辞典·压胜钱编》第4页)。直至今日两千多年从未间断。是钱币的分支和衍生品,多数不参与流通。铸造形制不拘一格,发行渠道官私皆铸,表现题材包罗万象,堪称中华文化之瑰宝。主要用于开炉、镇库、祝寿、婚嫁、贺岁、玩赏、配饰、祭祀、上梁、镇宅、避邪、博弈和弘扬文化精髓纪念重大事物事件等。

最早提出纪念章为中国当代民俗钱理论的学者,是中国钱币界泰斗、中国钱币博物馆首任馆长戴志强先生。先生指出:“无论纪念章是以什么形式流入中国的,都是中国民俗钱的延续”。《中国钱币界》于2016年第3期刊载的该杂志社副社长王斌先生《论纪念章是中国当代民俗钱币》一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观点和实物来论证纪念章就是中国当代民俗钱币。《中国钱币界》在2017年10月《中国民俗钱币学会成立十周年特刊》的上集,也刊登了笔者《图说当代金属纪念章为中国民俗钱的延续》一文,文中列举了从公元529年至2000年世界多国发行的金属章36枚,作为当代金属纪念章为中国古代民俗钱的延续理论的佐证。2018年11月26日,中国民俗钱收藏家学者童骋先生,在《童心驰骋品泉》公众号发表的《浓浓母爱恒久远》一文中指出:“愚以为,金属章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现代花钱”。以后亦有更多学者藏家作过类似的论述。中国民俗钱币学会于2017年11月发行的由华国锋主席提字“天下花泉、百花齐放”大铜章,更是将金属纪念章为当代民俗钱的理论用实物固化。

中国金属章的鼎盛时期应为宋、辽、金、元时期,宋代民俗钱,受唐和五代的影响,中华风格突出,尚未摆脱古人“天圆地方”的思维模式,圆钱方孔,圆穿少见。以宋徽宗赵佶为代表的一代才子,将那个时代推向了中国有史以来文化的巅峰,由他亲笔书写钱文的“大观通宝”钱,即是这一史实的见证,已成为泉家必藏之物。随着北方少数民族的侵入及其政权的建立,异族风格逐渐显现。如辽代大钱的粗犷古拙;金代泉品的规整精细;元代铸品的厚重敦实等,形成了既遵循中华民族的传统模式,又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铸钱风格。使得中国金属纪念章更加丰富多彩,为后来金属章的收藏增添了魅力,为金属章的研究和断代提供了依据。

中国近现代金属纪念章始于清末。正如著名币章藏家李皞瑜先生主编的《中国现代铜质币形章图典》所述:“在中国,币形章的产生和机制币一样,是随着19世纪末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而流进中国。中国的币形章可以追溯到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1887年从英国伯明翰引进造币设备开始”。如1895年慈禧六十寿辰银章、1929年孙中山入葬中山陵铜章和1934年广州市政府新厦落成铜章等。繁荣于新中国改革开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文革”时期曾一度被领袖像章取代,但普遍被藏界认识并系统收藏还是近几年的事。以上海造币厂、沈阳造币厂、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中国金币总公司、中国麦多尔俱乐部、中国大铜章爱好者协会等官方和民间机构发行的产品为主。虽然整体效果无法与欧洲早期作品(十八、十九世纪)相比,但也不乏精品之作。与中国古代民俗钱同宗祖、同属性、同血脉。只是形制和制造工艺上接受了欧洲币章的先进设计理念和制作方式而形成目前的欧式风格。为中国古代民俗钱的华丽转身。

中国币章组合

1、汉代王莽“货布”主题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西汉权臣、政治家、改革家,新显王王曼第二子、孝元皇后王政君侄,“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5日至23年10月6日在位。

王莽原为西汉外戚“魏郡王氏”家族重要成员。在朝野素有威名。初始元年十二月癸酉年(公元9年1月15日),王莽代汉建新,宣布推行新政,史称“王莽改制”。王莽统治期间,天下大乱。地皇四年(公元23年)秋九月二十三日,绿林军攻入长安,十月三日庚戌(公元23年10月6日),王莽死于乱军之中,新朝灭亡。王莽在位15年,享年67周岁。

王莽虽然当政时间不长,却是个铸币专家,在执政的十五年里,进行了四次货币改革,铸币有“六泉”“十布”“二十八品”,如今多个品种已成为收藏珍品。

“货布”钱,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第四次货币改制始铸,与“货泉”并行,一布当“货泉”二十五枚。“货布”较“十布”厚实工整,面背及穿孔有廓,中竖线止于穿下,“货布”二字作垂针篆于两侧,字体潇洒俊逸。通长56毫米左右,重约16.50克。货布自天凤元年至新莽灭亡(公元23年)铸行十年之久。与“大泉五十”、“货泉”并称王莽三大“长命钱”。也有背铸星月和龙凤纹的“货布”钱存世,其发行背景可能与吉祥和婚庆有关。

汉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货布”钱(下图)。高56毫米,青铜。正面垂针篆“货布”二字,素背。

汉王莽于天凤元年(公元14年)铸“货布”背双凤图民俗钱(下图)。高56毫米,正面垂针篆“货布”二字,背抽象双凤图。亦有“货布”双龙民俗钱存世,与该钱组成“龙凤呈祥”对儿钱。

2、汉王莽“货泉”主题

“货泉”钱,王莽天凤元年(公元14年)实行第四次货币改制时铸。废“宝货”制大小诸币而更铸货泉,与“货布”并用。

“货泉”小平钱(下图)。直径23毫米,青铜质传世品。一枚常钱又被后人打孔致残,由于是好友相赠,因此倍加珍惜。

 

“货泉”双鱼厚重钱(下图)。直径28.38毫米,厚4.0毫米,重15.60克,厚重型。正面钱文“货泉”二字成垂针篆,穿口上下雕刻两鱼纹。

国人喜爱鱼纹,赋予它许多美好的寓意。人们把夫妻恩爱称作"如鱼得水"、“鱼水和谐”;把用书信交流的美好情感称作"鱼雁传书"、“鱼传尺素”;称赞女子貌美为“沉鱼落雁”;祝福参加科举考试成功喻为“鱼跃龙门”;唐代规定五品以上官员都得佩戴鲤鱼形饰品“鱼符”于腰部,并一直延续到宋明各代。也许下边的这枚鱼钱,即与上述故事有关。

3、南北朝“永安五铢”主题

北魏“永安五铢”系年号,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魏书·食货志》记载:至孝庄帝永安二年秋,诏更改铸,文曰“永安五铢”,官自立炉。

东魏孝静帝公元541年铸“永安五铢”背四出钱 (下图)。直径23毫米,青铜质。正面篆书“永安五铢”四字,背面四出纹。(华夏古泉网借图▲)

北魏“永安五男”背“四灵”鎏金宫廷钱(下图)。直径55.00毫米,重40.30克,青铜质鎏金。南北朝时期北魏孝荘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正面篆书“永安五男”,永字两侧日月纹。“永安”为年号,亦有永葆平安之意,“五男”有祈多子之意。背“四灵”图,上朱雀、下玄武、左白虎、右苍龙。传说“四灵”为古代象征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的祥瑞生灵:苍龙、白虎、朱雀、玄武。这是一枚中国宫廷钱币,出身名贵,记年清楚,通体鎏金。

4、南北朝“常平五铢”主题

“常平五铢”钱,北齐文宣帝高洋天保四年(553年)铸。《北齐书·文宣帝纪》记载:天保四年春正月已丑,改铸新钱。钱文“常平五铢”四字篆书对读,结构匀称,笔画圆润,整体精美。

 

“常平五铢”折一钱(下图)。直径25毫米。正面“常平五铢”四字篆书,素背。

“常平五铢”背日、月、星(三辰)民俗钱(下图)。直径32.50毫米。正面“常平五铢”四字篆书,背日、月、星纹,俗称“三辰图”。

5、南北朝“五行大布”主题

“五行大布”钱,北周武帝宇文邕建德三年(574年)铸行。一当十与“布泉”并行。“五行大布”四字作王筯篆书,形制精妙,内外廓整齐,文字优美俊逸。与“布泉”、“永通万国”并称“北周三品”。另有合背钱、压胜钱数种。

“五行大布”折十钱(下图)。直径26毫米,青铜质。正面玉筯篆书“五行大布”四字对读,素背。

 

“五行大布”背“龟蛇斗剑”民俗钱(下图)。直径30毫米。正面“五行大布”四字篆书,背龟、蛇、北斗和剑图,俗称“龟蛇斗剑”图。

6、唐代 “乾元重宝”主题

“乹元重宝”钱,唐肃宗李亨乾元二年(公元759年)铸“乹元重宝”钱,“乾”字简写,俗称鱼勺乾。一当十和当五十与开元钱并行,民间呼之为“虚钱”。因虚值利大,民间盗铸盛行,小钱纷出,斗米七千钱。代宗李豫接位后(公元763年)迫于币值混乱,诏令大小钱等值流通,虚值重宝钱遂罢。“乹元重宝”多素背,亦可见星、月、云和瑞雀图纹者。

“乹元重宝”当十钱(下图)。直径29.30毫米。“乹元重宝”四字隶书对啊,素背。

 

“乹元重宝”正背八星纹当五十钱(下图)。直径35.20毫米。背重轮,正背地章各四星,寓意:八星高照、吉祥“星”旺。

7、北宋“大观通宝”主题

“大观通宝”钱,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1110年)铸。《永乐大典·宋史》记:“大观元年铸钱,文曰‘大观通宝’,有小钱、折二、折三、凡三等。其年诏河北铸夹锡当五钱,其制类当十铜钱。”就目前存世大量的“大观”钱中,已远远超出《永乐大典》所记载的品种。不仅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当十钱,还有大量的不同版别的铁钱及珍贵的铁母,另有背铸不同图案的“大观通宝”民俗钱等。其钱文“大观通宝”为宋徽宗御书。

 

“大观通宝”折十钱(下图)。直径41.30毫米,重17.00克,素背。

 

“大观通宝”背“福寿”当十钱(下图)。直径41.10mm,重15.70g。正面钱文“大观通宝”四字对读,背面草书“福、寿”二字,底张花草纹。

8、辽代“千秋万岁”主题

“千秋万岁”钱,自辽太祖阿保机(公元916年)始铸,延续至中期兴宗(1055年)前后。钱文古朴旋读,有时减笔繁体并用,钱径1.3至50毫米不等,寓意“永久通行”。亦有少数背铭文(纹)如“家国永安”、“国太仁安”及龙凤纹等吉祥钱。

“千秋万岁”素背小平钱(下图)。直径25.00毫米,重5.90克。

“千秋万岁”背龙凤图民俗钱(下图)。直径43.00毫米,重55.00克。正面“千秋万岁”四字旋读,“秋”字减笔,“岁”字繁体,背龙凤纹。整钱粗犷古拙,憨态可掬。

9、金代“泰和重宝”主题

金章宗泰和四年(1204年)“铸大钱,一直十,篆文‘泰和重宝’与钞同行。”金人虽有自己的文字,但由于其占领北方以后,受汉人先进文化的影响,汉化程度不断提高,金宋的贸易往来频繁,如用金文铸币,将给双方的贸易带来不便,所以金人铸币都用汉文。篆书“泰和重宝”大钱,即为金代铸币最典型的代表。字口深峻,篆如玉著,相传钱文为大书法家党怀英所书。

“泰和重宝”折十钱(下图)。直径45毫米。正面钱文玉筯篆书“泰和重宝”四字对读,为大书法家党怀英书写。

“泰和重宝”背犀角节结民俗钱(下图)。直径43.50毫米,青铜质。正面玉筯篆钱文“泰和重宝”四字对读,背面犀牛角和节结图,寓意“喜结良缘”。应为当时的婚庆钱。

10、元代“大元通宝”主题

八思巴文是元朝忽必烈时期由“国师”八思巴创制的蒙古文字,世称“八思巴蒙古新字”,它的创制推广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蒙古人社会的文明进程。

八思巴所创制的“八思巴文”属拼音文字,共有41个字母(脱胎于古藏文字母)。至元六年八思巴文作为国字颁行全国后,其推广却受到很大阻力。除政治和文化传统因素外,主要是因为这种文字字形难以辨识,再加之在有的地方使用时还仿效汉字篆书的写法,这就更加剧了识别的难度。因此虽然元廷屡次下令用八思巴文"拼写一切语言"(也确曾用八思巴文译写过一些书籍,还拼写过汉语,藏语等),但民间还是用汉字,所以,八思巴文最终还是主要应用于官方文件。

元代主要流通纸币,铸钱较其它朝代都少,且多以汉文钱为主,但也用八思巴文铸过有限的几种钱币。有世祖至元年间“至元通宝”,成宗元贞和大德年间的“元贞通宝”和“大德通宝”,武宗至大年间的“大元通宝”等几种。这些铸币的钱文读法均为“顺读”,且除较厚重的"大元通宝"当十钱存世常见外,其余均很少见。

八思巴文“大元通宝”当十钱(下图)。直径44毫米,重22克。正面八斯巴文“大元通宝”四字,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始铸,钱文音译“代温通宝”,汉译“大元通宝”。

八思巴文“大元通宝”背秘戏图当十钱(下图)。 直径42.50毫米,重21.00克。正面八斯巴文“大元通宝”四字,背面两组秘戏图。

11、清代“康熙通宝”主题

“康熙通宝”钱,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铸。钱文“康熙通宝”四字楷书对读。按背文可分两大类:一种是仿“顺治四式”满文钱。即“宝泉”、“宝源”左读。为户、工两部造。二是仿“顺治五式”满汉文钱。二十个钱局造钱,每个钱局用一个字代表,铸于钱的背面,泉家为便于记忆编成口诀:同福临东江,宣原苏蓟昌,南河宁广浙,台桂陕云漳。另有甘肃巩昌局铸“巩”字钱和山西省局铸“西”字钱,均罕见。

 

“康熙通宝”背原钱(下图)。直径28毫米,背“原”。山西太原钱局铸。

“康熙重宝”背龙凤民俗钱(上图)。直径58.00mm,重25.00g。正面“康熙重宝”四字楷书见隶韵,底章雕花,背龙凤图。

12、清代慈禧太后主题

慈禧(ci xi,1835-1908),中国清末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父惠征为安徽宁池广太道道员。1852年被咸丰帝选入宫,封兰贵人。1856年生载淳,封懿妃,次年晋封贵妃。1860年英法联军进攻北京,随咸丰帝逃往热河承德。1861年咸丰病死,其子载淳6岁即位,被尊为太后。由载恒、端华、肃顺等8大臣赞襄政务。后同恭亲王王奕等定计杀摄政大臣肃顺等,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改年号同治。掌权后依靠湘军、淮军和外国侵略者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各地人民起义。1875年同治帝病死,慈禧选立5岁侄儿载湉为帝,封号“光绪”。1881年慈安死后,由慈禧独揽政权。1889年光绪帝亲政后仍掌握实权。对外妥协投降,先后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对内仇视改良派维新运动,反对光绪帝推行新政。1898年发动政变,捕杀维新派,囚禁光绪帝,废除全部新政。1900年利用义和团“扶清灭洋”,对外宣战。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挟光绪帝逃往西安,后与侵略者签订《辛丑条约》。1902年回北京,宣布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仍不许光绪帝当政。

中国清朝四川省于1905年为纪念皇太后慈禧70寿辰而铸行的半卢比银币(下图)。直径23.60毫米,重5.80克。正面为中国清政府的实际统治者慈禧正面半身像,背面中心为“四川省造”四字,周围缠枝花环绕。该币未正式发行,存世少见。

中国清朝云南省于1895年为纪念慈禧六十寿辰而发行的银章(下图)。直径38.00毫米,重34.16克。正面为大清咸丰帝妃垂帘听政的“西太后”(摄政)慈禧正面半身像和牡丹花及嘴衔灵芝的凤凰,下沿为“雲南恭进”四字,背面为五只蝙蝠和一个篆书“寿”字,寓意:“五蝠奉寿”和“五福临门”。

13、中华民国孙中山主题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孙中山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代受到广东人民斗争传统的影响,向往太平天国反清事业,自诩“洪秀全第二”。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宣统三年)新军中的革命党人暗中联络,决定当天晚上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据其生前遗愿,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发行的孙中山壹元银币(下图)。直径39.00毫米,重26.80克。正面为国父孙中山头像及国名和发行时间,背面为帆船和币值。

中华民国十八年(1929年)为纪念国父孙中山入葬中山陵而发行的铜章(下图)。直径76.00毫米。正面为孙中山的正面头像,背面为座落在南京市紫金山的孙中山陵墓。

14、新中国毛泽东主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84年发行的建国三十五周年纪念币(下图)。直径30.00毫米,重9.32克,铜镍合金。正面为毛泽东主席等建国元勋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图像及币值,背面为国名国徽及发行时间。

中国金币总公司于1993年发行的“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纪念章(下图)。碟形,直径88.00毫米,重100克,红铜质。正面主图为高浮雕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图及周边的发行主题和松枝花环,背面为“中国金币总公司”戳记。

15、新中国高铁主题

中国铁路建设始于清朝末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建设和发展,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铁路营业总里程达13.1万公里,规模居世界第二;其中高速铁路近3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全国铁路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7%和67%,分别位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一位。在中国,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大众化的交通工具,在中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所以经济、快捷的铁路普遍占有更大的优势,成为一种受广泛使用的运输方式。中国铁路几次大提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持续多年的重要事件。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18年9月3日发行中国高铁普通纪念币(下图)。直径27毫米,材质为双金属合金。正面上方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下方刊年号“2018”字样;背面主图为“复兴号”动车组,背景为大胜关长江大桥、北京南站、“复兴号•中国高铁”文字及高山、梯田、沙漠等。主景上方刊有面额“10元”字样。发行量为2亿枚。

中华人民共和国于2011年为纪念京沪高速铁路开通而发行的铜章(下图)。直径80.00毫米。正面为停靠在站内的高铁机车,背面为延途车站名称等。

该章由上海新世纪监制,顾锦芳策划,黄伟设计,房夏收藏。发行量128枚。

京沪高速铁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条建设里程长、投资大、标准高的高速铁路。2008年4月18日正式开工,2011年6月30日通车,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通车典礼。2010年12月3日,京沪高铁枣庄至蚌埠间的先导段联调联试和综合试验中,CRH380AL“和谐号”高速动车组最高试运行时速高达486.1公里。线路由北京南站至上海虹桥站,全长1318公里,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冀鲁皖苏四省,连接京津冀城市群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两大城市群。总投资约2209亿元,设23个车站。基础设施设计速度为380公里/小时,目前最高运营时速为350公里(由CR400系列“复兴号”列车担当)。北京到上海的G7最快只需4时24分。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特别鸣谢泉耕藏泉公号支持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