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赤壁赋三四段对比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设计

2024-04-07 1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资源简介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学设计【设计说明】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第七单元以“自然情怀”为主题,共有五篇散文。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按照新课标建议“运用专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设置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阅读、鉴赏、探究与写作”,针对本单元我设计了“中国文人的治愈良方”专题教学,探索几位作者在各自的生命困境中不同的心路历程、积极主动自我治愈的态度与方式以及体现其生命的韧性和精神品性,进而了解中国文人的“治愈”方式所传递出的诗意的审美文化传统。本专题拟用9课时。前两个课时完成两个任务:1.理解本单元的整体情境(即“文人的治愈良方”),初步形成“专题”意识;2.精读《荷塘月色》:把握文章行文逻辑、情感脉络,探寻作者自我治愈的原因、途径及产生的效果,帮助学生初步打开寻找“治愈良方”之门。后几篇课文,以《荷塘月色》作为参照,引导学生体会苏轼、史铁生等人在非同寻常的困境苦难中,以诗意的方式拯救自己的可贵精神号晾人智慧。本设计是第三课时。【课前准备】1.阅读所发资料,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经历。2.疏通《赤壁赋》文意。【教学目标】1.梳理文章行文逻辑,把握作品情感脉络。2.通过梳理情景、情理关系,解析苏轼多样的治愈途径。3.理解中国文人精神治愈的实质,领略其智慧与韧性。【教学过程】[导入]前两节课我们把一个温润的概念“治愈”带人《荷塘月色》的研读,发现朱自清这位现代文学大家在不宁静的时候用宁静的美景、对古代与故乡的追怀,这三剂良药来“治愈”自己。《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的经典,对我们来说没有语言障碍,情境也和我们的日常较为接近。这节课,我们仿照前两节课的阅读探究过程,探究苏轼在《赤壁赋》里为自己开出了怎样的治愈良方。[任务一]从“疗效”看何为“治愈”(一)从情绪人手,是探究作者自我治愈过万方数据程最方便的切入点。阅读课文,找出直接表达情绪的词语,并仿照《荷塘月色》的梳理,画出苏子的情绪变化曲线图。点拨:主客问答是“赋”常见的行文方式。这篇文章看似主客二人有问有答,实质上主和客都是作者自己情感和思考的外化,梳理时苏子与客可以合而言之。(二)与上节课我们梳理的《荷塘月色》作者情绪变化曲线图对比,说说两者有何异同。明确:从两条情绪曲线可以看出,两文作者都经历了情绪的波动起伏,都有低落也都有情绪的调整。不同点是《荷塘月色》作者情绪起点是“不宁静”,是低落的,而《赤壁赋》首段夜游赤壁,作者“饮酒乐甚”,情绪起点显得高亢兴奋;《荷塘月色》作者呈现出情绪的多次起伏,而《赤壁赋》中作者“悲”的表达虽然所占篇幅较大,但只波动低落一次。(三)人有病困或伤痛,才会去寻求能治愈自己、让自己宁静的途径,从情绪曲线走向看,由低向高的部分是作者自我治愈的过程。小组合作,对照苏轼的情绪曲线,找出文中表现他自我治愈过程的段落并简要分析。明确:第4段中作者由悲转喜,表示作者经历了自我治愈的过程。虽然第l段看似作者没有直接表达出伤痛,但从知人论世来看,此时作者身陷“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而此次的夜游赏景就是出于疗愈伤痛的需要,因此,第1段也可以说是主动地治愈。[任务二]从“药性”与“病因”看何以“治愈”(一)情景相生的“七味药”。1.研读第1段,本段共有七个句子,想象、体会游赏的场景。如果你在赤壁夜游的现场,你会在哪个句子所勾画的情景后感到“乐甚” 示例1:我会在“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后感到“乐甚”。刚刚入秋的好季节、清风徐来的好天气,身边又有好朋友相伴,且诗且酒的好气氛,这么多元素集合在一起,我足以“乐甚”。示例2:我会在“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感到“乐甚”。“月出于东山之上”,山水在月光下更美妙梦幻;“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可以想象月光、水光相映,宁静中有动感,这样的美景足以让我“乐甚”。小结:这七句话就像由七味药组成的一剂大药方,我们在体会到第三句时就已然会感到快乐了。看来这七味药中的任何一味都可治愈我们,让我们快乐。2.相形之下,苏轼却没有像我们这么容易就“乐甚”,他在七句话之后才表达“乐甚”。你认为这一晚让苏子快乐起来的是什么 点拨:注意七个句子之间的关系,整体把握全段。明确:苏轼善于找到快乐,但不是只要有美景就足以乐甚,也不是有酒有友就可以乐甚。也就是说,不是一般的美景和欢聚就能治愈黄州的苏轼。面对这些,苏轼没有赞叹其美好,而是因为月出水面、白露横江,整个空间成了白茫茫的一体,让他产生了一种奇妙的感觉,感觉自己轻盈地飞升到无边的广阔中。广则自由,可“纵”,可“不知所止”;高则超脱,“登仙”“遗世独立”,超越了真实的、庸俗的尘世。是这种感觉让他乐甚被治愈。追问:为什么这种感觉能让苏轼快乐起来 明确:这和他在黄州被限制、被挤压,孤独寂寞、落魄不堪的处境相关。被限制,所以渴望在广阔中自由驰骋;落魄不堪,所以渴望凌驾于其上摆脱现实。(二)情理交融的三剂药方。1.文中用大量篇幅描述客的悲伤,请找出客悲伤的原因,并简要概括。明确:第2段呈现了客悲伤的表现,“病因”是第3段中“何为其然”至“托遗响于悲风”,客主要是为“哀吾生之须臾”的个体生命短暂而悲。2.研读第3~4段,从中为这一“病因”选取能直接化解、治愈伤痛的句子,组成一剂“药方”。明确:病因:吾生须臾。药方: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疗效:客喜而笑。3.讨论:为治愈客“吾生须臾”的哀痛,苏子直接开出了“物我无尽”的良药,但苏子没说完,还在继续劝解安慰客。你认为这些继续劝解的文字是否赘余 请阐释理由。示例1:确实赘余。用“无尽”之理开解“须臾”之悲,具有针对性意义,说到此就足以治愈了。后面的“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清风‘明月”等都与生命短暂无关。示例2:不算赘余。说到这里客并没有在此处“喜而笑”。苏子继续劝慰客“物各有主”,这是针对上文中另一个隐藏的“病因”进行治愈。“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这些并不全是表达生命短暂的悲哀,而是为当下处境卑微而悲哀。追问:“物各有主”中的“物”是指什么 明确:客遥想到曹孟德,感叹不只是他与“我”的相似,更感慨的是他们之间的巨大差异——曹操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终究雄壮辉煌过,而我们没有过,并且就要在卑琐中消逝了。所以“物各有主”中“物”是指像曹操这样的“一世之雄”的功业。追问:说到这里客能不能“喜而笑” 明确:苏子劝客不要期待功业,那不是我们的,所以客仍然无法“喜而笑”。于是苏子迅速地找到了“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可以为我所有。这就是最后一剂“良药”产生的逻辑和意义。4.小组讨论分享:比较“物我无尽 ‘物各有主 ‘风月共适”三剂药方,哪一剂药方让你最有感触 示例1:“物我无尽”。这也许可以理解为用人类的概念替代了人的个体生命,从“类”的角度讲“无尽”;也可以理解成,从佛家的魂灵因果角度说死亡并非终结,肉身短促而精神魂灵“无尽”;或许从道家的角度讲“万物皆一”,所以物能无尽我也就能无尽。贯通儒道佛的苏轼到底是从哪个角度讲的,则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考证的空间。示例2:“物各有主”。这句话给我的感觉最为亲切。上一句还是玄奥的哲学,这句已过渡成了亲切的常理。我们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也偶尔会用类似的想法安慰自己,诸如“人各有命”之类的。示例3:“风月共适”。黄州时期的苏轼什么都没有,然而即便如此,他能迅速跳出世俗的境界,用清风明月拯救自己,让自己不仅能撑下去,从几种悲伤叠加的浓重悲伤中马上抬起头来,还能诗意而快乐地活下去。这是苏轼的可爱甚至可敬之处。[任务三]阅读助读材料中苏轼在黄州期间的其他诗文作品,从“治愈与拯救”的角度,与《赤壁赋》构成一组作品,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示例1:《赤壁赋》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理由是《念奴娇》以“酹江月”结束,用江月疗愈功业无成、早生华发的伤痛;《赤壁赋》也同样以无尽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来治愈无功无业无所有的悲哀。二者非常相似。示例2:《赤壁赋:泻《后赤壁赋》。理由是《后赤壁赋》中苏轼以为能够复制前一次赤壁夜游中,“白露横江”带来的幻觉和快乐,文中当他看到“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景象时,有些失望,所以他“摄衣而上,履峻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想攀到高处,“制造”出“凌”“飘”的感受来治愈自己。小结:我们将《赤壁赋》作为参照系,基于苏轼作品的丰富性,发现了苏轼的更多自我治愈拯救的良药良方。苏轼能为自己开出的药方越多,说明他生命的韧性越强,智慧也越惊人。当他在《超然台记》里真诚地表达“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的时候,似乎天地万物随时都能拯救和疗愈他,这就让苏轼“旷达”的标签式定位更具体可感。我们学习了“中国文人的治愈良方”专题的两篇文章,两位文人,一今一古,各有各的韧性与智慧,他们疗愈精神的良方给了我们启发;当我们处在某个失意或苦痛时,也可以借用他们的良方获得自我的拯救或治愈,让自己更坚韧而诗意地生活下去。[任务四]自读本单元其他文章,探究每位作家治愈精神病困的良方,也可以进一步拓展阅读范围,围绕以下提供的话题,撰写一篇探究报告。1.苏轼“治愈良方”大搜索;2.谁是最会自救的大英雄(比较范围自定);3.百试不爽的“治愈良方”大搜索(古代诗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治愈途径探究);4.古今文人“治愈良方”发展流变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