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溪万春村建起食品加工厂 销售额将达600万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贵阳这边哪有腊肉加工厂 巫溪万春村建起食品加工厂 销售额将达600万元

巫溪万春村建起食品加工厂 销售额将达600万元

2024-06-03 13: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万春腊肉加工厂,工人在包装香肠。(受访者供图)

“陈大姐,猪圈准备扩好大?记得要用专家教的方法科学养猪哦!”日前,在巫溪县天元乡万春村村民陈绣蓉家,一卡车修猪圈用的砖头刚运到门口,入户走访的驻村第一书记、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教师谭鹏昊,跟陈绣蓉热络地聊起来。

去年冬天,在谭鹏昊的带领下,万春村建起全乡第一个食品加工厂——万春腊肉加工厂,带动全乡500多户养殖户养猪,今年厂里预估销售额可达600多万元。

第一书记拿出两万元

带头入股

天元乡是全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谭鹏昊去年8月底到天元乡万春村担任第一书记。在走访村民的过程中他发现,面积21.3平方公里、有307户村民(其中贫困户109户)的万春村,家家户户都有做腊肉的传统。

“村里生态环境好,生产土豆、红薯等作物,适合养猪。以前村民制作腊肉主要是自己食用。”学农产品安全检测的谭鹏昊和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商量后决定:办一个腊肉加工厂,将村里的腊肉卖出山。

起初,村民都不太愿意入股,谭鹏昊便率先拿出两万元,帮助20户(13户贫困户、7户低保户,每户1000元)村民入了股。“赚了钱是你们的,亏了我出!”谭鹏昊给大家吃了颗“定心丸”。

其他村干部也带头入股,筹集到了38万元启动资金。加工厂在三社租下一栋旧厂房后,便开始招募、培训村民,去年冬天腊肉加工厂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28户贫困户用58头猪入股

谭鹏昊介绍,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是重庆市唯一一所涉农高职院校,在畜禽养殖、农业种植等方面都非常有优势。加工厂办起来后,学校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师前来教村民科学养猪的技术;教禽畜肉制品加工的教师来村指导农户熏制腊肉;学校还支持建设了食品检测化验室,研究无害化熏烟技术、低盐腌制技术等,让腌制食品更安全健康。

由于省去了不少中间环节,万春腊肉加工厂的腊肉比大多数超市的腊肉售价略低。去年的销售额为120多万元,村委会给大家热热闹闹地分了红,最多的一户分了两万多元红利。

今年初,腊肉厂申请了县级扶贫车间,得到50万元无息贷款财政支持;村民们入股也非常踊跃。“去年54户村民入股,今年有99户入股,其中贫困户59户。”谭鹏昊说,村委会今年在二社选择了一块2000平方米的平地,新建了一处标准化厂房,扩大生产。

“如果缺钱,大家还可以用猪入股。”该村贫困户李行仁说,如果贫困户用猪入股,每头猪厂里会先给2000元预付款;年底收购时,厂里会按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买猪,将扣除预付款后的差价补给贫困户,“村里共有28户贫困户用猪入股,共入股58头猪。”

带动村民养猪1100多头

今年10月底,新建的腊肉加工厂开始生产,并聘请了近40名村民做工人,其中贫困户占到一半以上。

“目前根据订单量,已生产出10万斤香肠、腊肉。”谭鹏昊说,由于猪肉品质好,去年的客户复购率非常高,预计今年销售额可达600多万元。目前厂里与天元乡500多户养殖户签订了收购协议,带动村民养猪1100多头,“去年村里养猪500多头,预计今后全村可达1500头猪的养殖规模。”

厂子红火,当地村民及贫困户的收入也增加了。

熊明芝是贫困户,今年她家养了8头猪,用6头猪入股,肥猪出栏卖给腊肉加工厂收入3万多元,年底分红估计有七八千元;她还在腊肉厂里打工,每天有100元至120元的务工收入,几个月下来也有八九千元。

“谭书记有知识、有眼光,上面派来的第一书记真是好,我们的日子有盼头了!”熊明芝笑呵呵地说。

记者李星婷

image.png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