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出版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 清华大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4-06-16 21: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本书共十五章,兼顾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从当今理论发展前沿与中国财政学实践出发,突出内容 的系统性与现实性,并通过**案例、数据分析引导学生对课程体系的把握与理解。 本书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对财政学感兴趣的广大读者参考。

more >

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如何取财、理财、用财及其相关规律的学问。财政学作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和政府都是资源配置方式,两者相互交融,但运行机制又有所不同。财政作为政府实现其资源配置功能并借以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手段,有了越来越大的规模和越来越复杂的结构,同时也就有了更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力。财政学就是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内财政的基本现象和基本任务,来探讨财政运行规律的。 近些年来,与财政有关的问题受到公众的高度关注,政府进行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改革试验,推动着我国的财政改革逐步向纵深领域发展。例如,预算改革大步推进,税收制度掀起新一轮改革热潮,财政政策实践进一步丰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迈出新步伐,等等。财政理论也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丰富和发展,取得了新的研究成果。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问题为财政理论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等院校财政学教材急需适应这种新变化,并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更新。 本书坚持立足中国国情,较全面地阐述财政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充分吸收近年来我国财政实践及其学术研究的新成果,借鉴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公共财政学的理论和科学方法,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本书的编写意图和主要特点如下。 (1) 以求实、创新、发展、服务为原则,体现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方针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2) 本书按财政的运行过程和财政范畴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课程体系,系统而全面,循序渐进,贴近实际生活,容易为读者所接受。基本体系是: 基本理论—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管理体制—财政政策;根据我国税收改革与发展的实践,调整部分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的相关内容;适应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详细介绍社会保障、国家预算与国库制度;结合财政体制的最新改革,更新财政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根据形势的发展加入最新的数据资料。(3) 本书突出案例教学,部分章节后附有案例,并有简要提示供读者参考。案例的选用努力做到结合财政学最新研究成果与财税改革实践,反映当前财政学界和政府部门对相关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改革动向,提供最新的相关资料和数据。案例的相关问题和提示使读者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层次地理解每章的内容。 (4) 在编写内容上,兼顾通用性和专业性,兼容“财政学”和“税收学”两门相关专业课的核心内容。 (5) 本书在借鉴、吸收西方经济学和财政学中对我国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某些原理与方法,广泛吸收和反映当今中外最新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贴近中国实际,全面反映当代财政学一般原理、制度与政策,在理论上有一定的深度和前瞻性。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专家、学者的著作和文献,一些专家、教授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意见,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编写分工如下: 郝凤霞负责第一、三、六、八~十二章,阮青松负责第二、四、五、七、十三~十五章。 由于编者能力所限,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7年8月

more >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版权图片链接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