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詹姆斯贝特兰是英国还是新西兰 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

外国记者与中国抗战

2024-06-02 11: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詹姆斯·贝特兰

    【詹姆斯·贝特兰】

    唯一全程报道

    西安事变真相的西方记者

    王佳妮

    詹姆斯·贝特兰,曾采访过多位中国共产党领袖。他曾非常自豪地说:“我是第一位访问延安的英国记者。”

    抗日战争初期,贝特兰接受毛泽东的邀请访问延安,毛泽东曾多次接见他,并就他提出的各种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即《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并被收入《毛泽东选集》第二卷。随后,贝特兰前往晋南八路军总部和120师采访,并冒着生命危险随一支小分队遍访华北战线前沿地区。

    贝特兰最初是在伦敦《泰晤士报》工作。1936年11月,贝特兰来到中国。西安事变发生时,贝特兰还在北平。12月12日夜,他从燕京大学的一个同学带回来的印刷品里得知发生了西安事变。通过斯诺的帮助,他于12月27日到达西安。一直到1937年2月8日,他呆在西安44天,他是唯一一位深入事变现场、报道危机直至终场的西方记者。返回北平后,利用在西安搜集的大量第一手资料,他于1937年迅速完成并在英国出版了反映西安事变的著作——《中国的危机:西安兵变真相》,客观公正地揭示了这次事变的真实过程及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本书也是唯一一本外国人报道西安事变的专著。

    七七事变后,他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北平采访,并以观察家的独到眼光指出:“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随后,他独自去延安采访,在延安住了一个多月。延安给他留下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个“进步的实验区”的印象。贝特兰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西北人民的经济水准虽然低下,但农民的生活在红军到来后大大地改善了。他们大多有了自己的田地,农村合作广泛地组织了起来,高利贷废止了,利率由政府规定,商业虽很活跃,却没有人能赚额外利润。

    1938年,武汉成为抗战中心后,他又来到武汉,完成了其第二部反映中国抗战的专著《华北前线》的大纲。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作为一名志愿兵,他拿起武器战斗在保卫香港的第一线。香港沦陷后,他被囚于香港和日本的战俘营,长达4年之久。获释后,他在新西兰继续进行积极支援中国的活动,发起成立新西兰中国友好协会。战后,贝特兰一度担任远东委员会新西兰代表团顾问。

    新中国成立后,詹姆斯·贝特兰再次访问中国,并且写了《重返中国》一书。他和许多真诚的国际友人一样,不论是当中国革命处在困难阶段还是胜利时期,都和中国人民站在了一起,这份始终不渝的“中国情”令人动容。

    (资料来源于朱纪华主编《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人》一书,并感谢上海市档案馆提供大力支持)

   上一页 1 2 3 4 5      上一页 1 2 3 4 5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