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阶段的幼儿表演游戏,教师观察时要做到这4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表演游戏的流程 不同阶段的幼儿表演游戏,教师观察时要做到这4点!

不同阶段的幼儿表演游戏,教师观察时要做到这4点!

2024-06-02 16: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般性表现阶段

幼儿的一般性表现虽然不是表演的理想状态,但是幼儿关注人物、情节,关注故事发生线索的开端,它是幼儿独立开展表演游戏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是生动性表现的基础和过渡,不能省略。

生动性表现阶段

进入生动性表现阶段,幼儿最显著的发展是开始表现“别人”,开始关注表现角色的内心情感,语言、语气、音调更具有生动性,能做出符合人物情绪的表情和丰富的肢体动作。生动性表现,是从嬉戏性表现和一般性表现铺垫而来的,因为充分的感知是表现和表达的前提。

从幼儿表演游戏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表演性”“整合性”的特点。教师在观察、识别和指导表演游戏时要把握这些基本特征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需遵循以下原则:

1

重视游戏性与表演性的有机统一

刘焱教授在《儿童游戏通论》中指出,正确地处理好“游戏性”与“表演性”的关系是教师在指导表演游戏过程中的关键问题。

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游戏性”是先于“表演性”的,教师要避免重表演、轻游戏的现象。“游戏性”应当是基本的,它贯穿和体现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表演性”则是在“游戏性”的体验中逐渐提高和完善的,由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的。

2

支持幼儿的一般性表现向生动性表现发展

幼儿表演游戏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如果放任没有介入,幼儿的表演游戏很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嬉戏打闹的状态,不会产生想“演得更好”的要求和努力,表演游戏也就很难得到持续。

教师的指导也不能是简单的“说”和“告诉”,而是通过引发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通过讨论、提问、协商、评议等方式促成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推动幼儿在反思性经验建构的过程中游戏水平越来越高。

3

关注幼儿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

学龄前儿童正处于喜欢幻想、充满想象的时期,教师要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想象是创造能力的基础和源泉。要在教学实践中建立自由与宽松的环境、协商与合作的师幼关系,给幼儿充分的表达自己想法和主张的机会,而不是一味地以“对不对”“像不像”“好不好”来评判幼儿。

教师要给予幼儿鼓励、支持幼儿的想法,不要对幼儿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以成人的视角评判幼儿,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

4

挖掘学习潜能,支持幼儿经验的扩展和整体性建构

表演游戏不能被狭义地限制在语言教学领域中,要重视在游戏过程中产生的与“语言”无关的问题和兴趣。

研究表明,以故事为基础的表演游戏具有丰富的教学潜能,幼儿不仅可以学习“语言”,还可以扩展到科学、数学、社会、艺术、情感等多个领域。

幼儿整体性发展的特点和对“有意义学习”的需要,要求教师在表演游戏的指导中要具有综合、整合的意识,有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的意识。

总之,表演游戏兼具“游戏性”“表演性”“整合性”的特点,会经历一个由一般性表现到生动性表现的发展过程。

教师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重视幼儿的整体性经验建构,从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再到为幼儿提供有效的支持策略出发,让“头疼”的表演区游戏不再头疼,让幼儿园的表演区里不再只是唱歌跳舞。

更多精彩,尽在

《山西教育》(幼教)9期

扫码即可订阅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