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附教案(精简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自制奥尔夫乐器图片 3分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附教案(精简版)

3分钟了解奥尔夫音乐教学法附教案(精简版)

2023-12-23 10: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他还认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不是旋律;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而存在。所以,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特别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

我们现在从奥尔夫教学体系中归纳出以下几种节奏练习方法:

一、语言节奏练习

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如何通过民谣、儿歌,让儿童从语言出发来掌握节奏。这里就不细叙述。但必须强调的是,要结合一定的词组和语句去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然后再结合一定的动作和舞蹈去加强节奏,使孩子在边朗诵(或唱),边跳,边拍掌,边跺脚等过程中,去培养节奏的敏感性。如:大公鸡,穿花衣,花衣脏,自己洗,不用肥皂不用水,扑棱扑棱用沙子。

这是一首通过说儿歌,掌握一定的节奏型的练习。加上拍手、拍腿、跺腿三种不同节奏型的伴奏方式,使这首儿歌的节奏练习具有音乐性,不是纯机械性地打拍子,而是在流畅、自如、有力度的变化,富有表现力的伴奏过程中,掌握节奏。

二、声势节奏练习

这是一种不受条件、环境、时间制约的,极其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培养幼儿节奏感的方法。通过有规律的拍手、拍腿、跺脚等形式掌握各种多变的节奏型,并为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型(为儿歌、歌曲伴奏)积累素材。

根据幼儿认识具体形象的基本特点,我们采取用红、绿、黑三种不同颜色,分别表示是拍手的节奏,拍腿的节奏,跺脚的节奏。幼儿可自己看着谱而动作;也可由教师边指导幼儿看谱来做节奏练习;还可以不看谱,而由教师先拍一种节奏型,让幼儿模仿,反复再现。从而使幼儿听觉快速反映得到培养,同时得到了节奏的练习。这种学习方式我们把它叫做声势练习。

以下提供几组练习作为参考:

1.拍手声势练习

2.拍腿声势练习

3.跺脚声势练习

4.综合声势练习

每一种节奏型,包括二至三种声势练习,拍节奏时从左至右看节奏谱,按节奏进行三个声势的节奏练习:

三、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

在拍手、拍腿、跺脚的声势训练基础上,进行多声部及合声的节奏练习,对于儿童掌握起来并不困难。

将幼儿分成三组,每组以一种声势和节奏型进行练习,然后将三组合起来为儿歌式歌曲伴奏,便成了三个声部的节奏音乐了,用拍手、拍腿、跺脚三组为歌曲伴奏。

四、轮说节奏练习

在以节奏型为基础的说儿歌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将幼儿分成两组或三组进行轮说,这不仅能加强幼儿的节奏记忆能力,同时为今后学习轮唱奠定了深刻的感性认识。例如:红金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游来游去好自由,真像一群好朋友。

请第一组小朋友按节奏拍手说歌词,第二组小朋友从☆记号(比一组晚一拍)按节奏拍手说歌词,当第一组说到“敲呀敲锣”时再反复一遍“敲呀敲锣”,最后说“鼓”时两组找齐。

五、变奏节奏练习

同一首儿歌可用不同的节奏分别说。也可用不同的节奏同时说。各种不同节奏则表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例如: 小猴子,吃香蕉,剥了皮,随便抛。

小朋友,踩一脚,哧溜一下就滑倒。

猴子见了吱吱叫,红着脸儿害羞了。

以上我们介绍了五种节奏练习的方法,它不仅要求幼儿动手、动脑,运用听觉、视觉、运动感觉等器官亲自参与活动,而且在玩、说、唱、动、奏的过程中去感知节奏,体验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不是沉闷地、一 味地坐着伴奏,机械地奏乐,而是能充分激发儿童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因此,从各方面来说,这种学习节奏 的方法,均寓学习于游戏之中。真正实现了“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这完全是符合儿童心理的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方法,系统的音乐教育体系。

2019开学季奥尔夫音乐教案精心整理、倾情奉献,帮助幼教老师顺利开展新学期教学活动~如果想要更多的奥尔夫音乐教案点击下方图片购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