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联合国常任五大国是哪些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

2024-03-17 15: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的常任成员,五个创始成员国是二战期间同盟国中的五大国,即中国、法国、英国、俄罗斯与美国。其中,中国、俄罗斯和法国的代表政权曾有所改变。中国原由中华民国所代表(详见联合国2758号决议)、俄罗斯原由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代表、法国原由临时政府和第四共和国代表。

常任理事国”重定向至此。关于国际联盟的永久会员,请见“国际联盟常任理事国”。 本条目存在以下问题,请协助改善本条目或在讨论页针对议题发表看法。 此条目过于依赖第一手来源。 (2021年4月17日) 此条目需要补充更多来源。 (2021年4月17日) 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历史 2000年,五个常任理事国领导人在峰会上。从前左顺时针:中国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英国首相东尼·布莱尔、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

1945年在旧金山会议中,确立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分别是法国、中华民国、苏联、英国和美国。自那以后发生了两次席位变动,尽管这些变动没有反映在《联合国宪章》第23条中,因为它没有进行相应的修改:

中国的席位最初由中华民国的国民政府代表,而后行宪改组为中华民国政府,并于1949年退迁台湾。中国共产党控制了中国大陆并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代表,并赋予其在安理会的席位,而中华民国退出联合国。[1]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继续声称对整个中国(包括台湾)的法理主权。[2][3][4]然而,正式承认中华民国的联合国会员国在多数时间逐渐减少。 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被承认为苏联的合法继承国,并保持了在安理会的席位。

此外,法国于1946年将临时政府改革为法兰西第四共和国,后来于1958年改革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两者都在戴高乐的领导下保留了法国的席位,因为其国际地位或承认没有变化,尽管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许多海外属地最终独立。

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二战中的战胜国,自那时以来一直保持着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它们每年都与印度和德国一起在各国国防预算列表上名列前茅;2011年,它们在国防上的总支出超过1万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的60%以上(仅美国就占40%以上)。它们也是世界前十大武器出口国之一,是仅有的五个被《核武禁扩条约》正式承认为“核武器国家”的国家,尽管还有其他已知或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常任理事国成员

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对非程序性决议案的否决权。

More information 国家, 现代表 ... 国家 现代表 前代表 现任常驻联合国代表 现任主要领导人 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现今)  中华民国(1945–1971) 张军[5][6]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a]国务院总理:李强 法国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1958–现今) 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1945–1946) 法兰西第四共和国(1946–1958) 尼古拉·德里维埃 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总理:加布里埃尔·阿塔尔 英国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1945–现今) 无 吴百纳 君主:查尔斯三世首相:里希·苏纳克 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1991–现今)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1945–1991) 瓦西里·涅边贾[7] 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理:米哈伊尔·米舒斯京 美国  美利坚合众国(1945–现今) 无 琳达·托马斯-格林菲尔德 总统:乔·拜登副总统:卡玛拉·哈里斯 Close 扩展提议 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领土及所辖殖民地[8] 企图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的四国联盟成员

2004年,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组成“四国联盟”,借由安理会改造的机会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四国联盟却遭遇到了不小的阻力。例如中国、韩国、朝鲜反对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反对德国,中国、巴基斯坦反对印度,墨西哥、阿根廷反对巴西,而美国虽然支持日本成为常任理事国,但反对日本、德国、印度及巴西拥有“否决权”。此后,德日印巴四国让步,提出争取六个无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议席,四个归属德日印巴,其余两个给与两个非洲国家。但是由于非洲国家一直在争取可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的成员资格,故难以获非洲国家支持。新增常任理事国方案最终不获通过。

2007年2月,日本再次计划与印度、巴西和德国一起组成“四国联盟”,继续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意大利等国发起的“咖啡俱乐部”一直反对扩充常任理事国的名额。

常任理事国的否决权 主条目: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

《联合国宪章》有关安理会的章节中对“否决权”并无明确规定,但规定了“凡非程序性决议案,必须得到安理会15个理事国中至少9票以上赞成,并且5个常任理事国中没有一国投反对票才能通过”,通常将常任理事国对提案投反对票的行为称为“行使否决权”。联合国历史上首度行使否决权是在1946年2月16日,当时的苏联在叙利亚、黎巴嫩问题的一次表决中投下了反对票。

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频繁动用否决权否决对方集团提出的议案。两国曾动用逾100次的否决权。

冷战结束后,部分联合国成员国希望改革安理会否决权,认为应当限制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但因中美俄三国反对而未能成功。

参见 联合国改革 联合国:联合国宪章、国际法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否决权(五常行使)、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决议(安理会成员国)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改革:四国联盟、咖啡俱乐部 核大国 脚注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家主席)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的排名和权力均在国家主席之上,单独担任国家主席职务不被视为最高领导人。 参考文献 [1]Froehlich, Annette; Seffinga, Vincent. The United Nations and Space Security: Conflicting Mandates between UNCOPUOS and the CD. 2019: 40 [2022-05-25]. ISBN 978303006025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4). [2]Sarmento, Clara. Eastwards / Westwards: Which Direction for Gender Studies in the 21st Century?. 2009: 127 [2022-05-25]. ISBN 97814438086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3]Hudson, Christopher. The China Handbook. 2014: 59 [2022-05-25]. ISBN 978113426966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6). [4]Rigger, Shelley. Politics in Taiwan: Voting for Reform. 2002: 60 [2022-05-25]. ISBN 978113469297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31). [5]常驻代表张军大使. 中华人民共和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2022-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1-07). [6]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常驻联合国代表团 —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22-1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3). [7]参考消息编辑. 7月28日译名发布:Vasily Nebenzya. 参考消息. [2017-1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8]注意此图在藏南地区有误,印度直到1960年代才完成了对藏南的控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