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比2,联合国通过决议,中方尽力了,未能阻止美迫害俄决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联合国制裁国家名单:乌克兰和俄罗斯关系 28比2,联合国通过决议,中方尽力了,未能阻止美迫害俄决议

28比2,联合国通过决议,中方尽力了,未能阻止美迫害俄决议

2023-04-10 11: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28比2的悬殊差距通过一项决议,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决议本质上只是美国对俄罗斯进行迫害的工具而已,中方眼见如此,尝试阻止,但未能成功。

据相关媒体人透露,近日,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28比2通过决议,将联合国“乌克兰问题调查委员会”任务期限延长一年。对于这一决议,投下反对票的两个国家,分别是中国,和厄立特里亚。

对于这样的投票结果,可能屏幕前有些朋友会疑惑。涉及乌克兰问题,那么俄罗斯应该也在,中国投下反对票,证明这一决议极有可能不公正,为什么俄罗斯没有投下反对票?对于这一问题,容我们卖个关子。

事实上,围绕乌克兰问题成立调查委员会,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来讲,是一件好事,毕竟俄乌冲突激战这么久,难免会发生一些侵犯人权的事情,成立委员会展开调查并追责,也理所应当。但是问题在于,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公正。

人权理事会成立于2006年,本身并不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机构,而且该机构也一直饱受争议,就是因为其在围绕“人权”有关事项方面,并没能表现出一个足够客观的中立立场,而这一点,又和美西方关系密切。

众所周知,美西方经常以“人权”为由抨击他国,本质上就是因为美西方凭借自己的优势地位,甚至可以说是霸权,强行把持了“人权”的定义,反正无论怎么样的事情,美西方做出来的,就必定是“符合”所谓“人权”的。

比如在阿富汗战争当中,美国及其盟友的军队,有大量残害平民的证据和照片被曝出,但是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却对此视若无睹。反倒是作为受害者的阿富汗方面,屡屡被指责侵犯人权。

这一点也体现在俄乌冲突当中,围绕本次俄乌冲突,我们不能说俄罗斯方面不会出现个别可能侵犯了人权的现象,但严格来讲,真正频繁侵犯人权的,恰恰是乌克兰。比如早在去年就有消息称,乌军存在将平民置于前线当作肉盾炮灰,令俄军无法全力进攻的情况,对于此事,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保持沉默,却反过来指责俄罗斯如何如何。

这样不公正的机构,中方显然不会支持它。甚至可以说,本次决议,本就是美西方想要继续以“人权”为由,加码迫害俄罗斯的工具罢了。所以中方才要投下反对票,那么为什么俄罗斯没有投下反对票呢?这是因为俄罗斯其实早在去年4月,就因为俄乌冲突的缘故退出了人权理事会,所以并没有参加投票。又因为人权理事会并不属于联合国安理会的旗下机构,仅仅是属于联合国的机构,所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其不具有一票否决权。

此外说明一下,28比2的票数差距,看起来很明显,但事实上人权理事会当下有47个成员国,也就是说有多达17个国家并没有投下赞成或者反对票,47个国家有17个国家没有投票,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这就足以证明,人权理事会在俄乌冲突当中,并没有表现出客观公正的中立立场,大量国家并不想支持它,只是因为碍于美国的权威,所以这些国家才没有投下反对票。

基于以上种种,我们就可以明白,本次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以28比2通过涉乌决议,本质上是美西方又一次针对俄罗斯阴谋得逞的表现。中方尝试阻止这一切,也尽力了,但未能成功阻止这一美国迫害俄罗斯决议的通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中国虽然国力非常强大,但是中国毕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从来没有像美国那样霸道,肆意操弄国际准则,中国一直致力于捍卫国际法,中国不会让自己跳出联合国和国际法的框架之外,去做一些事情。

当然,尽管如此,并不代表俄罗斯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危殆。毕竟俄罗斯已经退出了人权理事会,人权理事会如何裁定,对于俄罗斯而言意义不会太大,除非人权理事会敢到俄罗斯本土或者俄乌冲突的战场上去执法。所以本次事件,和此前国际刑事法庭对俄罗斯总统普京下达通缉令情况差不多,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政治意义,强化了美西方营造出的,俄罗斯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印象,但实际意义,趋向于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