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个案例看美军现代装甲城镇作战:箱型队形与通道攻击战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美军骑兵师第三装甲骑兵团 从三个案例看美军现代装甲城镇作战:箱型队形与通道攻击战术!

从三个案例看美军现代装甲城镇作战:箱型队形与通道攻击战术!

2023-08-11 2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依传统的条令,当战车进入城镇这类的狭窄环境后,就会采单纵队或双纵队,并且分配各车在360度内的责任扇区,但美军却发现这种做法在有高楼的棋盘式道路规划的城镇中并不实用,因为车辆只要通过路口,武器系统就只能监视其中一侧,让另一侧暴露在威胁之中。

在2004年4~6月与8~10月间,什叶派政治家萨德尔的武装组织:迈赫迪军(后改组为「和平卫士团」)分别在萨德尔市与纳杰夫城的起义造成了局势的动荡,对此,美军决定派遣部队执行此任务,但这对于联兵部队来说,却是挑战与验证现有的条令。

当迈赫迪军在4月开始袭扰联军的巡逻队后,第1骑兵师第1、3装甲旅驻扎在萨德尔市战鹰营(Camp War Eagle)的枪骑兵特遣队(TF Lancer)和冲锋者特遣队(TF Charger)便受命针对情况反应,击退叛乱份子以保护友军。在这里,我们以由第2营(2-5 Cav)、第1炮兵营C连(C1-82FA)和第3装甲旅第1营B连的枪骑兵特遣队为主角,分析他们在萨德尔市内的战斗。

萨德尔市在巴格达都会区的东北方,属人口密集区,道路规画为棋盘式,而这种环境对于第1骑兵师第1装甲旅第2营的指挥官和士官兵来说是一大挑战。而当萨德尔市内的迈赫迪军开始袭扰联军部队后,枪骑兵特遣队(TF Lancer)便迅速针对情况反应,击退叛乱份子以保护友军。

枪骑兵特遣队内有当时最新的M2/3A3布莱德雷战斗车(M2为步兵战斗车、M3为骑兵战斗车)以及M1A2 SEP艾布拉姆斯坦克,但因为体积的限制,它们只能走在主要道路上,而道路旁的次要街道不是太窄,就是因为房屋外挂了冷气而无法通行,也因此,敌人就选择这些侧翼的次要街道来移动,同时利用IED、RPG和AK47等武器试图瘫痪它们。

一开始,特遣队遵照着条令,当车队进入城镇后,各单位以纵队或双纵队的队形前进,并分配各车在360度内的各责任扇区,以监视所有敌人可能利用的路径和藏匿点。然而,敌人的火力却来自垂直向的屋顶以及两侧的街道,让传统的责任扇区没办法发挥最佳作用。举例来说,当采取传统的纵队或双纵队,战车在通过一个十字路口时,除了正面可能被敌人看见外,两侧也可能暴露在敌人视线之中,而正面的路口虽然可以被后车监视,但战车的武器系统只能指向一侧路口,另一侧只能暴露在敌火之下。虽然暴露的那侧可以靠车长机枪弥补,但效果远逊于炮塔正对威胁。(且当时M1A2也未装备遥控武器站)

此外,各车也必须密切注意垂直向的威胁,因为在传统观念上,通常只有飞行目标会出现在垂直向,但绝大部分的威胁仍然是在水平面的。然而,这里的威胁却时常出现在屋顶,因此逼迫车长必须要时常注意头上,并同时要躲避狙击手的射击,而为了保命,车长必须时常关舱,但却同时减损了可观的状况觉知。

为了城镇战而特化的箱型队形

▲2.箱型队形是双纵队的变体,这种做法能避免单一车辆在水平面暴露在一个方向以上的威胁,同时分配水平线上半、下半的监视扇区,降低敌人从屋顶发起攻击的可能性。

为了适应棋盘式街道这种地形,特遣队命令所有的M1A2和M2/3A3皆以关舱作战,尽管这是违反常理的,但因为M1A2 SEP和M2/3A3除了有射手的主要瞄准系统(GPS)外,M1还配备了车长独立热像仪(CITV),而M2/3则配备改进型布莱德雷目标寻获次系统(IBAS),能让车长实施独立的目标搜索,接着以最快的速度赋予射手目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上面两种装备的名称不同,但都是独立热像仪,并能赋予战斗载具猎歼接战能力。

如图所示,特遣队采用了混合式的移动-接战队形,同时也是双纵队的变体,有别于两侧车辆前后会交错的双纵队,此队形是彼此并排,且战车和战斗车混搭,形成如陆地战舰般一样的箱型队形(Box Formation),有效地在棋盘式街道环境中提供全方位的监视,并让装甲的作用最大化。要能发挥这种战术的作用,主要得益于驾驶手的技术、M1和M2/3最新的装甲套件以及独立热像仪的存在。

要组成这种长方形的队形,车队每次都以6~8辆的规模编组,并能在每次通过路口时,都彼此提供掩护,例如右侧的载具监视右侧街道,左侧载具则同时监视左侧的,保护没有监视左侧的右侧车,而各车的独立热像仪则平均分配在各责任扇区,例如做为前锋的M1A2,CITV监看的范围为正面和水平线之下,主要是看前方有无敌人以及IED,而后方的M2则监看正面和水平线之上,看有无敌人在屋顶上手持RPG或IED遥控引爆器。

▲因为步兵战斗车的链炮射击仰角较高,因此通常也被指派负责监是上半部的威胁,并协助战车处理该区域的目标。

枪骑兵特遣队所采用的箱型队形,之所以能在萨德尔市有效消耗敌部队,主要是归功于M1和布莱德雷的新装甲套件(当时),这让M1可以承受敌人主要武器系统的打击(主要为IED),并让布莱德雷有效保护乘坐于车内数小时的步兵。相对来说,如果今天枪骑兵特遣队使用的是较轻装甲的载具,但使用相同的战术,则也不会这么有效。

在纳杰夫城坟场与旧城区的小部队编组

▲3.纳杰夫城西边的坟场和旧城区属于较旧的道路规划,道路狭窄且建物凌乱,需要切割成小规模但可以彼此支持的小单位。战车在道路上最前、步兵战斗车稍后,而后方则跟着一辆悍马车,至于步兵则从步兵战斗车与悍马车中出来,以徒步的方式扫荡两侧车辆无法通行的地形。

在2004年8月,第1骑兵师的第2、3旅装甲旅迅速移往巴格达南边160公里处的纳杰夫城,接着在城内对抗叛乱分子。跟在萨德尔市内类似,敌人主要是用IED、地雷、RPG、迫击炮和狙击手攻击车队,但纳杰夫城的旧城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布局。第2装甲旅第1营之特遣队在纳杰夫城中遇到的是纳杰夫城的旧城区以及墓园,布局凌乱,而在这些小墓园中又彼此有通道可以互通,且不仅有与道路垂直,也有平行前进的。针对此地形,特遣队必须要采用步战协同、小部队的方式作战。

如图所示,每个小部队通常都由一辆M1战车和M2步兵战斗车并肩组成前锋,后方再跟着一辆M1114悍马车做为后卫。在前锋队形中,M1会较M2稍微往前一点,因为它的装甲可以有效承受第一波的攻击,而M2则掩护M1的侧翼以及处理来自上方的威胁,至于做为后卫的悍马车,则以M240机枪维持后方安全。

除了车辆以外,步兵战斗车和悍马车上的步兵也会下车,并在两侧的墓园内跟着车队行进,以确保敌人不会从侧翼发动奇袭。然而,要保持有效的步战协同并不容易,因为墓园中众多的墓碑、陵墓和相关建筑,让部队间几乎无法保持彼此目视的状态,只能靠无线电或声音保持指挥与管制。

此外,随着车队前进,道路有时也会越来越狭窄,战车也要越来越往墙边靠,以净空出可以朝其中一方摇炮的空间,例如车靠左,炮就可摇右,此时,步兵战斗车会取得更大的射界。而为了避免敌人从后方爬上战车,步兵必须要移动到战车的侧翼提供必要的掩护,假使步兵无法配合,则部署狙击手提供监视。但如果步兵或狙击手都没办法保护战车,步兵战斗车就必须时常监视战车的位置。

跟在萨德尔市作战的部队一样,为了防范敌人狙击手和从屋顶丢下来的手榴弹,第5营特遣队基本上保持关舱作战,但这也意味着只有在车辆很接近伏兵位置时,敌人才会展开射击,因此敌人大多在高楼层。透过此种队形,车辆间可以运用本身的武器系统掩护各车的水平和垂直向,M1可以提供正面和部分侧翼的掩护、M2可以提供部分正面、侧翼以及M1无法攻击到的死角掩护,后方的悍马车则可以保护M1和M2的死角,而步兵则是避免敌人从侧翼攻击或爬上车辆。

纳杰夫城南边:通道攻击战术

▲4.纳杰夫城南边的街道数棋盘式的规划,但路宽窄到让车辆无法并排,因此车队采用这种可以组成内线防线的通道攻击战术。值得注意的是,每一辆战车面敌的方向都至少有车长或射手监视。

第1骑兵师第3装甲旅第2营特遣队,被指派到纳杰夫城南边,而这里的道路规划为整齐但狭窄的棋盘式道路,不像萨德尔市的道路宽度足以让M1A2的炮塔回旋。为了适应此地形,配属到第2营特遣队的第3营C连开发了“通道攻击”(Lane Attack)的战术,

如图所示,这种战术,在于区分各主要街道为各通道,而车辆也会移动到控制点(例如十字路口)以便摇炮和利于CITV侦察。每个通道的第一辆战车会指向正面、较低高度以及未受友军保护的侧翼,而第二辆战车则会距离它两个街口外,射手监视两车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一辆战车水平线之上的威胁,而车长的CITV则搜索未受友军保护的侧翼以及后方。

在水平面的每个通道都有相同的编队的友军,以确保敌人不会有机会能孤立任何一个通道,而在战车的后方,则跟着载有步兵的悍马车作为预备队。

02

观察与检验

城镇是让装甲部队最脆弱的一种环境,但美军在萨德尔市的宽敞棋盘式街道、纳杰夫城的狭窄棋盘市街道,或者是在纳杰夫城错综复杂的旧城区以及墓园内,都使用装甲部队取得了胜利,而这个战史,非常值得学习并记取宝贵教训。

1.适应性的统御:透过每次的经验,指挥官持续且快速地是应敌人战术并且握有主动权。尽管在每个情境上都有如何运用联兵部队的准则,或者是准则上的提点,但真正能击败敌人的,则是如何依据现况灵活运用战术和技巧。

2.对装备的信心:M1A2 SEP和M2/3A3拥有当时的最新装甲套件,可以让它们承受敌武器系统的重击,并有很高的机率在首次接敌中存活下来。然而,敌人仍可能会因为经验的增长,找出现有装甲套件的缺陷并加以反制,因此装甲部队必须仍必须谨记此点在心,并尽可能地为自己创造地利优势,而非单纯仰赖装甲。

3.独立观瞄:与欧战设想的长距离、高科技交战不同,美军在伊拉克是近距离与使用简陋武器的敌人发生激战,而这也逼迫装甲部队在进入城镇环境时必须关舱作战。然而,CITV弥补了车长所失去的状况感知,而美军也必须训练在全程关舱的形况下执行任务。

4.控制点:载具和部队通常会控制十字路口做为控制点,如此能在城镇环境发挥最大的控制作用以及取得优势。

5.制造距外优势:在传统定义上,距外优势(Standoff)为在敌人可以攻击到你的距离外,你就已经发动攻击,因次你掌握了主动权。但在城镇战中,无法透过武器系统创造传统的距外优势,而是透过战术作为争取反应时间,例如以极慢的速度推进,增加目标获取、吸引敌火后再与敌人近距离交火的时间,或者是控制了特定的控制点,限制敌人的移动。

6.创造内线:利用独立热像仪以及正确地分配监视的责任善去,箱型队形不论在攻势或守势,都可以为各车提供很好的掩护,而这也降低了敌人成功从高楼层和侧向街道发起同时攻击的机会。(原文作者:李思平,刊于台现代科技军事杂志社)

本文来源:桌面战争

C2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