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周医事∣【最新】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在即!FDA建议给食品贴上“健康”标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给食品贴标签 医周医事∣【最新】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在即!FDA建议给食品贴上“健康”标签

医周医事∣【最新】药食同源目录扩容在即!FDA建议给食品贴上“健康”标签

2024-06-03 17: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医改界

2.中国正在研究建立多点触发的疾控预警机制

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民众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稳定的重要保障。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近期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中国正在研究建立多点触发的疾控预警机制。通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卫生体系得到了锤炼,公共卫生队伍经得起考验。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有一些短板弱项,例如基层的防控能力、应急统筹指挥体系上还有漏洞等。”毛群安指出,针对这一情况,中国做出了改革疾控体系的重大决策,组建了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重大疾病的防控,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针对短板弱项采取强有力措施,例如早期预警机制的建立。中国正在研究建立多点触发的预警机制,及时获取各方面信息,判断风险点。

毛群安也表示,中国正在全国遴选一些重大传染病救治基地、卫生应急基地,按照不同区域布局。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首先在一个地域就能够形成有效的指挥体系。相应的设备条件、物资准备、人员能力准备,也都是疾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来源:中国新闻网

3. 好消息!上海率先试点中医按疗效价值付费,首批确定22个病种!

近日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财政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为原则,按照“优势突出、临床成熟、疗效确切、安全可控”的原则,确定“肛痈”等22个中医优势病种作为第一批试点病种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试点,并选择本市22家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首批试点单位。

据了解,试点病种以中医病名命名,以体现中医药特色,分别涉及骨伤、肛肠、儿科、皮科、妇科、针灸、推拿以及心脑血管病、肾病、周围血管病等本市中医临床优势领域,其中既包括如混合痔、颈椎病等常见病,也包含疑难危重和复杂性疾病,如休息痢(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风温病(西医诊断为脓毒血症)等。

在明确试点病种的中西医诊断标准、出入院标准、住院诊疗规范、中医主要治疗技术等基础上,参照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结算管理,合理确定病种支付标准并实施动态调整,合理体现中医药技术劳务价值和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同时,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按疗效价值付费模式,以发挥中医药临床价值为导向,探索以绩效评价为核心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制定了试点病种按疗效价值考核的指标评价规则、数据采集及绩效支付办法。在绩效评价设定方面,一方面对每个试点病种设定中医药服务量和服务技术使用率等中医内涵指标,比如肛痈、混合痔等肛肠疾病和桡骨骨折、锁骨骨折等骨伤疾病,分别以中医肛肠、骨伤技术作为考核指标之一,以引导和鼓励中医特色诊疗技术的使用;对桡骨骨折、锁骨骨折、蛇串疮等病种,则强调以中医治疗为主的考核方向。另一方面,以临床价值和临床疗效为指标,比如对腰痹、颈椎病、桡骨骨折、锁骨骨折等骨伤病种,以三个月内手术率作为考核指标,对风温病(西医诊断为脓毒血症)、脱疽(西医诊断为2型糖尿病性足坏疽)等疑难危重疾病,则分别以临床改善率、保肢率等作为绩效考核指标,充分体现中西医同病同效的原则。

近日,上海市卫健委、市中医药管理局、市科委、市药监局和市医保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本市公立医院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与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推动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根据临床研究结果,对中医优势明显、治疗路径清晰、费用明确、疗效确切的中医优势病种开展按疗效价值付费,引导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建立动态监测评估体系,开展中医优势病种单病种质量管理,引导上海各级医疗机构加强中医优势病种建设,做足优势,鼓励创新,进一步巩固我市中医药临床高地,为健康上海服务。

来源:上观新闻

4. 2030年前癌症疫苗或将问世

德国生物技术公司BioNTech的创始人近日在受访时称,mRNA疫苗技术可用于帮助摧毁癌细胞,基于mRNA的癌症疫苗可能在2030年之前问世。不过,这种mRNA疫苗打了之后并不是为了预防癌症,而是一种治疗性疫苗,促使免疫系统破坏癌细胞,从而预防肿瘤的复发。

BioNTech是欧洲最大生物技术独角兽,与美国辉瑞合作研发生产了mRNA新冠疫苗。mRNA新冠疫苗通过将冠状病毒上无害的刺突蛋白的遗传指令输送到体内来发挥作用。这些遗传指令被大量产生刺突蛋白的细胞所接受,然后这些蛋白质或抗原能够告诉免疫系统的抗体和其他防御系统要搜索和攻击什么。同样的原理也应该能够在对抗肿瘤方面被验证,通过接种癌症疫苗,人体将能够启动免疫系统,从而攻击肿瘤细胞。

在新冠疫情暴发前,BioNTech一直在研究mRNA癌症疫苗。但在疫情全球蔓延之后,该公司转而研发新冠疫苗。BioNTech现有几种癌症疫苗处于临床试验阶段。BioNTech希望开发针对肠癌、黑色素瘤和其他癌症类型的疫苗,但目前仍面临重大障碍,因为构成肿瘤的癌细胞中可能含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使得制造针对所有癌细胞而不针对健康组织的疫苗变得极其困难。

不过,据BioNTech所说,他们已经了解了mRNA癌症疫苗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反应情况,也掌握了大规模生产mRNA疫苗的能力,正在跟监管部门沟通,后续加速这种疫苗的上市进程。

来源:南美侨报网综合

5. 国家医保局:暂未考虑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和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口腔种植等缺牙修复服务的费用负担问题已经成为患者新痛点。口腔种植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呼声越来愈高。

然而,据北京日报报道,日前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6184号建议的答复》,当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立足于保障参保人的基本医疗需求,种植牙属于更高层次的医疗需求,暂时未考虑将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国家医保局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口腔诊疗服务管理,提高口腔科诊疗规范化水平。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口腔科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诊疗水平,组织制修订有关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等。同时,不断完善口腔科质控体系,加强各级质控中心建设,推进质控评价工作,持续提高口腔科诊疗质量水平。国家卫健委也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制修订种植牙等口腔诊疗规范,并会同有关部门强化口腔医疗机构监管,进一步规范诊疗活动。

“未来我国将建立健全医用耗材医保准入管理体系,逐步完善医用耗材医保支付管理,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更好地满足患者就医需求。”国家医保局强调。

来源:MedSci原创

6. 聚焦医院药品销售排行榜(附名单)

近日,IQVIA发布2022年Q2中国医院(针对“100张床位以上医院”)药品市场销售数据,第二季度医院医药总销售额达218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5.8%...

2022年Q1的MAT(滚动数据)总销售额约为9091亿,同比增长0.9%。

今年上半年依然受新冠疫情影响,同时随着药品带量采购的不断推进,以及其他各项重磅政策的落地,各药企的销量都有所下滑,二季度销量下降明显。

来源:健康界

7. 2022中国中药企业竞争力20强重磅出炉

近日,时代数据“2022中国中药企业竞争力20强”(以下简称“榜单”)重磅出炉。

来源:时代数据

8.超级传染病医院来了!规划床位3100张

根据规划,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将升级改造,打造规划总床位数3100床的“超级”传染病防治医院。规划调整后,市八医院由综合医院医疗区、传染病医院医疗区、监管医院医疗区三大片区组成,以传染病专科为主要特色。其中,综合医院医疗区1600床,传染病医院医疗区1000床,监管医院医疗区500床,总共3100床。除了建筑面积和床位的增加,规划还提到要支持医院高水平建设发展,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增强科研、教学、防疫等功能,支持该医院建设成以传染病防治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医院。

从2020年开始,就陆续有一大批新建或升级的传染病医院投入建设和使用,而时有发生的院内感染也催生了一系列针对疫情防控的医院升级改造。山东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的定位为以感染性疾病诊疗为特色,综合医疗为支撑的三级综合医院,占地180亩,设计床位1000余张。项目已于2020年10月动工,预计2022年底竣工,2023年初投入使用。2020年4月25日,国家卫健委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同年7月,在武汉市四个新城区各新建一家平战结合、常备床位1000张的三甲医院,以及新建同济医院国家重点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和协和医院质子医学中心。6个项目的总投资加起来超过100亿元。

新冠疫情的洗礼仍旧暴露出我国感染科与传染病医院的薄弱现状,在第一轮疫情刚刚平复之际,全国各地都加紧了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在东部地区,2020年10月,苏州市五院示范性发热门诊及烈性传染病楼改扩建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会议在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召开。次年,苏州市将“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基本设施建设”纳入了市政府实事工程。在西南地区,2020年12月,云南省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提升工程集中开工。该工程包括:改扩建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新建云南省第二传染病医院和昆明市儿童医院传染病诊疗中心;新建16个州市传染病医院、5个县市国门医院、边境6个县市传染病医院;改造全省98个县级医疗机构的感染性疾病科等。

来源:看医界

9. 这些药为「妊娠X级」,孕期禁用!

妊娠期X级药物,是在动物或人体研究中已证实可致胎儿畸形,或基于人体用药经验知其对胎儿有危险性,并且该药在妊娠妇女的应用,其危险明显地大于任何可能益处。该药禁用于已妊娠或即将妊娠的妇女。米非司酮就属于X级药物,是一种口服堕胎药,不仅用于抗早孕、催经止孕、胎死宫内引产,还用于妇科手术操作,如宫内节育器的放置和取出、取内膜标本、宫颈管发育异常的激光分离以及宫颈扩张和刮宫术。

使用米非司酮会导致流产,因此米非司酮禁止在妊娠期间使用。没有数据评估妊娠期间暴露于米非司酮的妇女的出生缺陷风险。在妊娠期间服用单剂量米非司酮后暴露的有限数据显示,与一般人群相比,主要出生缺陷的发生率更高。以体表面积计,在临床相关剂量下,在器官形成期间给予妊娠小鼠、大鼠和兔米非司酮后会导致所有物种出现流产。米非司酮对内源性和外源性孕酮受体的抑制导致流产。如果在妊娠期间使用米非司酮或患者在服用这种药物时妊娠,应告知患者对胎儿的潜在危害。

米非司酮存在于人乳中,但是没有关于人乳中米非司酮的含量、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或长期使用米非司酮对母乳量的影响的数据。母乳喂养的发育和健康益处应与母亲对米非司酮的临床需求以及米非司酮或潜在母体疾病对母乳喂养儿童的任何潜在不良影响一起考虑。为了尽量减少与母乳喂养婴儿的接触,停止或中断米非司酮治疗的妇女可以考虑在治疗期间和最后一次给药后18-21天(5-6个半衰期)哺乳前抽吸和丢弃母乳。

来源:医学界妇产科频道

医学前沿

1. 急诊科心血管疾病,1/3与血压控制不佳相关

通常,急诊科是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在急诊科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其具体的疾病分布情况如何呢?近日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许多与心脏相关急症是由高血压控制不佳造成的。这项来自美国急诊科的研究表明,约1/3的心血管疾病急诊就诊与高血压有关,13%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研究者分析了2016~2018年间美国急诊科样本中的主要心血管疾病情况,将心血管疾病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颅内出血等15类。共有急诊科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超过2060万例次,女性占48.7%,中位年龄为67(四分位距,54-78)岁。基线时,男性的总体合并症负担更大,但女性患者中肥胖、高血压和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较高。

在女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急诊科就诊病因包括原发性高血压(16.0%)、高血压性心脏病或肾脏病(14.1%)以及房颤/房扑(10.2%)。女性更容易出现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房颤/房扑、室性心动过速、肺栓塞及缺血性卒中。与男性相比,女性颅内出血患者的住院和死亡风险更高。女性肺栓塞或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住院的可能性更小。女性主动脉瘤/夹层患者住院和死亡几率更高。

在男性患者中,最常见的急诊科就诊病因包括高血压心脏病或肾脏病(14.7%)、原发性高血压(10.8%)和急性心肌梗死(10.7%)。男性更容易出现急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男性患者因高血压性心脏病或肾脏病、房颤/房扑、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而死亡的风险更高。

研究表明,在急诊科就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具体疾病分布、住院和死亡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患者的心血管保健需求存在差异。

来源:医脉通

2.为遏制糖尿病等慢性病流行,FDA建议给食品贴上“健康”标签

近日,为遏制慢性病的流行,美国FDA建议在符合规定的食品包装上标注“健康食品”标签,并提出了新的“健康食品”定义标准,旨在对糖、钠和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予以限制。

“健康食品”需至少满足2个条件。在食品包装上贴上“健康”声明,产品需要满足:①包含至少一种得到膳食指南推荐的健康食物(例如水果、蔬菜、乳制品等);②限制某些成分的摄入(如饱和脂肪、钠和添加糖)。

据了解,超过80%的美国人没有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和奶制品,反而吃了过多的添加糖、饱和脂肪和钠,并且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健康食品,此次FDA对食品健康标签定义的更新有助于改善人们营养摄入,减少与饮食相关的疾病。与饮食相关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是导致美国患者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对部分种族和少数族裔群体的影响尤为严重,应该帮助消费者了解并选择更健康的饮食习惯。”

来源:环球医学

3. 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研究:每一口饮料都要命!近30年中国人含糖饮料死亡人数翻倍

2022年10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脉耕与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Cordia Chu合作在Europe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杂志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研究分析了1990~2019年中国和各省因摄入高糖含糖饮料导致的死亡病例,以及疾病负担 (包括残疾调整生命年)、生命损失年数和残疾生活年数,并比较了1990年和2019年的死亡变化。

2019年,中国因含糖饮料死亡的人数达到46,633人,与1990年相比增加了95%。 过度消费含碳饮料导致的死亡比例从1990年的0.34%增加到2019年的0.46%,增加了35%。通过分析不同省份,表明 2019年中国因摄入过量含糖饮料而死亡人数最多的五个省份是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和广东,死亡病例数量分别为4337例、3881例、3010例、2762例和2611例。

从含糖饮料导致的疾病而言,研究发现最常见的慢性疾病死亡是 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 与1990年相比,2019年因缺血性心脏病和糖尿病的死亡人数分别增加了95%和94%。有趣的是,2019年中国男性因饮用含糖饮料而死亡的人数以及过去30年的增幅都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男性因高糖饮料摄入导致的死亡人数增加了100%,高于女性死亡比例增加的87%。可能的原因是中国男性的体重指数相关疾病死亡率一直高于女性。

研究表明,在过去30年里,中国因摄入高含糖饮料而导致的死亡人数和疾病负担显著增加。因摄入大量含糖饮料而引起的疾病负担在各省之间差别很大。因此,研究人员建议中国人口应重视高糖饮料的过量摄入问题,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来源:中国生物技术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