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个国内外优秀幼儿园设计案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经典现代建筑案例分析 25个国内外优秀幼儿园设计案例

25个国内外优秀幼儿园设计案例

2023-11-30 16: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了适应孩子们的成长变化,我们设置了不同的空间,比如有着不同天花板高度的教室,悬浮在庭院上方的游戏室,以及不同宽度的环形户外走廊,这样孩子们就可以有不同的空间玩耍或休息。此外,每个空间的用途也并不是事先决定的,目的是让老师和孩子们自由地享受和使用空间,使他们受益。

为了进一步激发和丰富孩子们的敏感性,整个设施采用了三维种植方式,这样可以展示出四季和植被的变化。随着季节的变化,大自然也在发生着变化,孩子和他们的父母们对植物吸引昆虫和鸟类这些自然现象也都十分感兴趣。受这些环境的启发,昆虫、树木等自然主题作为图案和物体隐藏在建筑内部和周围,让孩子们通过不断发现新事物来享受在这个空间所得到的乐趣。

作为建筑师,我们希望幼儿园的精彩瞬间和回忆即使在毕业后仍然会留在孩子们的心中。

02

WeGrow学校

纽约第一所WeGrow学校是BIG和WeWork的合作作品,展示了他们的创作理念。互动式学习能够有意识地培养21世纪儿童的修养和思维能力。这个10000平方英尺的学习天堂主要为三到九岁的孩子们设计,位于曼哈顿切尔西地区的WeWork总部。

▼概览

▼平面透视图

学校中每个区域都有不同的功能,孩子们可以一整天自由自在地从周围设施和小伙伴身上学习知识。学校通过没有隔断的公共空间来强调合作的重要性,透明开放的空间占据了校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包含四个教室、灵活的研讨空间、交流空间、多功能教室、艺术教室、音乐教室,还有其它游乐设施,用以满足孩子们的创造和社交需求。

学校内的大多数隔墙都采用与孩子们高度相近的架子,以使自然光线可以到达建筑深处。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学校选用了三种不同高度的架子,通过架子的曲线造型营造舒适安全的小型活动空间,同时这种安排也让老师能够看到孩子们在各个区域的活动情况。天花板上配备了形状各异的毛毡制吸声装置,包括手印、珊瑚、景观、月亮等形状,天花板上的Ketra灯泡能在一天中自动转换不同的颜色和光照强度,像是有魔法一般。

▼通过架子的曲线造型营造不同的小型活动空间

▼蘑菇书架和魔法草坪

▼阅读蜂巢

▼父母工作、聊天、等待的空间

▼边玩边学

03

坡地幼儿园

项目概念为依山坡地势建造一所幼儿园。也就是说,设计师让建筑沿着坡地依附,而不是掘地且强硬地放置长方体的体量。这所幼儿园中有0至6岁的140名儿童。

我们把七间教室沿场地等高线分布,同时把楼梯放置于原有山路的位置。靠坡地的内墙为挡土墙,划分房间的内墙与挡土墙呈直角分布形成肋结构。拥有半月形开口的拱墙将柱梁融为一体。

委托方的要求是设计一个像大自然的空间,孩子们可以全天都在里面玩耍。所以我们设计了多处不同的由坡地自然围合的空间。

最终,这个建筑看上去像是三维的多样化的城市天际线,这正是建筑的场地——长崎市的特点。

04自然主题幼儿园

幼儿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孩子产生兴趣,让孩子乐在其中,因此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让小孩在享受玩的乐趣的同时学到东西,德国设计师认为:对于小孩子来讲,学和玩通常是分不开的,他们的界限非常模糊。

这间幼儿园及托儿所位于德国柏林,以“自然”为主题,天然材料简单组合,结合清新的设计,以充分契合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设计师充分采用了自然景观的主题风格,比如用几根原木装饰活动室,可以锻炼孩子们的攀爬能力;不论是储物柜或是衣架也都是由木头制成,还有可以自由组合的木盒子,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而诸如绿色粉刷的墙壁和简单几块随意的地毯,树枝衣帽钩、高低不同的盥洗池等都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在这学习的小孩,似乎很容易可以融入大自然。

用木头制作而成的篱笆,装饰着走廊墙面,既增加了孩子的乐趣,又易于孩子亲近大自然。

可以自由组合的木盒子,不仅可以装东西,还能装进孩子,更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休息室整体富有层次感,仿树枝状的木质衣架装点墙面,既实用又极具创意。

盥洗室配以淡绿色的墙面瓷砖,洗手池采用高低搭配的设计,旁边配有层次分明的置物架,方便不同身高的孩子使用。盥洗池淡淡的绿色瓷砖也贴合着自然的主题,同时高低不同的细节也考虑到孩子的大小身高差异,处处体现出人文关怀。

05YM 幼儿园

为了让孩子们能在日常生活中感受自然,建筑师关注材料的选择,发掘材料的可能性。每种材料都经过精心挑选,有其特殊的意义,都是为儿童量身定制的。这些选择的考量可以从下面三点看出。

为了孩子们能够更多地感受自然,建筑师使用了许多天然材料。采用纯天然材料的益处并不限于此。孩子通过手和脚来触摸天然材料产生的感官刺激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积极影响。建筑师还希望培养孩子对环境的细致感受和引导孩子的茁壮成长。每层木地板的树种、形状、布局和外观都不同,可以用脚仔细地触摸和感受。

此外,楼层指引采用了4种金属材质,每种材质都有触感。因此,孩子们可以触摸和感受多种天然材料。他们关于环境的敏感度将会增长,他们的想象力和大脑发育也能得到提升。甚至连厕所空间也可以成为儿童玩耍的场所。马桶蹲位之间的隔板由不锈钢制成,看上去像是镜子一般。这个设计理念来自于当地的传统陶器久古窯( Kugogama )。

材料可以给孩子们提供深入了解当地的机会。入口处的墙壁灰浆,以及建筑周围的岩石石笼墙都取材于当地。扶手使用的木材是来自于鸟取县智頭町的松木( Chizu Cedar )。此外,每个班级的标识由弓浜絣( Yumihama Gasuri )制成,这是鸟取县一种历史悠久的手工纺织品。

项目靠近鸟取县西部的火山大山( Daisen )。山上盛开着各种独特的花朵。每个班级都是以不同的花朵命名的。随着年级的增长,相应花朵盛开的海拔也在增高。建筑师以这些花为主题,设计了每个班级的标志。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许多天然材料的接触,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

为了显示出幼儿园的发展历史,我们重新使用了原幼儿园建筑中的材料。石笼墙中的岩石取材当地,其他部分的岩石来自于之前幼儿园拆除时的混凝土废弃物。课后的日托中心建在幼儿园旁边,地板、墙壁和天花板均由原幼儿园建筑的地板制成。这些材料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气氛,让人们依稀回想起旧日时光。更重要的是,对于孩子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学习如何照顾事物的机会。

06日间托儿所

到目前为止,自然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是最好的学习场所。有意识地在设计思维引入自然中的趣味至关重要。通过设想建筑的多种地形结构来鼓励蹒跚学步的孩子用不同的方式移动,可能是帮助他们充分探索身体和认知能力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入口大厅(雾与树的隧道)

大自然的地质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有趣的线索,让我们将4个规划区域和它们的启发概念区域配对。

倾斜薄膜、木质地板、墙壁、储物柜和拱门一起塑造了坚实、温馨的迷人入口。低冲击地板取代了硬木地板,以防止孩子们因为兴奋玩闹而受伤。

▲过渡大厅(山和洞穴)

升高的木质平台创造出一个可供爬动的高地,同时在它下面形成了一个私密的隐藏空间。架高地形的一端实际上与主游戏区相连,另一端在视觉上与户外区域相连。

▲室外覆盖区域(沙丘&绿洲)

该区域特别安置在建筑最凉爽的东向正面,孩子们可以跳入沙坑,在绿草覆盖的蹦床上欢呼雀跃,并观察四条腿的生物在下方的小狗花园跑动。

▲主要游戏区(岛屿&湖泊)

主要游戏区(岛屿&湖泊)定制的海绵板环围着下陷的球坑。重点被放在了围绕游戏室和岛屿而创造的连续循环,以填补孩子们无法抑制的一次次玩闹。

多个天窗被均匀地放置在主要的游戏区域,以模拟自然光照和阳光方向。作为承接南方和西方光照最强的外墙面,大型玻璃幕墙和落地像素感屏幕系统被用来维持内部与外部的视觉联系,同时减少太阳辐射热获得,并增强游乐场的吸声特性。放置在顶部的方形单元通过21种变化增量转化为一个圆。随着屏幕到达地面,光圈也随之增大。

这些单元由垂直吊索松散地穿在一起,让它具有可触性,并保证屏幕的全日投射。同时,复杂的光影呈现和自然界中的发现有惊人的一致。做为整体画面的一部分,自然景观和野生动物的图像被内敛地印在每个单元上。

屏幕的规模和微妙设计都需要观众后退几步,因为只有合适的距离和视角才能让大的画面变得更清晰。自然环境和富有挑战性操场的融合可能是微妙而深刻的,它创造出一种平静和刺激不寻常的组合,在一个人认知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是培养好奇心和专注力的理想环境。

07EZ幼儿园

本项目的改造目的是促使一直以来统一的保育环境产生变化,从而使得在足羽山的自然环境中所诞生的游戏动作在园舍内也能产生。EZ幼儿园被当地人称为这个小镇的象征。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随意奔跑,他们可以亲近自然并亲身感受大自然,利用这种丰富的自然环境来创造游戏。通过安装许多游戏设备,孩子们可以自然环境中尽情玩耍。

▼托儿所室内中庭

幼儿设施中经常被栅栏关闭的楼梯被故意设置在了园舍中心。它像足羽山山间道路一样,是能利用高低差进行游戏的空间。这个楼梯不仅创造了一个能够看见幼儿园整体样貌的区域,还延伸出了新的游戏空间,是一个可供不同班级、年级的人交流并获得社交能力的场所

▼将楼梯设置在园舍中心

▼楼梯是能利用高低差进行游戏的空间,在楼梯下设置能进行「翻」「捡」「投」等动作的木池

▼从楼梯上可以看见室内空间的整体样貌

设计团队选取了在大自然中发生的动作,创造了能够进行「跳」「摇」等动作的网状游戏道具.

▼能够进行「滑」「攀」「躲」动作、附带绳子的小型秘密基地

▼抬高的用餐区

▼室内活动空间

▼通向室外活动平台的室内活动区

▼室外活动平台

▼与室外庭院相连接的室内用餐区

08HN托儿所

这是一个由家长们组织建设的幼儿园,他们希望孩子可以在一个充满自然元素的环境中长大。为了达到他们的期许,设计师将周围大面积的自然环境充分利用,让孩子们一天内无时无刻都可以感受到自然,并且可以在其中尽兴玩耍和接受来自自然的感官刺激,以此进一步发展孩子们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被自然元素环绕的托儿所

在操场则有着一个具有5米高差的大山坡,孩子们从还在爬行的婴儿时期便可以在这里触碰到大地,并且还可以进行许多活动比如在坡上翻滚、滑行以及挖土等等。

▲5米高差的大山坡

在育儿室中,有一棵巨大的榕树(banyan tree)种在地面上,孩子们可以尽情地爬树。阳光可以透过玻璃制成的屋顶照射进屋内,孩子们也可以在室内看到天空中漂浮的云彩。通过这些方式幼儿园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亲近自然的日常,以及多样的玩乐方式。

▲室内榕树可供孩子攀爬玩耍

在幼儿园的室内活动中,孩子们大部分时间都是把玩材料,这些材料并不具有太多的灵活性,也不是已经做好的玩具。这也让孩子们的玩乐固定在一定种类中。但是,在室外活动中,孩子们则会接触到季节和天气的变化。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室内感觉不到的事物,比如阳光的温暖、土地的触感、花朵的芬芳以及天空的颜色。为此,学校安排孩子们一天的活动也主要是与自然环境充分接触,并让他们自己发现并思考。幼儿园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孩子无时无刻、随时随地都感受到自然。

▲室内游戏

09追光幼儿园

这是一个设计独特、造型古怪的日本幼儿园。但当你走到里面,却感觉别有洞天,你会发现一个关于“光”的游乐场 —— Leimondo幼儿园。事实上,从建筑的外立面看,大概很难猜得出这栋建筑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单层的建筑结构,屋顶上的设计却只能用“古怪”二字来形容。

不同大小的锥体从平整的房顶上突起,朝向却各不相同。乍一看像是烟囱一般,仔细想想好像又不是。它们的分布位置,看上去没有任何规律可言,杂乱无章,却又充满趣味性。实际上,这些椎体是用来扑捉光线而特别设计的。

这是位于日本滋贺县长滨市郊区的一个幼儿园,建筑为单层,着力于每个空间之间的观感,与外界的联系。建筑师将其称为“光之家”。通过建筑锥形上部空间的光井引入光线,这些位于高高天花之上的“光线引入处”各自的形状不同,颜色各异,朝向不一致。光线就从这里进入,显示时间和季节的变化。

孩子们能感觉到这些“灯”的变化,甚至追逐他们并一同玩耍,在日常生活以及活动中享受这光的礼物。同时,“光之家”的外形轮廓为这一成不变的田园风光带来些许惊喜。

进入室内才明白,那些在室外看到的,大小不一的锥形的“烟囱”状的结构,其实是用于采光的天窗。它们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室内的划分而定,外部是统一的白色,在内部则根据空间的不同被刷成各异的色彩。

而朝向的差异,是为了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捕捉自然光进入室内。而随着时间的改变和季节的变换,射入室内的光线的质感也各不相同。

采光天窗的设计当然都是设计师的巧思,那些天真无邪的孩子在室内上课玩耍的时候,自然而然的也会注意到这些打入室内的光线。孩子们会对此产生好奇,会伸手触摸每一束可见的光柱,追逐光,与光嬉戏,尽情享受光与影的游戏。锥形的采光窗户在室内形成别致的效果,落地窗更适合大面积的采光。同时,室内空间之间也保持了一定的透明度和连通性。

10画书森林托儿所

这是日本长崎的一个日托项目。最近,过多的屏幕时间对孩子的语言能力有负面影响,这是一个大问题。另一方面,大声朗读,孩子和成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使他们的问题行为和父母的压力减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想法是让孩子自然地多读多说,培养丰富的心态,就像“屋顶下的图画书森林”。

几个书角散布在各处,在一个木制屋顶下创造出一个书林的氛围。厨房旁边的书柜里有“食品和食品教育”。有一个小屋,里面摆满了图画书。在水族馆旁边还设计了一个“生物书架”,里面摆放着各种与生物相关的书籍。

“地球书架”是一个天窗下的书架,由与天空和天气有关的书籍组成。靠近入口的一个图片书架包括与孩子和家长有关的书籍,也可以让来幼儿园的家长访问,为生病后的孩子准备的“振兴书架”和装满老师推荐书籍的课程书架。孩子们将能够学到很多,即使浏览这些不同的书籍在幼儿园的不同角落。

11KO幼儿园

这是日本松山市的一个重建幼儿园的项目。近年来,汽车成为省会城市的日常必需品,越来越多的孩子乘公交车或汽车去幼儿园,因此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锻炼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孩子在室内玩电子游戏,因此他们自己在各种各样的自然环境中找到游戏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KO幼儿园以“从玩耍中获得健康”的理念进行重建。

该方案通过将员工办公室、托儿所等各个房间横向和纵向移动,创造出自由空间,使14种独特的游戏空间看起来像一条街道,成为孩子们过去玩耍的地方风景。

山梨县大学教育学教授中村和彦=表示,儿童应该学会36种身体动作,如“跑”“跳”“堆”“抱”等。这36个动作都可以在这14个游戏空间中被学习到。

根据对幼儿园儿童运动的比较研究,3-5名儿童的平均步数增加了20%。此外,“投掷”“穿越”“爬行”和“骑行”这些在以前的建筑中不被重视的活动,在新的建筑中也可以实现。

在平坦的操场上,运动是有限的,而新操场上的两个小山丘和天然草地可以为运动提供无限的可能。

孩子们喜欢翻滚和攀爬。此外,许多虫子和鲜花能让孩子们自己创造新的游戏。通过这些方式来创造游戏空间让孩子们进行锻炼,这些游戏不仅改善了他们的运动量和体力,而且这些环境鼓励他们创造游戏,培养多种兴趣。

12亦庄半岛幼儿园

设计时,我们加入了许多小房屋的设计,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具有主人感和安全感。对教室的设计是简约的房屋;图书馆则是一个开放空间,在其中央种下一棵树,好似一一个乡村小镇的广场;走廊设计成多功能的开放空间,孩子们可以便捷地到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也便于老师的管理;部分走廊还被打造成为田野的模样,让小朋友们可以体验季节的变化。

▼立面示意图,空间由许多小房屋组成

▼蓝色大楼梯贯通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小房屋的设计更符合儿童尺度,如同一个村庄

▼从上层俯瞰公共空间,多个小房屋让儿童更有主人感和安全感

▼植物让儿童体验自然的变化

一个蓝色大楼梯连接着每层楼,宛如以前人们改造的运河。从整体来看,房屋与楼梯的布置呈现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画面一一- -座沿河搭建的村庄。如村庄一样,蒙特梭利幼儿园也是一个社区,在这里儿童与成人自由交流、互相学习。

▼“种”有一颗树的图书室,带来自然之感

▼公共活动空间

▼门的设计保证儿童的安全

我们通过构建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让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活动和学习,并不断挖掘自身潜能。通过这样的设计,孩子们将逐渐学会独立以及做决定,这种习惯将在他们未来的整个学习和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温馨的教室

▼符合儿童尺度的洗手间

13Ratchut 学校

设计体现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女士的教育理念,即学习的空间不应该只是传统意义的教室,而应该是孩子们温暖的家。因此,在该项目的设计当中,设计方将学习区域划分为多个小尺度的“房间”,这些“房间”能让来到学校的孩子们有回到家的感觉。并且,这些“房间”的功能迥异,可以进行不同的儿童教学任务。

大自然是学龄儿童最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因此,Ratchut 学校的规划就是希望为学生们创造自然的学习环境。

设计师将室内与室外的空间、建筑与景观完全整合在一起,不但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学习与活动空间,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让他们去探索冒险的环境。在整个校园的规划中融合了四种“自然”元素,包括洞穴、沙石、土丘和树木,这些元素将有助于学龄儿童在自然中学习和成长。

设计师将“洞穴”这个元素转换到了学校正门的设计中。使用了大面积的木板来模拟洞穴的形状,并在木板间留有足够的间隙,以利于自然采光。孩子们要穿过这个人工“洞穴”才能进入校园,这样能给他们以新奇有趣的感受。

设计师将“沙石”元素用于游戏场的设计当中。位于Toddler Building旁的这个游戏场将为初学走路的孩子提供触觉的刺激。

将各种形状的小“土丘”配置在校园的中庭及周围的空地中。课余时间,孩子们可以在这些“土丘”上奔跑、嬉戏和玩耍。同时,这里也是他们的户外学习空间。设计方在这些空地上栽种了“树木”,从而能为户外教学活动提供树荫遮蔽。

这个设计项目包括了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家长学习楼,设计师用有顶棚的室外廊道将这些建筑连接在了一起。所有的建筑外立面使用灰色的涂层,并嵌以棕色的木条,整体环境给人以流畅和温暖的感觉。

为了让孩子们能轻松理解整个校园的布局,设计师采用了最简洁的设计方案。木条的使用可以过滤掉一部分的光线,但同时也让孩子们暴露在一定的自然光之中,这有利于他们视力的正常发育。

另外,这些木条构成的“围栏”也能有效阻挡孩子们的视野,这样他们就能更集中于室内的学习任务中,而不是望向室外。

教学楼内部的空间被分割为多个小“房间”,用于不同的教学任务,这样小尺度的空间可以让学生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这样的“小房间”将会比那些开放的大教室更适合学龄儿童的学习和成长。

14宝藏幼儿园

这个托儿所名为TESORO,其取名的含义为意大利的宝藏盒,大家也就叫这个托儿所为宝藏托儿所。项目位于福岛周边的居住街区。该托儿所可以容纳90个托位。

建筑师将托儿所设计在街道上方,目的是为了孩子可以在巨大的开放空间自由奔跑和穿梭。同时希望营造一个孩子可以自由玩耍的空间,所以将基地上的道路都进行了调整和梳理、既能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也不会对托儿所产生太多的影响、

为了获取更多的采光和和营造良好的视野,建筑师根据太阳的朝向在东面山景的一侧开了个口。而且托儿所的内部设计了一面可滑动的攀爬墙以及多个不同高度尺寸的滑梯。

建筑师在混凝土的墙面设计了很多不同的洞口。这样保证了托儿所室内的安全性和隐秘性。

15鲸鱼幼儿园

项目位于意大利Guastalla,建筑面积1400㎡。规划考虑到场地所在平原植被丰富的现状,结合孩子们对于世界认知的需求,整个总平面形态像鸟,形成趣味动物性隐喻并与树木、灌木丛、花卉、建筑一起成为游戏玩耍、环境认知、教育教学综合、玩学一体的乐园。

整个空间设计得像鲸鱼的腹部。这是一个孩子们可以有想象的空间概念,来源于一本著名的小说《木偶奇遇记》。这就是这座建筑的隐喻:内部空间的弯曲性和材料的温暖性,在情感上唤起对母体子宫的印象,给孩子带来安全感。

设计特别注重为儿童建立一种,与外部、自然变化和谐相处的关系。当孩子们在里面的时候,看整个建筑就像一个走廊,一个由许多不同房间构成的大房间。

建筑的所有部分都与花园相连,连续空间的设计不是简单地为了贯穿空间,而是旨在通过游乐区和教室,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愉悦感。孩子们可以在这些空间里停留,透过玻璃向外看。

设计中将自然光线以及内外部空间一体化,建筑内部朝向各个方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使内外部建筑边界为空,带来了极大的轻盈感。建筑物与外部环境完美融合,可以欣赏周围森林的壮丽全景。不间断的内部空间,没有一处区域具有阻隔和限制的作用,鼓励孩子们充满好奇心地使用与分享空间。

幼儿园的室内设计皆从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出发,儿童尺度的家具、桌子、椅子、充满童趣的玩具、游戏,真实再现了为孩子打造的家庭环境,使其能完全自由地活动和使用物品。

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喜欢触摸和舔,想用舌头去了解材料,因此建筑材料必须确保一切都是安全的,包括木材的油漆和颜色。木材又具有高绝缘性,可持续性和建设快速性,在保持建筑隔热方面既安全又理想。

幼儿园的建筑元素如室内形状、陈设、空间组织、材料选择与光线、色彩、声音、触觉产生关联的感官认知系统,都根据孩子成长所需的教育而设计,结合低能耗的被动设计,友好的环境策略,运用创造性同理心的生态可持续设计的生动案例。

16游戏墙幼儿园

知识是学习的重要基础,但获取知识的过程与信息本身同样重要。对儿童来说,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对他们的发展至关重要,这样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灌输好奇心已成为我们的使命。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认为学习的过程不应该局限于课堂。他们希望他们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能被促进学习的空间包围,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任何地方学习。因此,与其分割空间来创建更多的教室,这个想法是把现有的空间变成学生可以不断学习的空间。为了支持这些新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容纳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幼儿园学生使用的各种各样的教学材料,“游乐区”和“存储空间”结合在30厘米厚的墙壁中作为解决方案。

这个“游戏墙”为孩子们创造了新的学习体验,通过添加不同寻常的元素到普通的墙壁上,孩子们以前忽略了。把它变成一个吸引人的环境,学生可以不断学习,一个永不停息的学习工具。这个设计允许学生通过融入环境来发展他们的技能和才能,并为他们提供机会来提问,调查和玩他们的环境作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样学习的行为就不仅仅是与教室有关,而是与学习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关。

游戏墙高2.8米,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底部为儿童,顶部为成人。

儿童部分-从0到1.4米的墙的底部部分包含了孩子们从墙的两边使用的功能:公共区域的侧墙游戏,在那里安装了不同的玩具。教室侧置的储物柜,家庭作业和孩子的个人物品的存放空间。

成人部分——在1.4米到2.8米儿童可以接触到的墙的顶部,包含了供成人使用的功能:信息板——在教室前面展示事件、新闻和学生作品。存储-存放设备和教学材料的空间。窗户——教室里的一瞥。

“没人能保证孩子们会从我们的发明中获得新的学习技能,但我们能说的是,现在他们来学校玩得更开心了。”

我们这次的使命不仅仅是将知识从教室移到墙上,而是将整个环境转变成一个空间,在每个角落激发好奇心,激发学习。这可能取决于孩子们是停下来玩墙还是继续走,但无论哪种方式,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说都不再是“普通的”。他们只需要看看。

17四合院幼儿园

2017年,围绕 “一老一小”的“代际融合”布局,乐成集团委托MAD在北京一处养老社区旁设计一座幼儿园。项目占地9275平米,原址上有一座三进四合院,一座上世纪90年代兴建的仿四合院及一栋现代四层建筑。2019年底,幼儿园建成,成为一所可容纳390位1.5至6岁学童的幼儿园。

古四合院俨然的布局秩序与新建空间的流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呼应。来自不同时间维度的两者,新不盖旧,古不越今,相互的张力让建筑产生新生命力。

在这里,二层屋顶平台色彩斑斓,像是火星表面,颜色鲜艳、温暖,仿佛充满了“魔力”。MAD尝试带着人们跳出北京、甚至地球的背景,从另一个时空客观观看、想象眼前的历史长河。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屋顶地形连绵起伏,吸引孩子们乐于在此奔跑、互动。面对眼前的“火星”、四合院、老树、天空,孩子们在这里“上天下地”,启发他们思考和追逐不同的可能性。

MAD围绕着原址上的几棵老树设计了三处庭院。庭院内的滑梯、楼梯,让一二层得以连通。庭院与四合院的院落空间呼应,为教学空间提供了户外的延展和采光通风。

马岩松说:“老北京有很多‘缝隙’——地道、屋顶、院落等。而院落,特别体现东方人对自然的一种看法。在这里,自然成为了主体,建筑反倒围绕自然而行。院落里有自然,有天地,有人的生活,这些共同连成了建筑的核心。”

从二层走进一层室内,视线变得温暖明亮。为了照顾孩童对尺度的敏感及舒适感,室内采用了单元式铝格栅吊顶,建筑的视觉层高被稍稍压低的同时又给室内增添了温暖感,让孩子们有一种家庭的感觉。

阳光通过整墙落地玻璃射进室内,人们也可在此近观室外的古四合院。新旧建筑间近三百年的线性历史在这里变得立体。

大堂东侧从一层转往负一层的过渡空间被巧妙设计成剧场,环绕剧场的则是摆放着中英文绘本的环形书墙。

剧场舞台则又是另一个空间——室内体育场的入口。占据了两层空间的室内体育场既是孩子们课时的室内活动空间,也是幼儿园平常举办全园艺术活动、体育活动的场所。

大堂西侧通向学习区。学习区流动的空间布局提供了一种自由、共融的空间氛围:不同混龄学习组间并没有被封闭的墙隔开,而是每隔一段距离设置弧墙——本为建筑的支撑结构。

流线布局为空间增添了不同的密度和尺度。“无边界”的学习空间,无处不在的阅读环境和以探索式“玩”中学为核心的课程,除了丰富了孩童间的互动交流,也让教和学得以在最优化的氛围中开展。

通过院落和廊道与新建筑相连的三进四合院,是少儿课余文化、艺术、创作的活动场所及园方工作人员的办公室。四合院里的古树、庭院、屋檐、砖瓦,弥漫的是比个人生命长度更广的历史和自然氛围,这些也将启发儿童们的思维和加深对历史的认识。

18运动感官幼儿园

NIA SCHOOL是一个600平方米的学习空间,旨在通过设计释放2至8岁儿童的创造潜力。在墨西哥城的第一个试点,我们试图通过各种环境来支持儿童的成长,让他们通过互动学习来发展他们的技能。

该区域允许儿童在不同的灵活空间之间自由移动。设置有活动空间,以锻炼身心,以及两个学习室,将自然融入室内空间。照明系统旨在创造一个舒适和自然的环境。接待处配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儿童家具,包括木芽,类似于自然的座椅以及在不同高度的架子,并配有书籍,可让该空间随时成为学习的场所。

教室的书架由用于学习材料的几何木制模块和带有六角形地毯的阅读空间组成,形成了一个愉快而温暖的学习环境。通过创建一个探索,实验和发现的游戏环境来实现这种运动和穴居的感官空间。在这个区域的学习是通过动态游戏来实现的,使用不同的元素为孩子们探索、攀爬、跳跃和建造,发展不同的技能。

19mini托儿所

独特地理位置为城市幼儿园缺乏空间提供了另一种选择。120平方米的空间毗邻特拉维夫一个生机勃勃,熙熙bus的城市社区中的艾伦比街,为了满足教育空间的特定需求,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翻新。现在拥有一个宽敞的屋顶,可一览无余的城市风光,并设有两个教室,可随时随地使用。

城市景观启发了空间的设计,并在整个过程中成为突出的设计主题,将孩子们与城市文化联系在一起。

幼儿园的特点是简洁,形式化的设计语言,符合教学的需求,同时考虑功能性和美观性的空间规划。特拉维夫的标志性建筑和雕塑为整个空间中艺术设计的墙板提供了灵感。

20色彩缤纷幼儿园

该项目的创建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学前班,旨在促进人们对富有想象力的生存和对周围环境的敏感性的教育。幼儿园为70个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和幼儿而创建,儿童的年龄以及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决定了其独特的设计。1950年原始建筑的风格成为室内设计的起点。单层结构分为四个教室,每个教室具有不同的主题:海洋,自然,交通和雄伟的王国,此外还设有大厅/门厅,创意区,健身室和图书馆等空间。

内部有定制的橱柜,书架和大型木制互动玩具,所有这些都从审美和功能上满足了儿童的需求。家具由实木,胶木和胶合板制成。有限的调色板和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旨在唤起幸福和大胆,同时保持环境的平静与集中,而不会造成刺激。开发该空间的目的是鼓励儿童发挥创造力和敏感度,自由和包容。

21Solbe学习中心

有边界的房间就像是整个开放式楼层中的不同岛屿,可以为百名儿童提供培养专注力、安静学习和小组探索的场所。房屋之间开放的“庭院”区域可以让孩子们愉快地玩耍、在午餐时间参加“从播种到餐桌”的课程以及其他更大型的团体活动。这种在专注学习和自由玩耍之间的自然转换,反映了课程设置的新颖,也满足了孩子们在成长阶段和一天内不同时段对空间变化的敏感需求。每个房间拥有根据其形状量身定制的照明系统,房间外侧有一个高高的布满“天窗”的天花板,使得自然光可以透过隔音屏障散落到大厅里,确保孩子们能观察并感受到昼夜交替的变化。

教室空间的再分配也对社区内的其他活动产生了影响。在幼儿园没有课程的晚上和周末,教室的运动区域、商业厨房以及连续的庭院游戏空间还可以为不断扩大的社区提供服务。居民们会在这里上音乐课、开展冬季周末游戏以及继续教育。

教室空间是SolBe独特、开放和包容的儿童早期教育和社区生活方式的化身。教室作为儿童和教师的私人室内空间,这种灵活而周全的设计,已经超越了人们在21世纪对“日托”这一概念的设想。教室周围更大的庭院空间成为半公共区域,放学后很多家庭都会聚集于此。

22

北帕斯早幼儿园

此项目是澳大利亚为数不多的自然类型建筑之一。设计师希望为孩子们设计一座复杂而巧妙的建筑,与他们经常见到的建筑都不同。

常见的用亮色漆粉刷的墙壁被天然材料替代,这些材料既耐用又美观。清水混凝土和胶合板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背景,与充斥整个空间的笑着的孩子们,五颜六色的玩具和富有玩味的家具相呼应。与自然的联系是该设计很重要的一点,体现在几棵树很有生机地与整栋楼融合在一起。

室内的空间直接与户外游玩区毗邻,可以减少儿童到户外游玩的同时使工作人员无漏洞地监管每一个孩童。永久伪装成户外游乐区的室内空间让孩子们一年到头都能舒适地玩耍。

23

墨尔本幼儿园

本项目中,考虑到基地的陡峭程度,建筑师将儿童托管中心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下半部分的空间包括一个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小屋以及围绕在小屋周边的一系列地面活动空间。新建的双层体量则位于场地的上半部分空间内。在项目设计伊始,设计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重点和难题便是如何找到一个最有效的方法来翻修上文提到的历史遗留下来的小屋,因为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最少的干预手段,来将这座小屋转变为一个有趣的托儿所空间。因此,设计的一个出发点便是在确保小屋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将其与功能更加齐全的新建建筑体量联系在一起。

建筑师希望尽可能地避免将室外活动空间打造成被玻璃栏杆包围着的阳台,在这一前提下,他们设计了一系列架空的室外活动空间。因此,本项目的一个特征便是悬挑空间外围的丝网围墙。

对于孩子们来说,丝网是一种更具触感的、有趣的、引人注目的界面;其次,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孩子们的人身安全;最后,丝网可以凭借本身的通透性,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与其所在的周围环境建立更多视觉联系的机会。实际上,空间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活动空间需求来更改布局,同时还能够借此应对季节性和日常性的气候变化。这个金属丝网将游乐空间和建筑空间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它好似一个不断移动不断变化的建筑界面,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从室内到室外、全方位感受建筑空间的机会。

建筑师在色彩的设置上十分克制,通常都是将颜色作为视觉识别的符号。在儿童学习空间内,建筑元素不应该与儿童设施和活动形成一种竞争关系,相反,它应该是一种多变的、不会过度刺激的空间。

24

以色列幼儿园

这座新建的幼儿园它占地3,000平方米,共容纳了六个面向3-6岁儿童的小型幼儿园、三个面向3个月到3岁婴幼儿的托儿所、以及一个公共大厅空间。

建筑师将幼儿园的功能分区与场地上原有的农贸市场相类比。具体来讲,原农贸市场以蔬菜水果、零售货摊、板条箱储存、送货卡车和市场生活等主题为依据来进行功能空间的划分,那么幼儿园综合体也可以通过某些主题来进行空间的布局。

▼幼儿园综合体的公共大厅。

▼幼儿园综合体的公共大厅。

每个幼儿园都有一种特定的水果或者蔬菜作为主题。随后,建筑师再以这些水果蔬菜为设计的基础,进行配套的色调、构件和整体设计。图案与象征性的主题交织在一起,共同创造出一系列功能适应性空间。

▼幼儿园室内。

▼开放式的幼儿园。

▼以柠檬为主题的幼儿园。

▼以梨为主题的幼儿园。

▼以西瓜为主题的幼儿园。

▼幼儿园室内空间局部。

▼沿着走廊布置的彩色木制儿童游戏室。

▼幼儿园空间细节。

25

心蒙幼儿园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阳光、泥土、草地几乎是最重要的物理空间要素。出于结构稳定和加固成本的考虑,立木保留全部结构的基础上打开了一个贯穿三层的中庭,确保所有教室实现双面采光,不再依赖人工照明。

▼中庭顶部天窗

▼贯穿三层的中庭

▼ 保留结构的基础上打开采光中庭

▼光线饱满且柔和

▼盘旋而上的楼梯

▼安全通透的走廊

中庭利用保留结构将“小树林”搬进了“邮轮”里,上下奔跑,在自然里穿梭。柱子成为树,梁成为桥,连续的楼梯和滑梯围绕“树”盘旋而上,激活各层空间。树屋平台作为阅读角和手工角,是小朋友的专属空间。全园以浅木色为整体基调,大面积的超白透明夹胶安全玻璃创造出纯净、公平、宁静的空间环境。全园所有空间均采用了圆弧形倒角设计最大程度避免了各类尖角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孩子们可以恣意奔跑,不用担心磕碰。三层成为室内外结合的大活动场地,跑道从中庭衍生出来,利用连续自然的曲线划分出不同主题活动区域,并通过塑胶跑道串联起所有室内外活动。

▼富有张力的楼梯曲线

▼中庭下的草坡和沙池

▼ 柱子成为树,梁成为桥

▼滑梯出口以及教室入口

幼儿园设计充分考虑了2-6岁儿童在幼儿园生活与成长的一切细节,尺度以2-6岁幼儿为基准,并区分出1.5-3,3-6的不同年龄段。教室采用柔和的色彩和材料,创造像家一样安全、温馨的氛围,鼓励孩子们激发自我的潜能。

▼ 双面采光的教室,明亮又温馨

▼走廊

▼ 整体轴侧

关注全球少儿领域创新

专注少儿教育空间设计

早教托育中心设计 | 幼儿园设计 | 培训机构设计

www.gacedesign.com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