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报告绘图肝小叶及门管区低倍 《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组织病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2024-06-03 08: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课程简介 《组织病理学》是融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和临床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及其相关正常与异常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方面的改变,从而进一步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转归的基础医学学科。组织病理学的整个研究内容是在解剖学的基础上从宏观向微观发展,再从正常形态结构向异常形态结构演变的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其实验课的目的,是通过形态学观察大体标本、各种正常和疾病的组织切片,培养学生不仅掌握正常、疾病状态下的组织形态结构,还要理解正常与疾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把大体标本和切片及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的理解和巩固,为将来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麻醉学、预防医学、法医学专业实验教学所用。该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属考查科目。根据我院2010年教学大纲修订计划,该课程设置80学时,修满获2学分,于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讲授。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理论知识 1.掌握组织学的正常结构和功能。 2.掌握主要病理过程和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对重要的病理形态改变,包括大体及组织学病理变化,应具备熟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对重要的病理过程和常见病中出现的症状、体征等不仅能够用病理知识进行解释,还能掌握正常组织学与病理学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能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于医学专业课学习和临床实践。 4.熟悉与本学科相关的重要器官的解剖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二)基本技能 1.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实验报告的书写。 2.掌握组织学切片的光镜下结构特征并能准确描述。 3.掌握病理大体标本的观察方法和正确的描述术语;详细观察病理切片的病变并正确辩认组织的形态特点。 4.熟悉病理大体标本的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及常规染色的全过程。 5.通过综合实验,基本认识并掌握疾病从正常组织学到病理学改变过程中的演变规律。 (三)基本素质 1.态度 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 2.能力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镜下绘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 3.体质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三、学时分配 单元 名称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1 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与血液 0 5 2 软骨与骨、肌组织与神经组织 0 5 3 神经系统、眼和耳与循环系统 0 5 4 皮肤、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0 5 5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和生殖系统 0 5 6 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0 5 7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与炎症 0 5 8 肿瘤 0 5 9 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 0 5 10 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 0 5 11 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0 5 12 综合实验Ⅰ—呼吸系统 0 5 13 综合实验Ⅱ—消化系统 0 5 14 综合实验Ⅲ—心血管系统 0 5 15 综合实验Ⅳ—泌尿系统 0 5 16 综合实验Ⅴ—实验技术进展与制片实践 0 5 合 计 0 80 四、实验教学目标与内容 实验一 上皮组织、固有结缔组织与血液 目标: 1.掌握 单层柱状上皮、单层扁平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的形态学特征和功能。 2.掌握 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与细胞成分、特征和功能。 3.掌握 血液七种有形成分的形态学特征与功能。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单层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变移上皮、疏松结缔组织铺片、血涂片中各种血液有形成分的形态特点。 2.多媒体示教 各种被覆上皮、结缔组织细胞和纤维、各种血细胞。 3.电镜图片示教 微绒毛、纤毛、细胞连接、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各种血细胞。 4.绘图 绘制高倍镜下复层扁平上皮的一段,注意细胞层数、形状、着色,上皮表面和基底特点。绘制血液中七种有形成分高倍观,标注出各种血细胞的名称。 实验二 软骨与骨、肌组织与神经组织 目标: 1.掌握 透明软骨的结构及密质骨结构。软骨内成骨的过程。 2.掌握 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 3.掌握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坐骨神经的光镜结构。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透明软骨、骨磨片、胎儿手指骨、心肌、平滑肌、脊髓、坐骨神经。 2.多媒体示教 三种软骨、骨磨片、骨的发生、骨骼肌横纹、心肌闰盘 、各种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尼氏体、神经原纤维、突触、神经末稍。 3.电镜图片示教 肌原纤维、肌节、粗肌丝、细肌丝、横小管、肌浆网、闰盘、神经元、突触、有髓神经纤维。 4.绘图 高倍镜下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纵、横断面,注意比较肌组织三种类型在纵、横断面异同。绘制高倍镜下纵、横切面有髓神经纤维所在区一部分。标注轴突,髓鞘,施万细胞核,神经内膜,郎飞结。 实验三 神经系统、眼和耳与循环系统 目标: 1.掌握 小脑皮质的分层及各层结构特点。 2.掌握 角膜、视网膜和眼睑的结构及功能。内耳中螺旋器的组织学结构。 3.掌握 中等动静脉、大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 4.掌握 心脏壁的结构。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小脑、眼球、眼睑、内耳、中等动静脉、大动脉、心脏的光镜结构。 2.多媒体示教 大脑、小脑的皮质与髓质,眼球壁、角膜、视网膜的分层及内耳耳蜗的组织结构,眼睑的五层结构,中等动静脉、大动脉、毛细血管管壁结构的比较、心脏壁的三层结构。 3.电镜图片示教 连续性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血窦、微循环、浦肯野纤维。 4.绘图 高倍镜下中动脉及中静脉一部分。标注:内膜、中膜、外膜、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外弹性膜。 实验四 皮肤、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目标: 1.掌握 皮肤及皮肤附属器的组织结构。 2.掌握 淋巴结、胸腺、脾脏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3.掌握 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内容: 1.组织切片 手指皮、头皮、淋巴结、胸腺、脾脏、甲状腺、肾上腺、脑垂体。 2.多媒体示教 表皮的五层结构、真皮的分层、汗腺、毛发、皮脂腺的组织结构;淋巴结皮质、髓质的组织结构,胸腺皮质、髓质的组织结构,脾脏白髓、红髓的组织结构;甲状腺滤泡及滤泡旁细胞、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组织结构,脑垂体远侧部、中间部、神经部的组织结构。 3.电镜图片示教 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黑素细胞、淋巴窦、腺垂体各细胞、肾上腺束状带细胞。 4.绘图 低倍镜淋巴结的一部分。标注:被膜、小梁、副皮质区、淋巴小结、被膜下淋巴窦、小梁周窦、髓窦、髓索。 实验五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 目标: 1.掌握 食管、胃、回肠、结肠、阑尾、胆囊的管壁组织结构与功能。 2.掌握 肝小叶与门管区的组织结构与功能,肝细胞的光镜下特点与功能。 3.掌握 肺的导气部与呼吸部的结构和功能。 4.掌握 肾脏、睾丸、卵巢与子宫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食管、胃、回肠、结肠、阑尾、肝、肺、肾脏、睾丸、卵巢、子宫的组织结构。 2.多媒体示教 食管、胃、回肠、结肠、阑尾、胆囊管壁的分层及黏膜层的组织结构,肝小叶及肝门管区的组织结构;肺导气部与呼吸部的各级组织结构,Ⅰ型、Ⅱ型肺泡细胞。膀胱壁的组织结构、肾皮质、髓质的组织结构,肾血管注射、附睾、前列腺、精液涂片、睾丸的生精小管和间质细胞、卵巢的各级卵泡、黄体、子宫、输卵管。 3.电镜图片示教 小肠上皮、胃底腺壁细胞、空肠粘膜扫描电镜图、肝血 窦与枯否氏细胞、贮脂细胞、肺的气血屏障、肺泡细胞。肾血管球、足细胞和滤过屏障、精子、间质细胞、子宫内膜扫描电镜图。 实验六 细胞、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目标: 掌握细胞、组织损伤及修复的病变特征。 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肾盂积水、颗粒性固缩肾、肾水变性、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脾被膜透明变性、肾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坏疽性阑尾炎、坏疽性胆囊炎的病变特征。 2.组织切片 观察肾水变性、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玻璃样变性、肉芽组织、颗粒性固缩肾的组织结构改变。 3.绘图 画出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的结构特点;画出单个细胞水变性、脂肪变性、细胞内玻璃样变性的特点并进行描述。 实验七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与炎症 目标: 1.掌握由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器官病变特征。 2.掌握渗出性炎症的病变特征;熟悉变质及增生性炎症的病变特征。 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慢性肝瘀血、慢性脾瘀血、动脉血栓、静脉血栓、脾贫血性梗死、肠出血性梗死的病变特点;确认纤维素性胸膜炎、纤维素性化脓性心包炎、气管白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急性肝脓肿、慢性胆囊炎、肠粘连的大体形态改变及病变特点。 2.组织切片 观察慢性肝瘀血、慢性肺瘀血、混合血栓、血栓机化的组织结构及病变特点;观察纤维素性心外膜炎、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慢性胆囊炎、肠息肉、急性肝脓肿的病变特点。 3.绘图 画出慢性肝瘀血、慢性肺瘀血、混合血栓的病变形态并进行描述;画出急性蜂窝织性阑尾炎、各种炎细胞的镜下形态结构并加以描述。 4.用简图画出血栓形成的过程;画出镜下急性炎症时血管变化及炎细胞渗出模式图。 实验八 肿 瘤 目标: 1.掌握良、恶性肿瘤的病变特征,正确鉴别良、恶性肿瘤。 2.掌握癌与肉瘤的大体及组织学特征,并鉴别癌与肉瘤。 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乳腺纤维腺瘤、脂肪瘤、子宫平滑肌瘤、毛细血管瘤、皮肤乳头状瘤、粘液脂肪肉瘤、卵巢畸胎瘤、纤维肉瘤、成骨肉瘤、溃疡型胃癌、绒毛膜癌肝转移的大体形态改变,对良、恶性肿瘤进行比较分析。 2.组织切片 观察高分化鳞癌、乳腺纤维腺瘤、皮肤乳头状瘤、腺癌、纤维肉瘤的组织学特征。 3.绘图 画出高分化鳞癌、乳头状瘤的组织结构并加以描述;画出纤维肉瘤、腺癌的结构特点,比较癌与肉瘤有何不同并加以描述。 4.画出肿瘤浸润性生长、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的模式图;画出肿瘤血道转移和淋巴道转移的模式图。 实验九 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 目标: 1.掌握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熟练运用病理变化解释临床症状及体征。 2.掌握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变化特征,运用病理知识解释其临床表现。 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风湿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瓣膜病、主动脉粥样硬化、大脑内囊出血、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高血压性心脏病、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硅肺、肺癌的形态特点。 2.组织切片 观察风湿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气肿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3.绘图 画出风湿性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的镜下特点并加以描述;画出大叶性肺炎镜下四期变化及小叶性肺炎的病变特点并加以描述。 4.画出风湿细胞、泡沫细胞模式图;画出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肺癌的大体模式图。 实验十 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疾病 目标: 1.掌握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运用病理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2.熟练掌握肝硬化临床病理过程的发生、发展。 内容: 1.大体标本 辨认慢性胃溃疡、亚急性重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食管癌、溃疡型胃癌、原发性肝癌、结肠癌、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癌、膀胱乳头状瘤、尿路结石的大体形态改变。 2.组织切片 观察慢性胃溃疡、急性普通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原发性肝癌、胃高分化腺癌、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肾细胞癌的组织结构特征。 3.绘图 画出慢性胃溃疡、门脉性肝硬化的病变特征并加以描述;画出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形态并加以描述。 4.画出门静脉三条侧支循环组成简图。 实验十一 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疾病及传染病 目标: 1.掌握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掌握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的病理形态特点。 3.掌握结核病各型的病变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体征的联系;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大体及组织学病变特征;熟悉常见性病的病变特点。 内容: 1.大体标本 确认子宫颈癌、子宫内膜腺癌、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乳腺癌、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粘液性囊腺瘤、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肺原发综合征、急、慢性粟粒性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淋巴结结核、肾结核、溃疡型肠结核、肠伤寒髓样肿胀期、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大体形态特征。 2.组织切片 观察子宫内膜增殖症、葡萄胎、绒毛膜癌、非毒性胶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肺结核、淋巴结结核、肠伤寒、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尖锐湿疣的组织形态特点。 3.绘图 画出葡萄胎、绒毛膜癌、非毒性甲状腺肿、毒性甲状腺肿的组织学特点;画出结核结节的组织结构并加以描述。 4.画出乳腺癌好发部位及转移途径模式图;画出成人肺结核的六型模式图及原发综合征模式图;画出肠道四种传染病形成溃疡的形态模式图。 实验十二 综合实验Ⅰ—-呼吸系统 目标: 1.掌握气管、肺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掌握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心病的形态学特点及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3.熟悉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气管、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2.多媒体示教 呼吸系统的组成、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及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 3.病案讨论 根据病历提供内容,学习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熟悉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并能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实验十三 综合实验Ⅱ—-消化系统 目标: 1.掌握正常肝的解剖学位置、肝小叶与门管区的形态结构及血液循环特点、肝细胞的光镜下特征。 2.掌握急性普通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和肝癌的形态学特点。 3.掌握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三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4.熟悉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正常肝、急性普通型肝炎、门脉性肝硬化和肝癌的形态学结构特点。 2.多媒体示教 消化系统的组成、肝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及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 3.病案讨论 根据病历提供内容,学习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熟悉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并能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实验十四 综合实验Ⅲ—--心血管系统 目标: 1.掌握心脏、大动脉、中等动脉壁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掌握风湿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态学结构特点。 3.掌握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瓣膜病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病的病变特点及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 4.熟悉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心脏、大动脉、中等动脉、风湿性心肌炎、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2.多媒体示教 心血管系统的组成、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心血管系统常见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及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 3.病案讨论 根据病历提供内容,学习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熟悉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并能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实验十五 综合实验Ⅳ—-泌尿系统 目标: 1.掌握肾脏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2.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3.掌握急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4.熟悉正常组织结构--病理变化—临床症状、体征之间的动态演变过程。 内容: 1.组织切片 观察肾脏、急性肾小球肾炎、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组织学结构特点。 2.多媒体示教 泌尿系统的组成、正常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常见疾病的形态学特点及疾病的动态演变过程。 3.病案讨论 根据病历提供内容,学习临床诊断疾病的过程,熟悉各种检查、化验的正常值,并能用理论知识解释临床表现。 实验十六 综合实验Ⅴ—组织病理学常用技术原理及应用 目标: 1.掌握常规组织病理学石蜡切片的操作过程及HE染色过程。 2.熟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细胞培养。 3.了解电子显微镜技术、原位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流式 细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图像分析术。 内容: 多媒体示教讲解组织病理学石蜡切片的操作过程及HE染色过程、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组织细胞培养、电子显微镜技术、原位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核酸原位杂交技术、流式细胞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图像分析术等。 五、措施与评价 (一) 措施 1.以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教学大纲指导教学各环节(包括备课、授课、实验、考试等)。 2.利用多媒体教学示教有关组织和器官的大体及组织学结构,以利于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理论联系临床,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任课教师实验室内辅导、指导学习及答疑。 4.依规定的教学内容观察学习标本,开展临床病理讨论。 (二) 评价 1.教学质量按教学大纲要求,由教师、学生及教研室主任综合评定。 2.授课质量评价按照“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表”,由学生、教师予以评定。 3.学生学习成绩依照教学大纲,参考《统考大纲》进行实施评价,由平时成绩的口试、小测试、作业、实物考查及期末考查成绩相结合组成,学科成绩满分为100分。                                                                           编写: 杨 杰 崔 静                                                            审校: 武俊芳 李银生 赵卫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