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骁龙865选小米还是红米?内行人给出中肯建议,说到心坎了 / 四六文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红米k30pro续航实测 同为骁龙865选小米还是红米?内行人给出中肯建议,说到心坎了 / 四六文摘

同为骁龙865选小米还是红米?内行人给出中肯建议,说到心坎了 / 四六文摘

#同为骁龙865选小米还是红米?内行人给出中肯建议,说到心坎了 / 四六文摘|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在选购手机的时候,一般都会注意这么几个关键参数:处理器、屏幕尺寸和刷新率、前置摄像头位置、后置摄像头数量和像素、内存容量、外壳配色等等。这些参数是大家最能够直观感受到,而且也是各家手机厂商大力宣传的核心竞争点。但是如今的手机厂商,常常会将同一套相同或者相似的配置,应用在不同系列或者子品牌的手机上,而且也会定制不同的价格。这让很多不明白其中缘由的外行人感到眼花缭乱。例如同样搭载高通骁龙865处理器的小米10至尊纪念版和红米K30s至尊纪念版,价格差了2000多,到底该怎么选?

首先来看手机摄像头。我们在对比手机摄像头差异的时候,要走出误区。正如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诠释的一个很无奈的现象,很多人看手机镜头,只关心镜头像素。感觉好像镜头像素越大,拍照能力就越强。正是因为这种心理误区,小米推出1亿像素摄像头的手机时,引起了不少粉丝的热切关注和赞誉。但真正懂行的人,在对比镜头像素的同时,还会关心其他的参数,例如CMOS感光元件、镜头组模、ISP性能、成像算法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手机最终成像效果的关键因素。

当然,要让大家对这些参数全部了解透彻,显然是不太现实的。这里可以简化一下对比的方法,小米和红米手机的摄像头到底谁更好,先看官方的宣传文案,文案中如果指名道姓点出摄像头采用的是什么品牌的镜头、CMOS的具体尺寸,那就可以相信这个参数一定是当前同水准手机中,配置值得称赞的。如果没有注明,只是简单地描述或者一带而过,那就说明使用了相对普通的配置。另外,一般在摄像头的产品参数描述中,通常都会注明镜头的光圈大小、广角范围、光学变焦倍数等等。这些参数自然是越大越好。如果实在不会对比,那就去参考一些权威评测机构拍摄的样张,用最直观的感受来评判具体的拍摄水准。

其次来看手机屏幕。相比于以前的手机,如今我们在对比手机屏幕参数的时候,不仅仅要看手机屏幕尺寸,还要看屏幕所使用的材质、刷新率、色域范围、最大亮度、对比度等等。其中,屏幕材质是屏幕价值的最大体现。目前我们常用的手机屏幕分为OLED和LCD两种。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就是采用了三星的AMOLED曲面屏,而红米K30s至尊纪念版则是为了控制成本,而采用了LCD屏。这两种屏幕的价格差异,在购买手机的时候可能感受不到。当你摔碎屏幕后拿去维修时,就会感受到更换AMOLED屏是一件多么令人心疼的事了。搭载OLED屏幕的手机边框和下巴可以收得很细,LCD屏就不可避免地出现粗边框和大下巴。OLED和LCD的发光原理不同,前者会相对更加省电,而且成像色彩会更加艳丽。

小米10至尊纪念版的屏幕支持10.7亿色,在渐变画面上有着更好的色彩表现力。红米K30s至尊纪念版的屏幕支持P3广域色,相对来说中规中矩。但是如果对画面色彩并没有太大的需求,或者已经超出了眼睛能够辨别的极限,那就可以忽略这方面的差距。刷新率方面,小米10至尊纪念版是120Hz刷新率,红米K30s至尊纪念版是144Hz。这个差距还是比较细微的,或许只有职业选手或者眼力出众的人才可以分辨出来。最大亮度决定了在强光照环境下手机屏幕可视的能力,对比度则在暗部细节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力。因此在考虑屏幕的时候,还是亲自去线下体验店里对比一下,选择适合自己的即可。这里只是为了说明看似相同的配置,价格到底差在哪里。

再者,内存的对比不仅仅是容量大小的差别,内行人往往还会关注其存储类型和读写速度。红米K30s至尊纪念版之所以会广受赞誉,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与小米10至尊纪念版一样,采用了LPDDR5的RAM和UFS3.1的ROM。除了这些,信号天线、通信频段覆盖率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细节。不过这些都太过专业,信号能力也基本不会出现在参数列表中,只能通过实测或者专业的仪器来鉴定。我们普通用户建议还是通过专业的评测机构给出的数据来进行分析与判断。

在以上核心硬件参数对比之后,我们还需要对其他提升娱乐性的配置进行参考,例如线性马达、双立体声扬声器等等。而不同品牌的手机,系统优化的对比也是一大重点。电池容量和快充技术,也是目前智能手机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核心竞争点。不过笔者认为目前智能旗舰手机,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实际的续航表现力其实是差不多了,充电效率则根据支持的充电功率而有所不同,但差异并不会很大。

总而言之,选购手机并不是简单地给配置做'加法',不能盲目挑选,需要综合对比每一项的参数细节,给出综合评分。对专业参数不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参考专业评测报告和实际的样张对比与真机体验,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