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巧钓鱼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糟鱼最简单怎么做 难得糊涂巧钓鱼

难得糊涂巧钓鱼

2023-05-04 1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雨下了20多分钟,又接着下中雨小雨,到下零星小雨时,已近中午,我赶紧出竿放线,鱼儿马上接钩,像中了邪似的拼抢钓饵,不一会儿鱼护就有六七斤鱼了,而且鲫鱼黄颡的个头都不小。连鱼老板也难以相信,这种天这个犯傻的人怎么会钓这么多的鱼?这大概和“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行”有些关系吧。借“水至清则无鱼”来说,看天气也一样,看得太清楚反而不清楚,一味地对天气挑肥拣瘦,容易错失很多钓鱼良机。看天气也有辩证法,即坏天有好天,好天有坏天,不好(天)不坏(天)最易相互转化,暗藏钓机;只要像木匠墨斗画线那样,睁只眼闭只眼,不但看天不迷糊,反而会一目了然了。

选鱼窝。选钓位和钓点,都是为了选好鱼窝。现在有许多钓友都很看重鱼窝的精耕细作,有的甚至还把好鱼窝当做宠物喂养,这固然是好事,说明鱼窝是钓之“精品”,容不得马虎。但要是太宠爱了,容易使这个“宠物”娇生惯养,使钓者为此所累。

我的一位钓友对选鱼窝却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想选哪就选哪,一选就是四五个,除了冬天不管用外,其余3个季节,他都能碰到好运气。

有一次让我亲眼看到了:在一家鱼塘,我们还在选钓位,这“瞎猫”就把五六个鱼窝打好了;我们正在打窝子,他已经走钓了一条3斤多的黑鱼和一条三四两的大黄颡⋯⋯整个一上午数他最忙乎,我们四“精猫”加在一起也比不过他一“瞎猫”钓得多。

我们实在不服气,一样的鱼饵,一样的线组,一样的钓法,凭啥“瞎猫”就能抓到那么多“耗子”?上前一了解,原来他选的鱼窝是乱点鸳鸯谱:有的选在嘈杂的路口旁,有的选在水深不足40厘米的断墙下,还有的竟选择了污糟糟的垃圾堆旁。与这随心所欲的“乱点”相此,我们四“精猫”中规中矩的“精点”,一是想得太复杂,二是做得太教条,我甚至还把冬钓的选窝经搬到春钓来使用,显然是精明过头了。

用饵。有一年中秋节前,朋友请我到芜湖陶辛水乡的一个大塘钓鱼,说是那里的鳊鱼特别多还特别好钓。当天多云,气温17〜25℃,温差不大,东南风3级,我估计此行不会有多大收获,结果还真让我说着了。开钓了两个多小时就是不见鳊鱼上钩,倒是小鱼乐此不疲地频频光顾,把我带来的两包蚯蚓消灭了一大半。

既然这样不行,不如换换思路“糊涂”一点,于是我顺手在田埂揪了几条青草芯,摘了几个残留的毛豆,先试试草芯,取最嫩的截成寸长,往钩尖一穿,投入窝中不到3分钟,突地一个大送漂,我一拎,呼地上来一条一斤多重的大鳊鱼。我还以为是蒙的,让朋友也试试看,不一会儿朋友也钓起比我还大的鳊鱼。钓着钓着,我又拿毛豆试试看——妈呀!这毛豆比草芯还灵光,不光鳊鱼抢,鲫鱼草鱼也跟着上,让我着实过了一把“糊涂”的瘾。有谚语曰:“天上的仙鹤,比不过手中的麻雀。”

逗鱼。逗鱼是钓鱼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不会逗就不会钓”之说,我们小区附近的扁担河,鱼倒是不少,但由于姓“野”,每早捕捞的人不少,河里的鱼被搞得又惊又滑,摄食规律完全乱了套,尤其是上午和中午,鱼儿基本上按兵不动。去年春末夏初,正是钓鱼的大好时机,有的钓友非要较那个真儿,起大早赶在捕捞前排兵布阵。

正巧那天上午,我因要完成老婆交代的“家庭作业”未赶早,等我姗姗赶到扁担河已是下午2点多钟,再选位打窝什么的,已是3点半了。回过头再看那些赶早的钓友,不但未把鱼儿逗上来,倒是把他们自己逗得没脾气,有的开始打道回府了。我一直相信,来得早不如赶得巧。巧就巧在,我还没怎么“逗”,鱼窝就“好戏连台”,而且越往后越精彩,爽钓了两个多钟头,我的鱼护里面已经热闹得不得了。钓友们都羡慕我“赶得巧”,我心里想,这巧,一要感谢老婆布置的“家庭作业”拖得巧,二要感谢那些捕捞的把鱼吃饭时间乱得巧,三要感谢自己的心态调得巧。当然最感谢的还是那“难得糊涂”糊涂得巧,不然“此和尚”哪能办成“好道场”。

遛鱼。以我的经验遛大鱼,很简单:一是顶住,二是顶住,三还是顶住。怎么顶?气要沉住,腿要站住,腰要挺住,眼要盯住,劲要咬住,竿要握住,线要绷住,只要顶住大鱼的前冲、侧突、直撞3种搏击,就能基本上稳操胜券。我所指的“关门不用栓”,是想告诉钓友们,遛大鱼不要刻意去追求书本上的各种遛法,更不能急于“一口吃个胖子”,很多遗憾往往是遛时“想多了”,一“多”就紧就慌就急,反而会弄巧成拙。真正的“关门不用栓”,首先要顶住大鱼的3种搏击,还要顶住自己的精气神,才能把遛大鱼的“门”关好,即使不上“栓”——糊涂一点儿(放平心态、放松神经),也不至于把大鱼遛丢了。我有几次遛大鱼,顶得臂麻腰酸肚子痛,但只要顶过了惊心动魄的“拔河比赛”、紧张激烈的“左右开弓”和扣人心弦的“回马枪”,接下来的划“一”字也好、走横“8”字也好,都不过是“小菜一碟”。

— END —

听说转发文章

会带来好运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