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人个案护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糖尿病个案护理报告 糖尿病病人个案护理

糖尿病病人个案护理

2023-03-18 16: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摘要:糖尿病是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和)胰岛素作用障碍导致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量循证医学已证实,控制血糖在理想水平是控制糖尿病的根本措施,是防止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泵、综合护理、

引言:近年来,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WHO的报告预测,到2025年全世界约有3亿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大多数患者除了使用药物治疗之外,患者有必要使用胰岛素,需要通过宣教、指导、护理让患者接受并且学会使用胰岛素。本文就糖尿病患者如何正确使用胰岛素进行讨论探究。

基本资料:

科室:xxxxxxxx 床号:xx

住院号:xxxxxxx 姓名:吉飞

性别:男 年龄:32岁

民族:汉族 婚姻:xx

入院诊断:糖尿病

入院时间: 2022-03-08 xx:00

入院介绍:对症宣教,住院须知(饮食、休息、卫生、探视、陪客、物资保管等等)

入院原因:因“ロ干多饮多尿半月余”入院

现病史: 患者近半月来无明显诱因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约7.5kg,无头晕头痛,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经济支持和家庭支持可,心理状态良好,二便正常,睡眠良好。

既往史:无既往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输血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否认血吸虫病疫区接触史,无新冠流行病学史。

个人史:生于本地,否认烟酒嗜好。

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体温36.3℃,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0/90。风险评估 braden 评分23分;跌倒评分0分; barthel 评分100分;跌倒评分低风险,疼痛评分0分。生化报告示:葡萄糖测定为:15.25mmol/1,24.4mmol/ L ,予胰岛素静滴降糖治疗,15:50加测血糖19.6mmol/ L 。

初步诊断:糖尿病

疾病认识:

概念:

糖尿病是有多种原因导致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或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除碳水化合物之外,尚有蛋白质、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病因和机制:与遗传、自身免疫反应及环境因素有关,遗传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诱因,免疫损伤是结果。环境因素包括:病毒感染、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高热量饮食、创伤、手术、精神刺激、多次妊娠与分娩,其中病毒感染是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分类及临床表现:

糖尿病临床上主要分为四大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异性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临床上以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为主。

①1型糖尿病可有反复病毒感染史,多为青少年和儿童,发病较急,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体重下降)症群明显,易发生酮症酸中毒;

②2型糖尿病占绝大部分,病人可有多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长期应激及化学毒物的作用,主要见于老年人和成人,发病大多隐袭,呈慢性经过,早期常无症状。

常见并发症:

急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常见诱因为急性感染,其他因素有胰岛素不当减量或突然中断等;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深大呼吸、呼气有烂苹果气味、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球下陷、头痛。烦躁等。

②高渗性非酮症谈糖尿病昏迷。

慢性并发症:

①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心脑血管病变为糖尿病最严重和突出的病变,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

②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肾病是1型糖尿病的主要死因;糖尿病性神经病变,以周围震惊病变最常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为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糖尿病性皮肤病变)。

③感染及糖尿病足等。

辅助检查:

①尿糖阳性是糖尿病诊断的重要线索和参考依据。

②血糖升高是目前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评价疗效的主要指标。空腹血糖大于等于7.0mmol/l或随机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对可以糖尿病但血糖未达到上述指标者需作OGTT。

④自身抗体测定有助于区分糖尿病类型。

治疗要点:

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及措施个体化的基本原则。目的是使血糖减到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维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劳动、学习能力,保障儿童的生长发育,延长寿命,降低病死率。

诊断依据:

患者于近半月来无明显诱因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约7.5kg。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生化报告示:葡萄糖测定为:15.25mmol/1,24.4mmol/ L ,予胰岛素静滴降糖治疗,15:50加测血糖19.6mmol/ L 。综合病史,考虑该诊断成立。

治疗护理:

目前治疗:

①2级护理;糖尿病饮食;内科护理常规,加强生活护理,应特别注意皮肤、口腔护理。

②立即开放两条静脉通路,准确执行医嘱,确保液体输入。

③遵医嘱予维生素B6+钾静滴营养对症治疗,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待血糖控制稳定,撤泵改回优蜜乐25,控制血糖治疗;

④根据该患者的病情,我院在给予药物控制血糖的同时,配合胰岛素注射。

病情监测:

① 密切观察是否出现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的征象。

② 严密观察和记录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24h液体出入量等的变化。

③ 遵医嘱定时床边检测血糖的变化,及时准确检测血糖的变化,及时准确做好各种检验标本的采集和送检,并将检查结果及时通知主管医师。

护理评估:

病史:

患者近半月来无明显诱因口干、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约7.5kg,无头晕头痛,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无药物过敏史,无家族史,经济支持和家庭支持可,心理状态良好,二便正常,睡眠良好,无新冠流行病学史。

一般状况:患者食欲、睡眠、排便和活动都正常。

自理能力:全部自理 行动能力:自行

心理社会方面:患者了解测量血糖的方式、缺乏有关高血糖的知识;心理情绪状态良好。

护理体检:

生命体征:T:36.3 ℃ P:78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意识情况:清醒 皮肤情况:正常 皮肤完整性:完整

语言表达:清晰 营养状况:良好 自觉症状:无

护理诊断:

①营养失调:高于机体需要量

②潜在并发症:糖尿病足、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③有感染的危险

④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预防和自我护理知识

护理目标:

①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并发症发生。

②患者7天内空腹血糖控制<7.0mmol/ L ,餐后血糖控制<10.Ommo1/L。

③患者能配合治疗,并能了解疾病相关知识。

④患者住院期间无低血糖发生。

⑤患者住院期间无感染发生

⑥病人合理正确制定饮食计划 ,营养均衡;病情许可下进行合适的运动量;保持卫生清洁。

护理措施:

饮食治疗:

是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应严格、长期的执行,控制总热量(总热量=标准体重*热卡)、合理配合(50%~60%的碳水化合物、小于15%蛋白质)、进食高纤维素、清淡饮食、戒烟戒酒。

1.控制总热能,总热量达到并维持理想体重。糖尿病人每日摄入的总热量应比正常人少500千卡左右。一般来说,主食为男性5两~6两;再加蔬菜1斤,搭配足量的豆类及其制品。

2.平衡膳食,饮食多样化。每日应吃以下四大类食品:谷薯类、菜果类、肉蛋奶豆类、油脂类;物品种多样化是获得营养全面的必要条件;做到主食:粗细粮搭配。

3.放宽对主食的限制。每天主食应占总热量的50-60%,蛋白质占15-20%。

4.适量优质蛋白质。食素者主食用豆制品。

5.限制脂肪的摄入。食素者本身限制脂肪摄入;

6.增加纤维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摄入。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粗粮、含纤维高的蔬菜;血糖控制好的可以在两餐中间吃4两水果,但同时要减少半两主食。

7.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餐。鼓励多饮水。

另外要特别注意:避免高糖食物,如各种糖果、甜食。糖尿病人都不能多吃水果,建议选择不易使血糖升高的水果,如番茄、黄瓜、柚子、柠檬、桃子等,要少吃容易使血糖升高的水果,如香蕉、柿子、红枣等。而当病情控制不满意时,还是暂时不吃水果为好。

运动锻炼:

以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为主,活动强度以脉搏=170--年龄。活动时间为20--30分钟。

运动的注意事项:

①运动前评估:根据病情,个人喜好以及体力情况适当选择,有急性感染,心脏病,肾脏病等患者不宜进行锻炼。

②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要预防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心悸、冷汗、四肢乏力时应立即停止活动,要卧床休息,立刻进食能迅速摆脱低血糖状态的食品,例如糖水100~200ml或甜点心,并通知医护人员;运动史随身携带糖尿病卡以备急需。运动后做好运动日记,一边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

③若病人血糖〉16mmol/L,应卧床休息,不宜运动。

使用胰岛素的护理:

胰岛素制剂分为速效,中效和长效三类,应在一般治疗及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随病情变化而增减;普通胰岛素是常用的速效胰岛素,可静滴注射或皮下注射;中效和长效胰岛素禁止静脉注射。

使用胰岛素的注意事项:

①准确用药,做到制剂、种类正确,剂量正确,按时注射。

②吸药顺序,在混合使用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再抽吸长效胰岛素,然后混匀。

③胰岛素的保存,未开封胰岛素放于冰箱4~8℃冷藏保存。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可在不超过28℃下使用28天。

④注射部位的更换与选择,选择皮肤松软处,例如上臂外侧、臀部等,要顺序轮流选择,每次注射要离开上次注射处至少3cm,以预防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与增生。

⑤注射胰岛素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发生感染。

⑥注意监测血糖,以防发生不良反应——低血糖反应、过敏反应。

使用胰岛泵的注意事项:

胰岛素泵是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的人工智能装置,是将胰岛素泵的管路埋植在皮下。

胰岛素泵治疗是模拟正常人的生理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注射模式,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

保持胰岛素泵的正常工作,保持电量充足。

佩戴胰岛素泵要避免接触强磁场,比如磁共振室,以免损坏胰岛素泵的马达,损坏胰岛素泵。

做好消毒工作,胰岛素泵的泵管路埋在皮下持续5-7天,所以要做好皮肤的消毒工作,避免泵管路脱落。

佩戴胰岛素泵需要自行注射餐前大剂量胰岛素,应当学会准确操作,避免漏打或误打。

胰岛素泵同样是使用胰岛素的注射方案,所以同样需要定期复查血糖、规律进食,避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

泵应夹在腰带上或放在口袋里,防止管道过度扭曲、折叠,避免受潮、摔坏,日常生活、活动不受影响。

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点需监测指血糖,测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计时。

三餐前注射胰岛素,注射后立即进餐,不能超过10分钟,避免低血糖发生。

按糖尿病饮食原则进餐,饮食应规律,尽量避免摄入零食、饮料及含糖高的水果,禁止饮酒。

带泵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饮食规律,如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糖果、饼干,并告知医务人员。

洗澡、游泳前应取下泵,以免损坏。照射X片、CT、MRI、空腹B超、OGTT检查前应取下快速分离器,结束后连接上。

告知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及局部清洁,内衣质地要柔软,吸水性、透气性强,鞋袜不宜过紧;每晚用温水洗澡,保持趾间干燥,经常检查足部,防止足部损伤,经常按摩,促进血液循环;若皮肤干燥可涂羊毛脂,但不可常用。有感觉异常者,要防止烫伤。

预防酮症酸中毒:密切观察酮症酸中毒病人的病情变化,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液量,及时抽取和送检标本。发生酮症酸中毒时,应遵医嘱补液,通常是先输生理盐水。若无心力衰竭,开始速度应较快,在最初的2小时内输入1000~2000ml,一般第一日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严重失水者可达6000~8000ml。

护理评价:

①病人住院期间血糖平稳,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因护理不当而发生皮肤破损。

②治疗中,患者未出现低血糖反应、酮症酸中毒等不良反应。

③病人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餐前半小时胰岛素皮下注射,血糖控制良好。

④病人注意个人卫生,趾间干燥;餐后1小时后散步20~30分钟,每周三次;饮食总量定时定量控制良好,多食高纤维饮食。

健康指导:

1、帮助患者或其亲属增加对疾病的认识,采取多种方法,指导病人及家属增加对疾病的认识如讲解、放录像、发放宣传资料等,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并且使病人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2、定期检测血糖,了解血糖的控制水平;在应急状况时每天检测血糖;合理用药,不要随意减量或停用药物;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需要脱水治疗时应检测血糖、血钠和渗透压。

3、向病人详细讲解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的名称、剂量、给药时间方法,教会其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应教会其和家属掌握正确的注射方法。

4、应用降糖药物时,指导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副作用及掌握其处理方法。以及预防和识别低血糖反应、糖尿病足和酮症酸中毒的方法和处理方法。

5、强调饮食治疗与运动疗法的重要性,并指导病人掌握具体实施及调整的方法及原则。生活规律,戒烟酒,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过食或绝食,采用清淡食品,使菜谱多样化,多食蔬菜。

6、指导病人及家属熟悉糖尿病的常见急性并发症发生时的临床表现、观察方法及处理措施。

7、强调注意个人卫生。注意皮肤清洁,尤其是足部,口腔,阴部的清洁,预防感染,有炎症,床上时要及时治疗 。

8、避免精神创伤及过度劳累。

9、定期门诊复查,平时外出时注意随身携带糖尿病治疗情况卡。

参考文献:

李玲,段春梅,张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神经疾病杂志,2019,13(12):30-31.

李霞.⼈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J].中外医学研究,2019,14(1):95-96.

最新胰岛素注射液药品说明书.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