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历代名家牡丹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竖幅葡萄国画作品欣赏 欣赏历代名家牡丹画

欣赏历代名家牡丹画

2024-06-02 19: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滕昌佑《牡丹图轴》(五代)

欣赏历代名家牡丹画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文章来源_网络

牡丹,花大、美而香,自古就有“花中之王”“国色天香”的美誉,她雍荣华贵,美艳绝伦,一直深受国人喜爱,被视为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苏轼面对牡丹曾发出浩叹:“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杨子华在长安等地画了很多的壁画,但到今天都已经了无踪迹。此后,唐代边鸾、五代徐熙、明代徐渭、陈淳、清代恽寿平,近代齐白石、王雪涛都画牡丹,这些作品,或润秀清雅,或泼辣豪放,都是中国艺术宝库的奇葩。

历代诗人画家有着无数赞美牡丹的诗句和画作,意义不仅在于牡丹美丽的外表还在于寄托诗人、画家的美好情感。花鸟画具有传神写照的艺术表现力和情感寄托的审美功能,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美的追求。作为富贵的象征,牡丹花是艺术家笔下常见的题材,是国画艺术中被永恒演绎的经典,牡丹画法多样,写意牡丹奔放豪爽,工笔牡丹气韵典雅,都表现了花开季节的灿烂和美好,洋溢着蓬勃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中国的国画牡丹深受国人的喜爱,不只因牡丹是国花那么简单,还有其丰富的寓意。从国画牡丹的不同寓意中,让人感受不同的情景,拥有异样情怀。如把牡丹与白头翁画在—起,就叫作“富贵白头”。牡丹,丰富了花鸟画品类的描绘内容,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添色加彩;为中国花鸟画家的成长,贡献出了丰富的营养。牡丹的自然美质哺育了历代花鸟画家,而历代花鸟画家在千百次写生实践中也总结出一套成熟的经验,形成了绘画理论。

盛唐以降,观赏牡丹蔚为风尚,大家都被牡丹迷人的花姿所倾倒,著名诗人刘禹锡有诗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看看白居易笔下的“牡丹盛会”够疯狂的吧。

展开全文

徐熙的这幅画,将牡丹和玉兰、海棠相配,因此得名《玉堂富贵图》

滕昌佑《牡丹图轴》(五代)

赵昌《写生蛱蝶图》

徐渭 水墨牡丹图轴

吕纪 玉堂富贵 明

《玉堂富贵图》立轴

200x104上海博物馆藏

牡丹蝴蝶图 沈孟坚 元代

牡丹 图卷 王渊 元代

陈淳 牡丹 明代

徐渭 水墨牡丹

恽寿平 牡丹图

陈鹤《牡丹图》立轴

144厘米x53上海博物馆藏

清 赵之谦 牡丹

《蝶影牡丹图》于非闇

清 樊圻牡丹图立轴

168x横46安徽省博物馆藏

郎世宁 牡丹 清

陆治 牡丹图

清 高凤翰 设色牡丹图

《牡丹双鹊图轴》清 王礼

《牡丹图》轴 清 赵之谦

《牡丹》陈半丁

《浓春图》 李苦禅《牡丹》黄山寿

《白牡丹》张大千

《寿带牡丹》齐白石

《牡丹蝴蝶》 王雪涛

《牡丹》吴昌硕

| 分享朋友圈才是王道 |

整理编缉_夕月慕画

本文/图均来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来源

点击“阅读原文” 阅读更多《传承·传世》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