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草本植物)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秋葵种植株行距 黄秋葵(草本植物)

黄秋葵(草本植物)

2023-10-27 05: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折叠 食用价值

4.1 黄秋葵的烹调

黄秋葵幼嫩荚果可供食用,青嫩时采摘,主食部位为嫩果。新鲜的嫩秋葵生吃口感确实不错,比吃黄瓜、丝瓜的风味清新得多。它肉质柔软,味道香甜,独特的香味中凸现脆嫩多汁的圆润口感。

黄秋葵除可生食外,还可以炒食、煮汤、做色拉、油炸、凉拌、酱渍、醋渍、制泡菜等多种烹调方法。即可以单独煮食也可以和其它的食物一起烹调,黄秋葵常被用来熬制浓汤或者炖肉,汤的口感就变得浓浓稠稠,味道也很鲜美。这是由于黄秋葵特有的果胶成分,使汤变稠。黄秋葵黄秋葵

秋葵肉片、秋葵鱼片、素炒黄秋葵、秋葵香虾、秋葵肉(鱼)片汤、秋葵番茄浓汤这些都是由黄秋葵做出的鲜美菜肴。 在欧洲和美国,黄秋葵是很受欢迎的蔬菜,秋葵拌空心粉沙拉也很常见,美国的南方纽奥良还有一道名餐秋葵什锦汤饭。在日本,黄秋葵还常被用来和酱油或柴鱼片凉拌,或者做成秋葵烤鳗鱼拌饭、秋葵寿司卷等等。

黄秋葵还常常被干制并且粉碎成粉末状作为调味料,这种调味料可以提供风味、增加粘度和色泽。也提供了大量的维生素、膳食纤维素、能量和矿物质。另外由于黄秋葵风味类似于茄子,所以在很多的菜谱中它被用来取代茄子。

4.2 黄秋葵的加工利用价值

4.2.1黄秋葵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其研发加工越来越被重视,山东一葵与山东农科院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发黄秋葵产品,在整个山东乃至全国意义重大。[7]

4.2.2作为脂类的替代物,符合健康食品的消费需求,目前时尚的食品消费趋势是以消费低脂类的健康食品为主,为那些需要低脂食品的顾客来寻找脂类的替代物,对食品研究人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植物类的果胶如琼脂、角叉胶、树脂、阿拉伯胶常被用来做为冷冻甜点和低脂产品的稳定剂和乳化剂。研究表明:以果胶为组成成分的黄秋葵其提取物用于冷冻牛奶巧克力甜点中,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牛奶脂肪成分的替代品。黄秋葵果胶是一种产自于黄秋葵植物的水溶性果胶,它除在家庭烹饪中来增稠汤外,在脱脂巧克力饼干等制品中可以用作脂类的替代物[1]。这种脂肪替代物也增加了黄秋葵的未来潜在价值。

4.2.3 加工成功能性保健品,满足特定人群需要,黄秋葵具有的抗疲劳作用,可以做成各种保健饮品[10]。研究表明,黄秋葵水提液能明显提高小鼠耐力及耐缺氧、耐寒、耐热能力,明显降低剧烈运动后小鼠血乳酸水平。提高小鼠在应激状态下的生存能力,对疲劳恢复、抗疲劳能力提高具有促进作用[11-12]。故可将其开发为功能性保健品和健康饮品提供给有需求的特定人群。 4.2.3 可加工成罐头制品,便于保藏和食用,黄秋葵还可以被制成罐头。主要经过以下主要步骤:碱液处理→热烫→真空硬化、保脆→漂洗→包装→抽真空密封→杀菌。制罐在85~95℃下热烫2~3min,同时加入护绿组合液200mg/kgCuCl2+200mg/kg ZnCl2,保持黄秋葵绿色及脆嫩品质。第一次渗透温度60℃、海藻酸钠浓度1.4%,第二次渗透温度60℃、氯化钙浓度0.5%。杀菌温度121℃,15~20min可达到理想的效果。4.2.4可以加工成干蔬类制品,例如一葵干蔬,味道像薯片,更容易让人接受。采用真空低温油炸技术(VF工艺),具有保色、保香、安全、方便、多口味的特点。[6]

一葵黄秋葵干蔬一葵黄秋葵干蔬

折叠 种子价值

黄秋葵的种子外形近似绿豆,种子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其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较高,还含有较多铁、钾、钙、锰等矿物质元素。黄秋葵中富含不饱合脂肪酸,如人体所必需的亚麻酸等[6]。黄秋葵籽中含有较高的油脂和蛋白质,可作为一种新型的油脂和蛋白质资源加以利用,黄秋葵的种子含油率约20%,可提取秋葵籽油。以下是气相色谱对我国福建地区秋葵籽制取的秋葵籽油的脂肪酸组成分析,得出其主要脂肪酸含量分别为:豆蔻酸0.2%、棕榈酸30.6%、棕榈油酸0.5%、硬脂酸4.2%、油酸23.8%、亚油酸30.8%、亚麻酸0.3%、花生酸0.6%,可以看出秋葵籽油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植物油。黄秋葵黄秋葵

黄秋葵的种子除了可以作为油料以外,还可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应用:

(1)黄秋葵种子粉末可以被用来做水净化中铝盐的替代物。

(2)成熟黄秋葵种子烤熟磨成细粉,其味芳香,冲调溶解快,可作咖啡添加剂或代用品。

(3)虽然其目前主要被作为香料,但可考虑将其作为一种健胃物质,止痉挛药和神精镇定剂。

(4)成熟的黄秋葵豆荚种子有时还可被用来作鸡的饲料[6]。

(5) 展望黄秋葵的应用价值极高,其茎部可以用来造纸;在非洲黄秋葵嫩叶除可以像菠菜一样被烹饪食用,也可以被用于利尿剂、堕胎药、胃溃疡药和伤口愈合药;开花发芽后可以做蔬菜食用;黄秋葵种子产油,并富含蛋白质;黄秋葵还有其它一些食用或非食用方面的应用前景。黄秋葵可以在许多非耕作地区种植[5]。这些都说明了黄秋葵是一种适于耕种且有经济潜力的作物。

目前国内对黄秋葵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其外观形态、营养成分含量、种植条件方面,对其开发综合利用方面研究甚少。如何进一步开发利用这种潜力很大的新型蔬菜一黄秋葵,将是今后加工业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折叠 黄秋葵菜谱

黄秋葵作为保健蔬菜,既可清炒,又可与猪肉、虾仁、鱿鱼、鸡蛋等一起炒食,还可以凉拌、油炸、入汤、打边炉,简直是你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食用时黄秋葵那种特别的柔滑香嫩一定会让你过口不忘留恋恋不已!

1) 清炒秋葵  

『主料』 黄秋葵250克

『辅料』 精盐、植物油、葱末、香油、酱油

『制作』 将速冻黄秋葵从冰柜拿出,待其稍软后(如气温较低可用温水冲一遍)将其斜切成薄片,炒锅上火,加入植物油,下葱末煸出香味,然后倒入黄秋葵翻炒,加精盐和少量水,根据个人喜好加入适量香油和酱油,拌匀,熟后出锅。

『特点』 绿如翡翠,籽似珍珠,脆嫩滑润,汁液饱满,有促进食欲、帮助消化、强肝补肾之功效。喜欢辣味的朋友,可以将辣椒切碎或切条后黄秋葵一并下锅炒食。

2) 肉丝炒秋葵

『主料』 黄秋葵250克,猪肉100克

『辅料』 精盐、料酒、植物油、酱油、姜末、淀粉

『制作』

① 将速冻黄秋葵从冰柜拿出,待其稍软后将其切成寸段再纵切成丝,待用。

② 将猪肉切成丝,加料酒、酱油、精盐、姜末、淀粉拌匀,腌片刻待用。

③ 烧热炒锅,放油,放入腌好的肉丝,炒至散开、转色即盛出待用。

④ 油锅加热,放入黄秋葵,放少许水、精盐,炒至其转色后放入肉丝炒匀即可。

『功效』 滋阴润燥、健脾整肠。特别适合病后体虚及老人食疗之用。

3) 凉拌秋葵

『主料』 黄秋葵20个(约250克)

『辅料』酱油、食醋、姜末、香油、辣椒油、面酱或其它各种调味酱

『制作』 将速冻黄秋葵从冰柜拿出,直接放入开水中烫数分钟熟后捞出,整齐摆入盘中。根据自己的喜好用酱油、食醋、姜末、香油、辣椒油或其它调味酱调制佐料,浇在黄秋葵上或取黄秋葵在调好的佐料中蘸后食用。

『特点』 肉质柔嫩脆爽,入口清香润滑,北方的朋友可能会更喜欢这种吃法。另外,一些高档酒店和西餐厅将黄秋葵、紫甘蓝、樱桃番茄等拼成五彩色拉也很受欢迎。

4) 软炸秋葵  

『主料』 黄秋葵20个(约250克),鸡蛋1个

『辅料』精盐、鸡精、面粉、胡椒粉、淀粉、椒盐

『制作』 在面粉、淀粉中加入少许精盐、鸡精、胡椒粉,打入鸡蛋,加适量的水调成稀糊状。之后把成个或切成条状的黄秋葵浸在调好的面糊中浸泡一下,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入盘中摆好。

『特点』 食用时蘸点椒盐或酱料味道会更美!但易上火的朋友要注意自我节制一下哟!

5)香菇“秋葵”汤

『主料』 黄秋葵150克,香菇、裙带菜若干

『辅料』米汤、精盐、豆酱、鸡精、葱段

『制作』 先将米汤(没有米汤,清水亦可)加葱段、香菇、精盐、鸡精煮开,加入适量豆酱搅拌使其全部化开,之后放入切段的黄秋葵一起煲,最后加裙带菜稍煮即可起锅。喜欢海鲜的,可以加一两根蟹柳或虾仁,味道更鲜。

『特点』 香浓鲜润的“伟汤”, 益胃润肠,强肾补虚。喜欢面食的朋友也可以用此汤泡面做成“伟大面汤”!

番茄炒秋葵材料:

秋葵20个,盐适量,西红柿2个,蒜茸适量做法:

1.把秋葵的尾部切掉(就是好像小帽子的那端),然后斜切成块;西红柿切成小块

2.油中火加热,放一半蒜茸,出香味后放秋葵和西红柿,用中小火翻炒

3.炒2.3分钟后放盐和剩余的蒜茸(如果西红柿是水比较少的那种,可以在炒的过程中加少许水),秋葵变软就可以出锅了。

白灼黄秋葵材料:

主料:黄秋葵400克。调料:味精15克,鸡粉15克,鱼露10克,香油25克,糖10克,胡椒粉5克,红椒丝5克,美极鲜10克。

做法:

1.将黄秋葵去掉头,顺长一剖为二,放入沸水中大火汆2分钟至透,倒出后装盘备用。

2.将味精、鸡粉、鱼露、糖、胡椒粉、香油、美极鲜调成味汁,倒在黄秋葵上,撒上红椒丝上桌,食前调拌即可。

小诀窍:

特点

黄秋葵鲜嫩,味汁鲜美。

咖哩优格秋葵 材料:

黄秋葵500公克,咖哩粉1大匙,固态优格150公克,蕃茄酱1大匙

做法:

1.)将所有调味料拌匀,即为咖哩优格酱。

2.)将黄秋葵头部硬梗部位削除,再放入沸水中汆烫约2分钟,取出冲洗并沥干水份备用。

3.)将黄秋葵放在盘子上,吃的时候沾上咖哩优格酱即可。

凉拌芝麻秋葵 材料:

秋葵1/2斤,柴鱼片1/2杯,调味料A:2小匙,调味料B:1/3大匙,味醂2大匙,香油1/3大匙

做法:

(1)将秋葵蒂切除,洗净沥干备用。

(2)备一汤锅,加水煮滚,放入盐,再把秋葵放入,汆烫约20~30秒后立即捞起,放入冷水中,等到完全变凉后,再捞起沥干水份,排入盘中备用。

(3)将调味料B拌匀,淋在秋葵上,再撒上柴鱼片即可上桌食用。

秋葵炒牛肉材料:

牛肉4两,秋葵8条,葱2支,葱烤酱2大匙,太白粉少许,沙拉油少许

做法:

(1)将菜洗净沥干切好,牛肉也切丝备用。

(2)先将牛肉用调味料腌制15分钟后,再过油备用。(过油:用6分热的油将牛肉丝放入翻炒数次立即盛起)。

(3)将锅子加热放入少许油,再放入秋葵及牛肉丝翻炒数下后,即加入葱烤酱继续翻炒至全熟为止,即可盛起食用。

蟹肉秋葵浓汤材料:

蔬菜油2汤匙,秋葵225克,切成1.5厘米厚片,中等大小的洋葱1个,切碎,红甜椒1个,去籽后切丁,青甜椒1个,去籽后切丁,火腿丁1/2杯(约85克),大蒜2瓣,切末,炖西红柿1罐(约410克),低钠零脂肪鸡汤1罐(约410克),加水兑成480毫升量,熟蟹肉450克,辣椒酱1/4茶匙,盐1/4茶匙,黑胡椒粉1/4茶匙

做法:

1.锅中下油,中大火加热。放入秋葵、洋葱、甜椒和火腿,拌炒10分钟,至秋葵嫩软。

2.放入蒜末,煸炒1分钟。倒入鸡汤和炖西红柿,不盖锅盖,小火煮20分钟。

3.拌入熟蟹肉、辣椒酱、盐和胡椒粉,小火煮至热透,即可起锅。

秋葵握寿司 材料:

美乃滋1/2小匙,黄芥末酱1/2小匙,秋葵1支,寿司饭适量

做法:

1.将美乃滋和黄芥末酱搅拌均匀后备用。

2.秋葵切去蒂头,修除蒂边后,放入滚水中汆烫至翠绿色,泡入冰水中捞起对切成2半备用。

3.取适量的寿司饭,捏成椭圆形后,放上1片作法2中的秋葵,轻轻按压整形即可。

4.将作法1中的材料装入自制卷筒纸卷中,剪开一小口,可在寿司上挤出漂亮的线条作为装饰。

折叠 黄秋葵嫩荚营养标签

黄秋葵嫩荚营养成分表  

(每100克含量,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布):

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成分名称含量可食部88水分(克)86.2能量(千卡)37能量(千焦)155蛋白质(克)2脂肪(克)0.1碳水化合物(克)11膳食纤维(克)3.9胆固醇(毫克)0灰份(克)0.7维生素A(毫克)52胡萝卜素(毫克)310视黄醇(毫克)0硫胺素(微克)0.05核黄素(毫克)0.09尼克酸(毫克)1维生素C(毫克)4维生素E(T)(毫克)1.03a-E0.92(β-γ)-E0.11δ-E0钙(毫克)45磷(毫克)65钾(毫克)95钠(毫克)3.9镁(毫克)29铁(毫克)0.1锌(毫克)0.23硒(微克)0.51铜(毫克)0.07锰(毫克)0.28碘(毫克)0

黄秋葵嫩荚营养声称  

秋葵嫩荚含有丰富的果胶、膳食纤维,其果胶的粘稠状态是植物界非常少见的,膳食纤维的占比及其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占比均是植物中非常高的。黄秋葵黄秋葵

秋葵嫩荚富含有维生素A、胡萝卜素,以及维生素C、E等,尤其是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含量在目前发现的动植物中位列第一。

秋葵嫩荚还含有硒、钙、铁、磷、钾等多种微量元素,但含量并不特别丰富。

秋葵嫩荚粘稠液质除果胶外还含有丰富的目前被某些科学家指称为LM的物质(一种类似于天然荷尔蒙的物质)。如果这一指称获得业界广泛认同,那么它是目前独占其名的物种。

据有关专家研究,黄秋葵嫩荚中富含植物黄酮,但比花中少(黄秋葵花中含量比大豆叶子中所含黄酮高300倍左右。)

人参和黄秋葵的抗疲劳作用进行对比试验:包括小鼠耐力实验、耐缺氧试验、耐寒耐热实验和剧烈运动后血乳酸水平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黄秋葵与等量的人参耐力作用相当,耐缺氧项目黄秋葵用量比人参大一倍时,效果相当。耐寒力的效果低于人参,但这却相反是大量进补的优点。

黄秋葵嫩荚营养成分功能声称  

秋葵嫩荚富含的粘性物质LM(主含一种类似于天然荷尔蒙的物质)能强肾补虚,对男性器质性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是一种适宜的补肾保健蔬菜,享有“植物伟哥”之美誉。对青壮年和运动员而言,经常食用,可消除疲劳、迅速恢复体力,当然这对所有人群均有此效果。

同时秋葵嫩荚的粘液能很好地帮助胃肠蠕动,分泌的黏蛋白有保护胃壁的作用,并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改善消化不良,降低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慢性胃病及“三高”者食用最合适。

秋葵嫩荚丰富的维生素A与胡萝卜素有益于视网膜健康、维护视力,是青少年防止近视的好食材。

秋葵嫩荚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不仅对皮肤具有保健作用,且能使皮肤美白、细嫩。膳食纤维还可轻松带走人体内垃圾,是很棒的营养减肥材料。

秋葵嫩荚中丰富的植物黄酮,结合各营养元素能促进人体全方位的自我调理,从而确保内分泌平衡、抗衰老、抗疲劳、增耐力、血液循环加快等功效。

此外由于黄秋葵富含有锌、硒等微量元素,能增强人体防癌、抗癌能力。

折叠 适合人群

1. 适合前列腺炎、男性性功能弱、胃炎、内分泌失调、未老先衰、易疲劳、胃溃疡、贫血、消化不良、便秘、口臭、上火等症的辅助食疗,对于青壮年、运动员、护肤与减肥女士、男士、非便溏的老人多吃有益

2. 但是秋葵属于性味偏于寒凉的蔬菜,胃肠虚寒、功能不佳、经常腹泻的人不可多食,孕期禁食。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