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祁东县山水村在哪个镇 祁东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祁东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2024-06-17 00: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归阳镇组织机构信息 来源:归阳镇组织机构信息     发布时间:2019-07-23 17:09

归阳镇组织机构信息

一、基本概况

归阳镇位于祁东县东南的湘江中游北岸,地处白河入湘江的汇合口,距县城33公里,交通便捷,衡昆高速贯通全境。民国版《祁阳县志》载:清江、白河异出而同归湘江,镇区位于湘江北岸,故名归阳。白河将镇区隔为东西两部,由状元桥连接起来。河西俗称小河,河东俗称大河。东邻粮市镇,东南与河洲镇相接,南隔湘江与祁阳县相望,西和祁阳县交界,北连鸟江镇。

近年来,归阳镇两个文明建设成就瞩目,先后获得了“全国重点镇”、“全国百强文化镇”、“全国农村体育工作先进乡镇”、“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先进乡镇”、国家建设部“文明示范小城镇”、湖南省“环境优美乡镇”、湖南省“美丽乡镇”示范、“衡阳市卫生镇”、“衡阳市小城镇建设样板镇”、祁东县小城镇建设中心镇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二、交通情况二

归阳历为水陆要冲。明清两代曾在此设归阳巡检司,据清陈玉祥《祁阳县志》载:“归阳前环湘水,杂沓舟车,懋迁靡已,有聚有散”。旧有“金归阳”之称。可见归阳早已成为重要市镇。湘江与青、白二河交汇于此。归阳镇水陆交通便利,S210、S317以及正在改造的S344线三条省道穿境而过,泉南高速、益娄衡高速在归阳交汇并设有落地式互通,祁常高速正在建设中;归阳水系发达,湘江、白河、青江三江汇合于此,湘江三级航道扩宽和千吨级码头正在建设中。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质量不断提升。交通建设率先实现“村村通”。共投入1.68亿元用于交通建设,全力配合上级完成了大文公路归阳镇段的提升改造,东南干线、荆石公路、桥楼公路、百桥公路、和瑶公路、碧龙公路全部贯通,“一纵三横”的交通骨干网络基本形成;充分发挥农民在交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激发民情,激活民资,各村主要干道都实行了拓宽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归阳镇硬化镇村道路140余公里,归阳镇道路安全畅通,有效解决了人们出行难、企业出货难的问题。

三、经济发展

归阳镇城镇化率84%,连续五年居全市前列,2018年,全镇财政总收入达到7128.3万元。

归阳镇临湘江,与祁阳、常宁隔江相望,两条省道相携而过,归阳自汉代以来,外地商人相继入境立行,街上商铺林立,人货云集。

时至今日,当地政府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不断完善交通设施,逐步扩大城镇规模,因势利导,归阳镇商业贸易变得更加繁荣发达,拥有该县东区最大的集贸市场,面积达1000平方米,摊位150多个,经营家禽、猪肉、蔬菜、水果等。随着城镇的开发,归阳的店铺也逐渐由原来的太平街、万福街转移到了新建的前进街、振兴街,这两条街集中了百货、五金、日杂、生资等各类店铺300余家,这些店铺大多装修豪华、品种齐全,它们的规模档次与县城同业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归阳依然沿袭赶集的习惯,每逢赶集之际,方圆百里三县一市的人都会聚集于此,据统计,全镇每天的商业成交额平均可达12万以上,当地政府规划在5年内建好湘江沿江风光带,形成以旅游和休闲为主要产业的娱乐中心扩建,形成以农副产品为主要商贸集散中心,打造一个真正的商贸“金归阳”。

近年来,归阳工业园的建设蓬勃发展,已完成了10平方公里的征地拆迁和主干道的拉通及五通一平建设;共引进企业53家,目前已开工企业42家;尚鑫科技、力方轧辊、荣晟昌集团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发展态势良好,欣欣向荣。

2019年2月,投资166亿元湖南新敏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电池包项目两年后即可达产,年税收可达20亿元,为归阳工业园的发展增加了新的增长极,归阳的经济腾飞指日可待。

四、教育机构

近年来,归阳学校面貌日新月异,已全面完成教学用房的安全加固工程,归阳镇中学、归阳镇第一小学、归阳镇第二小学等学校教学楼顺利竣工并投入使用,七碗中心小学、双河及冲安小学校园进行改扩建。归阳镇扎实推进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各项工作,规范招生,严格控制班额,小学一年级班额严格控制在45人以内,初中一年级严格控制在50人以内,2018年秋季学期各学校必须全部消除超过65人以上超大班额,到2020年消除超过55人以上的大班额。

五、旅游资源

镇区濒临湘江,风景秀美,距镇政府不足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三河六桥、三山六祠、三庙一角”等大小景点25处,重建于清同治年间的五孔石拱状元桥,尤为壮观。该镇先后被列为全国、全省“百强文化镇”、国家建设部小城镇建设试点镇、衡阳市小城镇建设样板镇、祁东县小城镇建设中心镇、湖南省农业技术推广示范镇、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

这里不仅商人多,桥也多,归阳的三河六桥早已闻名天下。归阳因水而有灵气,境内有白河、清河共同汇入湘江的盛景,与奔放不羁的湘江相比,白河就如同一位小家碧玉,妖娆地穿境而过,在白河上横亘着六座或古朴或现代的桥,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这座建于清朝同    治年间的五孔石拱桥——状元桥。

状元桥坐落于衡阳市祁东县归阳镇太平街尾,为5孔石拱桥,长86.1米,高9米,桥面宽7.95米,青石板铺筑,横跨白河入湘江之汇合口。两侧各有20根长条石大柱墩,桥面建通心桥亭24间,结构牢固,造型大方。桥亭正中置有“万古不磨”匾额。桥头各有一对石狮,威武雄状 。

相传,石桥建成时刚好有一位新科状元从这里路过,当时,桥两端人山人海,建桥工程师有意考考这个状元公,要他对上了对子才能通行,石匠道:“大桥刚合,从此通行,必吟诗作对,有所感,有所为。状元公有何想法?”状元公沉吟了一会,欣然对曰:“小生新中,尔后为官,当效国惠民,不图名,不图利。众父老不必担心。”众人称妙,遂名状元桥。并在状元桥南端立一石碑,将此联刻桥墩上,将状元桥的由来刻于石碑上,以记其盛。

状元桥又名仙人桥。对于这个名称的由来,又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据说建桥时干活的石匠正好一百名,但每次开饭只有九十九人在座,大家猜测:大桥顺利落成,定是有那从不上桌的“仙人”相助。故将大桥命名“仙人桥”。在桥面石板上,我们看到了一个酷似脚印的凹陷,当地人说那是大桥竣工后,相助的仙人登天时留下的,大家叫它“仙人脚”。桥面石板路面有一“仙人脚”,长28厘米,宽16厘米,与人的脚掌一般大小。游人路过此地,总要赤脚在“仙人脚”上踩一踩,沾沾仙气,可添福增寿[2]。状元桥全部由青石砌成,每块方石重则上吨,轻的也有几百斤,石与石之间没有任何黏合材料,虽经历一百三十年风雨,仍坚实牢固。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巨石究竟是怎么搬运到建筑位置,又是如何构筑在一起的,真是难以想想象,无怪乎后人把建桥的功绩归于仙人相助了。

状元桥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衡阳市衡桂古道著名景区,位于归阳镇中心,横跨白河入湘江处。状元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重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大桥圯于洪水。清光绪二年(1876),有杨姓乡绅昌首募建,一呼百应,众皆助捐,至清光绪八年桥成,设桥会,置田产作久远管理计。桥会曾将24间桥亭发租给小商贩,设店经营于两旁,所收租金用于兴办当地的阳司小学。民国33年(1944),侵华日军两次用飞机轰炸此桥,均投弹失准,桥身无恙,但24间桥亭全部烧毁,桥头石狮被炸得只剩石座。1952年,人民政府拨款重建。桥面始通汽车,因后桥亭低矮而被拆除,继而新建19间可供汽车通行的19间通行桥亭,此桥已作文物保护,禁止机动车辆通行。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