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5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短篇议论文500字初中 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5篇)

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5篇)

2023-07-07 13: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初中作文# 导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准备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

  常言说“失败乃成功之母”。面对失败有人说有两种选择:放弃、站起来。可我认为面对失败,你只有一种选择:跌倒了再站起来;你只有一个目标:战胜失败。

  一个人只有从跌倒的地方顽强地站起来,努力拼搏,才能战胜失败,也才能成功。一次失败并不等于输掉全部,只要自己努力,希望的曙光总会出现。而经过失败达到成功的事例也很多。

  有一次,一个人提醒爱迪生说,他在发明蓄电池时,一共失败了25000次,但是这位伟大的发明家却如此回答:“不,我并没有失败,我发现了24999种蓄电池不管用的原因。”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共得到1093项发明专利,例如留声机、电影、电动笔,蜡纸及日光灯,等等。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在他非凡的生涯中,经历过多少次的失败。我们要庆幸他有拒绝接受失败、不屈不挠的精神。

  法国小说家小仲马,是文坛大师大仲马之子,他年轻时,艰辛创作,写了数不胜数的文章,但他并不透露自己的特殊身份,努力换取来的只是一封封退稿书,但他从不自暴自弃,直至《茶花女》问世,轰动整个欧洲文坛,一鸣惊人。

  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不也是经历了许多次失败后,才弹出了世界的交响乐《命运》吗?当时被尊称为“乐圣”的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6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与人交谈。当时,他正在创作《命运》交响乐,乐曲中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再加上双耳失聪,这更是雪上加霜,他失败了很多次,最后才成功的弹出这首《命运》,演奏快结束时,观众们为他鼓起了排山倒海般的掌声。

  所以,失败之后我们要以失败为动力。跌倒在跑道上,不要放弃,站起来继续跑,你一定会跑到终点。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也不意味着你不可能成功,而是意味着你又多了分经验,多了分收获。能把失败转化为动力你才能在下次做得更好,更棒。不气馁,不放弃才是一个真正的成功者。

  尼采曾说过:“没有岩石的阻挡,哪能激起美丽的浪花?大海如果只是风平浪静,没有波澜,能吸引那么多的游客吗?如果没有那珊瑚礁,大石块,能溅起那一朵朵美丽的浪花吗?如果没有暴风雨的洗刷,能有那五彩缤纷的七色彩虹吗?”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面临失败,但只要想起“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们就要充满力量、充满信心,去战胜失败,那么我们一定会走向成功!

2.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个好朋友一直伴随着我。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是它给了我力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它给了我勇气;在我气馁的时候,是它给了我支持。

  它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

  当我全力以赴去面对一场竞选,却遭到失败时。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为什么自己竭尽全力了还是失败?我百思不得其解,自己跟自己生闷气。猛然间,有一句名言在我脑海一闪而过――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豁然开朗:是啊,失败了,怕什么!再去努力,再去拼搏,相信自己!于是,我继续努力,兢兢业业,终于,在第二年的竞选中取得了成功。

  当我考试因为粗心而成绩不理想时,我迷茫了,为什么自己就是考不了满分,成功总是属于别人?面对父母失望的神情,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名言,再一次给了我信心!我茅塞顿开:是啊,阳光总在风雨后,难道自己就被这小小的挫折打 倒了?于是,我努力地克制自己改掉了粗心的毛病。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当我在一次比赛中遭遇淘汰时。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抱着枕头失声痛哭。我不能接受事实,我尽心竭力、全心全意地准备比赛,换来的却是这样的结果。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又一次点燃了我的希望。我开始慢慢接受事实,对呀,摔倒了,再爬起来。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发奋图强,不懈努力,终于在又一次的比赛中我获得成功。

  这个好朋友已经陪我走过了五个春夏秋冬,是它在我遇到挫折的时候,它就像一座不灭的灯塔,照耀着我勇往直前!于是,我把它工工整整抄在纸上,贴在书桌前。我一定会时刻牢记它,让它带领我激流勇进,驶向成功的彼岸!

3.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

  当一个青少年遇到考试失败,特别是升学榜上无名时,常产生消极颓废的思想,没有了积极向上的精神,认为自己再也没有创造的机会了。对此,朋友,你可曾想过这句名言――失败乃成功之母!你是否真正理解了它的内涵?其实,失败固然痛苦,但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人们总是期望未来充满鲜花和阳光,熟不知在生活中,还有荆棘、还有电闪雷鸣,所以在失败面前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许多科学家、文学家的成功都是从失败中孕育出来的。爱迪生一生两千多项发明,是轻而易举的吗?是天上掉下来的吗?都不是。是他从无数次失败中总结出来的。他曾为一项发明经历了八百次失败的实验,可他并不因一次次的失败而气馁,反而认为没有这些失败,就不会有成功。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从茶壶开后,蒸汽将茶壶盖顶开的事实中受到启发,进而发明并逐步改进了蒸汽机,为人类做出了贡献。还有作家福楼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出版自己的作品,可是这位可敬可钦的作家,并没有放弃写作,经过千锤百炼的修改,作品发表后,成为世界反响的名著。这些事实说明,任何成功都不是一凡风顺的。遭受挫折、失败是难免的,只要善于总结,成功就会向我们招手。

  失败后的正确做法是总结经验教训。可一部分执迷不悟的人,失败后不是认真去总结,而是“超然脱俗”,坚持自己的错误见解不放,结果就不堪设想了。

  朋友,让我们用熔化大地的热情,积极正确地对待失败,坚信前面还有鲜花,还有芳草,要努力去采撷。

4.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

  “成功”“失败”乃反义,若数学中,+2和-2兼相反关系,以此类比,+2就是成功,-2便是失败。-2×-2=4。负负得正!由此得出:失败×失败=成功!只有经历了失败的苦涩,才会明白成功的甘甜!所以,人不能怕失败,只要能一次又一次在失败中站起来,那总有一天便会成功!我不敢说,你会永远成功的站下去,因为成功还需要坚持,需要谦虚!我们不能在成功之后洋洋得意,因为别忘了,在我们的背后,还有许多人正在向成功迈进,只要一不留神,我们便有被踩下去的危险!

  敢问世人,有谁没有经历过失败?就算是‘大发明家’‘大名人’,在他们成功的背后,也一定有着刻苦铭心的失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他虽发明了一千多种东西,但却也是失败过上万次。有一次,他为了发明一件东西,做了八千多次失败的饿实验,但他并没有放弃,而是说:“我为什么要沮丧呢?这八千次失败至少使我明白了这八千个实验是行不通的。”他就是用这种不放弃的态度,迎接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也正是因为这种耐心,使电灯照亮我们的世界。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也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改进,最终获得成功。

  还有,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张宁。于1994年尤伯杯决赛,迎来职业中的第一次战役。[对手是印尼的张海丽]张宁以一比二输给了对手。他的失利使中国失去了保持五连冠的尤伯杯。此次失败,张宁默默地承受着外人所无法想象的悲痛。但他并没放弃,而是化悲痛为力量。9年的苦苦奋斗,终于让他在2015年雅典奥运会中,取得了羽毛球单打冠军。这时的他,已经29岁了。

  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我们只有在不断的失败中提取经验,吸取教训,才有可能欢跃胜利。失败使我们知道问题所在!在我们的成长旅程中,失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没有失败,便没有成功;只有失败,才有成功!所以,就让我们去面对失败,进取成功吧!

  我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你觉得呢?

5.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这是无数事实证明的真理,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失败是难以避免的;但对奋斗者来说,失败就意味着向成功迈进一大步。

  任何事情的成功,无不与失败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我国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上中学时,曾几次考试不及格,老师要他留级,同学都嘲笑他,但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从此发奋学习,最终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出国留学时,他又刻苦钻研,成为了的物理学家,为中国争了口气。而我们现在一遇到失败,就常常沉浸在沮丧痛苦之中,失去信心,有的甚至还放弃了反败为胜的机会。难道我们把眼泪流干就能改变失败的命运吗?我们的回答是:不!因为,只有坚强地面对失败,才能从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

  成功与失败是同时存在的,就像双胞胎。当你成功时,有着将要面对失败的危机;当你失败时,也有着将要成功的希望。这就在于你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越王勾践不就是卧薪尝胆后攻下吴国的吗?取得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既是又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他耗时十年,才制造出第一盏电灯。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曾说;“我坚持奋斗五十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奋斗中的失败难道不是一切成功之士登上成功顶峰的阶梯吗?

  因此我们因当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而面对失败不要悲观,不要气馁,一切重新开始,为取得成功而奋斗;面对成功,也不要骄傲自满,忘乎所以,要总结成功的经验,去迎接下一个挑战。成功与失败是同时存在的,就像双胞胎。当你成功时,有着将要面对失败。

失败是成功之母议论文800字(5篇) =相关文档推荐= 失败是成功之母初中作文600字 失败是成功之母初中作文范文三篇 失败是成功之母初中作文三篇 查看无忧考网初中作文全部文档 >>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