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转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知识管理seci模型 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转载)

野中郁次郎的SECI模型(转载)

2024-06-03 11:1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什么是SECI模型? 2 SECI模型框架 3 SECI模型中四个知识转化阶段 4 创造知识的四种场所(Ba)的特征 5 场所的转换案例分析 6 SECI模型的价值 7 SECI模型的缺陷 什么是SECI模型?

  SECI模型的最初原型是野中郁次郎(Ikujiro Nonaka)和竹内弘高(Hirotaka Takeuchi)于1995年在他们合作的《创新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提出,并对知识创新的知识场——巴,以及知识创新的结果与支撑——知识资产进行了全面论述。是针对日本企业中的知识管理架构而提出的独特见解,对知识创造和知识管理提出了一个新颖的认识。

  野中郁次郎将企业知识划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两类。所谓隐性知识包括信仰、隐喻、直觉、思维模式和所谓的“诀窍”;而显性知识则可以用规范化和系统化的语言进行传播,又称为可文本化的知识。

  野中郁次郎提出,在企业创新活动的过程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二者之间互相作用、互相转化,知识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知识创造的过程。知识转化有四种基本模式——潜移默化(Socialization)、外部明示 (Extemalization)、汇总组合(Combination)和内部升华 (Internalization),即著名的SECI模型。

[ 编辑] SECI模型框架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