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抗战时期十大国际友人,第1位毛主席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白求恩的故事都有哪些 盘点:抗战时期十大国际友人,第1位毛主席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

盘点:抗战时期十大国际友人,第1位毛主席称其是一个高尚的人

2024-06-03 08: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3,萨马兰奇(西班牙)

萨马兰奇曾任大学经济学教授、数家银行的董事、巴塞罗那体育负责人、巴塞罗那副代表、西班牙国家体育教育及运动代表、巴塞罗那代表,西班牙驻苏联、蒙古大使。曾从事曲棍球、拳击、足球等运动。在西班牙奥委会曾担任委员、第一副主席、地中海运动会筹委会副主席、西班牙滑冰协会理事长,1956年冬季奥运会、1960年罗马奥运会及1964年东京奥运会西班牙代表队总领队,国际赛艇总会会长。

4,斯诺(美国)

抗战爆发后,海伦去上海和报道淞沪抗战的斯诺会合,并与路易·艾黎中外进步人士发起开展中国工业合作运动,支持中国抗战。1941年,斯诺接受《纽约先驱论坛报》的任务,去东南亚和印度采访,离开了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斯诺先生在美国遭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行动不自由。1959年,举家移居瑞士日内瓦,但他仍然关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1960年6月,他终于来到北京,见到了毛泽东等领导人。他来到北京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时,北大搬到了末名湖畔原燕京大学的校址),会见了师生和当年友人,访问进行了5个月。1963年出版的《大洋彼岸》一书中指出:“从前最重要的是国立北京大学,在那里,培养了共产党最重要的创造者,到如今,北大还是雄心勃勃的艺术和科学系学生以及毕业的研究人员向往的地方”。

5,李约瑟(英国)

6、爱泼斯坦(波兰,后入中国籍)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1915年出生于波兰,自幼随父母定居中国。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报》任新闻工作。1937年任美国联合社记者。[1]1939年在香港参加宋庆龄发起组织的保卫中国同盟,负责宣传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他努力向世界人民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解放区和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1951年应宋庆龄之邀,回中国参与《中国建设》杂志创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7、路易·艾黎(新西兰)

艾老1927年来到中国。60年中艾黎一直同中国人民同甘苦、共患难,是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见证人和直接参与者,他多彩的在华生涯被世人视为传奇,杰出的贡献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和崇敬。 在纪念艾黎诞辰110周年的前夕,我翻出过去的工作日记,惊异地发现,1982到1985年,他在北戴河和海南度假期间为写自传口述历史时,常常抛开自己的故事,“跑题”到对中国未来重大问题的闲谈上来。艾黎本来对写自传不感兴趣,常推说他还有更多关于中国的东西要写,他的“跑题”实际是他那深沉的中国情结不自主的流露。艾老当时最关注的是中国未来的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青少年教育和社会安定等问题。

8、柯棣华(印度)

柯棣华是毛泽东盛赞的国际主义精神的代表。他是印度人,却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抗日烽火中,柯棣华来到八路军中,把壮丽的青春年华乃至生命都献给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1942年的冬天,12月9日,白求恩式的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大夫,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逝世了。

他象一颗明亮的星,殒落在中国大地上。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时对柯棣华的逝世寄托无限哀思,给柯棣华以高度评价。在延安各界举行的追悼会上,毛主席送了亲笔挽词:“印度友人柯棣华大夫远道来华,援助抗日,在延安华北工作五年之久,医治伤员,积劳病逝,全军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华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是我们永远不应该忘记的。”

9,诗琳通(泰国)

玛哈·扎克里·诗琳通,泰国公主,她是普密蓬国王的次女。1979年12月5日被封为女王储,封号为“玛哈·却克里公主”从那时起,先后师从中国大使馆选派的9位资深中文教师,研习中文和中国文化,学习使用汉语拼音、普通话和中文简体字,在泰国掀起“中国文化热”。1994年冬访问哈尔滨时,泰国译员把“冰雕彩灯”误译为“踩灯”,诗琳通立即纠正了他的译法,并向他耐心解释两个字的不同含义。同时,诗琳通公主著书立说,向泰国人民介绍中国,为增进中泰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中泰友好使者。

10,和平松守彦(日本)

平松守彦(1924- ),日本人,1924年生。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曾任日本大分县知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