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龙八部:为何玄慈不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玄慈方丈是好是坏 天龙八部:为何玄慈不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

天龙八部:为何玄慈不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

#天龙八部:为何玄慈不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玄慈是少林方丈,当年雁门关一役,他亲率中原二十位高手伏击萧远山夫妇,乃是听信了妄人的话。错以为契丹武士会赶赴少林抢夺武学典籍,故而先下手为强,不料铸成难以挽回的大错。时隔多年,玄慈从未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而这个神秘的身份,也只有极少数人知晓。他不说出这件事,亦是心中无愧,更害怕少林百年清誉毁于一旦。

能成为少林方丈,不仅要身怀绝技,还须德高望重,以德服人。玄慈坐上这个位子,想必也经历了一番磨难,否则也不会坐得这么稳当。如果说出雁门关之事,他不但暴露了自己的身份,甚至当年的幸存者,都有可能身败名裂。算上玄慈方丈,总共有二十一位高手,这些人都是武林名宿,在江湖上亦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倘若玄慈主动承认自己是带头大哥,那么乔峰也不会轻易的放过他。纵使幕后的妄人是慕容博,可是此人早已诈死,玄慈口说无凭,乔峰未必信他。玄慈深知利害,又怎能傻乎乎地说出来。

当年那些高手侥幸活了下来,玄慈也是知道的。贸然说出自己的身份,这些人恐有性命之忧。即便乔峰没有相逼,试问身为少林有道高僧,却做出这般糊涂事,让武林中人作何感想?少林是中原武林第一大门派,与丐帮齐名于世,自达摩老祖至玄慈方丈,寺中虽经久考验,历尽波折,却亦有惊无险。然而若说出带头大哥是自己,这滥杀无辜的帽子,玄慈是摘不下来的。少林百年清誉,又怎能毁在他的手中。权衡利弊之后,玄慈决定闭口不谈,毕竟少林派皆是得道高僧,自己当年所犯的错,应由自己承担,何必连累少林。正所谓国有国法,帮有帮规,即便是方丈做错了事,也要受到责罚。

雁门关之事,只有少数几人清楚,玄慈不点破身份,又有谁知道呢?况且赵钱孙、智光大师等人,都是极力的维护玄慈。当然自私的成分是有的,除了这一点,玄慈虽贵为少林方丈,却也不愿意谈起当年之事,毕竟这一战天地变色,鬼哭神嚎。萧远山见爱妻已死,愤怒难平,直接狂性大发,使出了杀人的绝技,那些高手武功不及,便血洒雁门关。玄慈方丈、丐帮的汪剑通、智光大师、赵钱孙,这四人侥幸活了下来。亲眼目睹惨状,令玄慈仍然是心有余悸,这么多年过去了,依旧不愿提起这陈年往事。

况且他是少林高僧,深知大错已经铸成,纵使有通天彻地之能,亦是不能逆天改命。如今之计,只有补偿萧远山的后人。可以说玄慈的性格便是如此,在少室山之时,玄慈和叶二娘的事情被戳破,玄慈说的一番话,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且看书中原文:

玄慈温言道:二娘,既已作下了恶业,反悔固然无用,隐瞒也是无用。

由此判断,雁门关的血战,玄慈也大为后悔。不过错以发生,又该怎样?他选择息事宁人,不再将这件往事提起。千算万算,玄慈没有料到萧远山竟然尚在人世,还潜伏少林三十余载,早已将他监视起来。只是那个时候的玄慈方丈,还不知道罢了。所以希望这件事永远不要有人提起,他吃斋念佛,借此消除心中的魔障。倘若说将出来,不但有损少林的清誉,自己也会身败名裂。那么多高手,均是听信了玄慈的话,否则又怎能甘冒大险,来伏击所谓的契丹高手呢?

这些人怎能不知来人是高手,可二十一人联手,即便对方武功精深,也不能一口气杀掉全部高手。然而偏偏如此,萧远山身为辽属珊大帐亲军总教头,武功超凡入圣,竟然逐一将其击败。玄慈听信人言,又害了这么多条人命,心中必是惴惴不安。

估计那些高手也未料到,对方竟然武功如此高强,在二十一位高手的围击之下还能占据上风。玄慈误信妄语,已是大错,率人阻击,更是错,令这些高手丧命于此,乃是错上加错。试问他还有何颜面再说出此事?这些人伏击在雁门关,已是不入流,若是说出来,真是让人笑掉了大牙。堂堂中原武林高手,居然联手对付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

况且玄慈还思念儿子,不敢轻易的说出自己的身份。当年叶二娘诞下了虚竹之后,就被萧远山暗中抱走。玄慈亦知道自己有了儿子,不过却始终未能寻到。尽管虚竹在少林长达二十四年之久,可玄慈仍然不知他就是亲生骨肉。或许不表明身份,也是想见一见他和叶二娘的儿子。假设找到了,虚竹又无惊世骇俗的武功,相信以玄慈的性格,也不会与之相认,只会暗中照顾罢了。毕竟乔峰若知真相,虚竹恐难逃一劫。不过玄慈却未料到虚竹是他的亲生儿子,更没有想到他武功卓绝,又与乔峰有八拜之交。直至虚竹出现,两人相识之后,玄慈才和叶二娘撒手人寰。他与叶二娘虽育有一子,可这个婴孩却被萧远山掳走,他难免会为此悬心,故而不敢说出带头大哥就是自己。

雁门关之战,大错已铸,再难回头。玄慈愧对萧远山,因此将乔峰培养成义薄云天,重情重义的人。在乔峰七岁那年,玄苦大师授其武功,寒暑从不间断。后来乔峰加入丐帮,练成了降龙十八掌和打狗棒法,这一切都是在玄慈和汪剑通的安排之下进行的。玄慈也未料到,本以为这陈年旧事不会有人想起,可乔峰却遭人陷害,他执意要查清身世。而马夫人心肠歹毒至极,他和全冠清、白世镜干的勾当,玄慈又怎能知晓。其实乔峰虽为契丹人,却在大宋长大成人,玄慈也希望他莫要追查雁门关的事。而那封与汪剑通的书信,便是最好的证明。玄慈虽有顾虑,却还是期望此事翻篇。换言之,他之所以没有说出自己是带头大哥,主要原因也是没有想到马夫人会掀起破浪,连累无辜之人惨死。

至于那些人枉死,虽与玄慈有关系,却不是他出手所杀。谭公、谭婆、玄苦、乔三槐夫妇,皆是萧远山杀害的。退一步讲,纵使玄慈忏悔己错,说出身份,以萧远山的脾气秉性,也不会放过这些知情的人。既然说是死,不说还尚有希望,那么玄慈为何要说呢?萧远山和慕容博在暗处,一个企图光复大燕,而另一个便要报杀妻之仇。慕容博是诈死,萧远山是跳下悬崖,乃是为了求死,却偏偏挂在树上,逃过了一劫。玄慈参与这场恶战,亲眼见及惨状,做梦也不会想到萧远山竟然未死,还策划了这些惨事。直至最后,萧远山才现身,若非如此,玄慈还会认为早在当年,他便已经自尽而亡了。

这些事情汇聚在一起,导致玄慈判断失误。他想压住此事,不愿旧事重提。未料祸事连连,频出怪事,或许这就是天意难违。而无辜之人的枉死,玄慈也无它法,他只恨当年错信人言,酿成惨剧。何况远在少林,参与那场恶战的高手,以及知情人,玄慈虽然有心保护,却心余力乏。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