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叫咸丰的城,有着穿越千年的故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湖北恩施咸丰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这座叫咸丰的城,有着穿越千年的故事

这座叫咸丰的城,有着穿越千年的故事

2023-09-26 12: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史

民族

文化

人皆有姓,地皆有名

一个地名,一段过往岁月

一个故事,一幅地方风情

今天

一个穿越两千多年的传奇

向你走来

讲述隐匿在咸丰地名背后的那些

历史故事、人文风情…..

历史咸丰

翻开史书,被风干了的寥寥数语,证实咸丰属地的历史沿革可以溯源自两千多年前。公元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清朝廷派流官治理,史称“改土归流”,这一时刻距今282年。自此,有“蛮夷处所”之称的咸丰开始汇入华夏主流文化,步入中华文明的长廊之中。

一座城市,从它命名之日起,时代和地域的烙印就被深深地嵌入历史的丘壑之中。

土司制度是组成咸丰历史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记录了历史的沧桑巨变,见证了时代前行的脚印。

2015年7月,唐崖土司城遗址和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唐崖从西南一隅的逼仄之所走向了世界舞台。

史书渐渐泛黄

故事历久弥新

文化咸丰

咸丰,一个历史悠久

文化源远流长的城市

诞生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州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南剧

南剧又称南戏、施南调,俗称“高台戏”或“人大戏”,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戏曲剧种。起源于鄂西容美土司时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南剧发展史上,咸丰自始至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其表演的内容大都积极健康,爱憎分明,教化人们弃恶扬善,在一定程度上引导着人们的是非判断能力,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

2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咸丰县境内的吊脚楼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咸丰的吊脚楼大多是飞檐翘角,回廊吊柱。

在单体式的吊脚楼中,有的是四合天井三面回廊,有的是撮箕口东西(或南北)两厢房各三面回廊,有的是“钥匙头”两面回廊。它们有的依山而建,有的临溪而立,有的悬在山边,有的矗在平坝……各具特色各显风采。

咸丰吊脚楼不但是一个别具特色的建筑,也是土家人舒适而温馨的居所,更是饱含土家族文化的艺术珍品和一道道绚烂多彩的旅游风景。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

传统舞蹈:地盘子、板凳龙

地盘子流传于咸丰县水井槽、朝阳寺、曾沟、鸡鸣坝、燕朝等地,尤以水井槽、朝阳寺为盛,当地不仅汉族人民爱跳,土家族人民也喜欢跳。表演时间主要是在春节期间。

它通过生、旦、丑三个角色的相互打趣逗乐、插科打诨,生动地表达了人们欢度佳节的喜悦心情,同时也较含蓄地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地盘子的舞蹈动作非常丰富,有梭步、鹤鹰展翅、怀中抱月、半边月、半推磨等十几个动作。在表演上,生角文静、潇洒,旦角娇羞、含蓄、轻盈,丑角粗犷大方,灵活健美。

板凳龙作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是盛行在咸丰县及周边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舞蹈,每逢节目、集会、庆典或农家婚丧,这些地方都要耍一回板凳龙。

恩施板凳龙的基本动作共九个,即龙抬头、龙回首、龙翻身、龙抱柱、龙戏珠、龙抢宝、龙飞天、龙入海、龙摆尾。它的动作要领有五点:即圆、翻、缠、窜、转。舞到高潮时,只见龙上下翻舞,起伏多变,令人眼花缭乱

2

传统体育、游戏与竞技:板凳拳

因咸丰与湖南湘西、贵州东北部、重庆南部接壤,是盐商的重要通道,奸商、悍匪危害乡里。尤其在咸丰县唐崖镇小水坪一代,地势偏僻、山形险恶、沟谷幽深,历史上曾是个山大人稀、匪盗猖獗之地。坚强、铁血的土家男子自然不会屈服,板凳便是他们还击的利器。

为了保全性命和财产,抗暴图存,他们日夜操练板凳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套路、一种拳术。

3

传统美术:咸丰何氏根雕

咸丰何氏根雕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是武陵土家族根雕的杰出代表。

咸丰何氏根雕善于用艺术的眼光从根材的形态、色彩、纹理、疤瘤、材质、皮质、根桠等方面去审视,注重选材,善于利用根的自然形态,通过施以小雕加以丰富,从而使材和艺融于一体,以保持作品的原创性,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作品后期制作工艺特别注重环保,使作品更显古朴高雅,生动形象,易于永久收藏。

4

传统技艺:油茶汤制作技艺

油茶汤是恩施土家族特有的一种传统美食,很受当地人的喜爱,当地有话曰:家无油茶汤,顿顿都不香。

正宗的土家人里户户都备有一个黑锅专用来打油茶汤,而且从来都不洗锅,而是让锅的表面时时都有一层油汤浸着,认为只有这样打出来的汤才会越来越醇香。

油茶汤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

具有民族地方风味特色

无论是什么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最古老、最鲜活的文化历史传统,也是国家、民族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和宝库。

咸丰特色的民族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凝聚着民族深层次的文化基因,是民族生命的记忆,是创造力的精神源泉,是我们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咸丰县坚持传播、传承、振兴三大举措,有力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利用。

一、扩展民族文化传播面

以文化遗产日为载体,让民族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自2008年以来,咸丰连续主办了十二届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展演各类民族文化节目,土家族苗族文化深植于群众日常生活;以民族文化匠人为名片,让民族文化飞出深山大门,先后举办土家族吊脚楼模型大赛、唢呐大赛、山民歌大赛、花灯大赛等民族文化赛事,评选各类民族文化匠(艺)人,并以他们为名片,对外传播咸丰独有的民族文化。

二、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方式

打造技艺传习所,近年来,咸丰建立了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传习所、尖山石刻传习所、板凳龙传习所、板凳拳传习所、地盘子传习所、竹编传习所、土苗绣活(咸丰绣花鞋垫)传习所等技艺传承基地14个,为民族文化技艺展示、交流、传承、培训为提供了一个新平台;民族文化进校园,在中小学开设关于民族教育的课程,有针对性地把民族乐器、民族舞蹈、民族山歌、民族体育、民族语言等引进课堂,深化素质教育,有效地传承、保护少数民族文化。

三、打造民族文化振兴“一城一戏”

以世界文化遗址——“唐崖土司城”为平台,促进民族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近年来,咸丰在土司城内设置民族文化展厅对何氏根雕、西兰卡普、吊脚楼营造技艺等进行集中展示,并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遗址——“唐崖土司城”相融合,打造旅游精品,为民族文化的振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以一场民族文化大戏——《唐崖土司夫人》为依托,促进民族文化的振兴。

咸邑春秋

图片 | 翼动文化传媒

编辑 | 念念

审核 | 李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