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淮安历史文化的精神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淮安人文地理介绍视频 论淮安历史文化的精神

论淮安历史文化的精神

2024-05-27 13: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漕运文化

明清是淮安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当时的京杭大运河是当时国家的政治与经济的动脉,淮安是整个京杭运河漕运的指挥中心。开放带来了活力,当时的淮安不仅是京杭运河漕运的指挥中心。而且还是“天下粮仓”、 漕船制造中心,淮北食盐的集散中心,河道治理中心……当时的淮安,是名副其实的“漕运之都”。随着晚清,运河漕运的衰落,淮安历史性地败落了。这段历史生动地告诉人们,只有开发才能有活力,而封闭只能走向败落。明清漕运文化中体现出的开放精神是值得今天的淮安人重新发扬光大的。

3

名人文化

名人文化中体现出的创新精神。淮安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人代不乏人。韩信在军事指挥艺术方面大胆创新,他的军事指挥艺术出神入化;枚乘《七发》在艺术形式富有独创,开一代文体汉赋之先河;吴承恩大胆想象,创作出不朽名著《西游记》;吴鞠通集温病治疗之大成,善于创新,写出了中医四大名著之一的《温病条辩》;阎若璩勇于善于创新,大胆地求真辨伪、写出了名著《古文尚书疏证》,以勤学善疑的治学态度、精审博证的治学方法,成为清代考据学的开山;罗振玉善于创新,对当时新发现甲骨文非常敏感,很早就从事甲骨文的收集、整理与考释工作,成为中国甲骨学的奠基人。王瑶卿勇于善于创新,在中国京剧界及时改革,成为著名的“通天教主”,周信芳善于创新,开创了京剧艺术中风格独特的麒派……淮安名人文化中体现出来的勇于与善于创新的精神,仍然是值得今天的人们发扬与光大。

4

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中体现出的是奉献精神。抗日战争中的淮安的刘老庄82烈士面对强敌英勇奋战,体现出了战士们为人民,勇于牺牲的无畏精神;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新四军攻占了清江浦。1945年10月成立苏皖边区政府,以清江浦为首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个解放区的民主联合政府。苏皖边区政府的革命实践对共和国政府的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此外,“全党楷模”周恩来所体现出来也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我们必须继承的宝贵精神财富。淮安红色文化鲜明地体现出了一种崇高的奉献精神。

淮安文化的主要特征

2

1

不南不北,融南汇北

从地理位置看,淮安地处淮河下游,在中国南北分界线上,这使它天然地具有不南不北,融南汇北的特征。这不仅表现在地貌、气候、植被……方面,也表现在语言、饮食、建筑、园林、习俗……方面。清代学者丁晏曾说:“淮土跨徐、扬之境,居南北之冲。江南诸郡,文物华丽,而或失之浮;河北诸郡,气质颛固,而或失之野。惟淮阴交错其间,兼擅其美,有南人之文采,而去其浮;有北人之气节,而去其野。”这段话很好地就点出了淮安文化不南不北,融南汇北的特点。

2

水患水利,水蕴水润

淮安是全国水系最复杂的地区,长江、黄河、淮河,在此都有交集。历史上这里的水系多有变化,从相当意义上说,淮安是水蕴出来的。有人说淮安是水文化,但它的水不是苏州的小桥流水,而是淮安的运河淮河,水患水利是淮安水文化必须面对的历史问题,而治河与漕运,则是淮安水文化的最大历史性主题。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淮安的文化可以用“水蕴淮安”四个字来加以概括。其中漕运与治淮对淮安历史文化影响最大。漕(水)运是前工业社会的高铁。“交则通,通则活。”春秋时期邗沟的出现沟通了长江与淮河的水上交通,于是古淮河与古泗水交会的淮安清口就成南北交通的咽喉,带来了淮安历史上的繁华。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使淮安南北水上交通的枢钮地位更为突出,加上明清漕运总督府放在淮安,使淮安成为漕运之都,带来了淮安历史上的新的繁荣。再看治淮。宋代黄河夺淮,泛滥的黄河水冲入淮河,并以淮河河道为自己的出海口。黄河夺淮使得中下游的淮安变成洪水走廓。当年繁华的泗州城就是因淮河发水而淹没水底的,现流经淮安市区的古淮河就是当年洪水冲出的河道……这就引出淮安的治淮的漫长故事,从明臣潘季训建洪泽湖大堤,建人工水库洪泽湖,到解放后,苏北灌溉总渠的建设,淮安水患才除。从历史的角度看,淮安的水文化主要是因漕运与治淮而起(如淮扬菜很大程度就是治淮的河道官员吃出来的)。而战胜水患的治理淮河与利用运河水利的运河漕运对淮安影响极大,淮安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讲是水蕴出了淮安,而现在则是水润淮安,这也是淮安水文化不同于其它地方水文化的特色所在。

3

讲仁讲义,易足易安

淮安的历史文化还有讲仁讲义的特点。先从三个历史人物来谈。一是汉代的漂母,这是一位洗衣服的大嫂,看到年轻的韩信饥饿,便主动给他饭吃,韩信说以后发迹要报答她,她却要韩信自立,而不图回报。二是枚乘。枚乘的《七发》表现了对误入歧图的吴王子的关心,同样体现出一种深明大义的仁义精神。还有清代名医吴鞠通,小时因父亲被庸医治死,又因看到许多乡亲被庸医治死,而立志学医,“活人无数”,并著名中医四大名著之一的《温病条辩》。《隋书》志云:“(淮安人)重礼教,崇信义”。《元史》志云:“(淮安人)喜学问,从教化。……卖鱼之逸民,虽在妇人、奄竖、贸易、负贩之夫,犹知敦行厉节,况于士大夫之垂绅委佩、秉礼横经者哉。”从上都不难见出淮人讲仁讲义的特点。相对其它地方,淮安人还有易足易安的特点,主体性相对弱些,开拓精神也相对弱些,比较安于现状。

淮安文化的历史地位

3

经过淮安人民世代的奋斗努力,使淮安文化具有了以下的文化地位:

历史名城

淮安是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淮安的历史文化名人代不乏人(如韩信、吴承恩、吴鞠通),历史文化迹遗(如运河淮安段,如洪泽湖与洪泽湖大堤)仍有留存。作为清代四大菜系之一的淮扬菜,至今仍然魅力不减。

宜居城市

淮安历史上的水患在建国后被彻底根治了,淮安才真正是河清海晏了,淮安的水文化早已由水蕴淮安走向了水润淮安。淮安现在非常注意水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努力把淮安建设成绿水城市,生态城市,宜居城市。

苏北重镇

淮安明清时期,曾是有名的运之都,现在淮安人民正重创辉煌,在把淮安建设成真正幅射苏北的现代化的中心城市。淮安城市现在变化大,正成为了一个大中型的现代城市。

淮安历史文化的现实意义

4

最后,还想就淮安历史上的文化精神,与现在新的“淮安精神”的关联谈点意见。现在,淮安提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精神,我以为这有利于明确我们奋斗的方向,有利于凝聚与激励人心;而且,这个提法,也是对历史上淮安精神在新时期的一种继承与提升。我们是面向未来的,过去的辉煌只属于过去,但精神却可以不朽,可以光大与发扬。淮安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新的辉煌,有必要“过去未来共酌酌”,以便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以发现新时期淮安精神的深刻历史内涵与强烈的现实意义:

1

“包容天下”

“包容天下”既是淮安现在面向未来的新的需要,也是对淮安历史上开放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与发展,开放才能搞活,这是淮安的历史经验,也是发展的现实提出的新的需要。

2

“崛起江淮”

“崛起江淮”则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未来,创造未来,这显然是我们新的奋斗目标。同样,我们也可以发现,“崛起江淮”中也可以融入淮安历史上的治河文化体现出的奋斗精神、名人文化体现出的创新精神。红色文化体现出的奉献精神,或者可以说,“崛起江淮”也是对淮安历史上的奋斗精神、创新精神与奉献精神在新时期的概括与提升。

3

“包容天下,崛起江淮”

历史总是在开拓中前进的,文化总是在创造中发展的。“包容天下,崛起江淮”的淮安精神,既有时代的鲜明特征,也有历史文化精神的事实支撑,它生动地表达了新时期淮安人的新的精神视界与历史使命。

住:本文是在淮阴师范学院文学院胡健教授应淮安市人大之约,所作的关于淮安历史文化的讲座的基础上改写而成,如转载或引用请注明出处。

2017年8月25日

本文编辑:黄姑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