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尿酸可以吃“鱼”吗?84岁院士:降低高尿酸这5物莫贪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淡水虾嘌呤高吗 高尿酸可以吃“鱼”吗?84岁院士:降低高尿酸这5物莫贪吃

高尿酸可以吃“鱼”吗?84岁院士:降低高尿酸这5物莫贪吃

2024-06-02 1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很多人之所以血尿酸水平过高,原因是不爱运动。本身人体就要通过运动的方式来维持内部循环,代谢良好,才能让血液提供给需要的脏器,同时让有害物质排出体外,维持指标正常。

但是,一点运动量都没有,除了体质会下降,还会代谢速度变慢后尿酸无法顺利排泄,而人体大部分的尿酸要健康的状态下才能排泄出体外。

因此,可结合自己的运动情况判断,若持续运动量不足,身体又肥胖,应该重视,通过锻炼的方式来调节。

3.精神性因素

精神压力可影响血尿酸,持续处于高压力状态可过度兴奋交感神经,消耗体内热量,使得尿酸产生过度活跃。另外,长期处于慢性压力状态也会扰乱内环境代谢,从而影响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升高。

4.遗传因素

遗传是导致尿酸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人可能遗传了父母的基因因素,导致天生就存在代谢尿酸异常的问题,或者说代谢能力较弱。当父母中有一方或两方患有尿酸高或痛风的问题时,那么孩子遗传的可能性也会增加。

高尿酸可以吃“鱼”吗?

鱼、虾等水产品含嘌呤相对较高,因此容易导致和加重高尿酸血症。在海产品中除海蜇、海参以外,大部分海鲜、海鱼均为高嘌呤食物。

高嘌呤食物如沙丁鱼等尽量避免食用,淡水鱼如青鱼、鲫鱼等为中嘌呤食物,注意控制摄入量。

在尿酸控制较好的患者中可以适当摄入淡水鱼,如青鱼、鲫鱼等,痛风的饮食注意禁止喝浓肉汤、鱼汤。因为嘌呤易溶于水,因此如果将鱼煮熟捞出来吃,只吃鱼肉能够减少大约1/3的嘌呤。

84岁院士:降低高尿酸这5物莫贪吃

1.动物内脏

动物内脏是绝佳的下酒菜,人们非常喜欢吃的红烧大肠,烤猪腰,炒肝等都是以动物内脏为主料制作而成的。不过动物内脏中含有的嘌呤物质非常高,除此之外像鸡鸭等家禽的动物内脏同样还有非常多的漂亮。

2.肉汤

对于痛风患者而言,痛风属于是嘌呤代谢出现紊乱以及尿酸排泄减少等因素所带来的血中尿酸水平增高。

以此来达到高尿酸血症的问题,会突然出现剧烈疼痛、关节红肿等方面的表现。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能吃肉类食物,那么肉汤总能喝吧?其实肉汤比肉的嘌呤含量更高,经常大量喝也会容易带来尿酸水平升高的现象。

3.海鲜

海鲜由于其味道非常好,有些人到海边就会选择吃海产喝啤酒,简直就是享受生活,但是海鲜中嘌呤含量相对比较高。尤其是干贝以及虾蟹等,对于有膏血最否则会导致尿酸沉积在关节处影响病情。

4.腌制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吃各种腌制的小咸菜,泡菜咸鱼腊肉的食物。但是专家却不建议为这些腌制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高嘌呤物质,吃多了容易诱发尿酸增高,导致痛风发作,因此大家在平时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控制好食欲。

5.黄豆等干豆类

黄豆属于植物性食物,也是一种高嘌呤食物,尤其是制作成豆腐或者粘膜成豆浆之后,其中的嘌呤会融入水中。

如果痛风患者经常吃黄豆等干豆类的话,很可能会加重痛风的病情,导致痛风反复发作,所以想要稳定尿酸的话,尽量少吃这类食物。

尿酸高能恢复正常吗?做好这4件事,或能帮助你跟高尿酸说再见

1.多补充水分

对于尿酸水平偏高或者是肾结石体积较小的朋友,平时多注意补充水分,有助于缓解病情。当身体摄入充足的水分时,排尿量会增加,多余尿酸就能随着尿液排出。

另外,体内水分充足还可以促进输尿管蠕动,肾结石就可以下降位移,有助于排出结石。建议尿酸高的人,每天的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以上,白开水、苏打人、淡茶水都可以常喝。

2.控制体重

根据医学上的研究,肥胖的人容易出现尿酸高,因为体内脂肪太多,身体各个器官代谢缓慢,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容易导致尿酸升高。因此,我们尽量控制体重,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3.坚持运动

数据显示,每天久坐8小时以上,痛风的发病率会提升5倍以上。每天晚饭后半小时,天气没有那么热,可适当地进行有氧运动。坚持在30分钟以上,有效的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起到减肥,降脂,降尿酸的作用。

但是要注意的时候,夏季运动不易出过量的汗,很容易导致脱水,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也不宜过量,对关节造成损伤,增加痛风的几率。

4.按时服用排酸药物

药物的治疗虽然是很有效的,但也不能经常服用。因为排出尿酸后,体内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排出体外,会引起低血钾、低血钠、低血钙等,对肝肾也有副作用。

因此不宜长期服用,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这种药物可以帮助阻止了尿酸的合成,但却不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

而且吃药不要盲目选择,要去医院检查后,依照医生的嘱咐再食用,否则自己乱吃药身体也会出现问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