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诸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法云安缦中国有哪些地方 灭诸王

灭诸王

2023-04-19 08:4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来源:雪球App,作者: 书生剑客,(https://xueqiu.com/3993902801/247775344)

文/渤海小吏

韩信离去了,但他倒下的整个过程中,陈豨都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一个如此巨大的流量倒下了,也把陈豨这个汉廷想要掩盖的历史人物重新曝光到了历史舞台上。

下面让我们看看陈豨的造反经过吧。

陈豨那次上千宾客住满旅馆的拉风返乡后被刘邦派给自己三小子赵王刘如意的国相周昌盯上了。

周昌打了小报告,说他宾客众多又独掌兵权、恐怕会有变故。

随后刘邦就命人去追查陈豨,查到了很多陈豨的宾客在财物等方面违法乱纪的事,其中不少事情的最终矛头都指向了陈豨。

陈豨听说了风声,开始感到害怕,于是暗中和他边防任务中需要剿灭的韩王信流亡政府进行勾结。

197年七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过世,刘邦征召陈豨回长安,陈豨称病。

197年九月,又是这个长天一色秋马肥的日子,陈豨自立为代王,联合了组建流亡政府的韩王信举兵反叛。

韩王信南攻马邑方向,陈豨自东垣南下,两路进兵。

代,赵皆危。

刘邦这边,知道陈豨造反后,一面令周勃,柴武自晋阳向北反击,一面自己亲率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等往赵国赶,并广征诸侯兵。

刘邦再次使出自己的打群架套路,所有能动的全都去抽人。

十一月,刘邦疾驰至邯郸。

赵国第一重镇邯郸此时仍然属于汉帝国控制,刘邦大悦道:“陈豨不据守邯郸,阻击漳水,由此可知他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刘邦这话说的,非常有水准,打了一辈子仗的他,此时也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家的层面了。

趁这个机会要说说赵国在华北平原上的这片土地了。

朋友们可能会疑问,这一片大平原,有啥可说的?

还是很有些代表性的。

前面我们详细的讲过关中的四塞之固,函谷关,武关,潼关和蒲坂渡口这些著名景点基本意味着八百里秦川的归属。

我们讲过秦岭对于汉中和关中间的关键性,讲过汉水对于沟通这两个地区的潜在意义。

讲过荥阳虎视关东,总扼中原咽喉。

这些都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兵家必争之地,属于一地系千里兴亡的大争地。

除了这些著名地点,每个省,郡,同样也有小争地。

比如说赵国,看一下我们曾经展示的这张图吧。

赵地南部是大平原,唯一的天险就是漳水和黄河,只要拿下漳水这条线,整个赵国平原往北就再无险可守。

邯郸是赵地第一大城,经济实力,人口数量都最强,算是整个黄河以北最重要的物资补给地点。

邯郸卡在关键大动脉上!

来看一下宏观地图吧。

而且如果细观察的话,更为有意思的是,不光在秦汉,时至今日,华北平原上的主要城市仍然是太行山边上的这一串。

在当时,这一条线不仅有秦驰道,实际上也代表着整个华北最为值钱的地方。

陈豨自造反后,只能从北往南的这一路太行山角啃下来,东边的那一大片平原的意义反而不是很大。

为什么河北的这些大城市要紧贴着太行山呢?

原因比较多,最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老母亲。

太摇摆了。

这图看的乱的话上静态图,最粗的那根黑线是此时的黄河。

黄河母亲脾气大,泥沙多,所以整个华北平原不定期的总要接受“洗礼”,用我们主席比较浪漫主义话讲:“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而靠着太行山这一大遛呢,由于地势高,所以水往低处流的母亲就横溢不到那里去,尤其在对天灾没有反抗能力的古代,太行山麓天然自带避险属性。

谁家过日子都是奔着天长地久去的,也不想天天提心吊胆当鱼鳖,所以太行山麓这条线上的人民们上百年下来,就积累成了华北经济带。

除此之外,还有气候原因。

南边的暖风到了太行山脉就过不去了,上升凝结成云导致这地方湿润爱下雨。

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流南下有太行山扛了一大下。

导致太行东麓经济带不仅比山西高原暖和的多,还比东边没有挡头的大平原有温度。

藏风聚气好风水啊!

刘邦做完对战争形式的判断后又来到用人艺术专场。

周昌上奏把反情严重的常山郡守、郡尉斩首,理由是:常山有二十五座城,陈豨一反叛迅速就丢了二十座。

刘邦问:那郡守、郡尉反了吗?

周昌说:那倒没有。

刘邦说:不怨人家,他们力量不足,陈豨是领边防军的大将,打不过正常,随后赦免了他们并恢复了官职。

之后,刘邦又询问了陈豨的将领都有谁?

左右回答说:有王黄、曼丘臣等。

紧接着,参谋们还附加了一句额外的情报:陈豨的帮手们大多以前都是商人。

刘邦说:“我知道怎么办了。”

社会人刘邦派出间谍展开了金钱攻势,去贿赂陈豨的部将们,并开出了大额赏金,悬赏王黄,曼丘臣等人。

紧接着刘邦又问周昌:赵国还有能带兵打仗的吗?

周昌说:我这还有四个。随后喊了那四将来拜见刘邦。

刘邦继续欲扬先抑的老招数,一见便先一通大骂:你们这几个瘪犊子也能为将?

就在四个人瑟瑟发抖之时,刘邦又每人封了千户。

不仅巨大的广告效果又出来了,这四个备胎还被狐狸精嗔怒后的一个媚眼彻底拿下了。

又准备为了女神炸碉堡去了。

左右近臣谏劝道:领导您这不是胡来吗!无功咋能乱赏呢?

刘邦说:你们知道个屁!陈豨叛后,邯郸以北都丢了,我现在急令天下兵往这赶,都还没到呢!现在正指着人家邯郸兵呢!

何必吝惜千户不抚慰赵国子弟呢!

正式开打后,汉军与陈豨叛军的交锋打了一年,汉军在曲逆城下攻击并斩杀了陈豨的大将侯敞、王黄,又在聊城把陈豨的大将张春打得大败,斩首一万多。

另一路,太尉周勃进军平定了太原和代郡,在攻打马邑时出现了巨大阻碍。

周勃大怒,再次发动了猛烈攻击,攻陷后,展开了报复性屠城。

马邑老百姓实在是比较倒霉。

十二月,刘邦亲自率军攻打反革命老窝东垣,但未能攻克,大量的叛军士卒辱骂刘邦。

顶级大流氓都敢骂,胆儿太大了。

不久后,东垣投降,凡是骂刘邦的士卒一律斩首,其他没骂的士卒处以黥刑,在额头上刺字。

刘邦余怒后把“东垣”改名“真定”,估计大意是“真龙搞定”。

后来这地方因为一个大名人而享誉全国,七出七入的常山赵子龙先生。

真定这个名字后来一直用了一千多年,直到公元1723年,为了避清皇帝,大名鼎鼎的四爷胤禛的“禛龙”名讳,“真定”被改为了“正定”。

这个名字跟各种龙有关的地方又过了二百多年,有一个小伙子下地方从政的第一站就是这里,在这里当了三年的县委书记,并后来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好地方啊。

东垣拿下的同时,王黄、曼丘臣被刘邦的金钱攻势所结果,他们的部下杀了他们投降汉军,陈豨的反叛也因此基本宣告了大势已去。

另一路同样出现了重大突破,在周勃拿下马邑后,柴武在参合(山西阳高县)斩杀了韩王信。

第三位被干掉的诸侯王。

两个韩信,基本上算是同一时间离开了刘邦。

韩信死后一年,打了很久游击的陈豨被樊哙追到灵丘斩杀。

这是在刘邦开国后的数次平叛中,最牵连日久,抵抗最顽强的一次。

本来应该有更多细节的,但史书中却寥寥数笔。

为什么汉史要如此掩盖一个大能量的人物,有三个原因。

第一,陈豨和当年造反让李信背了黑锅的昌平君一样,都是皇帝亲自部署寄予厚望的。

当得知陈豨反后,刘邦说了这么句话:豨尝为吾使,甚有信。代地吾所急也,故封豨为列侯,以相国守代。

陈豨是他非常信得过的,却伤害他非常深。

第二, 陈豨造反的前后,涉及了两个韩信的死,尤其是那位“千古无二”,需要掩盖的太多了。

第三,陈豨跟吕家的关系,非常不一般。

吕家,又是汉史要重点抹去的痕迹。

下一战中,我们还将提到一个我们并不熟悉的重量级人物。

这个人,将再次刷新我们的认知。

刘老三这个天下,真的并非仅仅是一个好汉三个帮拿下来的!

陈豨的反叛告于段落,但作为汉初最大爆破手的他,在牵死了两个韩信之后,又波及了另外两个人。

这个死亡的游戏,还在继续。

刘邦在讨伐陈豨时,曾经向彭越征兵,但彭越说有病,只派出将领带着部队到了邯郸,自己没有去。

彭越的病来的很不是时候,这个表姿态的关头,你说你病了,但领导并不一定这么想。

刘邦很不高兴,还是像前面对韩王信那样,派人去责备彭越。

此时的刘邦,心态有点过于膨胀了。

因为这样的做法大概率还是会逼反彭越,北边您还没拔出腿来呢!

现在这个时候惹天下第一游击队长是很不明智的,毕竟当年彭越是怎么恶心项羽他是知道的。

但所幸是,彭越真的不想反,他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

刘邦前面的所作所为已经明白的昭告了天下,卧榻之侧,他刘邦是不允许他人酣睡的,他的部将扈辄就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毕竟已经有先例了,韩信就是这么死的啊,但彭越并没有听从他的意见。

纰漏还是出在自己这,彭越的高级干部太仆得罪了他,彭越准备杀掉他。

但这位太仆看来是比较了解新闻时事的,知道现在中央的第一大方针就是打击不是姓刘的,于是太仆逃到了刘邦处,控告彭越谋反。

彭越冤吗?

挺冤的,但冤又有什么用呢。

刘邦一听有人告彭越造反,十分兴奋,派出了特种小分队潜入梁地,实施斩首行动,趁彭越没有准备,在他的根据地将其逮捕,并押回了洛阳。(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觉,捕梁王)

由于整个秦末汉初就是一笔烂账,后面的诛灭诸吕更是乱的一塌糊涂,因为前面这帮刘家所谓的乱臣贼子在历史中的定位是处在对立面的,里面的很多问题都不好说。

再次让人诧异不已的剧情出现了。

天下第一游击队长,最擅长敌进我退、避实击虚的彭越,居然被斩首行动窝囊的控制了。

对方可是诸侯国的国王啊!

韩信也是刘邦将他调出大本营才拿下的,而且拿下后刘邦马上红利安抚楚地,并麻溜的跑回了自己的地盘。

彭越被拿下这段,可信度太低!

因为你去对方势力稳固的中心去拿下人家的老大,变数太多!

最大的可能就是根本拿不下,人家当时就反了!

即便你拿下了,人家儿子也反了。

这其中,应该有很多细节的操作。

最大的可能,就是彭越的权利核心中,干部构成肯定有大文章。

很多魏国关键岗位的干部都有问题!

但具体人事资料我实在找不道了。

期待将来捋清这个悬案的论文出现。

彭越被立案审查后,经司法部门审理。

经多方会审,“不出意外的”,彭大王的谋反罪证具备,请求刘邦依法判处。

刘邦大度赦免了他,毕竟此时已经没有威胁了,彭越被废为平民百姓,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埋头西去,走到郑县,正赶上吕后从长安来,打算前往洛阳。

彭越看到了当年的刘大嫂,认为长嫂为母,小叔子是儿,也许能帮帮自己,于是对着吕后大哭一场,分辩自己没有罪行,自己老了,富贵也不要了,只希望终老于故乡昌邑。

吕后答应下来,又带着他一块向东去了洛阳。

见到刘邦后,吕后露出了冷酷的嘴脸,说:彭越,壮士也,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你看,我把他带回来了。

蜀地可比梁山泊更容易打游击,看到自家政委这么一提醒,刘邦斩草除根的心再次被搅动了。

什么过往的交情,都烟消云散吧。

短短五个月,韩信,韩王信,彭越,全部被杀。

灭楚三英被吕后亲手干掉了其中两个。

这个女人非常不简单,记住吕后这个人,下一战是她专场。

彭越不仅没有善终,尸身都没能保全,被刘邦剁成了肉酱,装在罐儿里做成了恐怖礼品被分发给了各诸侯。

其实就是给两个人看的。

淮南王英布,长沙王吴臣(吴芮之子,此时吴芮已死)。

或者说其实应该就是给一个人看的,就是英布。

人家长沙王的老吴家,特别明白怎样保存自己。

吴家封王后,就一直低调行事,把自己大部分领地让给了刘氏宗族,又将自己的一部分精锐亲兵分到荆王刘贾(刘邦堂兄)帐下,表明自己没有威胁。

英布在收到彭越做成的酱货时正在打猎,当他看到昔日的一方英雄豪壮如今装在了罐儿里,那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

既然已经英雄末路,索性再燃烧一次吧!

无论结局如何,终归要像个男人一样迎接自己命运的结局!

英布下定造反决心后,开始暗中部署,集结军队,侦察邻郡的意外警急。

英布的密谋,虽然事事小心,但还是走漏了风声。

倒霉在了一个小人物身上。

起因是英布宠幸的爱妾病了,但被一个叫贲赫的小官盯上了。

爱妾多次去医师家治疗,正好这个贲赫住在大夫家对面,他是个比较会钻营的人,认为这个夫人路线的拍马屁机会不能放过,于是总在那个妾看病时送去丰厚的礼物,还陪领导的女人在那大夫家喝酒。

这个贲赫比较倒霉,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

他投资的那位爱妾在侍奉英布时开始说贲赫的好话,称赞贲赫是忠厚老实的人。

但不知是这位爱妾平时就桃花外露让人不放心,还是贲赫的名声不好,还是赶上英布那几天心情不好,英布开始暴怒。

你特么怎么知道有这么个王八蛋的!

虽然这位爱妾把说贲赫好话是因为收人家礼了的原因告诉了他,但英布仍然疑心她和贲赫私下有一腿。

贲赫听到风声后,大恐,借口有病不去上班。

英布听说更加恼怒,派人逮捕贲赫,贲赫展开了逃亡。

贲赫一路向北,直奔长安而去,英布派出追杀的人没能赶上。

贲赫到了长安,上书告变,说英布要造反。

一向对于造反事件猴急的刘邦看了他的报告,突然斯文起来,找来了萧何商量。

萧何说:“英布不应该有这样的事,恐怕是有怨仇诬陷他。还是先把贲赫关押起来,派人暗中试探淮南王吧。”

英布这边心理素质不太好,看到了汉使前来就杀死了贲赫的全家,起兵造反。

造反的消息传到长安,刘邦释放了贲赫,然后召集将领们问道:“英布造反,咱该怎么办?”

和当初有人告韩信谋反一样,将领们还是那一个套路:“出兵打他,活埋了这小子,还能怎么办!”

夏侯婴回家后和自己的门客们谈论此事。门客薛公说:“他本来就当造反。”

夏侯婴说:“小点声!不要命啦!皇上给他裂土封王,赐爵显贵,面南听政,立为万乘之主,他为什么反呢?”

薛公说:“彭越,韩信都死了,这三个人当初都有同样的功劳,自然会怀疑祸患殃及自身,所以肯定会反。”

夏侯婴把这些话告诉了刘邦,并说:“我的门客原楚国令尹薛公,这个人很有韬略,您可以见见他。”

刘邦于是召见了薛公,薛公说:“英布造反不值得奇怪。假使英布计出上策,山东地区就不归汉王所有了;计出中策,谁胜谁败很难说了;计出下策,陛下就可以安枕无忧了。”

刘邦问:“什么是上策?”

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楚国,吞并齐国,占领鲁国,传一纸檄文,叫燕国、赵国固守他的本土,山东地区就不再归汉王所有了。”

刘邦再问:“什么是中策?”

薛公回答说:“向东攻占吴国,向西攻占楚国,吞并韩国占领魏国,占有敖仓的粮食,封锁成皋的要道,谁胜谁败就很难预料了。”

刘邦又问:“什么是下策?”

薛公回答说:“向东夺取吴国,向西夺取下蔡,把辎重财宝迁到越国,自己跑到长沙,陛下就可以安枕无虑了。”

刘邦问:“你觉得英布将会选择哪种计策?”

薛公回答说:“选择下策。”

刘邦问:“为啥?”

薛公说:“英布本是原先骊山的刑徒,自己奋力做到了万乘之主,这都是为了自身的富贵,而不顾及当今百姓,不为子孙后代考虑,所以说他选用下策。”

刘邦说:“说的好。”赐封薛公为千户侯。

每个异姓王的造反,总会有几个搭上封侯末班车的,像薛公说“不为子孙后代和百姓”这都是扯淡,不过薛公开头说的还是挺对的,出身决定了英布的见识。

我们来分析一下,薛公的这三策的区别。

上策和中策,相同的地方都是取吴下楚,这个好理解,巩固南方的根据地。

区别在于上策是并齐取鲁,中策是并韩取魏。

之前我们说,韩地是天下之中,中国咽喉啊!为什么不如齐地呢?

关于这一点,刘邦同志是比较感同身受的。

采取中策,英布顶天了就是个项羽。

采取上策,就不好说了,至少不会速败。

别看韩魏的中原土壤可能比齐鲁大地更肥沃,但两者的经济实力和防御成本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齐国北边有黄河、济水,西边有泰山,南边有泗水,东边是一望无尽的东海。

从地势上,一直有东秦的说法。

关中是四塞之国,齐地其实也差不多,整个国家的边境都有天险的守护,而且南可击楚,北可伐燕,西取赵魏,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

这个地方产盐,经济实力强劲,从管仲时代就是经济特区,刘邦把整个山西高原全分红了,但唯独死死攥住了晋西南的河东地,也就是运城平原。

因为那里有着当时中国最大的盐池。

关二爷之所以后来封神进入“神仙中的“帝”级编制”,最开始起步跟作为老家守护神守护运城盐池有着很大的关系(北宋时我们会有涉猎)。

盐,就是那个时代的石油,我们在开篇第二战就讲了。

当年齐国靠着这片土地称王称霸了七八百年,韩信打下了这么多国家,全都没正眼瞧,直至打到齐国,才踏下心来威胁刘邦。

项羽豪气干云,睥睨天下,北边打成什么样都没当回事,但韩信拿下齐地之后,放下身段开始恭维韩信。

这片土地,就是这么重要。

无论英布那边是计出上策还是中策,刘邦其实都不好办。

但英布真的就选了那个下策。

下策的东取吴越,西取下蔡,身归长沙,实际上就是想凭淮河之险,搞地方割据。

这种战略五百年以后可以,但现在不行。

因为淮河以南此时的综合实力太弱了。

而且北面也远不是摸索阶段拎不清的五胡们。

中央以全国敌一隅,你英布也不是项羽、韩信,所以无论怎样,这都是一个可以预见的败局。

战略这东西,需要身边有高人帮你分析,谋划,当你身边没有明白人时,你只能没头苍蝇似的乱撞,最终的结果也好不了哪去。

就像薛公所说,说到底,他英布就是个骊山囚徒,眼界就在那。

刘邦这面进行预判时,英布也进行了战前预测。

造反之初,他对将领们说:"皇上老了,打仗也打烦了,肯定不会亲自带兵前来,只会派遣将领来。

诸将中我只害怕韩信、彭越,如今他们都死了,其余的没什么可怕的。"

英布在给属下们打气,其实差点真让他猜中了,刘邦此时生病了,真的是不想来的,但他家的政委却真不是个简单的女人。

吕后再次出场。

刘邦开始的打算是让太子刘盈代替他出征的,但大政委知道后又开始找大领导沟通去了。

她很清楚,自己的儿子哪里见过那种阵仗,而且作为太子赢了无可赏,输又输不起,于是找刘邦哭诉。

英布天下猛将,诸将又跟你平辈,小孩子哪里控制的了你那帮虎狼之将,英布一听说太子出征更会大受鼓舞。

您虽然身体微恙,但仍请勉力一行,您躺在车上指挥,那帮将领就不敢不尽力。您虽劳苦,可却是为了妻子儿女啊!

刘邦听后大骂:这小子狗屁不会,最后还得老子亲自上阵!

骂归骂,但人家政委的有道理,刘邦在一通瘪犊子王八羔子后再次御驾亲征了。

英布那边上来向东攻打荆国,荆王刘贾出逃,死在富陵。

英布合并了荆国之兵北上攻打楚国。

楚国调动军队在徐、僮(今宿州地区)之间和英布作战,楚国分兵三路,想采用相互救援的掎角之势。

有人劝告楚将说:英布擅长用兵打仗,百姓们一向畏惧他,况且兵法有云:咱们现在是在“散地”作战,一旦士卒危急就会四散奔逃。

如今兵分三路,他们只要战败我们其中的一路军队,其余的就都吓跑了,怎么能互相救援呢?

咱们应该合兵一处,与他决战。

这正经是个读过兵法的人说出来的话!

啥叫“散地”呢?

《孙子兵法》在“九地篇”中是这么说的“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

啥意思呢?

在自家国境内作战的,叫散地。

为啥叫“散”地呢?

在自家这片土地上,人心容易散,队伍不好带。

你可能会纳闷,不对啊!在自家门口不是更应该同仇敌忾吗?不是应该更容易激发斗志吗?

你看看很多体育比赛中营造出来的主场氛围那威力可是相当的大。

这个疑问其实挺对的。

但只能说万事万物皆有特例。

关于主场作战,别的事情可以那么套,但真一到了生死时刻,就完全两回事了。

真打起仗来,当你一看见血,看到身边吴老二肠子流了一地,你马上就崩溃了,光剩下尿了。

这个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就是跑!

对于国家和将领来说,在本土作战最可怕的情况就出现了:这帮大兵不仅知道怎么跑,往哪跑,还因为惦记着老婆孩子于是非跑不可!

你跑我跑大家跑,这仗就没法打了!

所以《孙子兵法》中说: “散地则无战”

那么,“散地”就真没法打了吗?

也不是,你比如我这个天津兵要是去北京打比划,我坐城际就尿回来了。

哪怕部队把我身份证扣了我顺辆自行车也蹬回来了。

回家就搂着媳妇抱着儿子找地窖藏去了。

但是,我要是被拉到内蒙去武斗,完了,这回非死那不可了,抢多少匹马也跑不回来了。

本国打防御战时,如果必须打埋伏战或野战这种带有攻击属性的战斗时,尽量用外乡人!

用我们“背水一战”中的那句话:你跑不了了,意识到拼命才能活下来,才会激发战斗力,爱拼才特么会赢!

那是不是本乡人守本土就不行了吗?

也不是,另有妙用。

本土人守“散地”时,压根就不能带队伍出去打!

要迅速坚壁清野,将所有人口跟粮食财富聚拢到城里,上炮楼凭城死守!

为啥这就行了呢?

因为这相当于把他全家后路断了!

他全家现在跟他在城里共存亡了!

他保卫的还是他自己的媳妇,城破了你媳妇就该当你面被慰安了!玩命吧!

唉!

老话讲“慈不掌兵”。

在古代,啥叫“掌兵”呢?

真以为是带着队伍指哪打哪挥斥方遒无限风光啊?

心不凉成王八蛋是干不了那个活的!

古时候,所谓“掌兵”。

就是断了你人生的所有退路!

毁灭了你的所有念想!

调动起你心中的全部恐惧!

激发出你身体内的全部兽性!

再给你一把刀,让你杀出个未来!

珍惜我们今天有各种各样退路的美好生活吧。

当个太平人,有个好祖国,有一群伟大的子弟兵,真好。

前面我们说了啥叫“散地”,作为配套,还要讲一下啥叫“轻地”。

永不过时的《孙子兵法》中说:“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轻地则无止。”

进入敌国国境不深的地区,叫“轻地”,你处在“轻地”时队伍不能停,得赶紧往敌国深处走!

又一个跟我们认知相违背的地方,不是得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吗?

其实原因跟前面的“散地”是一样的。

离家近,你知道咋跑回去。

刚刚进入敌国境内,这个时候,士兵的心理状态最脆弱,最容易伤感。

咋安慰呢?

帮他彻底找不到回家的路呗。

那是不是“轻地”就一定没法呆呢?

也不是,还是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如果你突然进入拿下敌国的“轻地”是险要,比如你一出门没多远就拿下函谷关了,你就大可以踏踏实实的守在那里等敌人来打消耗他,还能减轻本国的物流成本。

因为你守着险要,兄弟们心里就有底,待下去大概率还能捡人头立军功。

有利可图危险小,这就不怕同志们跑了。

如果你是进攻方,在“轻地”要迅速通过,深入敌国境内二三百里,让所有人都迷路没办法跑时再停下来。

这时心就踏实下来,能跟你豁出命去了。

同理,如果防守方在“轻地”看到敌人后应该咋办呢?

赶紧跟他打呀!最好死磕。

这个时候士兵还没进入状态,正是提心吊胆想家乡的时候,有个风吹草动非常容易崩溃。

英布打楚国时,那个三处布防的楚将就没有听劝,在“散地”跟英布玩分兵,还梦想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结果英布先拔一路据点后,其他两路军队还没打就全吓跑了。

比较轻松的肃清楚地后,英布继续前进。

那边刘邦自率主力前来,令曹参带领齐国子弟兵南下助战,在蕲县西(安徽宿州),所有部队相遇了。

英布的军队精锐,刚灭两国气势如虹,刘邦先是采取了守势,在庸城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英布则摆开阵势,准备进攻,刘邦看到英布列阵颇有当年项羽的风范,比较闹心,和英布遥望相见,隔空喊道:“你何苦要造反呢?“

英布没有说那堆“对得起跟对不起”,比较直接:“我想当皇帝呀!”

刘邦大怒,开始标志性大骂,随即两军大战。

刘邦在正面扛住英布的同时,令曹参率军占领蕲北高地,然后令灌婴率骑军与曹参同攻英布北部侧翼,斩杀了英布的侧翼副将和三个楼烦将外援。

击破北部军后,汉军又继续击破了英布的上柱国和大司马的部队。

刘邦看到英布军阵已乱,派郦商在正面开始对英布进行冲击。

英布大败,率残部渡淮水南走,汉军不停追击,英布在退却中,组织了几次阻击,又都起不了什么效果,最终仅剩百余骑逃到了长江以南。

整个过程不细分析了,真没啥可说的,就是大块头坐死了小身体。

绝望中的英布收到了自家亲戚的邀请,长沙王吴臣伸出了援手。

吴臣算是英布的大舅哥,英布很感动,但他很快将体会到什么是世态炎凉。

亲戚算个屁!

这个世界是看实力的。

前往投奔的英布被吴臣诱杀在了兹乡(江西鄱阳县)。

自此,所有和刘邦打天下的小股东们,这帮功臣宿将们,除了听话无害的吴家和自己的女婿张家以外,全都被刘邦剿灭,斩草除根。

当年汉军“七龙珠”中的“灭楚三英”全部身首异处,下场各有各的悲惨。

当然,还有一位,后来上位的刘邦那位异姓兄弟,卢绾。

之前我们就说过,人是会变的。

当年是兄弟,今后还会是兄弟吗?

问世间权利为何物?

直教人生死相许。

还是要从陈豨造反说起,这哥们是异姓王的死亡枢纽。

刘邦在邯郸攻打陈豨时,燕王卢绾也率军攻打他的东北部。

陈豨派王黄去向匈奴求救,与此同时,卢绾也派部下张胜出使匈奴,声称陈豨等人的部队已被击败,不要助纣为虐。

张胜到匈奴以后,看到了前燕王臧荼的儿子臧衍,他也逃亡在匈奴,见到张胜说:“您之所以在燕国受重用,是因为您熟悉匈奴事务。

燕国之所以能长期存在,是因为诸侯多次反叛,战争连年不断。

现在您想为燕国尽快消灭陈豨等人,但陈豨等人被消灭之后,接着就要轮到燕国,您这帮人也要成为俘虏了。

您为什么不让燕国延缓攻打陈豨而与匈奴修好呢?

战争延缓了,能使卢绾长期为燕王,如果汉朝有紧急事变,也可以借此安定国家。”

这番兔死狗烹的话打动了张胜,于是没有来得及回禀卢绾,便暗中做主促使匈奴帮助陈豨攻打燕国。

没看到陈豨势微却等来了匈奴兵,卢绾开始怀疑张胜和匈奴勾结,于是上书皇帝请求把张胜满门抄斩。

但没多久,张胜回来了,还把从匈奴带回来的先进思想向卢绾进行了再转述。

卢绾听后觉悟了,原来这帮匈奴兵是幌子,觉得张胜从北国带来的好思想真是棒,于是找了一些替死鬼冒充张胜的家属处死了,然后派张胜成为来往匈奴的长期间谍。

没多久陈豨兵败了,卢绾又暗中派遣手下范齐到陈豨那,帮助他长期叛逃在外,时不时恶心刘邦一下,使战争连年不断。

但好景不长,没过多长时间,刘邦东征英布时,樊哙在代地将晋北游击队长陈豨斩杀。

陈豨一员投降的副将为了好好表现重新做人供出了燕王卢绾经常派范齐到陈豨处互相交通情报。

卢绾养寇自重的把戏被揭穿了。

刘邦听后很伤心,觉得自己六十多年的友谊被背叛了,派使臣召卢绾进京,卢绾称病推托不往。

听说好兄弟病了,刘邦又派高规格代表团辟阳侯审食其,御史大夫赵尧前去迎接燕王,并顺便查问燕王部下臣子。

卢绾更加害怕,干脆闭门不出。

私下里,卢绾对自己宠信的臣子说:“不是刘姓而被封为王的,只有我卢绾和长沙王吴臣了。

去年春天,韩信被满门抄斩,夏天,又杀掉了彭越,这都是吕后的主意。

这个女人太阴了,从沛县老家时我就看出来了,现在皇帝重病在身,把国事大事全部交给了吕后,但吕后这娘们总想找个借口杀掉异姓诸侯王和功高的大臣,我不能前往。”

卢绾还是推托有病,拒绝进京。派出查卢绾手下的审食其根本就没有找到燕国的公务人员。

不过卢绾的话还是泄露了一些被审食其听到了,并连同这一次的燕国闭门羹之行报告给了刘邦。

刘邦此时已经病了,听到后更加愤怒,但仍然没有什么动作。

有可能是病的太厉害了,也有可能,刘邦还是在心底真的在乎这位兄弟的。

光屁股的情谊啊。

再后来,汉朝接收了一些投降的匈奴人,这帮人说当年的燕奸张胜根本就没死,而是逃到匈奴成为了燕王的使者。

多方取证确凿无误的刘邦终于被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下定了决心,派樊哙,周勃攻打燕国。

樊哙中途被调走,原因我们下一章再讲,独自指挥的周勃三破燕兵,卢绾率领数千部众逃往匈奴,匈奴封他为东胡卢王,过了一年多,卢绾在匈奴逝世。

至此,七年间,曾经分封的八个诸侯王,除了长沙吴家,全部被刘邦剿灭。

他终于安心了,天下全是他刘家的了。

没有对手的他,也该谢幕了。

在击破英布的战斗中,刘邦人生中第二次中箭。

第一次中箭时,项羽差点射死了他,但他缓过来了。

剧本没走完,你也不能走!

这一次,是小伤,但架不住他本来就有病,年岁也高了。

最主要的是,你这届领导班子的所有戏份已经全部走完了。

回到长安的途中,箭疮开始恶化。

少年夫妻老来伴,结发妻吕后找到了一位名医前来给刘邦医治。

刘邦似乎也预知天命,秦末天下大乱,他的时代开启,剧本波澜壮阔上演,如今群雄皆死,他的剧本任务也已经全部演完了。

是该谢幕了,刘邦对那位医者说:我本布衣,提三尺剑取得天下,此难道不是上天之意吗?

我命自有天注定,甭费劲啦!

吕后知道刘邦时日无多,询问当家的后事:你百岁之后,萧何也会去世,到时谁接替相位?

刘邦说:曹参。

吕后问:曹参后面呢?

刘邦说:王陵,不过这个人有点憨,要请陈平帮扶他,陈平虽然智慧超群,但缺乏魄力,无法担事。

刘邦顿了顿:周勃也是个人选,虽然他憨厚不善言辞,但他日护佑我们刘家天下的,必然是这个人,可以让他当太尉(兵马总司令),作为梯队准备。

吕后问:谁接替周勃呢?

刘邦叹息道:再之后的事,你就不用操心了。

刘邦最后的托付,证明了他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天下,真的并非偶然。

他所点出的这套班子,真的在他走后,帮助他的刘家王朝,冲破了一个个开国初期的艰难险阻,扶大厦之将倾,挽乾坤于既倒。

在托孤之后,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于长乐宫中驾崩,享年六十二岁。

这条大龙,终于谢幕了。

他的一生,算是绝对意义上的大器晚成。

命运最终用极其绚烂果报丰厚的13年,酬劳了他前面碌碌无为看不到希望的49年。

这个从出生就和龙的故事缠绕在一起的神话男人。

这个49岁酩酊大醉的斩蛇亭长。

这个撞狗屎运打进关中的沛公。

这个鸿门宴上卑躬屈膝的糟老头子。

这个打回三秦的“胡汉三”。

这个被项羽追到穷途末路把儿女都扔了的汉王。

这个老爹被按菜板子上嘻嘻哈哈要汤喝的臭流氓。

这个被群臣奏表称帝的大汉皇帝。

这个屠灭异己的传家老翁。

62年,时光匆匆过,从战国到大汉,从秦始皇到汉高祖,多少英雄豪杰登场,多少雄健男儿谢幕。

群雄逐鹿,谁知最后胜出的,会是这个流氓痞气的刘老三!

当然,历史的编剧埋剧情线是非常高妙的。

谁说当年没有人能看出这货将来能凌驾九霄?

当年他除了一身痞气一无所有时,有一个男人看到了他,惊为天人,并将女儿嫁给了他。

当年的吕太公没有看错,他的女儿确实是要嫁给大人物的。

但这位相面之神却并不知道。

他猜到了这开始。

却没有猜到这结局。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