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语言分布格局概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源地图各县分布图片 广东省语言分布格局概述

广东省语言分布格局概述

2023-12-25 15: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超不正经的前话

    最开始的开始,先给各位读者观众姥爷们拜个晚年! 愿大家龙马精神,万事如意! Happy Year of Mouse!

压力马斯内!

        寒假在家里窝着躲病毒的日子,有一点点缺乏光泽。嗐但毕竟还是正当年,突然最近笔兴大发,有了些拯救一下鄙人失能小破脑儿的求生欲。

        Hence,我决定续个专栏写篇(假装)正经的报告,算是为自己准备开学找状态的同时,在小破站回归一下bar。

    正文前的几点声明:

    

1.  除图片、直接引用和意译(英汉都有)其他文献的语句外,本文其他内容为原创内容。勿侵,侵删。

2.  本文两节内容不以历史讨论为主,故笔者只在必要处对语言历史只予简述。

3.  本文引用格式为APA格式。

广东省语言分布格局概述

Chubby Nicky

一、导入与一个重要概念

       广东省简称粤,处于中国大陆南端,北邻湖南、江西,东连福建省,西接广西,南望海南。广东省陆地面积为17.8万平方公里,其常住人口于2018年末达1.13亿,系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广东省统计局, 2019)。以2012年数据为例,作为全国输入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份,广东56个民族成分齐全,其中少数民族人口达300余万人,其中世居于此的五个少数民族—瑶、壮、畲、回、满的人数达60余万(20多万较集中分布于3个自治县和7个民族乡,其他40万余人散布于城市和其他县(县级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外省少数民族人口约250万人,且主要居于珠江三角洲九市,占全省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总数的97.38% (甘 & 简, 2010)。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武汉大学 秦雨)

       广东是南方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具有民族多元性。先秦时期,岭南地区属于“百越”之地的范畴,并广泛分布着百越族人,为广东多民族历史格局奠定了最初的基础。自秦朝任嚣、赵佗征服岭南后,广东地区与中国其他地区的联系变得日益密切:多个朝代的中央集权式行政区划要求广东与中央保持紧密的公务联络;丰富的盐、铁等自然资源使广东拥有与外界互通有无的商贸传统;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广东变为与海外沟通交流的门户;相对稳定的政治历史环境也让广东成为中国史上多次战乱与变故的移民承接地 (练铭志, 马, & 朱, 2004)。这些因素都推动着岭南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进程与民族多元的形成。而广东地区也凭借着民族多元性和不同种族、不同民系人员频繁交往的古近代历史,获得了丰富的语言资源,并成为国内方言分布格局最为复杂的地域之一 (詹伯慧, 1999)。

       本文将从对广东的语言资源与其具体分布两方面的简述,来概论广东方言的分布格局。在全文开始之前,有一个简单易懂但重要的社会语言学概念需要得以澄清。

       首先,在接下来要解释广东语言资源时,将会用到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中关于形容语言亲属关系的用辞。历史语言学把来自一个共同原始母语的所有语言归于同一个语系 (Language Family)中,而语系下面还可分为语族、语支、语言、语言变体/方言等,各个语系的细分因其分化的语言层数不同而各异 (Yule, 2010)。有学者提出于语族和语支之间增设“语群”,在语支和语言之间增设“语组”或“语团” (Boas, 1933)。而在语系之上,则可设“超语系”(Hyper Language Family)、“大语系”,或称为“语门”(Language Phylum),语系之上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末期,目前存在较大争议。一个较为常见的语系模型如下:

语系(Language Family)

语族(Language Group)

亚语族(Language Subgroup)

语支(Branch)

语言(Language)

语言变体/方言(Variety/(local) Dialect)

……

        一般的,方言是一个语言的分支,即“属于同一语言的方言”。语言变体/方言与语言的区别不在于哪一个更复杂,或拥有所谓的“高尚”,“标准性”,“正确性”。他们本身是一种语系中的亲属关系。语言学视角下检验二者亲属的办法,一般(这种方法不总是有效的)从简单地检验两种语言的”互相可理解性”(Mutual Intelligibility)开始,即两者的使用人是否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话语”(Discourse) (Yule, 2010)。

 

二、广东语言资源与分布概况

(一)少数民族语言

       广东省内绝大多数居民使用汉语(即藏汉语系汉语族下各支语言),使用少数民族语言的总数不足 1%。如导言所述,世居于广东境内的五个少数民族为瑶、壮、畲、回、满。由于近年流动少数民族人口的主要语言正逐渐向汉语倾斜,总人数逾六十万的五个本土世居少数民族便成为的广东省少数民族语言的主要使用者 (甘 & 简, 2010)。

中国南方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瑶语

       瑶语属于苗瑶语系的瑶(勉)语族,为瑶族主要用语。在语言学界,苗瑶语系的祖语与系属划分都尚有争议。李方桂 (2012)认为包括畲语、瑶语在内的苗语族与瑶语族因归于汉藏语系,与汉语族和藏缅语族并列。这一观点得到中国学界的支持。但西方学界多认为苗瑶二族的祖语与汉藏语系相异,即存在一个独立的苗瑶语系,与汉藏语系并列 (Yule, 2010)。

        广东世居瑶族有 10 余万人,主要分布在粤北的乳源瑶族自治县(属韶关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清远市),所使用的。在清远与韶关的连县、曲江、英德、阳春等县也散居着部分瑶胞,但多数已转用当地的汉语方言 (甘 & 简, 2010)。

苗瑶语系语言图

 

     壮语

       壮语属于壮侗语系壮傣语族,它借助汉字六书的构字方法进行再创造,将两个汉字组合而成,即“方块壮字”。古壮文产生的年代,学术界大多认为是从唐代初开始,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这种古壮文使用面不广,仅部分壮族老人、巫师、艺人等使用,他们主要用于记事,书写经书,编写剧本和山歌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5)。

世居广东的世居壮族人口约 6 万,多分布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属清远市)和怀集(属肇庆市)两地。值得注意的是,在肇庆市的怀集与封开两县,有20万人左右使用一种被称为“标话”的语言,属于壮侗语系侗傣语族的侗水语支。其虽深受汉语影响,但主要特点近于壮侗语系 (甘 & 简, 2010)。

 

壮侗语系语言图

     

     畲语

       畲语属于苗瑶语系苗语族,与苗语共享一个祖语(有争议)。畲语目前没有书写系统,而且使用人数仅有数千,是一种濒临消失的语言 (毛 & 蒙, 1987)。畲族是中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自称山哈,与苗、瑶同宗。有学者认为畲族先祖可能来自荆南地区,并由多条迁徙路线移居至岭南等地。唐代畲族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之后发动过史称“蛮獠啸乱”等延绵泉、漳、潮三州的反官府事件,成为后来闽南小说《平蛮十八洞》的题材。

        广东畲族人口现不足 1 万,分布在潮州市 (凤凰山区)、丰顺(属梅州市)、海丰(属汕尾市)、惠东、博罗(属惠州市)、增城(广州县级市)等地。除博罗一带的畲语仍属于苗瑶语系苗语族外,其他各地的“畲话”基本上被客家语同化的语言。这些“畲话”以客家话(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为主体,杂有其他方言成分,也保留了一些畲语的基础特征 (甘 & 简, 2010)。这大概是因为畲族散居的地域受客家民系的强烈影响。

 

     维吾尔语

       维吾尔语属突厥语系察合台语族(有争议),有反对的学者认为其是葛逻禄语族。维吾尔族的族源可上溯至南北朝时期的高车、两汉时期的丁零,以至春秋时期的赤狄。并最终成型于漠北回鹘汗国时期,是由漠北草原上操突厥语的众多部落发展形成的。他们不仅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而且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 (魏良, 1999)。

        广东省回族人总人数约25300人,其语法和发音规律在近代没有大的改变。广东回族传统聚集地为广州。广州回族人口约占广东省回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其余约百分之十三散布于珠三角剩余八市,百分之七散布于其他地区 (甘 & 简, 2010)。

      

     满语

       满语属阿尔泰语系的满—通古斯语族,为一种主宾谓结构的粘着语(Agglutinative language)。满语的一级上游语言是女真语。但女真族在努尔哈赤时期,虽还通行着女真语,但几乎不使用金朝女真文,而以蒙古文代之,少部分人使用汉字(尤其是建州女真),导致努尔哈赤的军民识字率极低,十分不利与政令的通行和战机的把握,不能满足女真社会的发展需要。据《满洲实录》 (祁美琴, 2015),1599年,努尔哈赤命额尔德尼和噶盖两人将蒙古文字借来创制满文。虽然两位顾问有反对,努尔哈赤仍然继续把蒙古文改为无圈点文字,是为古满文。

       据《驻粤八旗志》记载:“广州为岭南一大都会,内控五管,外珍重洋,山海交错,康熙中藩,难削平,特拨扭军禁旅三千,来此驻防。”此为清皇朝首批派驻粤省的满八旗军。乾隆年间又有“诏择京师满洲劲兵千五百名,分拨驻粤,满汉各设八旗,以壮声威。” 至此,相当人数的满族人已居于广州等广东主要城市了 (朱洪, 1991)。这也说明满语是广东一大语言历史资源。

        由于自民国时期开始的教育与官方语言变化和汉族及其文化的强大流动,满语文在全国范围内逐渐衰落,并几乎退出了历史文化的舞台。广东境内满族人数逾18000人 (甘 & 简, 2010)。自清世居的满族多聚居于广州,且人数已因历史波折降至不足八千人。由于他们难以形成聚居社区,社会对满语的使用需求已有所降低。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分布图

(二)汉语族语言

       汉藏语系汉语族语言在广东省境内属于强势语言。除而最强势的北京官话外,粤方言、客家方言与闽方言是省内影响较大的三大汉语方言。此外,包括异地官话、粤北土话(《中国语言地图集》称为“韶州土话”)、军话、旧时正话等语在内的方言也有通行,是广东语言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南地区汉语方言分布

      粤语

       粤方言又称 “粤语”,俗称 “白话” 或 “广府话”,其下发展的方言包括“白话”、广西平话、贵港话、玉林话、地佬话和海南岛(海南)的儋州话、迈话及蜑家话等。全球以粤语为母语者约有1.2亿人,广东粤语使用者人数约为6700万,是广东境内除普通话(属北京官话)外最强势的语言 (甘 & 简, 2010)。随着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实力的不断上升,粤语有 “北上” 的扩张趋势,主要体现为学习、使用粤语的人口日渐增多,粤方言词对普通话和其他方言的影响有所扩大。当然,同客家话面临的部分挑战一样,普通话主导的传媒话语与教育也对粤语在广东境内(尤其是珠三角地区)粤语的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广东粤方言集中分布在珠三角区域、粤西西江流域、粤北北江流域及粤东部分地区。其最为通行的地级市有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佛山、韶关、汕尾、江门、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清远和云浮。

粤语分布图(略糊,求谅。)

     客家话

       客家话的成型与传承,是和客家民系的形成和发展紧密关联的。尽管学术界对客家民系的起源尚有争议,但主流的假说认为,中原人口(祖先为河南与山西)因躲避战乱或政策压迫而较集中地迁至江淮、闽地、岭南等华南地区,形成数次移民潮。在这种假说下,客家语的奠基大致在西晋永嘉之乱后,并经历东晋南北朝经济移民与安史之乱的发展,最终在唐末黄巢之乱之后逐渐定型并扩张,同时促成江淮官话的发展 (钟俊昆, 2019)。

       客家话广东境内的客家方言的使用人口约2000万,主要集中在粤东(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与粤北(包括韶关、清远、河源、梅州)地区,粤西与珠三角部分地区也有成片的客家话分布 (甘 & 简, 2010)。但由于普遍的北京官话教育与官话、粤语主导的传媒话语之强大等原因,客家语的分布正向“方言岛”(Dialect island)的格局模态发展,面临较严峻的挑战 (钟俊昆, 2019)。

       在“移民论”假说下,梅县话作为一种用于广东省梅州一带的客家方言,被认为是客家话的语言代表(Language Representative)。

客家语及其分片的分布      

     闽方言

       闽方言的历史悠久,可追溯到5000年前福州昙石山文化以及后期的闽越文化,但其源头备受争议。一种主流假说认为闽语的行成是“多源流”的,保留了古吴语与古湘语的词汇,。后来在六朝和唐末五代时期,先后由中原移民带来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中原汉语因素,逐渐形成定型的系统 (侯精一, 2002)。西方语言学界认为,闽语与南岛语系(即Austronesian,语言成员数居世界第二,海洋分布面积最广的语系)共享一个祖语(Proto Language) (Yule, 2010)。

        广东境内闽方言使用人口约 1895 万,集中分布于粤东与粤西的沿海区域,地跨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前四个属粤东)、湛江、 茂名(属粤西)6个省辖市,可分为潮汕片(潮汕话)和雷州片两个次方言。前者接近福建的闽南方言,后者接近海南岛的海南方言。此外,中山、清远、韶关、惠州等地还散布着一些闽方言岛 (甘 & 简, 2010)。

闽语族在华东南的分布闽语在两广与海南省的分布

     粤北土话

        粤北地区还分布着一群归属未明的粤北土话,大多与客家方言穿插交错分布,今韶关市所辖乐昌、曲江、仁化、乳源、武江、北江和浈江等县(市、区)及清远市所辖连州市和连南瑶族自治县均有粤北土话,其中,乐昌、连州和曲江三县(市)分布范围最广,使用人口约50万 (甘 & 简, 2010)。

 

大家可见土话的粤北片分布在韶关清远一带(又是张糊图)

     军话与旧时正话

        军话散布于粤、琼、桂、闽、台等地区的具有方言岛性质的官话方言,主要分布于广东部分地区与海南省,现在大约有几十万人使用(?),属于濒危方言。

        军话在广东省内使用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惠东县平海镇及周边区域、 陆丰市西南镇大部及大安镇的个别村落,总使用人口约 2.5 万。军话因与明代卫所里的军户关系密切而得名,军话保留了明代通语的一些特点,但由于时间及地域因素的影响, 也混杂了周边其他方言的特点 (甘 & 简, 2010)。

        旧时正话的性质与军话有点接近,俗称 “狗屎正话”,分布在茂名市电白县大衙镇的部分村落,使用人口不足1万。旧时正话原是“神电卫”这一军事城池和县治中使用的方言,故又称“城话”,该方言带有明代官话的色彩,又杂有南方方言的特点 (甘 & 简, 2010)。

 

     西南官话

        在乐昌(属韶关市)、连州(属清远市)两市的北部地区,说土话的居民一般还会说西南官话(当地称“湖南话”),形成对内使用土话、对外使用西南官话的双方言交际格局,但个别村落对内、对外都使用西南官话,如乐昌市三溪镇的杨司塘村。这些地区的西南官话使用人口约2万 (甘 & 简, 2010)。

        此外,因三峡工程而移民至广东某些县市(如江门、肇庆等),使得这些地区也有西南官话(成渝片)通行。不过,由于缺乏人口规模,西南官话的使用已逐渐过渡到双方言的模式,未来可能与当地方言融合。

西南官话分布图

     湘语与赣语

        连州市、乳源县某些接近湖南的地区(如连州与湖南交界的山村、乳源的桂头镇和杨溪镇),则使用湘语。语言面貌和使用人口等详情有待进一步调查。

        在接近湖南边境的南雄县(属韶关市)和大庾岭广东段一带,通行赣方言 (甘 & 简, 2010)。

 

广东省汉语方言分布

引用

BoasFranz. (1933). Handbook of   American Indian languages. (卷 1). Bureau of American Ethnology.

YuleG. (2010). The Study of Language (4th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甘余恩, & 简倩敏. (2010). 广东方言的分布. 学术研究(09), 页 140-150.

广东省统计局. (2019). 广东省统计年鉴. 广东省: 广东省统计局.

侯精一. (2002). 《现代汉语方言概论》.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李方桂. (2012). 中国的语言和方言. 出处 李方桂, 李方桂全集:汉藏语论文集 (页 231-242).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练铭志, 马建钊,   & 朱洪. (2004). 广东民族关系史. 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

毛宗武, & 蒙朝吉. (1987). 试论畲语的系属问题. 北京: 民族出版社.

祁美琴. (2015). 满语实录.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魏良. (1999). 维吾尔族起源、形成和发展问题再思考. 民族研究(4), 页   88-93.

詹伯慧. (1999). 广东语言科学在飞跃发展. 学术研究(10), 页   27-2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2015年7月23日). 壮族. 检索来源: 中国政府网:   http://www.gov.cn/guoqing/2015-07/23/content_2901594.htm

钟俊昆. (2019). 客家历史源流研究述评与展望. 地方文化研究(2), 页   101-112.

朱洪. (1991). 广州满族的由来及文化变迁初探. 广西民族研究(4), 页   52-56.

(引用图片中,除第一张图外(已在图下标明出处),其他图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和澳洲人文科学院合作编制的《中国语言地图集》(有多版本)。图片取自网络资源,侵删。)

 

 

        由于up目前处在语言学习的初期,所以错误难免,欢迎大家指点错误和提出建议。另外up目前视频和专栏处于永久不定期更新状态,欢迎观众姥爷推荐题材。

祝大家平平安安度过疫期,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策鼠奔腾!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