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河津的前世今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河津市地图图片 头条|河津的前世今生.....

头条|河津的前世今生.....

2024-06-02 04: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远古时期河津为古耿地,曾有皮氏部落、酋邦国,国都当在今阳村乡太阳村东南一带。酋邦国冀,在今河津清涧至北坡一带,国都冀亭,一说在今清涧范家庄一带,一说在今赵家庄乡南、北辛兴一带,又一说在今僧楼镇李家堡“土堆地”一带。

唐、虞、夏

古耿地历唐、虞、夏皆为甸服。禹划九州,属冀州之域。夏帝不降三十五年(前1750 年左右),殷侯灭皮氏国,其地归耿。

古耿地历唐、虞、夏皆为甸服。禹划九州,属冀州之域。夏帝不降三十五年(前1750 年左右),殷侯灭皮氏国,其地归耿。

商朝时期

“商祖乙自相迁此为王都”一说商祖乙迁至邢后,将其弟祖丙封于耿地,为耿国国君,国都在今柴家乡山王村一带。

“商祖乙自相迁此为王都”一说商祖乙迁至邢后,将其弟祖丙封于耿地,为耿国国君,国都在今柴家乡山王村一带。

周朝时期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国韩国,即古韩国,其位置一说在河津县与万荣县之间,一说在河津县东北。周初分封嬴姓侯国古耿国,国都在今柴家乡山王村一带。

西周分封姬姓诸侯国韩国,即古韩国,其位置一说在河津县与万荣县之间,一说在河津县东北。周初分封嬴姓侯国古耿国,国都在今柴家乡山王村一带。

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

前760 年,晋文侯灭韩,古韩国归晋。

前658 年前,晋灭冀,冀国归晋,后为晋大夫郤芮的采邑。

前661 年晋献公灭耿,耿国归晋,赐赵夙为采邑。

战国

前453 年,韩、赵、魏三分晋地,河津为魏皮氏邑。

春秋

前760 年,晋文侯灭韩,古韩国归晋。

前658 年前,晋灭冀,冀国归晋,后为晋大夫郤芮的采邑。

前661 年晋献公灭耿,耿国归晋,赐赵夙为采邑。

战国

前453 年,韩、赵、魏三分晋地,河津为魏皮氏邑。

秦朝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皮氏邑设皮氏县,归河东郡管辖,这是河津正式设县的开始。

公元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分全国为三十六郡,皮氏邑设皮氏县,归河东郡管辖,这是河津正式设县的开始。

汉朝

西汉时,沿用秦时设置,皮氏县仍属河东郡。王莽新朝天凤元年(14),改皮氏县为延平县。

东汉时,复名为皮氏县,仍属河东郡。

西汉时,沿用秦时设置,皮氏县仍属河东郡。王莽新朝天凤元年(14),改皮氏县为延平县。

东汉时,复名为皮氏县,仍属河东郡。

三国时期

三国魏正始八年(247),皮氏县改属平阳郡。

三国魏正始八年(247),皮氏县改属平阳郡。

皮氏县仍属平阳郡。

皮氏县仍属平阳郡。

南北朝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为龙门县,属东雍州正平郡。太和十一年(487)为高凉郡治,管辖高凉、龙门二县。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为龙门郡治,领西太平、汾阳二县。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邑汾水以北地区属东魏、北齐;汾水以南地区属西魏、北周。534 年和535 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34—550 年,河津汾北由东魏管辖;535—577 年河津汾南由西魏管辖。550 年,北齐灭东魏,550—577 年,河津汾北由北齐管辖;557 年,北周灭西魏,557—581 年,河津汾南由北周管辖。577 年,北周灭北齐,河津全境由北周管辖。581 年隋灭北周,河津由隋管辖。

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改皮氏县为龙门县,属东雍州正平郡。太和十一年(487)为高凉郡治,管辖高凉、龙门二县。东魏孝静帝天平元年(534)为龙门郡治,领西太平、汾阳二县。东魏、西魏、北齐、北周时,邑汾水以北地区属东魏、北齐;汾水以南地区属西魏、北周。534 年和535 年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534—550 年,河津汾北由东魏管辖;535—577 年河津汾南由西魏管辖。550 年,北齐灭东魏,550—577 年,河津汾北由北齐管辖;557 年,北周灭西魏,557—581 年,河津汾南由北周管辖。577 年,北周灭北齐,河津全境由北周管辖。581 年隋灭北周,河津由隋管辖。

隋朝

隋开皇三年(583),龙门郡废,龙门县属绛州,十六年(596),改属蒲州。大业初属河东郡。

隋开皇三年(583),龙门郡废,龙门县属绛州,十六年(596),改属蒲州。大业初属河东郡。

唐朝

唐武德元年(618),龙门县属泰州,次年为泰州治。

武德五年(622),析置万春县(县治在今张吴附近);

贞观十七年(643),州废,并万春县入龙门县,属绛州。

唐宪宗元和初(806),龙门县改属河中府。

唐武德元年(618),龙门县属泰州,次年为泰州治。

武德五年(622),析置万春县(县治在今张吴附近);

贞观十七年(643),州废,并万春县入龙门县,属绛州。

唐宪宗元和初(806),龙门县改属河中府。

唐末及五代十国

龙门县仍属河中府。

龙门县仍属河中府。

宋金时期

宋属陕西路河中府,宋宣和二年(1120),改龙门县为河津县,金初,河津县属河中府,贞祐三年(1215),改属荣州。【荣河县置荣州,辖河津、万泉二县,属河东南路。元初州废,故治在今山西万荣县宝井村。】

宋属陕西路河中府,宋宣和二年(1120),改龙门县为河津县,金初,河津县属河中府,贞祐三年(1215),改属荣州。【荣河县置荣州,辖河津、万泉二县,属河东南路。元初州废,故治在今山西万荣县宝井村。】

元朝

元初,荣州废,河津县属河中府。元皇庆初,县城毁于水患,移于西北一里。

元初,荣州废,河津县属河中府。元皇庆初,县城毁于水患,移于西北一里。

明朝

明代,河津县属平阳府蒲州。

明代,河津县属平阳府蒲州。

清朝

清初,河津县属平阳府,雍正二年(1724),改属绛州(今新绛),属山西省。

清初,河津县属平阳府,雍正二年(1724),改属绛州(今新绛),属山西省。

民国

民国时期,河津县属河东道。

民国时期,河津县属河东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7 年4 月,河津解放,当年8 月,境内汾河以北地区仍名河津,属吕梁分区;汾河以南地区与稷山汾南成立稷河县。次年8 月,汾南地区复入河津。1949 年3 月,县属陕甘宁边区新绛专署,9 月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署。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河津县属运城专署。

1954 年,运城与临汾两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河津也随之改属晋南专署。

1958 年11 月,河津并入稷山。

1961 年12 月,河津又从稷山分出,恢复原建置。

1970 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河津属运城行政公署。

1994 年1 月12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津县,设立河津市(县级市),属运城

1947 年4 月,河津解放,当年8 月,境内汾河以北地区仍名河津,属吕梁分区;汾河以南地区与稷山汾南成立稷河县。次年8 月,汾南地区复入河津。1949 年3 月,县属陕甘宁边区新绛专署,9 月复归山西省,属运城专署。

1949 年10 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河津县属运城专署。

1954 年,运城与临汾两专署合并为晋南专署,河津也随之改属晋南专署。

1958 年11 月,河津并入稷山。

1961 年12 月,河津又从稷山分出,恢复原建置。

1970 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运城,河津属运城行政公署。

1994 年1 月12 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津县,设立河津市(县级市),属运城

编后语

河津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优美的千年小城,以龙门文化、儒学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与黄河、汾河、吕梁山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遍布。同时河津也是一座铁骨铮铮的战略要地,从宋朝时期的抗蒙之战,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保卫战,河津儿女谱写了一篇篇悲壮的历史诗篇。

编后语

河津是一座历史悠久、山水优美的千年小城,以龙门文化、儒学文化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与黄河、汾河、吕梁山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遍布。同时河津也是一座铁骨铮铮的战略要地,从宋朝时期的抗蒙之战,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黄河保卫战,河津儿女谱写了一篇篇悲壮的历史诗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