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民间真实故事农村精怪 科学网

科学网

2024-03-20 2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精怪故事在正史的犄角旮旯生长

 

《中国精怪故事》,车锡伦、孙叔瀛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定价:198元

■顾舜若

近日,汇集民间智慧的经典读本《中国精怪故事》推出,本书由知名的民间戏曲、民俗研究者车锡伦等人精心编选,将中国民间故事中的精怪故事汇编成册。这些故事源于神话,又不同于神话,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的价值观和智慧、传统。

所谓精怪,既包括动植物,也包括无生命物,它们幻化成人形,却保留物性并充满妖性,“它们介入人们的生活,造福或贻祸于人”。有人言:“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无物不成精怪。”

本书收录的精怪故事应有尽有,无奇不有:狼精、狐狸精、凤凰精、蛇精、蜈蚣精、树精、花精、果精、人参精,甚至日月星辰、簸箕笤帚都能成精。中国的精怪故事源于万物有灵这种原始信仰与观念。讲故事的人仿佛勾勒出一个平行时空,独立于我们的现实世界,却与之有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联系。在那个时空,一切皆有可能。

本书的魅力不仅在于漫无边际的幻想,也在于吸引人的讲故事方式。这是老祖宗讲的故事,也是一代又一代在唇舌间磨砺的故事,简单质朴,充满活力和意趣。这些故事简单直白、荒诞不经,有其独特的腔调和逻辑,如暗黑童谣一般,既单纯明快,又让人不安。

本书很“全”,也很“正宗”。书里收录的故事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来自大江南北、五湖四海。而从内容到语言,每个地区、每个民族的故事都尽量保持了“原生态”。

读者常常可以看到同一个故事在不同地区的不同版本。比如吕洞宾与牡丹的故事收录了两个版本,我们耳熟能详的白蛇传则有三个版本。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演变过程仿佛成了一目了然的活地图。

编者经过广泛征集、反复筛选后,将260篇故事收入本书。首先考虑确实来自民间口头流传,有些方言尽量做了注释;其次,考虑故事流传的地区、民族及精怪变化之物类,尽量多一些,并根据有关资料,尽量补足每篇故事流传的地区、讲述者的民族(汉族故事不注)。

随意翻看一个故事的开头,读者也许就能找到自己的家乡:黑龙江饶河县、辽宁旅顺、江西贵溪、山东青岛、安徽青阳县、浙江杭州、江苏苏州、新疆昌吉州阜康……随意翻看一段话,也许就能“听到”你的乡音:吴地方言“交关”(“非常”的意思)、邢台方言“打饥荒”(“要饭吃”的意思)、彝语“咕咕嗯爵”(“想念哥哥”的意思)……

这是集中国各地风俗民情于一体的宝库。精怪故事在正史的犄角旮旯蔓生滋长,而某种程度上却比正史更能“还原”某个地方的风土面貌。它们出自街谈巷议,深入老百姓生活的肌理,描画的是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百景图,虽然这幅图画并不一定是美妙的。

乏味的史实“添油加醋”,立刻活色生香、有血有肉起来,干巴巴的地名注入了奇思妙想,立刻有了灵性,有了浪漫、奇诡的张力。

本书的“正宗”还在于各地淳朴的民风——三观正。你可以看到一些很传统、珍贵的品质与智慧在老百姓的故事里闪光。

比如《隐山兴衰记》里的白雀和白蝙蝠告诉老和尚,勤劳是福,勤劳才会兴旺;《金雀和树仙》里穷苦的刘春田夫妇因为真诚善良得到了好报;百姓们智斗恶霸的情节也让人会心一笑,等等。这些“接地气”的故事来自过去,却永不过时,值得每一个现代人玩味。

本书的制作饱含民间艺术元素,是一本设计奇巧、工艺精湛的手工书。一百多幅红色剪纸穿插文中,一百多个精灵跃然纸上,惟妙惟肖。

这是一部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书,是年深日久的馈赠,送给我们自己,也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中国科学报》 (2021-06-10 第7版 书评)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