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梦游梁山泊的政治隐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梁山泊是什么地方 宋徽宗梦游梁山泊的政治隐喻

宋徽宗梦游梁山泊的政治隐喻

2024-06-18 20: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为什么要崇拜忠义思想,因为忠义思想太缺乏了,几乎绝迹,象征着某种美好的政治倾向,所以老百姓都崇拜忠君义气的英雄好汉。究其实,还是一种奴才思想在作怪。编故事的人、说书人、写书人写故事的时候代表了一种民间思想,把老百姓喜闻乐见又流传久远的故事编写下来,改编加工,使之更具有故事性,方便流传。那么,故事的原初形态以及加工过程都会受到当权者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如果不符合封建王朝价值观,故事就会在流传、加工过程中被肆意删削,删去不和谐的情节,补充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观的东西,不如此便不会流传久远。水浒故事也经过了如此的编造和流传,尤其是一些涉及神怪的情节,不是要强调天赋神权就是要借助神鬼大战补充孱弱的情节,给刻意编造的情节圆谎,蒙蔽那些善良而无知的老百姓。

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为国效力,却不被朝廷承认,还被朝廷猜忌,被奸臣陷害,但宋江仍然带着大家征战南北,虽九死而不悔。宋江愚忠,不敢苟同的人都走了。可笑的是,堂堂一个皇帝,被奸臣蒙蔽,出了事却训斥奸臣几句就完事大吉,大宋的律法真的不加之于奸臣吗?不是的。但书中非得那么写,一是凸显宋江等人忠义;二是作者不了解朝廷的权力运作体系,于是顺口胡编;三是为了情节的需要,要树立一个和水泊梁山英雄好汉们的对立面,还不能让他们死了,最后让他们害死秉持忠义英雄好汉,以此彰显“好人没长寿,祸害遗千年”的道理。童贯带大军围剿梁山泊草寇,两次失败,蔡京一句“天气暑热,军士不伏水土,权且罢战退兵。”就替童贯遮掩过去;高俅带大军围剿梁山泊,三次失败,高俅对皇帝说明的理由是“病患不能征进,权且罢战回京。”也是一句话就搪塞过去,并没有受到皇帝的责罚。事实上并不是如此的,童贯曾经带兵和辽兵交战,大败而回,又乞求金兵,用百万贯赎回燕京等空城,还说自己恢复国土有功,后来宋徽宗让他退休,又启用他。钦宗即位,童贯随着宋徽宗南逃,后被斩杀。高俅在童贯被杀之前提前离开江南,没有参与徽宗集团和钦宗集团的政治斗争,反而保住了性命,验证了恶人未必有恶报的道理。小说中对他二人的描写很是粗糙,以至于脸谱化倾向比较严重,并不能自圆其说。

可笑的是,梁山好汉要把真实的情报让宋徽宗知道竟然要通过一个妓女来完成。梁山好汉两败童贯、三败高俅之后,燕青、戴宗来见李师师,燕青对前来幽会的宋徽宗说出实情,也就仅仅让宋徽宗知道事实真相而于事无补。可见,梁山好汉确实没有什么政治资本,朝中没有什么自己的人,才会通过一个妓女来见到皇帝,当然,在妓女房中说的话不能当真,又成了玩笑话!好不悲哀!

宋徽宗堂堂一个大宋皇帝喜欢诗词歌赋,把朝堂弄得乌烟瘴气,奸臣当道,兵力孱弱,民不聊生,还要时时嫖妓。编故事的人、说书人、写书人为尊者讳,为当权者讳,不鞭挞他的嫖妓秽行,反而借他嫖妓的时间来让梁山好汉说出事实真相,表达忠义思想,确实够滑稽的,让人暗笑不已。

宋江饮了朝廷御赐的药酒还死不悔改,他害死李逵坏了义气。梁山队伍接受招安之后,宋江的“忠义”思想就变成了“忠君”思想,出卖兄弟义气,换取忠君利益。他的死是罪有应得,也是情节发展的必然。他和李逵、吴用、花荣葬在楚州像梁山泊风景的蓼儿洼,并没有葬在梁山泊,按照神仙的任命原则,魂灵在什么地方或者说坟在什么地方就会被任命为什么地方的守护神。而宋江等四人葬在楚州的蓼儿洼,应该被天帝封为楚州或者蓼儿洼的土地神,而不应该被封为梁山泊的土地神。更为可笑的是,有些好汉还没死,比如阮小七、柴进、李应、杜兴、朱仝、呼延灼、关胜等人,还活得好好的就成了梁山泊的土地神,胡编乱造得离谱不说,还坏了情节的言外之意,太幼稚,太粗糙,太可笑了。

一味强调忠义,画虎不成反类犬,宋徽宗梦游梁山泊只是编故事的人、说书人、写书人顺应愚民们心理的一种理想化描述,唯一一点可以表达闪光的反抗思想的就是,在宋徽宗梦游梁山泊的时候,李逵大叫,皇帝受了奸臣蒙蔽,坏了好汉们性命,拿着斧头奔向宋徽宗,把宋徽宗吓醒了。但也就是梦境而已,当不得真的。当权者只当是梦,游戏而已,并不追究。老百姓只当在梦里出了一口气,痛快得很,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自慰,宣扬因果报应,到底是个奴才,是个软蛋和孱头,即使有能力也不敢有丝毫的行动反抗早就腐败透顶的皇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