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霞苹果,缘何“长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栖霞的寓意 栖霞苹果,缘何“长红”?

栖霞苹果,缘何“长红”?

2024-06-09 15: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栖霞苹果,缘何“长红”?——探寻栖霞苹果高质量发展的“秘笈”

烟台融媒

|

2023-11-21 10:09:38

0

11月13日,甜美的栖霞苹果再次亮相央视《新闻联播》头条,让“中国苹果之都”这个金字招牌熠熠生辉。

11月16日,拥有770万粉丝的科普顶流——“一方见地”视频号,倾情介绍了“栖霞苹果为什么好吃”,生动诠释了“中国苹果看烟台,烟台苹果看栖霞”的原因。

今年进入苹果采摘期,“一个栖霞苹果轻松掰八瓣”的视频瞬间刷屏,并在全网掀起了徒手挑战掰八瓣苹果的热潮,让脆甜的栖霞苹果火爆出圈。

情浓果乡,甜美栖霞。栖霞苹果为何一直“长红”,领跑中国的苹果产业?11月16日至17日,记者走进栖霞的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探寻栖霞苹果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秘笈”。

挥舞“魔法棒”

克隆出优质苹果苗木

烟台实林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藏匿于小山之巅、苹果园之中的苹果苗木组培繁育企业, 但实力不容小觑。它拥有1000平方米的组培实验室、4000平方米的连栋温室、5000平方米的炼苗棚,在国内苗木行业独树一帜。

“组培”,简单说来,就是利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用优良苹果组织“克隆”出苹果苗木,实现大批量、完美复制的目标。

“我们可以利用苹果的枝条等苹果组织,大量繁殖优质的苹果苗木。”烟台实林组培实验室经理范鑫铭介绍,公司培育的矮化自根砧CY系列苹果脱毒苗木,具有抗重茬、抗寒抗旱,易于管理、效益高等优势,已成为苹果苗木的新宠。

近年来,在栖霞3万亩老旧苹果改造中,CY-15苹果苗木表现不俗,成活率达到99%,为栖霞果农带来可观的收益。而且,苗木还远销到陕西、甘肃、新疆、四川等地。

在烟台实林的实验果园的“大田移植区”,“烟霞红”苹果仍坠满枝头。“两年的苗木,亩产苹果就达到2000斤!”烟台实林技术总监张国亮兴奋地告诉记者,“你看看,这一棵树就结了60个果。”

延伸产业链

打造万亩生态苹果谷

圣杰果蔬专业合作社,是栖霞市官道镇果业发展的“领头羊”。合作社经营的1000多亩的苹果采摘入库已近尾声。

在合作社的苹果分选场,官道镇大解家村党支部书记徐卫兵难掩内心的喜悦:“今年苹果价好,肯定收成不错。合作社今年又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果园面积达到了1200多亩!”

据了解,圣杰果蔬专业合作社千亩果园是栖霞市“万亩生态苹果谷”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官道镇倾力打造的苹果示范园。

近年来,官道镇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一改分散经营的模式,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以组织化提升促进产业化发展,集中力量打造涵盖12个村、总面积达1.3万亩的生态苹果谷。

离圣杰果蔬专业合作社仅几公里之遥的红富士未来家,是万亩苹果谷中一家以苹果树干、枝条为原料的家居生产企业,生产的环保果香板家居产品畅销全国。

红富士未来家技术总监赵书军告诉记者:“ 把厂子建在苹果园旁,实现了从果子到木头的‘吃干榨净’,年可处理30万立方米的废弃果木枝条,从而延伸苹果产业链,促进了果农的增收。”

返乡当果农

创新推出“雪苹果”品牌

走进栖霞市阳光娃娃雪果园,一座鲜艳的苹果造型“中国作家苹果园”招牌映入眼帘,与挂满枝头的红彤彤的“雪苹果”成为果园最抢眼的景色。 这片果园的主人是33岁的周靖凯。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的他,毅然从中国农大规划设计院辞职,回到家乡栖霞创业发展。年纪轻轻的周靖凯子承父业,投身苹果栽培种植,成了名副其实的“果二代”。今年10月份,他荣膺“果业标兵”的称号,站上了栖霞苹果艺术节的领奖台。

阳光娃娃雪苹果园是周靖凯精心打造的“苹果王国”。通常,红富士苹果在10月初便开始采摘。但周靖凯雪苹果园的苹果要历经初冬首场雪的洗礼后,才进入采摘期。

“‘雪苹果’的糖度能达到十六到十八度,比市面上普通的红富士高三到四度。”周靖凯介绍说, 因“雪苹果”多挂枝两个多月,营养充足,汁水丰富,口感清香甘甜,果肉细腻酥脆,已成为栖霞苹果地标性产品,而广受市场的追捧。

除打造“雪苹果”品牌,周靖凯还深耕苹果品种的研发,建立了规范的采穗圃,引进200多种树资源圃苹果品种作为科研创新基础,已自主研发出“烟霞红”“香彤”和“中惠1号”等3个新品,并取得了品种登记证书。

踵事而增华

苹果“独角兽”再上新台阶

作为山东省唯一一个果品类“独角兽”企业,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的标签很多,“太空苹果”诞生地、“中国果品十大品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等等,如今又再续新辉煌——

今年6月,烟台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正式落户齐鲁泉源,拓展全链条苹果等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今年9月,海关总署批复建立中国北方首个水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山东栖霞)水果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

走进齐鲁泉源,与齐鲁泉源“掌门人”姜延泉交流,“太空苹果”是绕不开的话题。泉源豹山口基地生产的苹果2021年搭载神舟十三号飞上太空,成为太空第一果。

如何为宇航员精挑细选苹果?姜延泉如数家珍:“在苹果的选择上极为苛刻,可以说是‘万里挑一’,在3000斤新品‘富士王’中才挑选了300个苹果,每个苹果在190克-200克之间,果型端正,色泽均匀,表面干净。” 他认为,是好山好水造就了栖霞苹果的优秀品质。

作为中国苹果行业的领军企业,齐鲁泉源打造了以优质苹果种植、加工、电商销售为链条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同时,科技赋能,建立齐鲁泉源智慧农业,投资3000万元引进先进的法国迈夫第七代四通道苹果智能分选设备线,日处理鲜苹果可达200吨,极大了提高了中国苹果的国际竞争力,产品销往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攀上科技亲

“苹果村”日益红火

进入苹果收获季,“忙碌”是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的常态,或奔赴各地参加果蔬展会,或在村里忙着苹果采摘销售。

见到王鹏绩,他正与他的老朋友——山东果树研究所的专家李慧峰,通过微信视频探讨明年果蔬品种的更新问题。

据王鹏绩介绍,2019年,肖家夼村与山东果树研究所联姻,成为果树研究所的扶贫基地。果树研究所每年给村里提供免费的苹果新品苗木并给予技术支持。

结亲4年来,肖家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逍鴐夼”牌苹果凭借优良品质和口感开始声名鹊起,连续两届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肖家夼村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山村,成为栖霞市响当当的“苹果村”,是山东省唯一的一个全国“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

“逍鴐夼”牌苹果产自牙山丘陵地带,昼夜温差大,口感脆甜甘冽,供不应求。“今天上午,一客户订了1万箱。刚才,果树研究所的李慧峰老师说,过段时间给村里百姓讲讲课。过去,我们村是果树所的扶贫基地,现在是果树所的科技示范基地了。我们两家是经常走动,这份科技姻缘让肖家夼村过上了好日子!”王鹏绩喜不自禁地说。

筑环保防线

苹果反光膜变废为宝

众所周知,反光膜已被果农普遍使用,成为苹果上色的主要途径。然而,反光膜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潜在的威胁。反光膜表面含有“铝”层薄膜,如果不回收处置,就会污染土壤和水源。

为最大程度降低反光膜污染,栖霞市各镇街都组织果农对反光膜进行收集清运,但最后反光膜去了哪里呢?原来,绝大部分都反光膜被送进烟台最大的处理反光膜企业——栖霞市隆鑫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心进行处理。

在隆鑫废弃物回收利用中心处理车间,记者看到,分拣清洗后的反光膜,经过几道工序,最终被制成米粒大小的颗粒。

栖霞市隆鑫废旧物资回收中心厂长王雷告诉记者:“工厂每天能处理30吨反光膜,年可生产再生塑料团粒约4000吨,可彻底解决栖霞市的‘银色污染’,呵护了栖霞的绿水青山,为果都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筑牢了环保防线。”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通讯员 栾钦程 摄影报道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

0

写下你的评论

评论 热门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tem.content}}

最新评论 {{item.app_user_name}} {{item.news_timestamp}} {{item.like_num}} 赞 {{++index}} {{cell.app_user_name}} {{cell.news_timestamp}} {{cell.like_num}} 赞

{{cell.content}}

{{item.content}}

已加载全部内容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