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至上,无线舒心:iQunix F96 机械键盘体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机械键盘磁吸数据线 颜值至上,无线舒心:iQunix F96 机械键盘体验

颜值至上,无线舒心:iQunix F96 机械键盘体验

2024-06-03 1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外观颜值这一块,铝厂一直都是拿捏得稳稳当当的。随着今年「缤纷夏日版」配色的上线,iQunix F96 的配色数量已经来到了十一款。

在这一次的糖纸众测里,我拿到的是「Coral Sea 珊瑚海」的配色版本,也是我最初在微博上见到官宣海报的时候就心动的一款配色。

珊瑚海的设计理念应该就如字面意思那样,灵感来自于大海和珊瑚,因此其主体色调涵盖了深海蓝和珊瑚橘,以及主键位的白色所搭配而成。

还记得「珊瑚橘」是 2019 年的 PANTONE 年度配色,这是一个蕴含着生机,代表着积极向上、富有活力的色彩,与珊瑚所属的海洋之蓝搭配起来,在生机活力中亦能增添几分沉稳的神秘感,如同隐于浅海的珊瑚礁群般令人神往。

一句讲晒:Perfect。

iQunix F96 外壳部分主要由质感满满的铝合金材质精心打造而成,经过 CNC 切割打磨,表层使用了石英喷砂、阳极氧化等多重工艺,指尖触感冰凉细腻。而且金属架构的边框也确保了 F96 的整体强度,而由此让它的重量达到了 1060g 左右,嗯,非常「稳重」。

而键盘布局是相对紧凑的 96 键位布局,这大概也是 F96 得名的原因。在保持紧凑对称设计之余,还提供了方向键和数字键盘。顶部也有一系列功能按键,基本能够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了。所以,它也能够满足我的日常需求,毕竟比起数字按钮,方向键和部分功能键位才是我更为看重的地方。

键帽部分为 PBT 材质热升华键帽,这应该也是兼具视觉美感和提升耐磨寿命的一个搭配了,键帽表面有一定的磨砂质感,触感细腻舒适。

实际上,F96 提供了多种德国樱桃 Cherry MX 轴体可选,包括了红轴、茶轴、青轴,除了区分有光和 RGB 版以外,还提供了一款无光静音红轴。而我手中的 F96 则是 RGB 红轴,是当中段落感最轻,触发最快的一款轴体,也是我日常用得最多的一款轴体。

键盘背面为大面积的铝合金背板,两侧配备了键盘脚设计,为键盘带来约 6° 的仰角,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背面还可以见到有线和无线的模式切换开关。下方有一个黑色塑料贴片,上方有蓝牙标识,这里应该是蓝牙无线模块的位置,采用塑料显然是为了规避金属材质对天线信号的屏蔽。

键盘的顶部放置了一枚 USB-C 的接口,而 iQunix 在包装内也已经准备好了一根 CtoA 的数据线用以连接。

蓝牙 4.0 :打造无线化桌面

这次体验都的 iQunix F96 珊瑚海是「蓝牙双模」的版本,支持有线和蓝牙无线两种连接方式。通过键盘背面的按钮来进行有线/蓝牙模式的切换。

其中,在无线连接部分,iQunix F96 内置了蓝牙 4.0 通讯模块,在提供稳定连接的同时,F96 可连接至 3 个不同的设备,并一键在三个设备之间进行切换。

具体的切换方式是 FN+ 数字 1/2/3 键,经过体验之后可以发现,键盘和设备的响应速度都比较快,多设备间的切换并不会让我感到有太多时延。

经过测试,iQunix F96 兼容 Windows 、 macOS、iOS、Android 的设备。目前我的桌面上主要是一台 MacBook Pro、一个 iPad Pro、最后一个蓝牙位置则是留给偶尔玩游戏看视频时才会用到的 Windows 主机。所以日常主要用到的,还是 iPad 和 MacBook Pro 之间进行的无线切换,更加灵敏的切换响应导致我觉得 iPad 和 MacBook Pro 已然成为一体,双设备间同步使用倒也不会感觉到太多割裂的感觉,非常高效方便。

作为一个「桌面控」和天天都需要对着电脑工作的人士而言,对办公室和家中的办公桌面进行整理已经成为了日常的乐趣之一。

目前我在办公室的桌面也是以简洁为主,所以尽可能减少线材连接可能是桌面布局的核心。

(懒得理线了)

目前工作用的主力电脑是一台 MacBook Pro 13 英寸 2020 款,通过 USB-C(雷雳3)接口与 HUB 拓展坞连接,拓展坞连接了 65W PD 电源。而拓展坞分出的 HDMI 和 USB3.0 均与公司的戴尔显示器相连,输出视频副屏并且利用显示器来作为 USB 拓展坞。无线鼠标是罗技的(本来出镜的是 Anywhere 2s 才对),Unifying 适配器位于显示器后方。

通过这样的设置排布,当我下班的时候,只需要断开电脑和拓展坞的连接就可以把电脑直接带走,第二天上班要连接上外设和显示器以及电源的话,也只需一个动作就可以完成,比较方便。(希望 iQunix 的 Super Hub 火速发货。)而且也能大幅减少桌面可见线材的举措。

而 iQunix F96 恰好是一块设计得非常紧凑的全尺寸键盘,可谓是「全键的配置,87 键的长度」。方向键和数字小键盘一应俱全,用起来非常得心应手。同时支持有线和无线两种连接方式,通过蓝牙无线与电脑相连,输入的时延和响应都能够令人满意。只不过如果在办公室内使用无线键盘设备的话,还是需要小心多设备间的无线干扰。这时候,可能有线连接会更加稳定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iQunix F96 键盘可与 Spider 显示器增高架搭配使用,Spider 87 就已经能够完美收纳好 F96 键盘。

既然作为无线设备,续航也应该是用户们最为关心的地方之一。可能是得益于其重量设定,iQunix F96 居然内置了一块 4000 mAh 容量的电池。虽然 4000 mAh 容量的电池在智能手机里比比皆是,但在机械键盘领域里却是十分罕见。

有了大容量电池,iQunix F96 的续航能力也得以保障。按照我的日常使用习惯来推算,大概需要两周左右充一次电。不过最令我惊讶的是,在无线模式下,键盘的 RGB 灯效依然可以亮起。而我原来的 TADA 68 Pro 键盘在无线模式下,受限于续航条件,是无法打开键盘背光灯的。

在 G、H 键位之间有一枚指示灯,通过组合快捷键「Fn + X」来查看键盘电池的量,指示灯快速闪动三次为 100%,快速闪动两次意味着剩余 60% 的电,而闪动一次的,约为 30% 及以下。

(图片来自 JD.com)

可能你会觉得给键盘充电是一件比较繁琐的事情,所以我的解决方案就是,用磁吸数据线来给无线键盘们充电。所谓的磁吸充电线工作原理跟早期 MacBook 上使用的 MagSafe 充电接口相似,偶尔想要充电就将磁吸线甩过去充电接口即可,它会自动吸附上进行充电的。

响亮的键盘敲击声,机械键盘的魅力所在

随着电子化教学进程的一步步推进,以及这段特殊时期线上教学的兴起,每天需要在电脑前工作和敲字的时间呈几何倍数地增加。

虽然换了新的 MacBook Pro 后,已经从原来敲得手生疼的蝶式键盘转变为手感好上一些的剪刀式键盘(不过蝶式键盘还挺省力的),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依然是它们的「鼻祖」机械键盘(特指樱桃轴体的)能带来更加舒适的敲击感受。

iQunix F96 提供了多种德国樱桃 Cherry MX 轴体可选,包括了红轴、茶轴、青轴,除了区分有光和 RGB 版以外,还提供了一款无光静音红轴。而我手中的 F96 则是 RGB 红轴。红轴可以说是兼容了黑轴超轻段落感,以及茶轴压力值的一个「杂食」轴体。MX 红轴属于线性型轴体,没有段落感,触发压力小,因此能够带来非常轻松明快的敲击手感,能够兼顾办公敲字和畅玩游戏的场景,而且长时间的办公或者游戏都不会觉得疲惫。

而且樱桃原厂的轴体还有着使用寿命极长,每颗轴体长时间使用后都能保持统一的反馈手感。

实际上,红轴也是我平时用得最多的一款轴体,手里原来三把键盘,其中两把都是红轴的,所以这次上手 F96 对我而言一点儿都不陌生。配合 PBT 热升华的键帽,敲击键盘时可以用行云流水,丝毫不拖沓来形容它。

至于敲击的声音嘛,敲击响度比青轴少上一些,在办公室里使用也不至于被同事嫌弃。而且我认为,快速敲字时所带来的清脆键盘声音却是机械键盘的魅力所在,如同动人的乐章在按部就班地演奏着。如果在视频会议当中,我可能会直接用回妙控键盘了。

优点和缺点都有啥?

其实优点的话,大部分优点都已经被官方写在了商品详情页上,包括了它的颜值设计、材质用料、Cherry MX 轴体、支持有线和无线蓝牙两种连接方式等等,这些我都已经在前文提到了。除了能满足绝大多数人对于机械键盘的需求,而且最重要的,iQunix F96 的各个版本配色都是相当的好看。颜控岂能不入坑?

至于缺点部分,首当其冲的必然是它那「所向披靡」的重量,这大概是我用过的键盘里,重量最重的一款,别提便携性了,就连在桌面上稍微移动一下可能都会先思考几秒钟:「我是不是必须地移动它?不移也行?好,那就不动了。」

其次,虽然 iQunix F96 提供了非常多的快捷键和编程玩法,但在键盘说明书、键盘键帽的侧刻中都没有看出来,最后还是只能求助于平常都不怎么打开的「说明书」。即便如此,快捷键的学习成本也相对偏高,这对于用户来说显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最后,iQunix 为 F96 所准备的驱动软件目前仅提供了 Windows(exe)版本,并未提供 macOS 软件版本。所以编程等功能暂时未作体验。

最后是价格,官方旗舰店售价为 1168 元左右,在体验之后我会觉得,这是一个物超所值的定价,无论是忠于颜值还是强调功能特性来说,iQunix F96 都应该是同价位中的佼佼者。

继笔记本支架、Spider显示器增高架,Poto 固线器、Panki 充电底座(我还买了俩)之后,桌面如今迎来了铝合金外壳的无线机械键盘 F96,桌面完美度+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